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风格切换
 
  • 7947阅读
  • 0回复

鹿城展新姿——建市20周年城市建设回眸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06-08-28
1986年撤县建市后,辛集的城市建设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大规模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由此展开。经过20年建设者们艰苦创业和辛勤耕耘,城区人口与日俱增,城市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目前,我市建城区面积达到18平方公里,城市人口达18万人,城市化水平达到34%,均比建市前翻了一番多。

  如今的辛集城,道路宽敞平坦,高楼耸立,绿树成荫,鲜花盛开,城市功能完备。无论是生于斯长于斯的辛集人,还是到过此地,而今重游的外地人,无不发出惊叹:辛集变高、变大、变美、变靓了。是改革开放为辛集的发展插上了腾飞的翅膀,是历届市委、市政府的正确引导和建设部门的辛勤劳动使辛集市的建设焕发了勃勃生机。昔日的小城镇放射出夺目的光彩,它以优美的环境,迷人的风采,跻身于祖国小城市之林,被人们誉为冀中平原上一颗璀璨的明珠。

  ——城市规划日趋完善,房地产业和建筑业蓬勃发展。城市建设,规划是龙头。进入90年代,我市坚持高起点、高水平、高标准的原则,投资150万元第一次对1988年制定的《辛集市总体规划》进行了重新修编。并坚持了统一规划、合理布局、配套建设、综合开发的原则,坚持新区开发和旧城改造相结合,促进了住宅建设和房地产业健康发展。我市结合本地优势,先后抓了一批商业区、住宅区和工业区建设。河北一集市场、皮革商城、机械配件市场、建材市场、新世纪商城、昊华电子城等市场已初具规模。近年来投资3亿多元建设了金街不夜城、南三条商品市场、千禧市场、市府花园、金鹿商城、保龙仓大型超市等一批高档次商业设施。其中皮革商城总投资3.8亿元,完成建筑面积36万多平方米,成为河北对外开放的窗口;结合住房制度改革,积极引导,合理推进,相继建设了金城、安定、佳苑、亨盛、明珠、博雅、千禧等高标准的生活小区。截止目前,累计建设住宅小区29个,建筑面积达130万平方米。同时,还通过综合开发建设了以四大班子办公楼为中心的机关行政区等,使城市人均居住面积由建市初期的7平方米提高到目前的16平方米以上。城区已初步形成东工业、西居住,市区路网井状布;镶街道、嵌绿地,南部仓储依铁路的宏观结构布局,已成为规划科学、布局合理、区域功能明确、公用设施齐全、交通便利、环境优美整洁的新城市。

  ——市政公用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城市功能不断完善。建市初期,市民议论最多的是“行路难”、“吃水难”、“排水难”。为解决这些热点难点问题,历届市委、市政府及城建主管部门采取多种筹资办法,自建市后至现在,累计投入数亿元资金,形成了“拳头”优势,将这几个难点问题逐一予以解决。

  为解决“行路难”,自1986年到九十年代末,先后投资近亿元,陆续新开了兴华路北段、新开街、建设街、路南街、束鹿大街、方碑大街、辛中路、宴城路、东华路、朝阳路、顺城街、商场街、市府街、安定街,开通和拓宽了农贸街,结合改造龙泉沟工程,对东华路进行了北延,对育红街进行了东延等街路工程。同时开辟了8.8千米的环城路。1997年投资2600万元,对兴华路北段进行了翻新改造,建成了一条迎宾路。特别是“十五”时期,仅用于城市道路的总投资达3.1亿元,先后完成了朝阳路、安定街西段、束鹿大街西段、教育大道、农贸街、市府街、方碑大街西段、兴华路等道路拓宽改造。目前,城内的所有大街小巷全部修成了水泥路面或油面路。城市道路铺装率达到100%,道路完好率达到94%;城区道路长度达110.5公里,人均道路面积达8.9平方米。如今城区内道路宽阔、路面平整。以横贯东西的建设大街、束鹿大街、方碑大街、市府大街、安定大街和纵穿南北的兴华路、西华路、东华路、朝阳路、辛中路、宴城路、沧辛过境路为主要骨架,贯穿100多条大小街道,形成了南北为路、东西为街、主次相间、疏密适宜、相互协调、有机联系的比较完整的棋盘道路系统,形成了“一环九纵十三横”的市区路网格局,初步构筑起中等城市的道路框架。

