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风格切换
 
  • 2827阅读
  • 29回复

地藏菩萨本愿经白话解释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07-05-24
— 本帖被 垂阳紫陌1314 从 文学沙龙 移动到本区(2007-07-28) —
宅梵胡维铨演述

嘉兴范古农居士校正

贤首院弘一法师鉴定

【地藏菩萨本愿经】



(解)这是书的题目。就是说,赞述地藏菩萨的本有愿行的一部经典。



(释)这部经的题目,佛自己说有三种:一个叫地藏本愿;一个叫地藏本行;一个叫地藏本誓力。现在即用他第一个为经题。地藏菩萨,是一个出世圣人的名字。菩萨是个通名,地藏是个专名。菩萨二字,梵文叫菩提萨埵,菩提是觉悟的意思,萨埵是众生的意思。合起来说,就是觉悟的众生或是觉悟众生的人,叫做菩萨。菩萨的专名,都是随菩萨的德行而题的。这位菩萨叫做地藏,也是他的德行,有合乎地藏二字的意义。今且分别说来。地就是土地,万物都依住地的上面,又地能生长草木的根芽。这位菩萨,有广大的慈悲,一切众生,都要靠他救护的;众生的善根,都要靠他生长的。好像土地一般,所以叫做地。藏就是宝藏,财宝足以救济人的贫苦,圆满人的事业。这位菩萨有无量的法财,布施一般苦恼众生,且使他们都能修行成就,好像宝藏一样,所以叫做藏。这一番的解释地藏二字,是譬喻菩萨的道德。再因这位菩萨,看见地狱众生的苦,发心学佛,已证得如来藏性──众生和佛平等的本性──所以救拔地狱众生,是他的特别本领,所以叫做地藏。再因这位菩萨,修地大圆通,证如来藏性,如持地菩萨,故菩萨来时,会中众生,都觉身重难举,因身中的地大──皮肉筋骨毛发爪牙属地大──受菩萨的影响,增强的缘故,所以叫地藏。这第二第三番的解释,地藏二字,都是表显菩萨的行为。总而言之,这位有地藏德行的菩萨,所以叫做地藏菩萨。



本愿二字,是说菩萨所发的愿,这个愿,是从他初发心来,常常所发的,直到现在,依然这样的发,并不是现在才发的,所以叫做本愿。又这个愿,是他多生的菩萨行为所依据的,有这个愿,才有他的行,愿是行的根本,所以叫做本愿。这样看来,这个本字,有本来和根本的两个解释了。经的一字,是世间圣人的训典,此书是佛菩萨的训典,佛菩萨是出世的圣人,所以也要称他为经。梵文本来叫修多罗。这梵文的意思,直译起来,就是一个线字,有贯穿文义的意思,正同我们华文的经纬的经字相仿;文译起来,那是契经两字的意思,契是契合的解释,因出世圣人的训典,是一种合乎道理、合乎人情的说话,所以叫做契经。



【唐于阗国三藏沙门实叉难陀译】



(解)这部经,是唐朝时候,从于阗国来的三藏沙门,名叫实叉难陀,到中国翻译出来的。



(释)唐,是李渊有天下的国号。因为李渊先在晋阳,晋阳是陶唐氏的旧都,所以封为唐王,到了受隋禅以后,统一天下,就称唐朝。其时到今,已约有一千三百年了。于阗是西域的国名,他的字义叫做地乳,因他的国祖,饮地上涌出来的乳而生长的。他的地点,在现今新疆的天山南路。三藏沙门,是译经师──翻译经典的法师──的道号。三藏是佛教经典的总称,佛教经典,共有三大集,叫做经藏、律藏、论藏。经藏是佛说法的记录;律藏是佛教的禁令规则和解释的书;论藏是佛和弟子讨论教义的记录。因这三大集的经典,形式上是包含许多的卷帙,实质上是包含许多的道理,所以叫做藏。沙门是出家修道人的通称,是勤息二字的意,因其有精勤修道,息灭烦恼的工夫。这个沙门,是通达三藏经典的,所以叫做三藏沙门。实叉难陀,是学喜二字的解释,是译经师的名字。唐朝武后圣历二年,于阗国王闻武后喜欢佛法,敬重经典,所以差沙门实叉难陀,把华严经同这部地藏经一齐送到中国来,武后受了这部经,就命这位沙门翻译成了华文,是这部地藏经出世的因缘。



