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侯听奶奶说,束鹿县有“三十六村,七十二营,一百单八庄”。据她老人家的解释是,束鹿县叫“××庄”的村最多。奶奶娘家是“袁家庄”,即现在的“袁庄”,我只当是她爱虚荣,想以袁家的“庄”,压我们小位的“村”。现在查过《束鹿县志·五志合刊》才知道,感情没错,清末民初奶奶小时侯,县里的许多村名都带“庄”,连北小陈都叫“北小陈庄”。
BRYhL|d~. u
*Z>&]W_ 言归正题,束鹿县即现辛集市各乡村地名的来历,并不见于我所提到的各版本县志或市志,我对此的了解,都是来自一本《束鹿县地名资料汇编》。那时上高三,一位其父在县文化馆的同学借给大家看的。班里的同学来自全县四面八方,谁都想了解一下自己村庄的来历。
^%-$8sV &}@U#w]l 现在想起来,那真是一本好书,是一部珍贵的文史资料啊。现在网上搜索一下,得知编者是“束鹿县地名办”,出版于1983年6月,32开本,288 页,印量3千本。我是很难再见到喽,可不知辛集的图书馆是否能借到。
-q|K\>tgU R<{bb' 现在凭印象,归纳起来辛集乡村地名来源主要有以下几类:
"pdmz+k8S |4aV~n[># 1. 与刘秀有关
I0P)DR Gp'rN}i^ “王莽赶刘秀”说的是王莽篡政后,得知刘秀乃汉室之后,就千方百计要斩杀之,以绝后患。刘秀为逃避王莽斩杀,离开都城洛阳,没日没夜地奔命。路经河北一带,留下不少传说。“倾井”得名即属此类。
~'K
ymarPU wX@&Qv 2. 与杨六郎有关
7kx)/Rw\B [?iA`#^d “杨六郎率军戍边抗辽”时,辛集这一带属于宋辽交界,相互拉锯的地区,杨六郎排兵布阵,智勇杀敌。军齐、等报、南北小陈(阵)、东西大陈(阵)还有那些“××营”等多来源于此。
cOcF VPQ YpoO: 3. 与老槐树移民有关
p;`jmF
EWNh:<F? 明初“燕王扫北”后,河北一带变得人烟稀少,燕王登基成了永乐皇帝,定都北京以后,便大量从山西向河北、河南、山东、安徽等地移民。
>'wl)j$ zm)
]cq 山西百姓各家有男丁的“三迁其一”,山西洪洞老槐树下集合,背剪双手,连成一串,背井离乡到他乡落户(河北人爱背着双手走路,据传与此经历有关)。俺的先祖姓魏,在家最小,排行老三,属于被迁之列,到此后落脚,繁衍生息,村子便被称作“小魏村”,以后村民图简便,就成了“小位村”。
eWS[|'dl N~_G
Jw@ 4. 与村中名人有关, 如“位伯”、“封家庄”
KhAj`vOzK ^qs=fF 5. 与人文景观有关,如“耿虔寺”、“×家方碑”
`Gzukh KRQKL`}} 6. 村民反感旧名而新改,如“和睦井”、“红旗营”
7)!(0.& 4\4onCzuT 7. 其他
h2ewYe<87` =:n>yZ3T Z0g3> iItM 好啦,各位乡亲网友,您是那个村的?知道来历吗?知道的道上来;不知道的,发挥一下您的想像力,编个故事也不妨啊!说不定下次辛集地名办出书,您的独创入选呢。 9KRHo%m
]N_(M
来呀![ 此贴被小村在2005-08-15 03:02重新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