开办新华商市场的提议并不受欢迎
与此同时,本刊记者在采访时还注意到,俄罗斯方面一些人员的举动和对媒体的表态出入很大。
临时协调小组秘书处第八期简报称,7月27日,俄罗斯“电视中心”电视台前来报道,来之前保安和警察堵在门口,转播车开进来后,保安和警察都迅速离开了现场,现场的华商们可以自由进入。但转播车走后,一切又恢复常态。
俄新社7月27日援引莫斯科市消费市场和服务局市场工作协调处处长拉里莎·斯特列利尼科娃的话说,在摊位租户运出货物的过程中没有发现任何事件,“大家都明白这是在帮助他们,他们坚信能够拿走自己的货物,不会有任何障碍。”她同时说,正是得益于莫斯科东部行政区内务局的工作,才没有任何事件发生。
然而,同一时间处于切尔基佐夫市场的俄新社记者,却注意到了发生在“AST市场”的斗殴事件。
近期,有媒体报道称,中俄公司将合作在莫斯科开办专供华商经营的正规的大市场和居住场所,并认为此举将有助于彻底解决“灰色清关”问题,保护在俄华商正当权益。
然而,莫斯科华商界对于这个消息反响并不热烈。
俄罗斯中国南方商会副会长江学兵说,如果中俄合资的大市场没有与俄方强力部门之间签署白纸黑字的协议,那么有关华商权益受保护说法的真实性就值得商榷。此外,俄罗斯普通民众对于开辟大型外国人聚居区的问题一向比较敏感。
关百新对记者说,首先要看开办新的大市场的企业是否俄罗斯中国总商会的成员,“如果不是,华商是不会信任它的 ”。同时,他说,应该由华商在俄注册公司100%投资,或者通过在华商中募集资金来建立大市场,中外合资的方式并不稳妥,“因为,切尔基佐夫市场的今天,很可能就是它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