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风格切换
 
  • 13405阅读
  • 38回复

走近辛集才女--公木孙女张菱儿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07-02-01
— 本帖被 护法 从 常识&活动&交流 移动到本区(2007-07-28) —
张菱儿,35岁,著名诗人公木的孙女,辛集市公木纪念馆馆员。1月10日至13日,在北京中国国际展览中心举行的全国图书订货会上,张菱儿和她的《乾隆小子歪歪传》系列长篇小说引起众多媒体的关注。《人民日报》、《中国图书商报》等评价这套小说是“寓教于乐的优秀读物”,“在文字内容、封面设计等方面”都体现出“与众不同的品位和水准”,“风趣幽默而又发人深省”。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近张菱儿,品读她与祖父公木先生的生活点滴,透视《乾隆小子歪歪传》的创作历程。

  “爷爷看着你成长”

  1971年盛夏,在河北省辛集市一个偏僻的小村庄,我来到了这个世上。其时,祖父公木在遥远的长春,戴着“右派”帽子接受劳动改造。父亲因家庭出身关系,从陕西汉中的工作岗位上被遣回冀中老家务农。农闲的时候,父亲常给我讲祖父的故事。那些故事在我幼小的心灵深处,营造着一个美丽的梦想:长大了,也要像祖父一样,用文学来描述身边的一切。

  对于祖父,我既仰望又感激。祖父是我国著名诗人、学者、教育家,《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英雄赞歌》等歌曲的词作者,《东方红》歌词的搜集定型人。或许是遗传因素,打从孩提时,我就对文学有一种莫名的喜欢。上初中后,我开始尝试写诗,并把自己稚嫩的习作寄给已经平反昭雪在吉林大学工作的祖父。记得那是1987年,怀着一份忐忑的心情,我把自己的小诗《我17岁》寄给祖父,不久,祖父回信评论说:“有情调,有诗味,也有巧思。”并对那首诗进行逐字逐句地分析修改,最后完全以商量的口气让我对比着读一读,自行决定。

  在我的写作道路上,我以为,祖父是我的引路人。他一直教导我:“做诗,首先要真,不说空话。眼界还应该广些,要关心人、关心社会、关心自然,要对世事人情、宇宙造化有所感受,有所领悟。”“做诗和做人要一致,做诗首先要真诚,要有真情实感;做人也是一样,要做真诚的人,心中要有他人,不要只顾自己……”“书,无不可读,无不需读,而马列则必读。如无主心骨,书读得愈多,则愈混乱,没有一根绳子,珠宝亦难穿串。”有一年,祖父回到家乡,我把自己满是幼稚言辞的习作本捧给他看,祖父边看边赞叹:“哈哈,我后继有人啦!”说话的时候,祖父很兴奋,那种神情永远定格在我的脑海,铭刻在我的心中。《公木诗选》出版后,祖父特意寄了一本给我,在扉页的公木半身照片下写着几个毛笔大字——“爷爷看着你成长!”捧着书,望着照片上微笑的祖父,心中久久不能平静。我知道,这短短的七个字,饱含着祖父对我的希望与嘱托。那以后,我开始以饱满的热情去写作,除诗歌外,也写一些散文、访问记等,应该说,正是在祖父的鼓励和指引下,我的创作一步一步走向成熟。

  为爷爷写本书

  1998年10月30日,89岁的祖父永远离开了我。

  那一日,我生命的天空失去了颜色。

  在祖父去世一周年之际,根据老人生前遗愿,把他的所有藏书和全部珍存,无偿捐给家乡辛集市。望着凝聚着祖父毕生心血的三万册图书、几十部手稿以及生前好友所赠的字画,抚摸着祖父曾经用过的书桌、书架等用品,一种痛彻心扉的悲怆再次袭上心头。那时,辛集市要筹建“公木纪念馆”,我有幸成为筹备委员会成员。为了尽可能多地掌握有关祖父的资料,我开始到北京图书馆查阅与祖父相关的建馆资料和祖父的早期作品;跑到石家庄搜集照片;回到农村老家寻找问询祖父的同龄人,听他们回忆祖父童年、少年时的事迹;与长春、武汉、兰州的亲属写信打电话采访……伴随着公木纪念馆的落成,我对祖父跌宕的人生有了更加全面的了解。一个为祖父写书立传的念头悄然萌生。

  我的祖父一生风雨,在他近一个世纪的人生旅途中,有欢乐也有痛苦,有成功也有失误。作为他的孙女,我总觉得自己很有必要将祖父生前的经历比较客观、比较全面地记载下来,真实地反映祖父他们那一代人的心路历程,以及他们对党、对祖国、对人民、对家乡那份深深的挚爱。一次,我专程赴北京拜访贺敬之老师,贺老对我说:“辛集市为公木同志修墓、建书阁,以示对公木的怀念及教育后人树立爱国爱家的思想,这对我们广大文艺工作者来说是一个鼓舞,一个很大的鼓舞。”“我们都很敬重公木同志的为人,现在像公木这样对革命事业做出过很大贡献的老同志仍然健在的已经不多了。”