忉利天宫神通品第一



(解)佛在忉利天的天宫里,显起神通来,召集会众。这是本经的第一品。品是经文段落的名称。



(释)在我们的头上,第一重是四天王天,在须弥山的半腰;第二重就是忉利天,在须弥山的山巅,通俗都叫他做三十三天的。这忉利天的天王,名叫释提桓因,也叫帝释,他从前本是一个平常的女人,这时候有一尊迦叶佛寂灭了,他便发起愿心,造一座塔来供养迦叶佛;还有三十二个女人,也发起心来,大家帮助他来造成功。有了这一种善根,他得做忉利天王。那忉利天的四边,每边有八天,总共三十二天。各天的天王,就是那帮助造塔的三十二个女子做的。这也可知道造塔造庵的功德是很大的,可得著这种好报应。天宫是帝释居的地方,在忉利善见城。城的周围四万十千由旬(每由旬四十里),纯是黄金造成的。城的四面,都是千门楼。城的中央还有一重金城,有五百道城门,门都用著种种宝贝庄严的。这宝贝名目的繁多及美丽,说也说不尽的。这金城的中央,还有宝楼重阁,长五百由旬,广二百五十由旬。重阁最上的中央,还有圆室,广三十由旬,周围九十由旬,高四十由旬,就是帝释所住的地方了。并且这重阁都用琉璃众宝造成的,所以佛就在这里升了坐,替圣母说法。佛经上说,神的名称叫天心;通的名称叫慧性。佛具天心和慧性,放出各种照澈无碍的光明来,这就是神通了。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忉利天,为母说法。】



(解)像这样的话,我亲自听见佛说的。有一个时间,佛在忉利天,专为他的母亲来说佛法。



(释)佛就是释迦牟尼佛。把释迦牟尼四字,译作中文,即是能仁寂默。他的意义,就是说佛又能干、又慈悲、还能够寂静不动,很沉默的符合本性。从前在佛(以后佛字都指定释迦牟尼佛的)说法的时间,是没有人记录的。后来佛的堂弟名叫阿难的,恐怕日期久远了,大家都记不得,特意把佛讲过的佛法,一句句都记录起来。等到佛将要入涅槃(注见后)了,阿难问佛道:‘将来把你说过的佛法都编起经来,开头一句怎样的说?’佛答阿难道:‘开头一句,就用如是我闻四字吧!那才可以证明,这种经都是你阿难亲身听见佛这样说的,不是从旁人口里听来的。’所以阿难编成的经,开头一句,就用这四个字。如是,是指佛说的经。我,是阿难自己。闻,就是听见。



一时,即是有一个时候的浑语,因为时候是各方各代不同的。譬如外人用阳历,中国先前用阴历,像夏朝用夏历,周朝用周历。所以不能限定某年某月了。



为何佛专要为他的母亲说法呢?这就是这部经的根本,和别部不同的地方。因为释迦牟尼佛本来早就成佛的,为著要来劝化我们这世界上的人,所以特意来投胎做人。当时在中印度,迦毗罗卫国,那个国王,名叫净饭王,他的夫人,名叫摩耶夫人。佛就投胎到摩耶夫人肚里。在我国周朝昭王二十六年,甲寅年的四月初八日,从夫人的右边胁骨中生出来。就是一位太子。后来长大了,看见世界上的人,受种种苦恼,就看破了一切,不情愿做太子,情愿出家去修行。从十九岁起,修到三十岁,就得道成了佛,便到各处去说佛法,劝化世人,到七十九岁,就入了涅槃。



