墙外的风景再美,最多只能算一段华彩。曲尽终了你还是要回到平凡的旋律上来,跟那个你需要看一生一世的面孔继续纠缠在暗香浮动中走完你的下半生,无论你愿意不愿意。因此就说每个女子心底里都有水性扬花的幻想,这只是总结了人的天性而已,实际上应该是所有人的通病,与男人女人无关!如若可以给你一个撒野放肆的机会,可以在毫无损失的情况下脱离正常的轨道,大多数人肯定是愿意接受这种刺激的,也许根本就没什么冰清玉洁和正人君子。
翻看材料,“红杏出墙”出自叶绍翁的《游小园不值》诗:“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支红杏出墙来”。这里的一枝红杏是指早开的杏花,娇羞于枝头,探出墙来呼唤着春天,一点也不流氓,却给人美好的遐想。其实在叶绍翁之前,早有文人常常会把“杏花”和“墙”联系在一起,喜欢让杏花小姐在墙头顾盼生姿,“红杏出墙”的引申和联想由此而来。“红杏出墙”最早出现在宋代的话本《西山一窟鬼》:如捻青梅窥少俊,似骑红杏出墙头。这个话本说的是裴少俊和李千金不顾礼教的情爱纠葛。元代白朴根据此话本,写成著名杂剧《墙头马上》。
元代以后,“红杏出墙”的说法和用法就愈加明显起来,比如“恰便似一枝红杏出墙头,不能够折入手,空教人风雨替花羞”。墙意味着“隔”,墙两头只有孤身一人,便是怨男怨女,墙两头男女相隔,就是一对痴恋。所以,古时文人就很喜欢把“杏花”和“墙”联系在一起。
到了近代,“红杏出墙”的用法就固定了下来。由于“红杏”、“墙头”在古代文学中的特殊地位,所以,“红杏出墙”在最初只是一种含蓄的指代,到了今天,已经成了指女人出轨的一个有诗意的代名词。我心灵深处仿佛有这么一枝红杏的模样,是个瘦长历练纤手俊俏的中年女人,有深深的眼窝和优美的颈,笑的时候有一丝无奈。不是绝色美女却俊秀挺拔,不经意还透出年轻时的风韵。她的每一个笑容都很有节制,也不知是不是在笑;每一个动作都很优雅,到某一个弧度的时候戛然而止。那么她绝对是一种暗示,暗示她潜藏惊人的一股叛逆,只是不愿表现或者不屑。一旦红杏出墙就非常的夺目,平常的破罐破摔,满脸的放弃,就会会突然间容光焕发起来,如鼓满风帆的一叶小舟,如骤然绽放的一枝花朵。对这样的红杏,我会突然有点肃然起敬的感觉。不是在煽动不安分情绪,不是怂恿出墙不是教唆出轨,更不是为没有责任感的人进行辩护。她比那些一任自己胖下去老下去变成泼妇的女人,要让人感动一万倍。
男人们追求红旗不倒、彩旗飘飘的境界,是可耻的;女人则不同,根在墙内,枝在外,红杏难免一颗矛盾的心,是剪掉伸出墙外的枝,还是拔起墙内的根,她们左右摇摆,是可怜的。 红杏出墙是满园舂色的残缺,也是墙头的可恶,但残缺又恰在完美之处,正是因为在墙内,那枝红杏才分外妖娆,留点遗憾人生才有期许和盼望,红杏出墙一点点,美丽而绝不放荡,是女人的一种情怀也是一种生活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