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如此多的儿童输液反应,我们该惭愧吗 /.54r/FN')
静脉输液技术作为促进现代外科学发展的三大基础之一,在1940年以前,只能被用于病情危重的病人。由医生操作执行,是一项医疗行为,护士协助准备静脉输液所需的物品。二战期间,由于医生不再有充分的时间进行输液治疗,开始由护士进行操作。即使是现在,输液这种用药途径,在国外也是有严格的适应症的,病情严重情况下才使用。 i2. +E&3v
LA!2!60R
目前国内儿科普遍存在过多、过度地选择静脉给药的现象,而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报告显示,因静脉滴注导致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已达到60%以上,位于所有给药途径的首位,严重的病例占报告数的3.7%,死亡率1.5%左右。考虑到瞒报的、私下处理的因素,实际上输液反应的总体死亡率并不是很清楚。年龄段的分析显示,年龄越小的孩子发生输液反应的可能性越大,尤其是学龄前儿童。 qH#?, sK ^
vL>cYbJ<
无论是任何的药物,当它直接进入到血液循环系统的时候,即是在药品、输液器、输液技术等全部合格的情况下,由于药物本身作用、渗透压、酸碱度、不溶性微粒等等因素,依然是一个强刺激,这个刺激比口服经胃肠道吸收要严重的多。孩子的各个系统均为发育成熟,对刺激的抵抗力较弱,很容易发生输液反应。 C`qo
}I3 ZNd
输液反应的表现有过敏、高热、抽搐、紫绀、急性心衰、肺水肿,甚至是死亡。影响输液反应发生的因素包括,药物、输液器、输液操作、病人病况等有关。其中在药物方面,中药制剂发生输液反应的概率最高,其次是抗生素。同时输入的药物种类越多,发生输液反应的可能性就越大。 #&fi[|%X$
0rM'VgB
孩子用药途径选择的基本原则:能吃药就不打针,能打针就不输液。希望所有的孩子家长都能知道并牢记这句话,不要因为焦虑而给儿科医师施加压力,让他们不能按医学原则治疗。同时,也呼吁临床医生在给儿童选择给药途径的时候,能够按照药物的使用规范,将“儿童是输液反应的高发人群”考虑在内,医生自己随时都可能成为患者或患者家属。 ?T]`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