涅槃是梵语(梵语即印度话)。涅,是不生;槃,是不灭。不生不灭,就是佛证的真如实相。证是得到的意思。真如实相,就是说佛得到的真实相,不是虚假的相,能够永久不改变、不消灭,而且凡人所瞧不到的。



在我们世界上看得到的,那是叫做应身。你看上天的日月,无论什么地方,只要有水,不管你水的多少大小,他都能把影子来照应著的。我们众生根机缘分不是一样,感应了佛,佛像日月照水一样,就现出身来救度我们,这是叫做应身。



再说摩耶夫人从佛在他的胁下生出来以后,到第七日就死了,因为他是一个佛母,所以神魂就生到忉利天宫去,做了天子。等到佛将入涅槃的时候,因生身的母恩,还没有去报答,发起一片孝心,特意把肉身飞升到忉利天上,专门为他的母亲说法(法,凡是见得到、听得到、说得出的,都可以叫做法。)以报生身的大恩。那么就将这部完全演孝的地藏菩萨本愿经,也连带的传了出来。所以经里都以孝做根本,句句可寻得出孝的脉络来。现在一般无知识的僧人,一入空门,便说释子不干俗事,就不去敬重父母,这非但不孝,简直是佛的逆子了。从来佛菩萨及祖师,没有一个不孝敬父母,不孝敬师僧三宝的。所以孝是三教同尊的一件最要紧的根本大事呀!
评价一下你浏览此帖子的感受

精彩

感动

搞笑

开心

愤怒

无聊

灌水
只看该作者 29楼 发表于: 2007-05-31
只看该作者 28楼 发表于: 2007-05-27

只看该作者 27楼 发表于: 2007-05-26
愿以此功德,回向给社区会员,祁请南无大慈大悲地藏王菩萨慈悲做主,令业障消除,得大利乐,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同圆种智。

只看该作者 26楼 发表于: 2007-05-26
【得二十八种利益:一者,天龙护念。二者,善果日增。三者,集圣上因。四者,菩提不退。】



(解)‘能依了上来所说的去做,就可以得到二十八种的大利益:一是天龙来护念你;二是善果也天天增加;三是聚集圣上的因缘;四是菩提心不会退转了;



(释)天龙之内,要包括八部的,这是护卫念佛读经人的总持,所以要举在第一。善果,是专做福德的事。圣因,是聚集做佛法中义务。梵语菩提,翻名叫觉道,就是道心不退转。



【五者,衣食丰足。六者,疾疫不临。七者,离水火灾。八者,无盗贼厄。九者,人见钦敬。十者,神鬼助持。】



(解)‘五是衣和食,也都丰足了;六是疾病瘟疫,也不会来临你的门了;七是可以远离水火的灾难;八是没有盗贼困厄的横事;九是人家见了你,都会钦仰你、敬重你;十是鬼神也都来帮助扶持你;



(释)这利益都是天龙八部护念你所得来的;但是感应天龙护念,也是你自己供养的周到,瞻礼恭敬中得来的福德。



【十一者,女转男身。十二者,为王臣女。十三者,端正相好。十四者,多生天上。】



(解)‘十一是女子转化男身;十二是做帝王大臣的女儿;十三是相貌生得端正美好;十四是这人死了,多数可以生到天上去;



(释)有厌恶女人身的人,读经供像,来世就可以女转男身,或是来世可以生到没有女人的世界里去。若是为了度人的愿力,自己欢喜做女人身,那么常常投生到帝王家里去做女儿,端正相好,人家自然都会敬重你了。或者是承了这福利上天去享乐。



【十五者,或为帝王。十六者,宿智命通。十七者,有求皆从。十八者,眷属欢乐。十九者,诸横消灭。二十者,业道永除。二十一者,去处尽通。二十二者,夜梦安乐。二十三者,先亡离苦。二十四者,宿福受生。二十五者,诸圣赞叹。二十六者,聪明利根。二十七者,饶慈愍心。二十八者,毕竟成佛。】



