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风格切换
 
  • 8571阅读
  • 43回复

束鹿县的珍贵文物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07-03-25
— 本帖被 幽幽清泉 执行提前操作(2008-03-05) —
  束鹿县的珍贵文物 >waN; &>/  
一、作父丁宝 彝卣(商代•金文)         9G+y.^/6  
  1964年于束鹿县(今辛集市)出土。器内铸有铭文。铭文清晰。现藏河北省文物研究所。 .h a`)@MsZ  
   作父丁宝 彝卣,通高40、口径16厘米。深腹、高圈足,有盖和提梁,盖上有握手。圈足、器身和盖上均有四道扉棱,器表饰浮雕兽面纹。器内铭文两行,右行4字,左行3字,共7字。 oN4G1U Kc  
   为铸器者,父丁为受祭者,宝 彝则是器物的名称。铭文内容是 为祭祀其父“父丁”而铸造的这件名叫“宝 彝”的器物。根据这件卣的形制和铭文内容判断,其铸造时代应在商代晚期。 ?|)rv  
商代金文内容有一个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商代金文的不断演变和发展,为西周时期的长篇纪事铭文的产生奠定了基础。 :5G$d%O=2  
  1964年12月18日,河北省文化局下文,將北京市文物商店从束鹿县收购的商代父丁提梁卣拨交河北省博物館保存。 gDMAc/V`l  
u5/t2}^T  
二、"寿星捧桃瓷像" uGM>C"  
h9U+ %=^O  
    1965年,束鹿县信托公司收购到一件“寿星捧桃瓷像”。 K^8@'#S  
  寿星,是民间传说中主宰人间寿夭之神,即南极老人星。在古代,寿星的地位极为崇高,《尚书》说:“(人有)五福,一曰寿,二曰富,三曰康宁,四曰攸好德,五曰考终命”。五福中“寿”排在首位,可见人类对长寿的追求是亘古不变的。自东汉起,祭祀寿星与敬老活动结合在了一起,列入历朝历代的祭典,并由帝王亲自主持祭祀仪式,直到明代洪武年间才废除。但此后,民间对寿星的崇拜却更为普遍了。 H[Cj7{V  
  自有寿星崇拜以来,其形象有一个逐渐演变发展的过程,到清代已基本定型。省博物馆藏有一件清康熙年间的素三彩“寿星捧桃瓷像”,就是一位天庭饱满、鹤发童颜的古装老者,手捧鲜桃,含笑而立,那慈祥和蔼的面容,令人感觉可亲可敬……由此可见,银发长须、头高额隆、大耳短躯、面目慈祥———凡此种种形象特点,于寿星而言是缺一不可的。素三彩,是一种极为珍贵的釉上彩瓷器品种。这种工艺始创于明成化年间,到清康熙时已日臻成熟。这个时期景德镇的素三彩瓷器极负盛名,是素三彩制品最为精致的时代。素三彩常见的颜色有黄、绿、紫,其制作方法是在高温烧成的素胎上用彩釉填在已刻画好的纹样内,再经低温烧成,因颜色中没有红色等鲜艳色彩,显得素净、淡雅,故名“素三彩”。当然,“三”在文言中有“多”的含义,所以素三彩并不限于黄、绿、紫三种颜色。譬如这件“寿星捧桃瓷像”中,寿星的内衣为绿色,飘带为黄色,外衣和靴子则是施以褐色釉。黄、绿、褐虽皆为素色,但釉色却很鲜艳,因此并不给人沉闷浓重之感。 R^|!^[WE  
  据陶瓷鉴定大师耿宝昌回忆,20世纪50年代,国家文物局、故宫博物院曾下文在全国征集搜寻素三彩器物,但所获甚微。另据琉璃厂的老人回忆,真品清康熙素三彩大件,在民国时期就已罕见。近些年来,国内外各大拍卖会上的各类素三彩也很少见,其中尤以清康熙时期的素三彩价值最高。1965年束鹿县信托公司收购的这件“寿星捧桃瓷像”,可能是散落于民间的旧物,外观完好,瓷质坚致细密,刀法娴熟、雕工细致。老寿星神态自若,清秀飘逸,古拙厚重与秀丽轻盈的气象兼而有之,清康熙素三彩瓷之珍贵,由此可见一斑。此件现由河北省博物馆收藏。
评价一下你浏览此帖子的感受

精彩

感动

搞笑

开心

愤怒

无聊

灌水
只看该作者 43楼 发表于: 2008-03-05
 

只看该作者 42楼 发表于: 2008-01-26
只看该作者 41楼 发表于: 2008-01-26
有图片就更好了
不想当厨子的裁缝,不是好司机。

只看该作者 40楼 发表于: 2008-01-24
引用第12楼五月的风于2007-06-05 10:10发表的  : +DbWMm  
文革期间,县域内的许多文物、古建筑、打砸一空,许多古寺庙、古墓、古碑、被毁,就连民房墙上的“泰山石敢当”也被当作四旧砸毁,这是辛集仅有的,而且不可在生的历史文物,有的历经上千年、数百年、经历次战争而留存,但却毁在自己手中,  如果没有那个时代的破坏,那辛集的历史文物还是不少的:如:旧城的古县城建筑一直保存到了六十年代;倾井斜井和光武庙在六十年代仍存,辛集的山西会馆;新城的大悲阁;位伯西村的王骥墓;东柳科的尚书墓;范家庄村的圣人庙等等,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均保存完好,许多老人记忆犹新,可惜的是一场破四旧,所有地面上能见到的旧东西都被毁了,只能留在历史的记忆中。我痛恨那时无知的领导者、痛恨那个史无前例的愚昧年代。他们毁掉了辛集的历史,是千古罪人。
5s h u76  
瞎忙

只看该作者 39楼 发表于: 2007-09-02
我家的猪圈边一个碑,记得乾隆时期的一个总督到辛集拜访***(看不清)的事

只看该作者 38楼 发表于: 2007-09-02
 
别人没素质,自己不能也跟着没素质
只看该作者 37楼 发表于: 2007-09-02
小时候记得俺村的村北有一座寺院的遗址,人们都叫北寺,废墟之上又建一小庙,小庙之北原来大殿遗址尚存,一大佛居中,高坐莲花台上,高可数丈,手结定印,四周有十八罗汉立侍,但是所有佛像都身首异处,佛首皆放在各自的前面的地上。传说是唐代的造像,为束鹿县之文物。可惜大跃进年代都砸了用他们修了闸门。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友情提醒:您的回内容复代表了您的品质,文明回复,做文明辛集人。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