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同学得知我还留着以前的信件时,吃惊的说:‘不会吧?你搬了那么多次家,没有丢掉?’
这时我才想起,从1999年到非典前夕,我一直辗转在外。虽然免不了奔波,虽然居无定所,但是日子过得津津有味。因为我经常和老公和孩子说:“只要三个人在一起,走到哪里都是家!只要三个人在一起,风餐露宿也欢歌。”
在那个夏天,从学校的宿舍搬进单位的小屋,只有几件衣服和一大摞的书。刚刚走出校门,无限的清高,不屑饭后和同事们出去逛街。我不喜欢,在琉璃的灯光下,一群女孩子谈到兴致的大笑和路人的莫名眼光,偶尔还会有年轻小伙子的口哨声........所以和她们出去过一次后就再也没有出去过。更多的时候,钻进蚊帐,手摇一把小扇,不厌其烦的看书、写日记.....在心里播种着自己的梦想。
和老公结婚时还没有房子,那时的我坚信,只要有爱,可以创造一切。所以并没有用房子来做为自己嫁给他的筹码。刚结婚时,就借住在我同学家。我们住前院,同学一家住后院。说是过日子,现在想起来有些象过家家的感觉,那时却是满足得很,无忧无虑,有在蜜罐里的感觉。
后来为了上班方便,我们还在老公亲戚家一处闲着的楼房里住了一个月。一张木床,很窄。在地上铺了垫子,竟然冷落了那张床,快快乐乐的生活着,上班-下班…..
当楼房钥匙交到我们手里时,看着敞亮的二室二厅,怎么看怎么象宫殿,虽然里边只是白墙白顶,但从此我有了真正意义上我的家。女儿在这里诞生了,生命中又一乐章翻开了........每个星期五的傍晚,我会带着女儿在楼下等坐火车归家的老公,当孩子看见爸爸时那种欢欣历历在目。在这里我的宝贝儿会坐了 会爬了 会站了 会走了 会简单的对话了…我经常看着她的一举一动,她就是快乐的源泉。永远无忧无虑,在爸爸妈妈亲切的眼光里成长着。家很清贫,却充满了温馨。
女儿长到一岁半,因为老公工作调驻太原,一个月后我也随夫西征。到达太原已经是晚上了,住在他们办事处里。因为孩子小,要给她准备点稀饭,临时出去买了锅回来给女儿熬饭,两个大人一个孩子稀饭就着馒头开始了在太原的第一顿美食。第二天,拖着大包小包的行李搬进老公提前租的单元楼,一栋非常破旧的楼房,那里是铁路的宿舍楼,楼道是敞开的,现在这种老式的楼房已经很少见了。没有足够宽的路让汽车直接开到楼下,那些东西都是我们自己一趟一趟抗上去的。屋子连个窗帘都没有,我们找了一个可能是上一个房客留下来的床单,洗了洗,钉了两个钉子,黑乎乎的窗帘,黑乎乎的墙--相得益彰。在这个破旧的楼里,在这个简陋的小屋里,飘出去的笑声却是最甜最悦耳.......
想换就换!为了孩子能有一个比较好的活动场地。在那里住了2个月后,我们决定搬到对面的小区去住。借了桥头上卖面条的宁晋一个老乡的三轮车,老公推着,女儿在高高的行李上坐着,我一边给老公推车一边扶着女儿.....那副场景我永远忘不了,呵呵,流动的我的家也很美!
在太原三年,和那个小区的好多住户都成了朋友。中间换过2次住所,但终究没有搬出那个小区。每天把孩子送到一个姓王的大姐那里,然后自己去上班。每个星期天,会带上孩子去动物园或者公园。古朴的晋祠、奇险的绵山、原始的芦芽山…….你会看见一家三口尽情尽兴的身影。记得芦芽山下,看见当地村民从深深的地窖里拿出来的出了芽的土豆,我告诉他们这样的土豆有毒的时候,他们憨厚的说:没事。几乎是异口同声。因为土豆是他们一年的菜,甚至是主食。在山西,一种用土豆为原料做的食品,类似咱们这边的炒饼样子,很美味的。名字叫‘炒不烂子’,怀念……….那个给我看孩子的大姐给我做过,太原人,在我眼里很淳朴,很实在。
这期间,卖掉了在辛集的房子。不知道怎么,没有那种舍不得,倒是婆婆感觉心里有些失意。对于我来说,家的概念不是一座不动产。
然后从太原办事处调到西安,古老的城市,古朴的城墙…到处飘溢着西北人的豪放。刚到达西安时,还有一个小伙子和我们一家一起住。虽然短短几天,但是印象依然很深,小伙子正好在那几天失恋了,给家人打电话时哭了,结果那天半夜我们的房门就被他连夜赶来的父母敲开了,要知道他们家离西安城有将近200里路,真是可怜天下父母心。在父母眼里,孩子永远是孩子;孩子眼里,父母永远是靠山。小伙子的父亲操着浓浓的西北口音问我女儿:“你说咱们屋子里有几个仍【人】。”我女儿很快的说:“6个仍【人】。”笑声大作。那时在坐公交车时我也曾经操着西安话告诉售票员:去喜【西】门儿……….一边工作一边游览,华清池、兵马俑、阿房宫、大雁塔……..当我站在那里时,有一种恍然若世的迷离,时光真是奇妙,过去的、现在的、未来的….三个人一起走过的,是最美的,互相扶持着、鼓励着,尽是欢颜。人的一生就是一个过程,你赋予她什么色彩就放什么光芒。
一直到非典前一年,因为要考虑孩子上学了,我们决定回石家庄发展。刚刚回来时就住进了五十四所一间近12平米的单身宿舍里,满满一屋子的东西,夜来临时就连灯光也溢出了温情。
搬进现在的房子正是全国非典疫情很严重之时,我们就连简单的装修都没有,还是以前房子样的白壁白顶,我们两个都是生活很简单的人,物质追求予我们都是非常容易满足的。刚刚搬进来时,我说:哦,终于可以不到处搬家了。我以为这就是我将养老的地方了。前一段时间看电视,河北要发展海港城市,唐山和秦皇岛是重点。我对老公说:咱们去秦皇岛定居吧。
没有仔细算过到底搬了多少次家,东西是越搬越多,什么都舍不得扔掉,包括那些上学时期的信件,跟着我从学校到单位,从辛集到石家庄,从石家庄到太原,又从太原到西安,最后回到石家庄。当我看这些东西时,会被一种情围绕,曾经与我为伴的亲人、同学、朋友,拥有你们真好。时不时会拿出那些照片给孩子讲当时游览时的情景,女儿会听得津津有味。
有时我真的很奇怪我自己,无论在哪里,在哪个城市,都没有那种客居的孤独感。是不是因为那句话?只要三个人在一起,走到哪里都是家。家是自己用心营造出来的,不是钱买回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