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祝自己的博客点击量突破5000让我挣到了一顿酒喝,发一篇原创…… }vA
nP]!A5
a`X&;jH0ef
来北京三年多了,从来没有如这几天般感受到的北京的“大”! ;Y&?ixx
B5r_+?=2e
这两天北京有雨,晚上和朋友喝酒,出门的时候大于瓢泼,打车回家,到了家才发现地上一点雨水的痕迹也没有,车费花了40块,算起来也没有多远,这雨落得就是不一样,让人无法想像我们都是生活在这个名字叫北京的城市中。 $AhX@|?z
bYU+-|54
前一段时间和朋友们聊天,其中有同期毕业的同学、来北京以后认识的朋友、以及同学的朋友和朋友的同学,聊着聊着就聊到了各自的收入上,不知道为什么,在和国外的朋友的聊天时,我都被反复告诫别人的收入和女性朋友的年龄是谈话中的禁忌,绝对不要问。在我们这种年龄中的中国年轻人已经学会不问别人的年龄,但是对于彼此的收入还是有着很浓厚的兴趣。结果发现这群朋友中收入从25万到2万元(年收入)之间泾渭分明,很荣幸,我以年收入20000元以下成为这群人中的贫下中农,并获得了免AA交钱的殊荣,不过我估计以后这种聚会也就会在无意中把我忽略掉了。 4m(>" dHP
m+^;\DFJ,
刚才和几个少时的同学在QQ上聊天,打听了一下彼此的近况,发现在北京的还真不少,目前已知的有十来个,其中三个有小孩了,这还是已经可以满地跑知道跟叔叔阿姨要压岁钱了,这几个是小学同学;其中还有两个刚有孩子,目前还在吃奶中,这些是我的初中同学;还有三个正在交男女朋友或者已经处于同居状态,但是是否结婚或者是否要小孩还在犹豫不决之中,这些是我的高中同学;还是孤家寡人,不要说孩子,女朋友男朋友也没有一个的基本上都是我的大学同学。如果以成家立业与否来衡量彼此之间是否成功的话,无疑,我越幼时的伙伴就越有优势。如果我没有记错的话,除了不是所有人都在大学混过,这帮人之间的岁数差距最多两年,而所处的位置却没有明显的差距,不过一个是宣武、另一个是海淀、其他在东城之类的区别罢了。 ]S aH/$
3[i!2iL.
北京的大不仅仅体现在面积上,体现在天气上,它还囊括了各种不同性格、不同际遇、不同肤色、不同国籍的人在一起竞争,这种竞争在很多时候也许不是很公平,同样北京可以提供同样不公平的回报给每一个人。同时,在感情和生活的回馈中,北京也没有我想像中和听闻中那么苛刻,北京的姑娘和小伙子们嫁给和娶了外地人的几率在我的生活中并没有明显的比例失调,这一点在上海就有着明显的不同,目前我高中和大学的朋友在上海工作的不少,还没有听说过谁找了上海的小伙子或者姑娘。 pV|?dQ
G$`4.,g
北京也很小。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