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风格切换
 
  • 2011阅读
  • 3回复

浅读《论语》有感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06-12-06
— 本帖被 垂阳紫陌1314 从 文学沙龙 移动到本区(2007-07-29) —
浅读《论语》有感

2006-11-17 22:07:00

  上学时学过《论语》当中的小部分后,再也没有学过,今年利用课余时间去书店买了一本《论语》来看,因长时间没有接触古汉语,所以在读这本书的时候得结合原文后的译文,这样在较短的时间内看完了,看完之后再回过头来,结合自己的实际,颇有感想,受益匪浅。

《论语》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一份宝贵文化遗产,它的内容很广泛,记载了孔子关于政治、哲学、教育、伦理、文学、艺术和道德修养各方面的言论。这本书不仅是部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典籍,也是中国教育思想的宝库。它的许多关于教学言论,即使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依然闪烁着耀眼的光芒。作为中国古代最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孔子创建的儒家思想不仅对中国几千年来的思想和文化传统有着深刻的影响,对世界也有很大的影响。作为一名教师,我从它那受到了深深的启发。

一、以身作则,言传身教
  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上级或教师作风行为正派,就是不发命令,下级或学生也会执行;上级或教师作风行为不正派,就是发命令,下级或学生也不听从。他还说:“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如果不能端正自己,又怎么能端正别人呢?
  孔子的这些话,充分说明教师的以身作则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教师是学生的榜样,自己的一言一行,都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成长子贡称赞孔子教人“正身以俟”,荀子颂扬孔子教人是“早正以待”。
  孔子不仅是以身作则的提出者,而且也是这一原则的实践者。要以身作则,就要言传身教,把“有言之教”和“无言之教”结合起来。孔子说:“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意思是说,可以与他谈,进行有言之教,而不去同他谈,这叫做错过了人才;不可同他谈,只能进行无言之教,却偏与他谈,这叫做浪费了语言。聪明的教师既不要错过人才,也不要浪费语言,应采用“有言之教”与“无言之教”两种方式。孔子相信“无言之教”的威力。他对学生说过:“予欲无言”,学生说:“您老人家假若不说话,那我们还有什么可以传述的呢?”孔子说:“天说了什么呢?四季照样运行,万物照样生长,天说了什么呢”?所谓无言之教,即是通过暗示或榜样去教育学生,这是有其一定的心理学依据的。

二、自主、勤勉,学无止境。
孔子是自学成才的典范,勤奋不倦的学习是贯穿孔子一生的主题。正是通过刻苦的学习,孔子才掌握了渊博的知识,并授徒讲学,成为一位大思想家、大教育家。
孔子曰:“吾十又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将学习视为自己的终身事业,孔子正是在这样长年累月的学习中,一步步得到提高,从而达到了“从心所欲”的境界。孔子认为学习要有正确的态度,“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孔子以学习为乐,也就是现在我们常讲的劳逸结合,并对学习有很深的体会。他说:“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孔子对学习要求极其严格,他常常担心自己的学习不进则退,因此时时策勉自己。孔子好学,而对外界要求不高,“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在学习上不断修养自己。不像我们现在的一些学生在学生时代就过着奢侈的生活。今天,我们学习《论语》,也正是要学习孔子的这种学习精神和境界吗。通过学习,我们要吸取其中的精华为我所用,并将所学运用到实践中去。

三、爱护学生,无私无隐
  爱护学生、关心学生是一个教师成功的必须具备的条件。孔子说过:“仁者爱人”、“智者知人”。孔子热爱关心、学生品德和学业的增进以及学生们的生活与健康状况。他看到他的学生闵子骞、子路、冉有、子贡的表现,感到由衷的高兴。原宪家贫,他常接济。冉伯牛有病,他去看望,并十分伤感。颜渊、子路死了,他非常悲痛。他和学生有深厚的情谊,他曾说过,自从得了颜回,学生们更加亲密;自从得了子路,再也没有人敢骂我了。他说:“爱之,能勿劳乎?忠焉,能勿诲乎”。爱学生,能够不叫他勤劳吗?忠于学生,能够不教诲他吗?又说:“二三子以我为隐乎?吾无隐乎尔。否无行而不与二三子者,是丘也”。意思是说,学生以为我会隐瞒什么吗?我对你们是没有任何隐瞒的。我没有什么不告诉你们的,这正是我孔丘的为人。这说明孔子对学生传授知识毫无保留,做到了“无私无隐”。
  对于青年一代,孔子是寄予很大希望的。他说:“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青年后生是可敬畏的,怎能断定他们将来赶不上现在的成年人呢?这里包含有青年人超过老年人、学生超过教师、长江后浪推前浪的发展观点。尤其难能可贵的是,孔子认为当一种正义事业需要人去承担时,年青一代要敢于勇往直前,责无旁贷,即使在老师面前也不必谦让。“当仁不让于师”。面临着实行仁德的事情,可以不必对老师谦让。这里包含着在仁德和正义面前师生一律平等的思想以及“吾爱吾师,更爱真理”的观点。


