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集市历史沿革《辨注》 |U="B4
县志、市志及一些帖子,有关辛集市历史沿革的文字中,错讹疏漏时见,为防贻误后人,今做一点儿辨注。 o4,m+:
夏属冀州地。商属冀州地 。周属并州地。 春秋属晋地。战国属赵地。秦属巨鹿郡地。 y(Q.uYz*
汉 bvo
}b-]E
高祖六年(前201) [_p&,$z8[
封齐候胡害为贳候,置贳候国。(余注:是年三月庚子封。掌国8年,殁,谥“齐”。传子方山,孝文元年(前180)方山殁,谥“恭”。传子赤,孝文十二年(前168)赤殁,谥“炀”。传子遗。元朔五年(前124)遗殁,谥“康”。传子倩,元鼎元年(前116),侯倩坐杀人弃市,国除。贳侯国传五世,自公元前201年——前116年,凡八十五年。案:一些史籍把“贳”错为“育”、“贯”。乃字形相近所致。)后置贳县(余注:汉光武更始二年(24)降为县)。 cp+eh
更始元年(23) T9gQq
7(l
宋子(今赵县)人耿纯率宗族宾客2000余人到贳城(今大车城、小车城)迎刘秀。刘秀命耿纯为先锋,收复宋子。 }iR!uhi#
文帝(前179-157) zx5t
gZd,N
封驷钧为郻候。后置鄡县(郻与鄡同音)。(余注:谬也!驷钧封为鄥侯,在今山西介休东北一带。盖因邬、鄡字形相近耳。原为侯国,前汉属巨鹿郡,曰郻,后汉改为“鄡县”。汉光武帝“击铜马于鄡”。郻县治今深县旧州) H3S u'3
本始元年(前73) m RtE~~p
封燕刺王之子刘贤为安定戾候。置安定候国。后改县。(余注:安定县:侯国。孝宣帝本始元年(前73年)七月壬子封燕剌王旦次子刘贤为安定侯,卒,谥戾。而不是封为安定戾侯,戾是谥号,活人焉能“谥”? 贤殁,传国于子刘延年,嗣为安定侯,卒谥顷。传国于子刘昱,嗣为安定侯,免。 McU]U9:z
神爵三年(前59) 8S
Ma5a{
封广川缪王之子刘强为乐信候。置乐信候国。后改县。(余注:乐信县初为侯国,后汉省入鄡,钜鹿属县。 8V:yOq10
孝宣帝神爵三年(前59年)四月戊戌封广川缪王齐七子刘彊(一作强)为乐信侯,卒谥顷。其子刘何嗣为乐信侯,卒谥孝。 其子刘贺嗣为乐信侯,卒谥节。子刘涉嗣为乐信侯,免。 oc&yz>%q
神爵四年(前58) 0y#TGM|0D
封广川戴王之子刘辟兵为西梁候。置西梁候国。后改县。(余注:前汉侯国, 后汉省入鄡。孝宣帝神爵四年(前58年)三月乙亥封广川戴王文三子刘闢(一作辟)兵为西梁侯,七年乃卒,谥节。孝宣帝甘露三年(前51年)节侯闢兵子刘广嗣为西梁侯,卒谥孝。孝侯广子刘宫嗣为西梁侯,卒谥哀。哀侯宫子刘敞,嗣为西梁侯,免。案:《水经注》云“白渠枝水又东径贳县,入斯洨水,斯洨水又东径西梁城南,又东北径乐信县故城南。又东至枭阝入衡水。”由上看出,四县方位明确。已知贳县故城在大小车城,“车”与“贳”发音也相近。康熙志载西梁故城即今车城村。若是西梁故城,贳县就不在束鹿县境而入宁晋版图了。 %W$?*Tm
案:我邑前汉分为五县:郻、貰、西梁、乐信、安定,后汉光武更始二年(公元24年)降为县,五合为一,即鄡县。) f=40_5a6
元始二年(2) ?^:
xNRE$j
置安定县,后改为安民县。(余注:嘉庆《束鹿县志》上引用《平帝纪》云:“元始二年罢安定呼池苑以为安民县。”是以此来质疑安定县。到了同治《束鹿县志》上,则直书为:至平帝元始二年,改安定为安民县。考: 西汉景帝(约公元前156~前141)时,广设牧马苑,在今甘肃华亭县建呼池苑。武帝元鼎三年(公元前114),析北地郡置安定郡,析朝那县东南置泾阳县,华亭北部属之。东汉并泾阳入朝那,华亭北部仍属朝那。平帝元始二年(公元2),发生灾荒,罢呼池苑,设安民县,安置流民,东汉安帝永初五年(111)废。可见,改为安民县的是“安定郡”,而不是“安定县”。) J_XbtCmt
三国、晋、南北朝 `
ln=D$
(余注:鄡县。属魏地,巨鹿郡) }@g#S@o
北魏初年(386) pB,@<\l %
