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背景:
按照俄罗斯政府出台的政策,从2007年1月15日起,外国人在俄从事零售业将开始受到限制,这一过程将分两个阶段,从1月15日到4月1日,外国人在售货摊、市场以及商店以外的场所进行零售业的人数应限制在零售业总人数的40%。从2007年4月1日到12月31日,外国人被禁止从事零售业。此外,从2007年1月1日起,外国公民一律将被禁止在俄罗斯从事酒类和药品贸易。
在俄华商不安观望
“这次俄罗斯出台的清场令,带来的冲击要远远大于前两年的查处‘灰色清关’,据我所知,现在在俄的河北籍商人都在观望中,有些人已经有了撤回国内经营的打算。”1月18日,曾在莫斯科经商的陈亮(化名)告诉记者,现在市场上有各种各样的传言,但多数在莫斯科经营的华商还都在观望。
对于目前这种局势,辛集驻俄罗斯办事处主任、辛集皮革城管委会副主任姜中星语气中则镇静得多,“我们和莫斯科那边的驻守人员随时都保持联系,那边反馈回来的信息是,1月15日俄方新政策出台以后,莫斯科的几家大市场还没有什么动静,一切跟以前并没有太大区别,倒是远东的海参崴等地华商撤离的比较多,但华商人数最多的莫斯科现在还看不到有什么变化,毕竟新政策刚刚出台,大家都在观望。”
据介绍,目前在莫斯科,由于冬季的销售旺季已经过去,所以大部分辛集商人都已经在去年的圣诞节前后回到家乡,目前留守的人员仅有100多人,到春节前后莫斯科的市场才会迎来下一个销售的高峰。
对于出台这一政策,有一种说法是在俄从事零售业的基本上都是外国人。外国商人在莫斯科赚了不少钱,但人们大都将钱汇回了自己国家,很少在当地进行消费。很多人都是自己或者家人经营,也不会雇佣当地人,这些原因都促使俄政府想把外国商人赶出这个市场,自己做。
市场存废前途未卜
莫斯科集装箱大市场位于莫斯科东北部伊兹麦洛沃,占地500公顷,整个市场按产品划分为食品、汽车配件、服装、日用百货等交易区。在那里的中国商人近2万左右,其中来自河北的主要是600多名辛集商人。
在莫斯科集装箱大市场的华商每天的工作都从清晨4点开始,因为莫斯科市内的房子太贵,所以他们许多人要坐很久的地铁才能到达市场。清晨6点是华商每天开门做生意的规矩,接下来就有很多事要做,接货,验货……时间一过早上8点就进入到市场里最忙的时间段了。
中国商人多做批发兼零售,市场上许多独联体国家和越南来的商人常从中国商人手中批发商品,然后再到隔两三条街的摊位上卖。因为占了语言优势,越南人的零售业是市场里做得最好的。莫斯科集装箱大市场上的日用品近100%都是“中国造”,也就是说货源都是中国商人,因此中国商人在这场“禁商令”中可能损失最重。
“以前抢手的摊位现在成了烫手山芋”,这个大市场的去留现在成了许多华商关注的焦点,据记者了解,这里的每一个集装箱就是一个摊位,最初不过几千美元一个。随着市场的发展,现在市场里约有3万个集装箱,最高时一个要卖15万美元,一个月的租金高达6万人民币。许多中国商人曾花大价钱买下几个集装箱,如今由于市场前途未卜,已经没人敢接手。
事实上,俄罗斯国内对于“禁商令”也有不同的声音。一些人认为,随着俄罗斯的发展,大型日用品商场的形成能够满足俄罗斯国人的需要;集装箱市场对于支撑俄罗斯日用品市场的作用已经成为昨日故事,而且市场上大多商品属于走私品,严重损害了俄罗斯国家利益。但也有观点指出,大商场里的商品对于许多俄罗斯普通人来说价格不低,集装箱市场能满足中低档消费者。一刀切掉集装箱市场可能会冲击俄罗斯的日用品市场,影响俄罗斯平民的日常生活。