(解)‘十五是即使天福享满了,降下人间,还可以做帝王;十六是不但做帝王,还能够知道宿世的事情;十七是有所求的事,都可从愿;十八是家眷亲族大家都很快乐;十九,诸般的横祸也都给你消灭;二十,三业恶道,可以永远免除;二十一是所去的地方,都可以通达;二十二是连夜间睡梦也都安乐;二十三是先死亡的家眷,仗了这功德的资助,都能离苦得乐;二十四是倘若这先死的人,本来有宿福的,就仗了这资助受生天上去了;二十五是诸尊佛菩萨也都来赞叹你;二十六是六根都很聪明敏利;二十七是使你饶足慈悲心,多怜愍人家的心意;二十八是毕竟使你成佛。’



(释)能够依了佛的话去做,做得周全恭敬,人人可以得到这二十八种大利益,或者这利益你要现世受、来世受,都可以依你的心愿。倘若能够将这种种的大福利,自己一种也不要,都回向法界,这个人是慈悲极了,一定得到诸佛菩萨的赞叹,毕竟可以令你成佛。



【复次,虚空藏菩萨!若现在未来天龙鬼神,闻地藏名,礼地藏形,或闻地藏本愿事行,赞叹瞻礼,】



(解)佛又对虚空藏菩萨说:‘倘若现在未来的天龙鬼神一类,听到地藏菩萨的名号,礼拜地藏菩萨的形像,或是听到地藏菩萨的本愿所修行的事,赞叹瞻礼。



(释)人和天既是有高下的分判,修法当是不一样的,况且他们所修,不过了因罢了,不像人因缘并了的。



【得七种利益。一者,速超圣地。二者,恶业消灭。三者,诸佛护临。四者,菩提不退。五者,增长本力。六者,宿命皆通。七者,毕竟成佛。】



(解)‘便可以得到七种的利益:第一从凡夫或天龙鬼神的地位,很疾速的超入圣地;第二生生世世所作的恶业,都可以完全消灭;第三常得诸佛菩萨的保护监临,不受恶魔的侵害;第四所得的菩提,再不退失;第五增长自己本有的智慧能力;第六得宿命智,能知过去未来之事;第七即身成佛。’



(释)依据了地藏大士的本愿修行,无论那一种,都可以超入圆教佛法的地位,何况已有根本的神物呢!宿命一通,在法界中的过去未来,都能晓得了。



【尔时十方一切诸来不可说不可说诸佛如来及大菩萨、天龙八部,闻释迦牟尼佛称扬赞叹地藏菩萨大威神力,不可思议,叹未曾有。】



(解)这个时间,十方一切许多所来的不可说不可说数的诸佛如来,以及诸大菩萨、天龙八部,听了这位释迦牟尼佛称扬赞叹地藏菩萨的大威神力,真是不可思议,使他们都叹美道:‘从来所未有的!’



(释)十方八部,是总结开首的云集圣众。诸佛菩萨在未放光之前,已聚集了,是发起本经的原因;天龙八部在放光后,方才会集,也是发起的大众;一直听了佛赞叹这地藏菩萨的不思议的大威神力,现在又见大士担负了这样的重任,当然是要叹美从来所未有的了。



【是时忉利天,雨无量香华,天衣珠璎,供养释迦牟尼佛及地藏菩萨已。一切众会,俱复瞻礼,合掌而退。】



(解)这时间忉利天里,像下雨一样的,落下无量数的香、华、天衣,以及珠玉璎珞,来供养释迦牟尼佛及地藏菩萨。供罢,一切集会的大众,俱来重复的瞻礼世尊。瞻礼罢,都合掌退散了。