  2004年10月,经过5年的史料搜集和素材取舍,《我的祖父:诗人公木的风雨年轮》这本30多万字的传记终于由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出版发行,一经面世,即引起一定的社会反响,一些报刊和网站发布了这本书的出版消息和评论,《人民日报海外版》、《文汇报》、《文艺报》、《科技文萃》、《吉林日报》、新华网、新浪网等十几家报刊和网站转载。《中国文化报》、《中国邮政报》、《河北日报》、《厦门日报》和《风流一代》杂志相继刊发了一些评论性的文章。作家石英在《真切的传记,优美的散文》一文中写道:“此书作者和传主虽为至亲,却是以一种平常心,以亲切的语气与得体的文笔,实写当事人的成长过程、喜怒哀乐、性格特征、优长与弱点,读之颇有立体感。公木是名人又是普通人,铮铮然一身正气,言语间直若勤朴长者。然而又不类型化,而是地道的这一个鲜明而真实的形象。”“张菱女士是一位青年散文作家,她的文笔在本书中得到了清新自然细腻却又不乏简洁的表现。我觉得,这一切成功的奥秘,仍在于一个‘真’字。有了‘真’,使人读起来就觉得亲切,可信性强。

  一个甜蜜的家

  1988年,榴花正红的季节,祖父回到了阔别已久的家乡辛集市。那是一个美丽的黄昏,我到宾馆看望祖父,不巧祖父出去散步,在祖父房间的门口,我与同来探望祖父的青年诗人高昌邂逅,其时,高昌正在河北大学作家班学习,特意赶回来与老诗人相聚。在等待祖父回来的这段时间,我与高昌谈起诗歌,从北岛、舒婷、席慕蓉,到雪莱、泰戈尔、裴多菲……回到各自的学校后,我与高昌便开始了鸿雁传书。因了共同的志趣,两年以后,我们步入婚姻的殿堂。婚后甜蜜而幸福的生活激发着我们的创作热情。我的散文作品不时出现在各大报刊,有的作品还获得了《河北日报》、中国散文学会等颁发的创作奖。高昌也写下了后来入选《新中国50年诗选》、《过目难忘》等选本的诗歌作品,还应邀参加了被称为诗坛“黄埔军校”的诗刊社“青春诗会”和中华诗词社的“青春诗会”,并为电视剧《左权将军》等创作了传唱一时的主题歌词。我们夫妻合作出版的《情殇》和《带一本书去北京》等著作,也都成为书市的畅销书。

  1991年,我与高昌迎来了两个可人的宝宝,而且是一儿一女,按民间的说法是龙凤双胞胎。

  得到两个孩子出世的消息,祖父更是激动。他在信中说:“一个大孩子带领两个小孩子,使我一合眼就能看到……”他还说,担心我的身体能不能很快康复,担心奶水够不够吃,担心我能不能够胜任妈妈的角色,托人捎钱回来让我添加营养。

  女人在做了母亲后,总会在不经意间发生着变化。两个孩子的到来,让我体验到了新生命的诞生和成长该是怎样的郑重与艰辛。那时,我生活的平凡却有滋有味。虽然家不再是一束玫瑰加两首情诗时的浪漫,但小屋里飘出的咿呀学语和朗朗的笑声,却透出了人间烟火的温馨。儿子会翻身了,女儿出牙了;儿子会坐了,女儿会爬了……儿子女儿在成长中的每一点进步,都会给我疲惫的身心补充愉悦与惊喜的给养。当“爸爸”“妈妈”“再见”等单词从8个多月的女儿口中奶声奶气地蹦出时,心中所流淌的那份甜蜜如一枚红红的果子永远悬挂在记忆的枝头。

  日子每天都是叮叮当当地舞蹈着从面前走过:做两个喜新厌旧的小听众的“故事大王”,做温柔有余严肃不足的两个挑剔的小主人的“家庭教师”,还要时时准备做公平断案的“包青天”。虽然所有正常的生活轨迹因两个小家伙的到来而七零八乱,但我觉得所有朴实而平凡的日子依旧有声有色,因为,当所有空虚的日子都变得充实,所有充实的日子自然会变得快乐起来。

  《乾隆小子歪歪传》

  系列长篇小说《乾隆小子歪歪传》一共4册,每册一个故事,所有的故事都是围绕可爱的“乾隆小子”展开,粗听好像有点“细说历史”的味道,读起来却发现写的是一对孪生小子及他们的“亲密”死党和“死对头们”在小学期间的生活和学习。这套书在北京中国国际展览中心举行的全国图书订货会上一亮相,就受到了好评。其实,对于我来说,写儿童作品纯属偶然。也许是无意插柳柳成荫吧。原本没有想过要写小说,只是想用手中的笔记录下自己的两个孩子成长道路上的点点滴滴,当然,有快乐也有忧伤。两个孩子在一天天地成长,我知道总会有那么一天,他们会自己去飞翔,而且会越来越高,越来越远,直到飞出我的视线。当我把两个孩子送进学校的第一天起,孩子们就都有了自己的小朋友圈,每天放学回到家,他们都会围在我的身边,叽叽喳喳说个不停,家的温馨也就越发氤氲起来。一个普通的家庭,却因一下子拥有一双活泼的儿女又似乎变得有些不普通。我没有理由不热爱生活,因为生活似乎对我格外垂青,给予了我更多的厚爱。