据俄国内媒体披露,这场驱逐外国商人的行动对众多俄罗斯平民和商人来说也褒贬不一,有人抱怨不能再像以前那样买到价廉物美的中国商品了,但一些俄罗斯商人却在窃喜,如果市场被取消,中国商人低价抛售货物可能性极大,他们等待在最后时刻对抛售的中国货物来一次大收购。
辛集商人的莫斯科之旅
辛集商人陈亮最怀念的还是几年前初到莫斯科时的那段好日子。那时候在市场上,只要你有货就能赚钱,如果不知道做什么,就随便从市场上买个样子带回去做,发过来肯定好卖,那时候市场上的品种和款式很少,变化小。即使剩下货没有卖出去,留到下个季节还是照样能卖光。
辛集商人大举赴俄是从1998年开始的,当时辛集市20多家企业首次进入莫斯科兵营市场和集装箱市场,经过不断摸索开拓,辛集绵羊革服装最终以其精良的做工、精湛的工艺、时尚的款式、良好的手感和低廉的价格,获得了俄罗斯市场的认可,越来越多的俄罗斯人开始接受并喜爱上辛集的绵羊革服装。
如今,辛集在俄罗斯的直销企业已有200多家,绵羊革服装的市场占有率达到80%。随着国内市场的激烈竞争,有北方皮都之称的辛集皮革服装业把营销方向转为以外销为主,并迅速在俄罗斯站稳脚跟。辛集当地有一定规模和实力的企业大都在俄罗斯设有办事处或销售人员,近两年来,在当地政府的牵头运作下,还在莫斯科、新西伯利亚、圣彼得堡设立了辛集皮货中心。辛集的对俄出口还带动了周围地区的“皮革热”。目前皮革类商品已成为石家庄最重要的出口商品,生产企业达到1500多家,从业人员10万多人,工艺技术、产品质量保持国内先进水平。有出口实绩的经营企业近400家,占石家庄市出口实绩企业总数的1/3。
但在此期间,长期困扰商人们的“灰色清关”问题一直悬而未决,许多人也把这种贸易方式称为“包机包税”,它是采取包税、包费贸易方式,运输以包机为主,火车为辅。此种贸易方式一直没有得到俄方海关以及有关权力部门的完全认可。在近几年的出口贸易交往中,飞机停飞、扣货、封库、封店等问题时有发生,使河北皮革裘皮出口企业多次遭遇俄方有关部门的“严厉”查处,个别企业损失惨重。每年辛集皮革业对俄出口因遭遇“灰色清关”而被查扣的货物损失都要以千万元来计算。最早进入俄罗斯的北京商人就是因为这一打击,从此一蹶不振,以致后来彻底退出了俄市场。
此外,中俄之间的包机直航受到俄方海关、商检等执法部门的高度关注,皮革及服装的运输多数采用“第三国”转运,高额的运费不仅造成出口成本增加,还拖延了交货时间,容易贻误商机。据说,空运俄罗斯的运费已经由每公斤7--8美元上涨到9-10美元,货物运输时间也由原来的7-10天拖延到现在的15-20天。
对俄贸易面临转型
据辛集皮革业人士介绍,去年开始辛集对俄出口开始大幅下滑,除了俄方加大力度打击“灰色清关”的原因外,税务机关的“出口退税单证备案制”也使皮革及皮革裘皮服装出口企业受到很大影响。
目前辛集、无极、留史、大营、尚村等地绝大部分皮革和服装企业的产品都出口俄罗斯市场,并且大部分采取“包机包税”的贸易方式出口,特殊的贸易方式使得出口企业无法获得所要求的规范性单证。企业的出口货物无法进行“出口退税申报”,而大多数企业为了增加产销量、提高竞争能力,已将出口退税额纳入利润,将产品售价定得较低,而企业不能获得出口退税款,出口的积极性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因此,有的企业开始规避风险,到出口退税单证要求不严的其它省、市注册公司申报出口;有的企业采取到边贸口岸和市场直销、实行国内交货等方式减少货物直接出口;有的企业对已出口的货物不核销、不申报。这些都直接导致了当地出口创汇额的减少和外流。