(释)释提桓因本是本会的主人,应该是要散下香、华、天衣(天衣从树里生出来的,又轻细又自然。)等,来供养佛,以及地藏菩萨的,也是表谢佛的说法,以及大士救度六道的慈悲。别的经,佛说罢了,在会的大众皆大欢喜;因为佛说罢这部经,就入涅槃了,大众悲哀也来不及,那里还会欢喜呢?所以含悲的瞻礼了这最后一次,就都合了掌,默默的退散了。仁者!你们阅完这一部经,一定还记得布施校量品里面,佛告诉我们的‘一毛一渧回向法界,百千生中,受上妙乐。’这几句,我们既然都是佛弟子,应该要听佛的话。况且地藏大士的威神不可思议,这部经当然也不可思议的,那么我解释的,和你们阅读的,所得的功德福利,自然也不思议的了。现在不分你我,把这所有的许多不可思议不可思议的功德,和应得的无边福利,大家发出至心慈悲的切愿来,回向法界。

只看该作者 25楼 发表于: 2007-05-26
【欲入山林及渡海,毒恶禽兽及恶人,恶神恶鬼并恶风,一切诸难诸苦恼,但当瞻礼及供养,地藏菩萨大士像,如是山林大海中,应是诸恶皆消灭。】



(解)‘倘若要入山林及渡海洋,这山里有毒恶的禽兽,以及凶毒的盗匪,在大海里也有恶神恶鬼,掀风作浪,所以都有一切的灾难,一切的苦恼了。但只要瞻礼,以及供养地藏大士的像,这样山林大海之中,应有的那些恶毒一概都消灭了。



(释)倘若有渡海入山的人,恐怕有这样的危险,就去瞻礼菩萨、称念名号,一切毒恶,自然消灭了,可以得到一路平安。



【观音至心听吾说,地藏无尽不思议。百千万劫说不周,广宣大士如是力。地藏名字人若闻,乃至见像瞻礼者,香华衣服饮食奉,供养百千受妙乐。】



(解)‘观音!你至心的听我说话!那地藏利益众生的威神,是没有穷尽的、不可思议的,就是百千万劫,也是说不周全的。你应该去广大的宣传:地藏大士有这样种种的威力,地藏的名字,倘若这个人听闻了,乃至于有见像瞻礼的,或是再用香、花、衣服、饮食去奉敬他、去供养他的人,百千劫之中,就都可以享受很好的安乐了。



(释)虽然是佛专嘱观世音菩萨去广大的宣传流布,也是间接的去嘱付在法会的大众,共同去宣传流布的。



【若能以此回法界,毕竟成佛超生死。是故观音汝当知,普告恒沙诸国土。】



(解)‘倘若依了这经去修行,那得来的功德和福利,无论他是大是小,都去回向给法界众生,这个人就可以毕竟成佛的了。是为这缘故,观音!你应该要知道的,普遍的去告诉恒河沙数的诸国土。’



(释)经大士这样一宣传,自然可以流通无碍了。奉行的人,也好知道是真实的利益。



嘱累人天品第十三



(解)佛付嘱地藏菩萨,受累担荷超度人间、天上的众生。这是本经的第十三品。



(释)嘱累可以作两种意义来解释:原因为六道众生,始终不能超脱轮回,为此世尊付嘱地藏菩萨护卫超度,所以菩萨要受累担任了;二,累字含有重叠的意义,前次分身集会品,世尊已经付嘱过了,这次又来重叠的付嘱,所以叫做嘱累。但是世尊嘱了又嘱,无非是慈悲心切,眷恋受苦众生,不忍竟抛弃可怜无智的众生,归入涅槃,所以这样的殷勤付嘱,要地藏大士一概担任。



【尔时,世尊举金色臂,又摩地藏菩萨摩诃萨顶,而作是言:地藏!地藏!汝之神力不可思议!汝之慈悲不可思议!汝之智慧不可思议!汝之辩才不可思议!正使十方诸佛赞叹宣说汝之不思议事,千万劫中不能得尽。】



(解)这时间,世尊举动紫金色的手臂,又来按摩地藏菩萨大菩萨的头顶,这样的叫著说:‘地藏!地藏!你的神力真是不可以思议的!你的慈悲真是不可以思议的!你的智慧真是不可以思议的!你的辩才真是不可以思议的!正使十方诸佛,都来赞叹宣说你的不可思议的事,就是在千万劫之中,也是不能够说得尽的!’