改鄡县为 县。(余注:音同qiao,应为鄡的异体字。后魏鄡县移治旧城。) .PJ_1
GZ"J6/0-|
(余注:晋为鄡县,属赵国。《晋书•地理志》:鄡县有黄丘。晋永和七年(351),后赵石琨自信都救石祗于襄国,冉闵遣将孙威拒琨于黄丘,琨败却。又县有青丘、牛丘、驰丘、灵丘,与黄丘共为五丘。黄丘在县南。一说在县东。五丘这特殊的地理环境,是黄河从这里流过的铭证! ' :,p6
4000多年的炎黄时期,在燕山山脉一带活跃着一支部落,史称东夷。东夷族人崇拜鸟,以鸟为图腾,并以鸟为氏族微记,鸟名为氏族名称,进一步发展为官名和姓氏。当时的东夷部落中已经存在9支强盛的氏族,史书中有时称为"九夷",其中的一支名黄夷,崇拜黄莺。黄夷人也称黄人、黄族,后来,黄人由内蒙东部向东南方向迁徙,经河北迁安县西的黄山和束鹿县的黄丘进入山东半岛,加入东夷集团,成为九夷之一的黄夷。 sT"{ e7;F;
ivi&;
(余注: 前、后两燕并属巨鹿郡。) [zl"G^z
)W![TIp
PPNZ(j
北齐年间 (550-577) .fS1
改 县为安国县,县治在今安古城。 (余注:北齐以前之安国在今祁州,北齐以后之 即安国。史载:“移安国于鄡”,县治应在今旧城。) 65pC#$F<x
Lmyw[s\U
隋 ?s: 2~Qlu
开皇六年(586) 1
BVpv7@
改安国县为安定县,县治在今旧城。(余注:隋开皇三年(583年)前即为鹿城,属冀州。治今旧城。开皇六年(586)改为安定,取汉旧名。属定州。) |7G=f9V
开皇十六年(596) 6j~'>w(F
析安定县,置晏城县。(余注:隋开皇十六年(596)分鹿城地置,大业初(605)废入,隋末(618)复置(《地理今释》谓“束鹿地是晏城,唐时尚有。”)。) "gi 1{
开皇十八年(598) H3o Um1
改安定县为鹿城县。(余注:史载“取县东故鹿城为名”,即指今旧城故名鹿城。治今安古城。) 5LxzET"
P
7ZgFCK,8m,
大业初年(605) _"[O=h:
废晏城县,并入鹿城县。 z^9df(
fkr;
a`<W
唐 9{{CNy
p
武德五年(622) <1E*wPm8
刘黑 (窦建德余部)领导的农民起义军在鹿城被唐将桑维和打败。(余注:唐武德五年(622)十月六日“唐桑显和击刘黑闼于晏城。”破之,县寻废。晏城只存在26年。 o=doL{#
《隋军府表》载“河北道中部设有冀州晏城府。”晏城几经废置,建制时间又短,却设军府,且发生重大战役,可见其地位重要。) rjT!S1Hs
(余注:陆泽县:先天二年(713)析饶阳、鹿城界置陆泽县于古鄡城(今深县旧州村)。宋雍熙四年(987)废。束鹿先烈张兴即为坚守此城而战死。时饶阳郡设在陆泽县城内,郡守、县令皆赴节死) &v_b7h
4_?*@L1
天宝十五年(756) [2ZZPY9?Q
改鹿城县为束鹿县。 j'FBt8P'
(余注:唐建中三年(782年),范阳节度使朱滔等在束鹿(今旧城)大破李惟岳军。“建中三年,李维岳以成德军叛,诏诸镇兵进讨。幽州帅朱滔拔束鹿,围深州。既而维岳引兵围束鹿,复为滔所败。”此即军事史上有名的“束鹿之战”。) HLDg_ On8
Jm
G)=$,
五代、宋、元 $RV'DQO
候唐清泰三年(936)(后唐) u|E9X
[%
石敬塘在契丹贵族帮助下,灭后唐,建后晋,向契丹称儿皇帝,割燕云十六州。其时束鹿县被契丹统割。 -ID!kZx
后周显德二年(955) [Uu!:SZ
周世宗命将领韩通修筑束鹿县城(今旧城镇),以防外族犯境。 `)eqTeW
北宋。靖康元年(1126) <}Rr C#uiA
金兵攻克东京,两河失守,束鹿县被金统辖。 5nG$6Hw
南宋。嘉定八年(1215) ed7Hz#Qc
河北红袄军首领周元儿抗金,率起义竣攻占束鹿县城(今旧城镇) Q,xKi|$r
南宋。咸淳三年(1267) i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