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集市志》上束鹿的沿革有几处不确,看到“辛集的由来”的帖子,就想把我这个帖子也发上来,以方便大家对照、分析。 .G{cx=;
夏属冀州地。 qVC+q8
商属冀州地 。 NnLK!Q
周属并州地。 3ZXAAV
春秋属晋地。 ys9:";X;}
战国属赵地。 dy&G~F28
秦属巨鹿郡地。 >dl5^
两汉: ,hn#DJ)
郻 县。侯国,前汉属巨鹿郡,后汉曰“鄡县”。《后汉书•光武帝记上》:“击铜马于鄡”。唐高宗、武则天次子李贤注:故城在冀州鹿城县东。清初人顾祖禹《方舆纪要》云:郻县城在县东北二十里(余注:今深县旧州村)。汉县治此。光武初,击破铜马贼于枭阝,是也。后魏仍为枭阝县,移于今县治(余注:辛集旧城)。 4YfM.~
6
旧志载封驷钧为鄡侯,谬也!驷钧封为鄥侯,在今山西侯马一带。
XIIn
I
安定县:侯国。孝宣帝本始元年(前73年)七月壬子封燕剌王旦次子刘贤为安定侯,卒谥戾。传国于子刘延年,安定戾侯贤子,嗣为安定侯,卒谥顷。传国于子刘昱,安定顷侯延年子,嗣为安定侯,免。 q`*.F#/4c
《市志》云“封……为安定戾侯,不确,戾是谥号,活人焉能“谥”。 7;EDU
《旧唐书》•卷四十三•志第十九:束鹿 汉安定侯国,今县西七里故城是也。 |[?O
tv
旧志云:元始二年罢安定滹池苑为安民县。谬!此为安定郡改为安民县,在今陕甘一带。 &=g3J4$z
ieZ$@3#&z
乐信县: 侯国, 后汉省入鄡,钜鹿属县。 :#YC_
id
孝宣帝神爵三年(前59年)四月戊戌封广川缪王齐七子刘彊(一作强)为乐信侯,卒谥顷。顷侯彊子刘何,嗣为乐信侯,卒谥孝。 孝侯何子刘贺,嗣为乐信侯,卒谥节。节侯贺子刘涉,嗣为乐信侯,免。 u#
76w74
{rc3`<%
贳县: 贳城在束鹿县西南。汉贳县,后汉省入鄡。《史表》:贳,:以越户将从破秦,入汉,定三秦,以都尉击项羽,千六百户,功比台侯(侯第三十六)。高祖六年(前201年)三月庚子,封齐侯合傅胡亥(害)于贳,国八年。谥“齐”。害子恭侯方山。谥“恭”。孝文元年(前180),为方山子炀侯赤元年,谥“炀”。孝文十二年(前168),赤子康侯遗元年。谥“康”。元朔五年(前124),遗子侯倩元年,元鼎元年(前116),侯倩坐杀人弃市,国除。贳侯国传五世,自公元前201年——前116年,凡八十五年。汉光武更始二年(24)降为县。 Y)sB]!hx
案:一些史籍把“贳”错为“育”、“贯”。乃字形相近所致。 *D?=Ts
)p\`H;7*V4
更始元年(23) 宋子(今赵县)人耿纯率宗族宾客2000余人到贳城(今大车城、小车城)迎刘秀。刘秀命耿纯为先锋,收复宋子。后耿纯等28位后汉开国元勋被后人神化为28星宿。 u cpU$+
rl|'.~mc
西梁县: 前汉侯国, 后汉省入鄡。 fDy*dp4z
《寰宇记》(1288年后,元代):“县南六十里有西梁城尚存。”余注:此指大小车城,不确。《地理风俗记》曰:扶柳县西北五十里有西梁城,故县也。世以为五梁城,盖字状致谬耳。扶柳县,故城在今河北冀县西北约四十里,小寨乡扶柳城一带。 ?^Rp"
H
孝宣帝神爵四年(前58年)三月乙亥封广川戴王文三子刘闢(一作辟)兵为西梁侯,七年卒谥节。 uy{O
孝宣帝甘露三年(前51年)节侯闢兵子刘广嗣为西梁侯,卒谥孝。 e
)0 ]WJ
孝侯广子刘宫嗣为西梁侯,卒谥哀。 46>rvy.r
哀侯宫子刘敞,嗣为西梁侯,免。 & FhJ%JK
案:《水经注》:白渠枝水又东径贳县,入斯洨水,斯洨水又东径西梁城南,又东北径乐信县故城南。又东至枭阝入衡水。由上看出,四县方位即已明了。已知贳县故城在大小车城,“车”与“贳”发音也相近。康熙志载西梁故城即今车城村。若是西梁故城,贳县就不在束鹿县境而入宁晋版图了。 zPaubqB
案:我邑前汉分为五县:郻、貰、西梁、乐信、安定,后汉光武更始二年(公元24年)降为县,合为一,即鄡县。 t1w5U+z
CvU$Fsb
三国: 巨鹿郡治瘿陶(今河北宁晋东陈附近)。领15县:3为鄡县。属魏地。 zZCl]cql
?Y4 +3`\x
