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雨如磐:“五四”前后的中国 《游行示威的学生》北京,1919年11月北京学生抗议日本在福州的暴行 《13500个铜钱》西德尼·d·甘博摄影作品 带上你的感情,走进西德尼·d·甘博摄影展1908年-1932年,美国人甘博来到中国,带着一台便携Graflex相机,记录了这里的学生运动、洪水灾难、婚庆葬礼,还有一张张真实深刻的中国面孔以及风雨如磐的中国社会。3月20日至4月15日,这些历经风雨的老照片将在长沙市博物馆展出,向人们展示百年前的真实中国。
第一次访华便让甘博对中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为她的贫穷而震惊,对她勤劳好客的儿女们留下深刻印象。那种感情,就像被一只东方的昆虫叮咬了一口。”1908年的第一印象,决定了甘博对中国的观察视角。而此时的中国,恰逢政治更迭,内战混乱,五四运动和共产主义革命兴起,动荡的社会局面为甘博呈现了更多的社会真实,作为一名敏感的社会经济学家,他用自己的相机记录下了当时的历史变革。
此次展出的照片,是从甘博5000余幅作品中精选出来的210幅。它们历经百年风雨,才得以重回中国观众的视野,其中所蕴涵的情感冲击力让人领悟到甘博对当时社会的观察视角和心灵感悟。“这组作品绝对是近年来展出的最精彩的照片之一。”在偌大的展厅中,长沙市博物馆开放管理部主任李历松难掩喜悦,“甘博用一个局外人的视角,关注了当时的中国社会,从乞丐到平民,再到总统,他的照片以不同的人物为题材,尽现人生百态。”在李历松的指引下,记者看到了百年前北京街旁的老鞋匠,划船乞讨的众乞丐,还有埋头作业的纺织工人……他们是当年勤劳贫困的中国人民的缩影,给人以深深的震撼。在此之余,照片也着重反映了当时的重大历史事件:封建帝制的崩溃、中华民国的诞生、五四运动、共产主义革命兴起等,其中五四运动中北京游行示威的学生和真实全面的孙中山葬礼,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
作为这组照片的提供者,甘博的女儿凯瑟琳·甘博·科伦一直为这组照片感到惊喜而骄傲。“我依然清晰地记得发现照片的那一时刻:我第一次打开檀木匣子,取出一张玻璃幻灯片,对着光线查看了上面的影像。当时怎么也不可能想象,我会由此跨上一条漫长的道路,这条道路通向北京,通向父亲曾度过愉快而又硕果累累的年月的城市,通向我的出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