(释)世尊又去摩他的顶,连呼地藏菩萨的名号,真是爱惜的深切之至,托付的郑重之至了!未付嘱之先,称赞他的神力,因为有这样不思议的神力,方才可以担负这样的重任。



【地藏!地藏!记吾今日在忉利天中于百千万亿不可说不可说一切诸佛菩萨、天龙八部大会之中,再以人天诸众生等,未出三界,在火宅中者,付嘱于汝。无令是诸众生,堕恶趣中一日一夜,何况更落五无间及阿鼻地狱,动经千万亿劫,无有出期。】



(解)佛又叫著菩萨的名字说:‘地藏!地藏!你要记得我今天在这忉利天宫,在百千万亿不可说不可说的一切诸佛、菩萨、天龙八部齐集的大会当中,再将这人间、天上诸众生一等未出离三界火宅之中的人,都来付嘱给你,不要令这诸般众生堕恶趣里,去受一日或是一夜的苦难,何况更去使他们堕落五无间及阿鼻两大地狱里,去受动经千万亿劫无有出期的大苦难去呢!



(释)佛前面叫地藏是欢喜的声音,这里叫地藏,是带悲声的了。这付嘱的一番话,仿佛同父亲的遗嘱一样,做孝子当然要铭心刻骨的记住了。火宅,是三千大千为宅;火,是烦恼嗔恚的火。在这火宅中的众生,佛又都交付大士,嘱大士紧紧的照顾著,不要使他们堕到恶道里去,何况堕入地狱呢!



【地藏!是南阎浮提众生,志性无定,习恶者多,纵发善心,须臾即退。若遇恶缘,念念增长。以是之故,吾分是形,百千亿化度,随其根性而度脱之。】



(解)‘地藏!这南阎浮提的众生,他的志愿和生性,是没有一定的,终是习恶的多;就是发出善心,一息就退转了,倘若遇著了恶的因缘,念念的会增长起来的。所以为这缘故,吾分出了百千亿的身形,随众生的根本习性,而来度脱他们。



(释)这一节,不过是回顾上文,重提业感品中的前事,再明付嘱的大旨,并且似也叫大士学他化身的方法,去度脱众生。



【地藏!吾今殷勤以天人众,付嘱于汝。未来之世,若有天人及善男子善女人,于佛法中种少善根,一毛一尘、一沙一渧,汝以道力拥护是人,渐修无上,勿令退失。】



(解)‘地藏!吾今天很殷勤的以这天上、人间的众生,完全的都付嘱给你了。未来之世,若有天上的人,以及人间的善男子、善女人,于佛法当中,种了一些很小的善根,小得像一毛、一尘、一沙、一渧的一般,你也要以你的道力,拥护这个人,教他渐渐修到无上道,勿令他退失。’



(释)殷勤这二字,真要声泪俱下了,佛的慈悲委曲,有说不尽的话,要托付大士,都包涵在这二字之间了。种了一些善根,教大士去拥护,譬如慈母抚育婴孩一样,终要培养他成人自立。



【复次,地藏!未来世中,若天若人,随业报应,落在恶趣,临堕趣中,或至门首,是诸众生若能念得一佛名、一菩萨名,一句一偈大乘经典,是诸众生,汝以神力方便救拔。于是人所,现无边身,为碎地狱,遣令生天,受胜妙乐。】



(解)佛又对地藏菩萨说:‘未来世之中,若是天上的人,或是人间的人,随他所作的业去受报应,要堕落在恶趣里了,或是到了地狱的门头。这诸般众生,倘若能够会念一佛、一菩萨的名号,或是一句一偈的大乘经典,有这诸般众生,你用了你的神力,去方便的救拔他,怎样的方便救拔呢?就是于这所在的地方,你即刻现出无边的身形,来化碎了这个地狱,遣令这一般众生,都生到天上去,受很好的快乐。’



