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风格切换
 
  • 2703阅读
  • 3回复

胭脂山(转帖)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06-06-21
有这样一座山,山的阳面,山石呈赭红色。传说是孙悟空借铁扇公主的芭蕉扇扑灭火焰山,其实,真正的火焰山在新疆吐鲁蕃盆地;阴坡,皆是墨玉般的松柏、云杉、阔叶乔木。它就是焉支山,也叫胭脂山、或燕支山。
??焉支山位于张掖市山丹县城东南40公里处。隋大业5年(609年),隋炀帝西行时,登此山谒见西域27国使臣,甘、凉州府派仕女歌舞队在路口朝迎,史书多有记载。唐代大诗人李白吟颂的《幽州胡马歌》:“虽居焉支山,不道朔雪寒。妇女马上笑,颜色如玉盘。翻身射鸟兽,花月醉雕鞍。”就是写的此山。该山重峦叠嶂,松林密布,南北宽20公里,东西长34公里,总面积680平方公里。海拔2919米,主峰毛帽山高3978米。由于它也是东南西北走向,与祁连山并行不悖,所以也可看作是祁连山的内山。
??还有一说法,是该山原来不叫焉支山,叫胭脂山。是此山产一种花草:胭脂草,能作染料。《五代诗话•稗史汇编》:“北方有焉支山,上多红蓝草,北人取其花朵染绯,取其英鲜者作胭脂。”故旧常以“北地胭脂”代指北方的美女。还有的史书上说,胭脂是一种红色颜料,原产于中国西北匈奴地区的焉支山,由张骞出使西域之行时引出。为了彻底弄清楚,我查了《辞源》,才知道:所谓“胭脂”,实际上是一种名叫“红蓝”的花朵,花开之时被整朵摘下,然后放在石钵中反复杵槌,淘去黄汁后,即成鲜艳的红色染料。所以,到现在张掖市修缮卧佛寺还是用这种染料,涂抹雕梁画栋。
??  我第一次到焉支山,是奉命到山里拉一种含石英石的沙子,用来糊营房的外墙皮。我与两个战友站在解放牌卡车斗里,排长与驾驶员坐在驾驶室里。卡车飞奔在戈壁滩上,一群黄羊,有五六只,紧紧地追赶我们。这一特写镜头永远地刻在我的脑海里。汽车七拐八弯,终于进了焉支山的一条山涧。黄羊不见了,一个鸟也没有,赭色的岩泛着红光。山涧两边,怪石鳞峋,几乎看不到水,个别地方有过水的痕迹。我曾细细端量过焉支山。远处,丹霞地貌露出了它的真面目,因为是在阳坡,紫红、赤褐、青黛,太阳光线强时,使人产生海市蜃楼的感觉;阴坡,皆是墨玉般的松柏、云杉、阔叶乔木。山势随意变幻,云层若翔若舞。初唐诗人王维的《燕支行》中“叠鼓遥翻翰海波,鸣笳乱动天山月。麒麟锦带佩吴钩,飒沓青骊跃紫骝”的诗句,在我脑海里记忆犹新。还有岑参的《过燕支寄杜位》诗:“燕支山西酒泉道,北风吹沙卷白草;长安遥在日光边,忆君不见令人老。”为何说长安在日西边呢?在甘州看到太阳升起的地方,正是长安所在的正东方。岑参在他的诗里总是把祁连山叫作天山,这是一个天大的误会。古人地理知识不完备,看到祁连山西头紧连着天山,就误认为是天山。所以读岑参的诗,要结合这里的景物来理解,因为他写的好多景物其实就是这里。
??焉支山东连永昌,南望祁连,西接张掖,北眺龙首,地势险要,素有“甘凉咽喉”之称。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后来才知道, 我们拉沙子去的那条山涧就是霍去病从青海翻越祁连山偷袭匈奴的那条山涧。《资治通鉴、汉纪十一》载:“世宗孝武皇帝中之上元狩二年(庚申,公元前一二一年),霍去病为票骑将军,将万骑出陇西,击匈奴,历五王国,转战六日,过焉支山千馀里,杀折兰王,斩卢侯王,执浑邪王子及相国、都尉,获首虏八千九百馀级,收休屠王祭天金人。诏益封去病二千户。” 霍去病在攻取河西走廊的战役中终于一战功成!大家看电视连续剧《汉武大帝》,就讲到这一段故事。很年轻的霍去病,异常英武,“匈奴不灭,何以家为?”是他的名言。因为这一仗立了功,汉武帝在长安给他一幢别墅,他不要,于是说了这句话。