晋: 鄡县,属赵国。案马氏《通考》:“晋赵国领县九,八曰鄡。”《晋书•地理志》: 《地形志》:鄡县有黄丘。晋永和七年(351),后赵石琨自信都救石祗于襄国,冉闵遣将孙威拒琨于黄丘,琨败却。又县有青丘、牛丘、驰丘、灵丘,与黄丘共为五丘。黄丘在县南。一说在县东。五丘这特殊的地理环境,是黄河从这里流过的铭证! >+M[!;m}
4000多年的炎黄时期,在燕山山脉一带活跃着一支部落,史称东夷。东夷族人崇拜鸟,以鸟为图腾,并以鸟为氏族微记,鸟名为氏族名称,进一步发展为官名和姓氏。当时的东夷部落中已经存在9支强盛的氏族,史书中有时称为"九夷",其中的一支名黄夷,崇拜黄莺。黄夷人也称黄人、黄族,后来,黄人由内蒙东部向东南方向迁徙,经河北迁安县西的黄山和束鹿县的黄丘进入山东半岛,加入东夷集团,成为九夷之一的黄夷。 x%viCkq
8^UF0>`'
前、后两燕并属巨鹿郡。 Z/ q6Q#
jY=y<R_oK
北魏:鄡县,按:魏收《地形志》,钜鹿郡鄡县有灵丘,今保定府南二百五十里束鹿县东有鄡县故城。一说为“上曰下來右阝”县,音同鄡。应为鄡之异字。后魏移今治——旧城。 yB UQ!4e
@_ %RQO_X
北齐:安国县。移安国于鄡,改为安国。案:北齐以前之安国在今祁州,北齐以后之“上曰下來右阝”即安国。 ?Q"andf
?'> .>
隋:开皇三年(583年)前即为鹿城,属冀州。治今旧城。开皇六年(586)改为安定,取汉旧名。属定州。十八年(598)改为鹿城,治今安古城。“取县东故鹿城为名”。开皇十六年(596)又分置晏城。 6$urrSQ`N0
《地理志》:钜鹿郡有安定县,其故城在今祁州束鹿县西七里,此即中山之安定也。 \3JCFor/
nwFBuP<LR
晏城县 :隋开皇十六年(596)分鹿城地置,大业初(605)废入,隋末(618)复置(《地理今释》谓“束鹿地是晏城,唐时尚有。”)。故治在今直隶束鹿县西。唐武德五年(622)十月六日“唐桑显和击刘黑闼于晏城。”破之,县寻废。晏城只存在26年。 1/M^7Vb.
《隋军府表》:河北道中部设有冀州晏城府。晏城几经废置,又设军府,且发生重大战役,可见其地位重要。 @z1QoZ^w
Tb i?AJa}
唐:鹿城县。唐初属巨鹿郡,武德元年(618)属廉州,贞观元年(627)属深州,十七年(643)属冀州,先天二年(713)与陆泽县并属深州。 \zBi-GI
7
YV.' L
陆泽县:先天二年(713)析饶阳、鹿城界置陆泽县于古鄡城(深县旧州村)。宋雍熙四年(987)废。 ZNBowZI
#X-C~*|>j
束鹿县:武德元年(756)由鹿城改。亦说“天宝十五载三月改曰束鹿。”为同一年矣。“胡氏曰:天宝十五载,明皇以安禄山叛,改常山之鹿泉曰获鹿,饶阳之鹿城曰束鹿,以压之。是也。” 4Zbn8GpC
唐建中三年(782年),范阳节度使朱滔等在束鹿(今旧城)大破李惟岳军。“建中三年,李维岳以成德军叛,诏诸镇兵进讨。幽州帅朱滔拔束鹿,围深州。既而维岳引兵围束鹿,复为滔所败。”此即军事史上有名的“束鹿之战”。 dn
6]qW5
{=GmXd%D
五代:束鹿县。欧阳修《五代史》:“周显德二年(955),韩通城束鹿。”《舆地广记》云:“五代时属真定国。” hxoajexU
!Cr3>tA
宋:束鹿县:初隶镇州。淳化九年改属真定府,隶深州。隶静安。 pP| @Z{7d`
陆泽:自先天二年(713)立县,至宋雍熙四年(987)废,凡274年。
:^)?AO#J
北宋靖康元年(1126) 金兵攻克东京,两河失守,束鹿县被金统辖。
_E C7r>V&
南宋嘉定八年(1215) 河北红袄军首领周元儿抗金,率起义军攻占束鹿县城(今旧城镇)。 aopPv&jY
南宋咸淳三年(1267) 束鹿县大旱。 N~!,
S;w
w6vbYPCN
金:束鹿县,隶深州。 wA5Iz{uQO
KuJ)alD;1
元:束鹿县,至元三年(1266)隶祁州。初属正定路,至元十二年(1275)改属保定路。 w-K A~
元元贞二年(1296) 束鹿县大水成灾。 }4C_r'd6
元大德十一年(1307) 赵州、束鹿、隆平等州县大水 *tqD:hiF
明:束鹿县。明天启二年(1622)大水淹旧城,县城迁新圈头市(今新城)。今城周五里有奇,编户十七里。 1-y8Hy_a2
清:束鹿县,雍正十二年由祁州改隶保定府。
[7I:Dm
……………………(下 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