四、讲究教法,循循善诱
  孔子教育的成功,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他讲究教育教学方法,这是教师必备的一种心理品质。正如颜渊所赞叹的"夫子循循善诱人",善于启发学生思维,使学生在学习上有"欲罢不能"之势,说明孔子教育技巧之高超、教育能力之高强。
早在2000年前,孔子便提出了因材施教的教育原则。《颜渊篇》记载颜渊、仲弓、司马牛三人“问仁”,孔子有三种答案。甚至子路和冉有都问“闻斯行诸”,孔子的答复竟完全相反,引起公西华的疑问。孔子说道:“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
孔子认为:“教师要讲究教学方法,善于启发学生的心智。”“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教师必须自己经常温习故业,融会贯通,做到有新的领悟、新的体会、新的发现,才能胜任教学工作。“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孔子的这种启发式教育的精神就是,学习的主动权必须交给学生,目的是发展学生的思维,使其学会举一反三;教师在教育活动中只起主导作用,即对学生有目的地引导和及时启发。“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教”和“学”本是相辅相成的,师生即是通过教学这个实践活动来达到相互促进、共同提高的目的。“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主张学思结合,二者并重。“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思以学为基础。“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主张根据学生的特点水平,进行不同的教育,即我们现在推行的分层教育。
教师不仅给学生以知识,还要使学生独立求知,独立思考,并能做一个有道德修养的人,这样才算是好的教师。他说:"弗学何以行?弗思何以得?小子勉之"。


五、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孔子的名言:“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这是对教师的要求:对本人要努力学习永不满足;对学生要勤奋教导不辞辛劳
  孔子还说过:“若圣与仁,则吾岂敢!抑为之不厌,诲人不倦,则可谓尔已矣。”学生说:“正唯弟子不能学也”。至于圣与仁,我不敢当,只不过是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罢了。学生说,这正是我们所难以学到的。学生子贡称赞道:“学不厌,智也;新不偿.仁也。仁且智.夫子既圣矣”。
  总之,热爱教育,忠于学生,对教育事业表现出充沛的精力和毅力,对青年一代表现出满腔的热情和关怀,这就是孔子表现出来的教师应该具有的良好品质。孔子的教育思想和经验是非常丰富的,他的一些具有方法论因素的格言警语,实际上已成为一个优秀教师不可缺少的营养。他博大精深的教育思想充满了智慧之光,是我国传统教育中的宝贵财富,对于我们现代的素质教育同样具有很大的借鉴意义。
  《论语》是一本圣贤书,有很多内容我还没有读懂、读透。我还要认真学,持之以恒,结合实际用心体会,立足于现实需要,用现代意识进行诠释,并努力内化、渗透到自己的一言一行,切实用于指导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
评价一下你浏览此帖子的感受

精彩

感动

搞笑

开心

愤怒

无聊

灌水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2006-12-08
总结的不错!这些都是孔子的思想精髓所在!好!

只看该作者 板凳  发表于: 2007-02-02
楼主不愧是老师呀,总结的极是。
你们的欢乐我愿意分享,
你们的烦恼我愿意倾听。
          ---  垂阳紫陌   
http://blog.xinji.org/blog.php?uid=760
只看该作者 地板  发表于: 2007-02-02
还是看于丹老师的《论语》心得好!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友情提醒:谢谢您的回复内容,这是对楼主者莫大的尊重。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