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风格切换
 
  • 3875阅读
  • 1回复

走笔魏静生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07-04-07
— 本帖被 海阔天空 从 文学沙龙 移动到本区(2007-07-28) —
走笔魏静生

    魏静生(1908•2•18~~ 2000•3•12 ),曾用名魏炳章,天宫营乡河庄村人。小学毕业后,考入天津市河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三年后完成学业,返乡到泊庄村小学任教员。早年加入国民党,曾任国民党束鹿县党部录事。1934年与同村的任桂林一起考入山东省立剧院,学习京剧生行表演艺术。学戏三年后,因不满校长王泊生科班式的领导,带头闹“反王学潮”,被开除学籍。后来,他与几个同学,组织了一个“大同剧社”,在束鹿、深县、宁晋、晋县一带巡回演出,进行进步戏剧活动,1938年2月,接受中共束鹿县委邀请,担任束鹿县“战委会”主任——也就是那个时期的“县长。1939年夏末,到陕西省三原县第二战区文化抗敌协会歌剧队工作,任歌训班教导主任。1943年初,他辗转去了革命圣地延安,到延安平剧研究院工作,任研究员兼教练班班主任,并加入中国共产党。在延安平剧院,他参加了《三打祝家庄》的排练演出,既任执行导演,又出演石秀一角。这出戏,是他的老乡、同学任桂林等创作的。剧目演出后,受到毛泽东主席的高度评价:“此剧创造成功,巩固了平剧革命的道路。”这一时期,他还自编、自导、自演了《河伯娶妇》,剧本由华北新华书店出版发行。他创作的剧本还有《翡翠园》、《黄泥岗》等。演出了《打渔杀家》、《青风亭》、《定军山》、《盗宗卷》等传统优秀剧目,他那坚实的基本功,俊美的扮相,优雅的唱腔,不知倾倒了多少人,成为延安平剧界知名人士。1944年被选为全校甲等模范工作者,并被中直机关选取为乙等模范工作者。其积极苦干的革命精神、严谨的工作作风由此可见一斑。1947年任华北联合大学平剧院教练班班主任。
    建国后,魏静生随华北联合大学平剧院来到北京,正想大展宏图,为新中国的京剧事业大干一番时,却“因工作需要”(科班出身的艺人,看不起从延安“山上”下来的,受到排挤),调到北京市电车公司工作,他由秘书主任起步,做到副经理,直到公司经理。在这个与京剧本行毫不相干的工作岗位上,他一干就是10年!1959年,已过知天命的魏静生,夙愿得偿,重返文艺战线,回到了他一生钟爱的京剧圈,担任了北京京剧团副团长、政治协理员。1959年,吴晗发表了四篇宣扬海瑞的文章。1960年魏静生、马连良、王雁、李慕良到北京市委找吴晗,要求他把海瑞的事写成京剧剧本。后来,《海瑞罢官》受到猛烈批判,作为剧本始做佣者、负责组织排演者、又是排演团政治协理员的魏静生自然受到牵连。在北京京剧团任职期间,他组织排演的《洛阳宫》、《官渡之战》都获得了好评。他编写的现代题材剧本《木匠迎亲》也颇见功力。《陈三两》这出由魏静生改编的京剧本演出多年,很受欢迎。
    魏静生不唯名人不畏官,一身正气。1961年,马连良为庆祝他的生日,在家里摆了两桌酒席,邀请剧团的领导去给他祝寿 ,剧团政治协理员魏静生同志拒绝参加,他说:“毛主席都不做生日,干么要给马连良祝 寿。”剧团没有人去,马感到十分扫兴,大为不满,向中央统战部告状,剧团受到批评。魏静生仍不为所动。
    后来,魏静生担任北京市戏曲研究所副所长兼党支部书记。1978年,年届70高龄的他,调任北京市戏曲学校顾问。他不挂虚名,每天坚持按时上、下班,经常深入课堂,听课调研。他坚持观看学生们的彩排和公演,每每提出个人建议,都一语中的,对改进教学不无裨益。他不顾老眼昏花,笔耕不辍,将话剧《权与法》改编成京剧剧目,还与王冬青合作编写了歌颂植棉模范吴吉昌事迹的现代题材剧本。魏静生严于律己,不搞特殊,六年如一日,直到1983年离休。1990年,他寿达82岁,犹自勉自责,作《述怀》诗一首:
            吾今八十二周岁,
            微末建树心有愧。
            耄耋不老尚可追,
            不效无为自有为。
  短短数语,其老骥伏枥之豪情及虚怀自责的胸襟跃然纸上,令人肃然起敬!
  魏静老人生的最后几年,卧床不起,丧失记忆。他的女儿魏义儒与我多年保持通信联系,提供了很多珍贵的历史资料。
评价一下你浏览此帖子的感受

精彩

感动

搞笑

开心

愤怒

无聊

灌水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2007-04-07
感谢董老师为我们详尽的描叙了魏静生的一生。温馨问候!顺祝快乐每一天!
你们的欢乐我愿意分享,
你们的烦恼我愿意倾听。
          ---  垂阳紫陌   
http://blog.xinji.org/blog.php?uid=760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友情提醒:您的回复代表了您的形象。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