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风格切换
 
  • 1093阅读
  • 0回复

致中年人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06-02-04
中年,人生的多事之秋,不免让人笔端生出无限感慨。人到中年,有人象秋天一样收获累累果实,也有人充满秋风萧杀般的失落和伤感,生活,总是这样色彩班陈、丰富多姿。

  新近人们喜欢用“空巢综合症”来形容中年人的现实状况,这种表达非常贴切,很容易就被大家接受了。难而空巢综合症仅仅只是描述了一种现象,除了让中年人产生些许共鸣外,并不能解决什么问题,中年人空落落的感觉需要及时填充,于是便有了中年人为谁而活的话题与讨论,我很喜欢这个题目,原因是我的主要咨询对象是中年人,我确实是有感要发。

  《史记》中有这样一句话:居则若有所失,出则不知何往。意思很明白,呆在家里象掉了魂似的,出门又不知到哪里去好,真是想不到司马迁那个时候就有如此无聊透顶的人。中年人往往就有这种无事可事的感觉。这感觉值得品味和分析。比如银行会计王女士,女儿一年前上了外地大学,她在空荡荡的房间里不知做什么事才好。以前王女士可不是这样,女儿读高中时,王女士做菜做饭忙得不亦乐乎,为什么女儿离家之后,王女士做家务时感到索然无味呢?原因很清楚,王女士有责任让女儿吃好喝好,她做家务是在尽为人妻为人母的责任,尽管她愿意做,但她内心并不是喜欢做那些事情。如果是真心欢喜做家务,就会把家务不当作应尽的职责,不当作每日必须应付的机械琐碎的劳作,而是将之艺术化,一盘菜端上来,色香味俱全,象一件行为艺术的作品;或者精心把家里收拾得舒适美观受用,其乐陶陶!要真是这样,女儿在不在家又有什么区别呢?何“空”之有!

  曾经看过一篇小品文,文中记叙了作者的一位朋友,他先是在大学当老师,作者去看他的时候,见他正系着围裙,在厨房里乐哈哈地忙着。几年过去了,作者闻说大学老师下海了,并且很成功,赚了不少。作者又去看他,结果发现腰缠万贯的朋友还是腰系围裙饶有兴致地在家里忙前忙后。这位发了财的朋友可以找许多理由去请一个保姆,但我看他是迷恋做家务,不舍得“忍痛割爱”。确实,我们很少有人到了这位大学老师的境界。我们大多数时间都在勉强自己做自己并不喜欢做的事情。一旦所谓的精神支柱倒塌了,或者失去了目标,我们很容易表现出情绪沮丧、无所事事。

  古人云“人无癖不可与交,以其无深情也。”人有癖好、执著于斯,才是至真深情流露。不任是做家务,还是搞科学研究,动机都有高低之不同,有些人搞一个课题研究,目的可能是晋职称、长工资、分房子,或者是为了证明自己,或者纯粹是找点事做,以免无聊,不一而足,这些都谈不上是真心喜欢他所做的研究,更象是被逼无奈,不得已而为之。很自然地,俟他们功德圆满、修成正果,该捞的都捞到了,很自然地便松了一口气。这也就是许多同胞早衰的原因。一步入中年,就计画着退休,心态急速地奔向人生终点。我知道我的话多少有些苛刻,然而遗憾的是这些都是不争的事实。究其原委,是我们许多人缺乏真爱。现在大家喜欢说“换一种活法”,如果我们试着这样去设计我们的人生,就是找到自己真心喜欢做的事情,可能情形就是另外一个样子了。既然是真心喜欢的事情,它必然对我们有巨大的吸引力,无论我们处在青年还是中年期,无论是在岗还是下岗,我们都会深深地关注它,真情贯注其中,这样,我们的智慧和力量就会不断地投射和显现出来,也就不断会有新的发现和创造,这不断地让我们感到欣喜,心态永远也不会老,而且在这个过程中,该得到的都会自自然然地得到。比如刘华非常喜欢布艺制作,因为喜欢,她就成为一个有心人,看见别人从国外带回来的布艺品,她就用心观察和揣摩,平时就积累了不少资料,下岗对她未造成什么大的影响,她租了一个小小的门面,开了一家布艺品店,很快就上了路,从她做的布艺品,我们可以看出她是一个心灵手巧的女人,就是说刘华做的布艺品体现了她的价值和风格。因为是真心喜欢,尽管开店很是忙乱,但刘华并不感到累。现在刘华收入不菲,过得很滋润。

  希望中年朋友们都能象刘华一样,找到真心所爱,不管是生活还是工作,如果是真心喜欢,会让我们永葆青春。
评价一下你浏览此帖子的感受

精彩

感动

搞笑

开心

愤怒

无聊

灌水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友情提醒:谢谢您的回复内容,这是对楼主者莫大的尊重。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