束鹿奇女子王树藏 rY
?F6'}
ynbpew aa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束鹿县出了一位名女。
tW:/R@@
她是王西渠的女儿、赵望云的表侄女。 _L'cyH.cn
她是萧乾的第一位夫人,是赵望云做的大媒 s|j<b#<xQ
她和巴金的夫人萧珊、著名翻译家杨苡同学于西南联大,而且是同室好友。 6q[!X0u
她是巴金长篇小说《火》中主人公朱素珍的原型。 %)Uvf`Xhh4
她是萧乾散文《栗子》、《小树叶》的主人公。 Z) i1?#
沈从文、斯诺、杨振生都认为她是一个“好姑娘”。 ~1r*/@M[V
她在留学日本期间,受到后来成为中日友协会长的张香山的照顾。 >^f)|0dn)E
1940年她与郭沫若、沈从文、张兆和等友人在昆明合影。 Rfc&OV
她就是王树藏,又名王育常、王长华。 `vxrC&,As
她出生于1917年,出生不久,母亲病故,后来她父亲续弦,继母的年龄与她不相上下,这使她十分痛苦。后来,她一个人从保定到了北平,在女子中学读书。 Ru^ ONw"
她中等个头,文文静静,白净的长盘脸上微带红润。由于沉湎于书本,早早戴上了一副眼镜。相貌虽不出众,却端庄大方。一双秀气的眼睛,带着少女的羞涩。她性情很温和,稳重而略显腼腆,但又没有小家碧玉般的小气劲儿,漫不经心的打扮和措辞的适度,显得朴素大方。1935年的秋天,,在赵望云的热心安排下,萧乾与王树藏见了面。 e_k
_ty`
1935年“一二•九” 运动中,她因参加游行被打伤,躺在宿舍的床上,头上缠满了绷带,渗出血迹。床旁扔着纸旗、破碎的纸片。破碎的纸片上,有颜色已经发紫的点点血迹。墙壁上贴着“坚持到底”的字样的标语,娟秀的字透出几份刚强。第二天,萧乾由天津赶回北平,到王树藏就读的高中去看望她。她看到萧乾,“哇”的一声哭出了声。她告诉萧乾,昨天,她们学校也参加了游行,一个军警用军棍把她的头打破,是同学把她送回来的。接着,她向他讲游行的声势浩大以及对反动派的愤慨,萧乾很受感动。1934年秋,萧乾以女学生因参加爱国游行而被军警殴伤为题材写了篇散文,正可以配合“一二•九”运动,于是他稍加修改,发表在1935年12月30日的《大公报•文艺》上。这之后,他给她起名“小树叶”,也叫"小叶子"。 FT/
5 _1i
1936年夏,萧乾与十九岁的王树藏在南京中央饭店举行了婚礼。主婚人是树藏的一位在南京工作的叔叔。婚后,小两口子到杭州度蜜月,萧乾在九溪十八涧为趟水的“小叶子”抓拍了一张小照,至今保存在他的照相本里。 {dA
~#fW<
婚后,“小树叶”表示愿到日本留学去。他帮忙联系了她去日本学习日语的事情。当时,中国学生张香山在东京专为“文艺新闻•海外栏”撰写介绍日本文学的报道,是《大公报》“文艺”的特约通讯员,萧乾便联系张香山,请他帮忙照应“小树叶”在日本的学习和生活。 if[o?6U4t
七七事变不久,“小树叶”从日本飘回到祖国,来到萧乾身边。然而,萧乾失业了。萧乾和“小树叶”离开上海, 到了汉口,也找不到职业。“恰好杨振声和沈从文二位老师由北平逃到武汉。那时他们正在编一套中小学教科书,就慨然收留了我和王树藏,并且让我们搬进了他们在珞珈山脚租下的五福堂。后来我们跟他们一道从武汉而长沙,又由长沙转到湘西沅陵沈先生大哥沈云六的家。一九三八年才辗转到了昆明。我失业的八个月期间,杨、沈二位老师收留了我,这是我没齿难忘的。” ,PMb9O\B
到了昆明,“小树叶”上了西南联大。那时他们几个好友在昆明城外金鸡巷四号租到楼上的三间房子,萧珊与王树藏住在一头——王树藏是萧珊关系甚好的一个女同学萧珊年纪比王育常轻,身量也比王育常高些,王育常总叫她‘小三子’。因为还有一个女同学杨苡和她俩是好友,而数萧珊年纪最小,才这样叫她的。她自己给谁写个条,写封信,也自署‘小三子’。后来她翻译屠格涅夫和普希金的小说署名萧珊,就是‘小三子’的谐音。杨苡曾在散文《勇敢些!》里描述过她和王树藏,还有陈蕴珍,在沈从文鼓励下,一起在昆明的雨季和寒冷的冬天走夜路的情景。 $`5lvy^
《大公报》计划在1938年8月13日淤沪战争爆发一周年之际复刊。胡霖电 1|WpKaMoq
报盛情邀请萧乾速速赶赴香港。到香港后,经人介绍,萧乾到一位瑞士教授家教汉语,自己也向他学法语。就在教授家中,萧乾认识了教授的干女儿雪妮。 n~ >h4=h
雪妮似一块磁石,把萧乾吸引住了。很快他迷上了她。 )cKtc
她姓卢,出身于四川一个富裕家庭。她原来与金克木和她的一个表哥热恋着。金克木遭遇失恋,辞去香港《立报》编辑的职位,到达桂林。有人问金克木是否想追王树藏,以报复萧乾,金克木予以否认。 x~9z`d{!