有人认为,正是俄罗斯市场的不规范运作才让我们的企业产生了无比的兴趣,其实,这是国人经营市场的聪明之处和习惯投机的心理使然。很多老板在尝试开发俄罗斯市场的时候,看重的只是那里的利润空间,而对发生意外损失的可能则顾及很少。
“包机包税”这种不规范的贸易方式,风险损失随时都会发生,市场变化也常常令人意想不到。据不少商家反映,2005年皮革市场淡季来的明显早了点,较往年相比大致提前了一个月左右,这不仅仅是一个销售时间缩短的问题,更重要的是众商家一年的生产和销售计划从此被打乱。这对许多缺乏经验和实力的小企业来说,直接结果就是造成大批货物积压,受到致命打击。
“现在,我们正在开拓东欧和中亚的市场,这些国家与俄罗斯毗邻,在消费习惯上与俄国比较接近,此外欧美市场今后也会是我们的发展重点。”姜中星告诉记者,针对俄罗斯市场的高风险性,他们近年来不断地鼓励本地皮革企业多去开拓别的市场。在这方面,部分企业已经走在前面,如已有企业在美国、加拿大等北美国家设立了办事处,做了一些建立销售网络的基础性工作。有的尝试着与韩国客商合作,共同开辟欧美市场,聘请国外代理,拓展销售渠道等。很多人相信,对俄罗斯市场的单一依赖已经走到尽头,多元化地拓展海外市场将成为河北外贸行业未来的全球化生存之道。
“清市”操之过急,如意算盘难实现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俄罗斯所副所长,对俄罗斯问题有着长期研究的冯玉军博士:俄罗斯计划在2007年完成同美国的入世谈判,规范其国内的市场体制,清理零售市场的不法经营,是必要的举措。只是,这个过程的实施时间显得过于局促,可能也是受美国入世谈判的时间限制。
俄罗斯这样大规模地在零售领域清理外国人,当然作为在俄罗斯摆摊谋生的十万华商来讲,不是个好消息。但是,俄罗斯这个举动并不是针对中国人,受影响的除了华商,还有来自高加索地区的商人,中亚商人等。
俄罗斯杜马去年年底通过了这个不许外国人从事零售业的法律,其背景是俄罗斯通过十多年的努力,国内的经济形势大为好转,当初独联体解体时面临的供应不足、物资匮乏的局面,已经得到极大好转。而同美国的双边贸易谈判,几经波折,很可能在2007年底前完成。因此,整顿其国内贸易秩序,规范其经济领域中的不规范现象,就显得尤为紧迫。
中国商人应该正确认识这次变革。这次可以说是中俄贸易中的“阵痛”,经过短暂的低谷后,中俄贸易将迎来一个新的高潮。中国商人必须明白,摆地摊式的经营模式注定要成为历史,我们要有前瞻意识,树立品牌发展和市场观念,不再是散兵游勇打天下,要让中国有影响力的商业企业进入俄罗斯。
维护本国利益,急于调整产业结构
某中国留俄学者:“俄罗斯这项政策,缺乏一个渐进的过程,冒进无益,否则,会引起商品市场的动荡,严重起来,会引起社会动荡。在没有更好的方式可以完全替代目前的市场方式之前,就采用这样极端的做法,不会取得理想的效果,如果不出意外,俄罗斯有可能采取缓冲措施。”
另外专家指出,看待俄罗斯整顿市场秩序和狠抓移民管理的动因,是因为俄急于调整国内产业结构和加入WT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