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风格切换
 
  • 1636阅读
  • 1回复

走访莫斯科切尔基佐夫市场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07-01-20
  新华网莫斯科1月3日电(记者刘洋)在总统普京的亲自督促下,一场针对外国移民及外籍务工的清理整顿运动即将在俄罗斯全国范围内开展,目标是加强对外籍人员管理,将外国人彻底排除出零售市场,把他们“蚕食”俄罗斯当地人的就业机会腾出来。

  联邦政府和立法机构已经为这场运动制订了一整套法律政策依据,从2007年1月15日起,部分政策就将开始实施。面对俄当局的“逐客令”,身处异国他乡的华人商贩有何反应?他们对未来如何打算?抱着这些疑问,记者日前来到莫斯科的切尔基佐夫市场一探究竟。




  切尔基佐夫市场是莫斯科华人最集中的地方,位于莫斯科市东部近郊,占地超过20公顷,号称世界上最大的集装箱市场。在这里经营谋生的主要以中国人、越南人和中亚人为主,总人数据约为8万人左右。市场里的中国人有上万人,主要从事服装、鞋帽及工艺品批发,也有少数人经营中国调料和食品。

  1月1日至8日是俄罗斯新年假期,全国放假,但市场并未因此显得冷清,依然一派热闹景象:各种文字的招牌、各种语言的声音充斥着耳目,满脸胡子的中亚人、高颧尖脸的越南人、黄发白皮肤的俄罗斯人、黄皮肤的中国人相互混杂、摩肩接踵。节日的气氛感染了市场上的每个人,似乎没有人在乎政府最近制定的那些文件。

  一位华人女老板边笑着给客人称货,一边对记者说,“(整顿市场的事)大家都在这么说,可这事咱做不了主,该干啥干啥呗”。一位负责管理市场的俄罗斯小伙子试图打消记者的疑问,他说:“禁止外国人从业是不可能的,那样市场就搞不下去了,我们(这些市场管理者)也要生活、吃饭。”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在市场上的华商普遍是白手起家,资金实力不算雄厚,并且平时都忙于各自生意,相互接触不深,难以形成一股团结的力量,无力对俄罗斯决策层产生影响,因此在面对政府举措时,基本处于被动应付状态,大部分人仍在观望事态发展。

  1997年来莫斯科创业的王先生算是这里的老商户了,他最初做皮衣生意,后来做皮革的中亚人越来越多,他就开始做日杂食品。王先生这些年下来还是赚到了些钱,开了两个门面,忙得不亦乐乎。

  王先生的店里卖的都是中国货,几乎所有能想到的中国调味品和日常用品在他那里都能找到。此外,他的小店还出售在俄罗斯商店买不到的中国蔬菜,如香菜、小油菜等。令人难以想像的是,他的所有货物都放在一个仅有三四平方米的小门面里,而且店里还放了一个大冰柜,包括头顶的空间都被充分利用了,现在店里的空间(实际上是条夹缝)只够一个人侧身穿行。平时他在店里收钱,并通过玻璃窗来观察外面的情况,他的两个伙计站在店外招徕生意。而为了经营这样一个小店,他每个月就要向市场交纳2000美元租金。他的店面所在的整条街上全都是类似的小店,租户以越南人居多。

  对于政府要整顿零售市场的消息,王先生颇为无奈,“什么叫零售,零售和批发怎么区别?谁说了算?现在很多事情还不清楚”。对于被迫撤出的结果,王先生作了估计,“要是市场真把外国人撵走,中国商户肯定都得损失,(每户损失)万八千的少不了,我算倒霉的,还有一个货柜的货,真要甩卖的话得赔两三万美金了”。好在前几年打下了点基础,王老板对前景还不算太忧虑。今年春节老王不打算回国,他担心万一俄罗斯签证政策出了变化,到时再返俄入不了境就麻烦了。

  而记者遇到的另外一些华商则显得对事态不太在乎。在市场经营一家低档首饰商店的任先生显然对俄罗斯的移民政策不太担心,记者前去采访时他正在与隔壁店铺的两位中亚店主告别并且互留电话,任先生已经买了回东北老家过年的机票,对于俄罗斯新的整顿措施,他认为应该“走一步,看一步”,“没必要担心,实在不行还可以把货转给俄罗斯人”。而经营女装的福建人小李认为,俄罗斯政府短期内不会对这里采取行动,“毕竟这是个大市场,不会像远东那些小市场那样说关就关,好几万人呢”。但同时,他认为目前减少进货是比较保险的做法。

(责任编辑:郑小霞)
1条评分
凉水 威望 +10 - 2007-01-20
评价一下你浏览此帖子的感受

精彩

感动

搞笑

开心

愤怒

无聊

灌水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2007-01-21
论成败,人生豪迈,大不了从头再来!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友情提醒:谢谢您的回复内容,这是对楼主者莫大的尊重。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