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经105度55分17.9148秒 北纬27度14分33.9......
让我们从这一面土墙、一个木窗、一双眼睛讲起。
土墙内可谓济济一堂,依靠木窗射入的一丝光线,照亮着一双双眼睛。
闷热的夏日,来自房顶的自然风为这里带来清凉。
六年级的十几个学生和老师在这里度过春夏秋和即将来临的严冬,一年级有四十多个学生,数目逐年递减,能上初中的寥寥无几。
将就着桌椅,用各种姿势上课的一年级学生,拥有着书包、课本、铅笔,微笑代表她们内心的满足。
但风雨透过木墙无情地打向她们的小脸。
除了黑板和粉笔,雨伞成为必备的教具
下课了,操场已变成一片沼国。
贵州省大方县大水乡高潮村箐脚组民办小学,普通的一天
学校四年级破旧不堪的教室。
借助昏暗的光线,埋头苦读才对得起家里辛苦挤出来的学费,教师每月工资110元,前提是有足够多的学生交齐学费。
今年支教者利用各界捐款在村里资助了32位失学儿童,要不然这间几度浮沉的乡村小学又会关闭。
这是红丰村一间倒闭的民办小学。
王校长正在讲课,拥挤的课室没位置了,坐地上也无所谓
“我也想进去。”
简“漏”
本来想问校长:“你们缺什么?”,看过教师办公室,觉得问“你们有什么?”比较恰当。
来回要走六公里山路上学的双脚,风雪无阻。
老师随便就能说出几个居住遥远的学生名字。
司空见惯,常态而已。
一些衣物,为她们增添一丝暖意。
开心与羡慕。
“哇,我也想要这件。”
“哪件合适我?”
来,换双新鞋子。
刚好合脚。
拿着不舍得穿。
用旧鞋垫着试一下
等待发鞋的小朋友,其中穿红色拖鞋的男孩,上个月偷偷去煤矿干活赚学费,每天7元,后来被支教者到矿上找回来继续上课。
分发文具。
拿到新鞋新袜的学生都会向我们深深鞠躬致谢,劝阻无效,我们只好不断勉励她们好好读书。
赠送给箐脚小学的纪念品,与校长、村书记合影。
挂在办公室的“墙”上。
一年级小朋友送给我们的画。
全校学生的一份心意 -- 阳光与鲜花。
村里普通的一间民房。
家里的“装修”。
家常便饭 -- 玉米饭。
木屋前的男孩,母亲改嫁。
这间房住着他爸爸、奶奶和四个哥哥(在读),一个哥哥出外打工。破烂的房顶。
他爸爸拉煤回家
八岁的罗玉友,还没读过书。
七岁李贵的家
怕生人,千辛万苦才从家里拉出来。
八岁的王发珍,在家帮忙干农活。
六岁的杨贵(左一),也盼望象他的哥哥一样背上书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