??到了秋季,霍去病又以骠骑大将军的名义,率精骑万人从陇西出发,转战五个匈奴属国,在与浑邪王、休屠王部遭遇后大获全胜,杀死了匈奴的折兰王、卢侯王,俘虏了浑邪王的儿子、相国、都尉和休屠王的祭天金人。匈奴在河西十分之七的军力被一举消灭,河西走廊从此被打通,成为大汉联结西域的重要通道。同年霍去病再次远征。他率军深入大漠千里后突然南下,一举击破浑邪王、休屠王部,计俘虏五王、王母、单于阏氏、王子共59人,斩俘3万多人。几乎清除了河西走廊全部的匈奴势力。此战堪称战争史上的奇迹。史载匈奴歌谣当时唱到:“亡我祁连山,使我牲畜不繁息。失我焉支山,使我妇女无颜色。”这是一首在文学史上极为重要的一首诗,但却是匈奴老百姓的哀鸣。从历史的潮流来看,这些战争为中国的版图增加了土地,从此河西走廊永远是中国的土地。但从民族发展史来看,汉民族的确有过杀伐屠掳的行为,统一的过程是非常残酷的。霍去病也只活了二十八岁,很年轻就死去了。他的舅舅卫青不那么咄咄逼人,却益寿延年,活了七十多岁。
??这就是焉支山下最著名的战争,从此匈奴人不得不远离他们从月氏(rou zhi)人手中夺来的焉支山,远遁到塞北苦寒之地。
??焉支山下,就是一片大草原。山丹军马场就在这里。有一次我到山丹县看望一个战友,顺便参观了军马一场,军马二场和三场。这里地势平坦,如茵的草地,象似一块大地毯。到处是鲜花烂漫。天是湛蓝湛蓝的,白云低低的滑动,伸手即可摘下一片似的。在内地,我从没见过如此的蓝天。在这里你会不由自主地唱起《草原赞歌》:“蓝蓝的天上白云漂,白云下面马儿跑……。”在这里,我体会到什么叫苍穹?天空只是一个绘上了云图的帐篷,饱满的圆润的支撑在我的头顶,天仿佛并不高远。草原太辽阔太壮观太博大,这是我见过的最大最空旷的原野、草地。真是如同汉乐府民歌中描绘的:“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焉支山下还有许多故事,比如“苏武牧羊”。苏武在一次战争中被俘。始终拒绝投降。他从焉支山被匈奴放逐到贝加尔湖一带。头发胡子全都白了。匈奴也宣布苏武早已死亡。但他归国的希望仍很强烈。就在一只大雁的腿上系上一封信,说他还活着。公元前八一年,中匈复交,中国派到匈奴汗国的使节得到苏武仍然活着的消息,就告诉匈奴说:中国皇帝曾射下一只雁,雁足上系着苏武求救的信件。匈奴吃了一惊,才把他释放。苏武出使时大概是四十余岁,回国时已六十余岁,妻子早已改嫁,家人也早星散。他的故事,两千年来,中国有无数小说、戏剧和歌曲,如著名的古典歌曲《苏武牧羊》,就是歌颂他忠于国家坚忍不屈伟大精神的。
?