  为解决“吃水难”,建市初期,开始兴建城区供水基础设施,当时城区内共建公共水源点4处,有水源井6眼,日供水能力达1.1万吨,用水人口4.2万,供水普及率达91.6%。九十年代初,投资700万元的高标准水厂建成投产,水厂日产能力2.3万吨,供水普及率达到96%,使城区居民的“吃水难”问题得到有效解决。九十年代中叶至2005年,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人口的增加及城市重心的北移,市区内先后新打10眼补压井,并完善了管网配套设施等,使市区日供水能力达到2.9万吨,供水管道累计达81公里,供水普及率达到100%,并做到了停电不停水,24小时不间断供水,固定资产也从90年的426万元提高到现在的2205万元。目前,投资669万元的北水厂建设正在谋划中。

  为解决“排水难”,1987年市区内有各种不同规格的暗沟和明沟盖板排水沟33条,总长18053米,城市污水主要排入都大营、胡合营两条排水沟,城区排水难问题有了初步改善。进入90年代,随着城区面积的扩大,排水量急剧增加,排水难的问题依然突出。1996年,市委、市政府把排水工程列为利民实事的重要内容和城市建设的头号工程,重点抓好排水系统的构造完善,主要实施了农贸街排水及道路拓宽工程、龙泉沟清淤改造工程、兴华路排水工程和商业城新区排水工程,当年用于排水工程的总投资达1860万元。之后的数年间,无论是新开道路还是旧道路的拓宽改造,都把排水工程与道路建设同步实施,目前,市区内共有排水管道50条,全长85公里;市区外有辛深、二分干、龙泉沟、沧辛过境路东侧4条排渠,全长45公里,累计排水管道长度130公里。使全市形成了一个科学完整的排水体系,困扰人们几十年的“排水难”问题得到了有效解决。

  为方便市民生活,增强城市功能。一是坚持新区新建道路工程与路灯照明设施同步建设。建市后,兴华路、西华路、顺城街等主要道路均由初始的白炽灯更新为亮度高、寿命长的高压汞灯和钠灯,并采用了先进的时控和光控系统装置。到90年代末,路灯范围由交通量大的主次干道逐步扩大到居民小区、小街巷、公共绿地和广场。建市后15年间,共投资450多万元用于路灯设施改造和扩建,新装程控式路灯1560盏,有20多条交通主次干道安装了路灯。进入“十五”时期,在路灯建设上累计投资730万元,完成了辛中路、朝阳路、市府街、迎宾大道、建设大街、束鹿大街、农贸街、安定街、龙泉街及12条小街巷的路灯安装和改造,同时,为给市民创造一个新颖别致、精美愉悦的夜色空间,狠抓了城市夜景建设。自2001年以来,全面开展了亮化工程和形象广告建设。市府广场、文体广场、文化宫广场、金街不夜城等以及对建设街、兴华路两侧建筑进行了较高标准的亮化,并广泛采用了轮廓灯、泛光灯、变色灯、烟花灯、草坪灯、霓虹灯、射灯等设施,亮灯率达到98%以上。今年,投资76万元的铁塔亮化已经完成;雷锋广场、芳华公园等亮化工程正在实施中。每当夜幕降临,市区呈现出绚丽多彩、流光溢彩的艺术效果。二是集中供气迅速发展。建市后,投资300万元建成了三座液化气供应站,年总供气2000吨,至2005年底,我市液化气供应站达到6个,年供气量达4950吨。自1996年以来,市内新建住宅小区开始实行管道供气,目前累计铺设供气管道38公里,有35个居民住宅小区8600户居民实行了管道集中供气。三是集中供热进一步加快。我市自1994年成立集中供热管理处以来,先后在皮革商城、采五小区、西苑小区、金城小区、市府机关等区域实行了集中供热。为节约能源,减少污染,投资3.36亿元建成了东方热电厂。2005年建设部门投资500万元对原有供热管网、供热站进行了彻底改造,全部实行了发电供热,并在市区内建成了10座换热站,重新铺设管线45公里,供热面积达到了102万平方米。四是市内公交从无到有。建市后至90年,市内除拥有各种类型的出租车外,市内没有公交车。1990年11月,正式开通市内1路公交车,单程营运全长8.6公里。1994年城市公交公司成立后,不断拓展公交事业。截止目前,市内已有公交线路5条,运营车辆55辆,年客运量300万人次,单程营运83公里。五是进一步加强了环保、环卫设施建设。在环卫上,建市后加强了环卫设施建设力度,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弱到强。“十五”时期,先后投资350万元,建设了15座垃圾转运站,投资136万元改造14座公厕;投资189万元购置了清扫车3台,装载机2台、密闭垃圾车5台,市内主要街道实现了全天候保洁。在环保上,为实现我市确定的“碧水、蓝天、绿地”的奋斗目标,投资1.38亿元、日处理10万立方米的城市污水处理中心于2003年10月建成并进入试运行。