1940年,巴金专门为取这些衣物再次去香港住了一个月,有一次,他们在九龙码头晤谈,萧乾告诉巴金,雪妮一会儿就来,他想让巴金见见这个“人见人爱”的四川姑娘。巴金扔了一句:“我不见! ”扭头就扬长而去还跟萧乾光了火。起因是萧乾告诉巴金他不可救药地陷入了一场“婚外恋”。萧乾说,他新近和一个叫雪妮的四川姑娘热恋上了,打算跟结发不久的妻子王树藏离婚。巴金在晚年这样回忆说:“王是个很好的姑娘。相貌生得端正,年纪比萧珊大一点,诚实,朴素,大方,讲话不多,她是我那位朋友自己挑选的,但不知怎样,我的朋友又爱上了别人……我批评他,同他争论过,我看不惯那种单凭个人兴趣、爱好或者冲动,见一个爱一个,爱一个换一个的办法,我劝他多多想到自己的责任,应该知道怎样控制自己的感情,等等等等。我谈得多,我想说服他,没有用!但是他也不是一个玩弄女性的人,他无权无势,既然没有理由跟妻子离婚,新的恋爱也就吹了”。 萧乾把自己这几年的情况简单告诉了斯诺,包括和“小树叶”的离婚。斯诺显得很惊奇,在他的印象中,“小树叶”是一个很不错的姑娘 -Bo~"q
被萧乾伤害的王树藏,改名王育常,继续在西南联大求学。1941年的“寒假后,王育常和联大同学马西林转学到四川乐山武汉大学,是经沈从文先生介绍给当时武汉大学文学院院长陈西滢即陈源,才转去的。”王育常和马西林结婚后入了党,据说后去了延安。 ,Q=)$ `%
解放后,萧乾刚到北京来的时候,小树叶也在北京,他走到王府井,看到戴眼镜的女同志就赶快跑,因为小树叶是戴着眼镜的。后来王树藏调到东北去了,在一个大学里任党委书记。“文革”中曾有人从东北来向萧珊了解王树藏在昆明时的情况,萧珊去世后,又有外调的人来向巴金了解,说要给她落实政策,准备恢复她的工作。巴金在四次文代大会结束后回到上海写关于《火》的创作回忆录时,提到这件事,并曾祝她安好。哪知文章发表才一个月,杨苡就来信告诉他:当年那位曾与萧珊在昆明一起学习、一起生活,五十年代还曾出差来上海,看望过巴金、萧珊夫妇,萧珊还曾陪着她上街买东西,请她在外面吃饭的女同学王树藏,现在“已成了个活着的死人,只有两条腿不停地移来移去,不停地挫着牙齿,有时发出压抑的怪声音,眼睛发直,上身不会动,不会说话,不会吃喝,下身垫着尿布、塑料布,只能穿两只套腿的棉裤,被子掩盖着,不然会给她踢掉……”巴金拿着这封信禁不住发愣,想起在抗战时期他到昆明去看萧珊,曾看到王树藏与她的几个同学都住在一个楼上,和萧珊一起过着十分融洽的同窗生活,她们年轻、勤奋、快乐,充满朝气,对未来都有美好的理想,哪知这可怕的十年“文革”竟给她们带来如此巨大的灾难。萧珊郁郁而死,而那个当年品貌端正,思想进步,为同学们爱戴,把她当作大姐姐的王树藏竞被折磨成这个样子!他还有什么话说呢? 9g
&Ch9-/
后来,萧乾对遗弃王树藏非常后悔,写了《心债》、《外调奇遇》等文章。 "gvw0)
人们常说“爱情的魅力”,其实,爱情是一种“魔力”——它能使人受到鼓舞,也能受到无情的摧残。它能改变人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