??还有李陵的故事。这个故事有些悲惨。汉代大将李广的儿子李陵,多次与卫青奉命在焉支山与匈奴作战。公元前九九年(苏武被囚的第二年),中国大军分两路向匈奴进攻,一路是汉武帝的小舅子大将李广利,出兵酒泉(甘肃酒泉),深入西域,到达天山,被匈奴击败。另一路是大将李陵,他们的遭遇则更为恶劣。当时,李陵率领五千名步兵,从居延海(内蒙古额济纳旗),向北深入沙漠,行军三十日后,在浚稽山(蒙古戈壁阿尔泰山),跟匈奴单于的三万人相遇,李陵迎战,杀死了上千人。单于召集援军,共八万骑兵,包围了李陵的部队,李陵只有撤退。但最强悍的步兵也摆不脱骑兵的追击,匈奴兵团分为两翼左右展开,把李陵兵团夹在当中。李陵在沙漠中再南行四五日,再次杀死匈奴两千人。这时单于已经发现李陵是一支孤军,紧追不舍。两翼越过李陵,又在李陵前方合围,阻断退路,箭如雨下。李陵继续战斗,一日之内,射出了五十万只箭。箭用尽,就抛弃车辆辎重,徒步前进,李陵部队还剩余三千人,进入可汗山(蒙古谱颜博格多山),匈奴兵团又堵住了谷口。到了晚上,李陵叹息说:“再给我们每人十枝箭,就能支持到边界。”然而,他一只箭也没有了。半夜的时候,李陵下令击鼓突围,鼓破不能发声。李陵命令士兵向四面八方冲出,一则分散敌军注意,一则希望有人能逃回汉朝向武帝报信。他与另一位将军韩延年上马,率亲信军人十余人,想着越岭南逃。匈奴兵团潮水般追击,李陵身上只有短兵器,不能阻挡敌人。最后韩延年将军中箭而死,李陵被俘。
??
??李陵被俘后,曾在大漠里与苏武见过一面,写下了《与苏武诗三首》,其中一首读后令人落泪:“嘉会难再遇,三载为千秋,临河濯长缨,念子怅悠悠。远望北风至,对酒不能酬。行人怀往路,何以慰我愁。”
??李陵本不打算投降,想找机会报效汉朝。但是好胜的皇帝刘彻以为李陵真的投降了。就以叛国罪逮捕处死了李陵全部亲属。李陵有诗为证:“径万里兮渡沙漠,为君将兮奋匈奴。路穷绝兮矢刃摧,士众灭兮名已聭。老母已死,虽欲报恩将安归?”
??
??说到李陵,不能不提到司马迁。司马迁作为史官,非常同情李陵的遭遇,就替他说情:“李陵乃名将李广之后,对朝廷忠心耿耿,不是真投降!”谁知道刘彻死活不听,还倒把司马迁动了腐刑。这在中国历史上,是一大冤案。记得我为此事还写过一首诗《哭李陵》:
??长河落日李陵台,史记重翻事更哀;
??武帝偏听酿大错,司马冒死谏难回。
??五千子弟成冤鬼,漠漠荒原野草埋;
??可怜李家英雄后,从此史书不记载。
??焉支山里有座庙,叫钟山庙。是唐朝河西节度使哥舒翰为山神宁济公建造的,明代又修建的钟山寺。现在的寺庙是重新修缮的,红楼殿堂,平台亭阁,森林相衬,香烟袅袅。李白有一首诗,是写哥舒翰的《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君不能狸膏金距学斗鸡,坐令鼻息吹虹霓。君不能学哥舒,横行青海夜带刀,西屠石堡取紫袍。”由此可见,哥舒翰在那个时代是个英雄豪杰。
??焉支山故事三天也讲不完,焉支山是个历史文化名山。
评价一下你浏览此帖子的感受

精彩

感动

搞笑

开心

愤怒

无聊

灌水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2006-06-21
楼主在这地方待过吗?怎么是转帖?
   努力工作希望开辆大一点的越野              

只看该作者 板凳  发表于: 2006-06-22
很有意义的帖子!!顶!!
努力之后,哪怕有失败也不后悔!
只看该作者 地板  发表于: 2006-06-22
这不是本人原创,虽略有删改,也要尊重他人著作权的.

有兴趣的话可以去胭脂山上采胭脂去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友情提醒:谢谢您的回复内容,这是对楼主者莫大的尊重。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