  ——新颖建筑拔地而起,城市容貌绚丽多彩。进入80年代特别是建市后,在建筑风格上确立了“中西结合,不拘一格;前后高低,错落有致;多层为主,限制低层;装修精致,园林绿装”的目标。几年间,先后有河北一集、商业大楼、供销大楼、五交化大楼、宴乐园等20多处大型建筑矗立在大街两旁。进入90年代后,设计、规划、建设等部门不断创新建筑风格,并在实践中创出了一批具有辛集特色的建筑作品。建委办公楼、电信大厦、信合大厦、皮革商城、市府办公楼、金城大酒店、金皇冠大酒店、飞马大酒店、明珠高层住宅、公安局、法院办公楼及公安交通指挥中心等代表性建筑拔地而起。这些设计新颖、独具风格的建筑物,进一步改善了城市容貌,增强了城市的吸引力和辐射力。

  ——园林绿化全面推进,城市环境逐步改善。建市后,建起了金鹿公园,组建了园林绿化管理处,进一步加大了城区园林绿化管理力度。1988年,结合建设园林城市的目标,三年内共植树15.4万株,绿化8条街道。进入90年代后,结合开展“还我一片绿地”活动,建设部门重点抓了以兴华路为主体的“五点一线”工程建设,即新垒头市标广场、市府广场、文化宫广场、车站广场、“云塔芳荫”景点及迎宾路绿化工程,共拆除违章建筑、临时建筑12处,恢复建设绿地1.5万平方米,新增园林绿地面积2.8万平方米。特别是进入“十五”时期,城市绿化建设进一步加大,严格实行“绿线”管制,在绿线范围内只许拆、不许建。按照街景特色化、园林艺术化的要求,狠抓了广场绿地和庭院绿化。先后投资1120万元完成了市府广场、烈士陵园、金鹿公园改造、重建和拆墙透绿等。同时,累计投资1840万元,建设了教育大道东侧绿化带、雷锋公园、建设街与宴城路教育大道交叉口等13块街头绿地和教育大道、市府街、朝阳路等道路绿化。在庭院绿化上,全市涌现出了政府机关、自来水公司、建设局、教育局、金城小区、安定小区等一批先进单位和“拆墙透绿”的先进典型。全市花园式、园林式单位达103个,其中自来水公司、市政府机关被评为省级花园式单位。目前,我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36%,绿地率29.05%,人均公共绿地面积5.7平方米。

  二十年风雨,二十年辉煌。自1990年以来,我市连续多年保持“全国十佳卫生城”称号,在省和全国城市环境综合整治评比中,连续多年荣获省城市容貌竞赛“燕赵杯”和“全国城市环境综合整治优秀城市”称号,1996年,被省政府确定为“学习张家港、创建文明城市”试点市,1997年和1998年,还被省建设厅命名为“全省城市建设管理优秀城市”。回顾过去的20年,城市建设成就斐然,展望未来,崛起的辛集新城美景美不胜收,令人神往,以建设中等城市、构建和谐辛集为目标的城市建设宏伟蓝图已经铺就,相信不远的将来一定会变为现实,展现在世人眼前……
评价一下你浏览此帖子的感受

精彩

感动

搞笑

开心

愤怒

无聊

灌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