  作为两个孩子的母亲,我对当下孩子中比较流行的一些儿童文学比较关注。看得多了,听得多了,感觉自己身边的孩子们原来也是很有“故事”的,甚至他们的故事有一些比书上的故事更鲜活、更生动。渐渐地,便产生了写小说的冲动。那时,以自己身边的这群孩子、这些事儿为素材,偶有所作,首先拿给自己的孩子和他们的同学传看,孩子们都读得津津有味,他们瞪大双眼兴奋地在作品里寻找着自己的影子,这一切给我带来很大的快乐。作家秦文君女士说过:“儿童文学一要健康,二要快乐。”这话给我留下的印象很深,影响也很大。写作本身,带给我自己许多愉悦和欢欣,我也希望通过这些朴素的文字,带给小读者们更多快乐的感受和健康的思想。

  2006年夏天,我有幸参加了石家庄市文联组织的一次创作会。会上,我谈了自己创作的感受,并就创作上的一些问题向受邀前来讲课的铁凝和石家庄市文联主席周喜俊请教。谈到小说中的人物造型,铁凝说:小说里的每一个人都不是来无影去无踪的,他们都有各自生存、生活、生长的根基和背景,人物造型需要在心里反复掂量,不能戏剧化,需要拿来、排除、筛选、长时间在心里培育,而不是简简单单地存放……另外,文章有一个好的结构,本身就能够产生力量,与结构无关的事儿无论写了多少,都要舍得割爱……那天,我拿着本子,把铁凝老师的这些话仔细地记录下来。铁凝老师的这些写作经验,给没有一点儿小说创作经验的我带来了很大的启发。

  当时,我的《乾隆小子歪歪传》四本书的初稿已经接近完成,但因为自己不满意,有一段时间,拿起稿子心里就觉得烦。会议期间,我向周喜俊老师倾诉自己的苦恼。周老师热心地给我出主意:“每个人的情况似乎都不相同,我改稿时是越改越有劲,像你这种情况,先放一段时间再继续修改吧。”周老师还鼓励我说:生活是创作的源泉,你的生活里不缺少写作素材,只要你努力,肯挖掘……

  在创作会上受到了鼓励和点拨,回到家,我开始全身心地投入到创作中。后来,这套儿童作品还得到了诗人边国政、评论家陈超和河北少儿出版社编辑彭涛等各位老师的热心指点和帮助。特别应该感谢这套书的责任编辑马玉梅老师,对我的书稿字斟句酌地进行修改,为这套书能够顺利地出版付出了很大的心血,以至于“野小子”、“臭小子”、“淘小子”、“犟小子”……一个个孩子的形象鲜活了起来。高小乾和高小隆是一对孪生兄弟,他们出生时,电视台正在热播《戏说乾隆》。家里最有学问的姥爷一拍脑门,就把“乾隆”两个字拆开,分给了小兄弟俩。小说即围绕这一对孪生小子生活和学习中的一些趣闻糗事儿,笑料不断,让小读者在快乐阅读的同时,不知不觉中得到教益。我深知,脚下的路还很长,但我会在文学创作的道路上辛勤耕耘,为儿童文学的繁荣尽一份绵薄之力。
评价一下你浏览此帖子的感受

精彩

感动

搞笑

开心

愤怒

无聊

灌水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2007-02-01

只看该作者 板凳  发表于: 2007-02-01
公木老前辈是辛集人的骄傲,我衷心希望张菱儿在文学的道路上越走越宽!
你们的欢乐我愿意分享,
你们的烦恼我愿意倾听。
          ---  垂阳紫陌   
http://blog.xinji.org/blog.php?uid=760

只看该作者 地板  发表于: 2007-02-03
祝贺!

只看该作者 地下室  发表于: 2007-02-04
如此让我们于才女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缘来如此~
        千江有水千江月  万里无云万里天

只看该作者 5楼 发表于: 2007-02-05
我很久以前就拜读了《《情殇》》,至今仍记得其中的句子,张菱的世上的玫瑰千枝万枝……,高昌的《《璞》》,和那句少年早慧并我的骊歌……至今还经常和朋友们朗诵品位。不知哪里可以买到张老师书,期待着!
一蓑烟雨任平生

只看该作者 6楼 发表于: 2007-02-07
为辛集才女喝彩!
只看该作者 7楼 发表于: 2007-02-10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友情提醒:社区是一个大家庭,请注意文明回复。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