(释)这节是全仗念佛灭罪的。从前有一个太子,弑了国王,自己做王了。死时落阿鼻地狱去,这王就念南无佛,狱里的犯人一听,也都同声念了,这地狱就立时碎灭,犯人都得解脱。



【尔时,世尊而说偈言:现在未来天人众,吾今殷勤付嘱汝,以大神通方便度,勿令堕在诸恶趣。】



(解)这时候,佛又说出偈言来:‘现在未来天上、人间的众生,我今天都殷勤的付嘱你了;以你的大神通,去行种种方便,度脱他们,勿令他们堕在诸般恶趣里。’



(释)上二句,就是付嘱他保护有少善的众生;下几句,就是赞他的神力灭恶。



【尔时,地藏菩萨摩诃萨,胡跪合掌白佛言:世尊!唯愿世尊不以为虑,未来世中,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于佛法中,一念恭敬。我亦百千方便,度脱是人,于生死中,速得解脱。何况闻诸善事,念念修行,自然于无上道,永不退转。】



(解)这时间,地藏菩萨大菩萨胡跪著合了掌,对佛说:‘世尊!唯愿你世尊,不要以这事情为忧虑。未来世之中,倘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对于这佛法当中,只要有一念的恭敬,我也要用百千种方便,度脱这个人于生死之中,迅速的可以得到解脱;何况听到了诸般的善事,念念的要修行,自然于这无上的佛道,可以永远不退转了。’



(释)要行万里路程,总不离当前一步的;一念虽小,就是修行的根本,所以地藏大士就要来保护你、度脱你了,何况念念不间断的想修行呢!这当然可以成佛道的。



【说是语时,会中有一菩萨名虚空藏,白佛言:世尊!我自至忉利,闻于如来赞叹地藏菩萨威神势力不可思议。】



(解)说这话的时间,法会中有一尊菩萨,名叫虚空藏,对佛说:‘世尊!我自从至忉利天,听到如来赞叹地藏菩萨的威神势力的一番话,真是闻所未闻不可以思议的了。



(释)这虚空藏菩萨在佛未放光的时间,已来法会了,所以佛赞叹地藏威神,他都知道的。虚空藏,是一切所有圆融妙理,尽归虚空秘藏。非这菩萨,岂能摄受这不可思议的经典呢?



【未来世中,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乃及一切天龙,闻此经典及地藏名字,或瞻礼形像,得几种福利?唯愿世尊,为未来现在一切众等,略而说之。】



(解)‘未来世之中,倘若有善男、善女,乃及一切天龙,听到这一部经典,及地藏菩萨的名字,或是瞻礼他的形像,可以得到几种福利?唯愿你世尊,为未来现在一切众生等,约略的说一说。’



(释)听了这部经,起了仰慕心,听了名字,起称念心,瞻礼形像,也不知道回向,只有像这样的小善,可以得几种福利?



【佛告虚空藏菩萨:谛听谛听,吾当为汝分别说之。若未来世,有善男子善女人,见地藏形像及闻此经乃至读诵,香华饮食、衣服珍宝、布施供养,赞叹瞻礼,】



(解)佛告诉虚空藏菩萨说:‘当心的听!当心的听!吾要给你分别的来说。倘若未来世有善男、善女,见了地藏的形像,及听到这一部经,乃至于去读诵,再用香、花、饮食、衣服、珍宝一类,去布施供养他、赞叹瞻礼他。



(释)这一则所说的善行,又要比前面虚空藏菩萨所问的大些了。

只看该作者 24楼 发表于: 2007-05-26
【如是之人,闻地藏菩萨名,见地藏菩萨像,具以本心恭敬陈白。更以香华、衣服饮食、一切玩具,供养菩萨。以净水一盏,经一日一夜安菩萨前,然后合掌请服,回首向南,临入口时,至心郑重。服水既毕。慎五辛酒肉、邪淫妄语及诸杀害。一七日,或三七日,】



(解)‘像这样的人,听了地藏菩萨的名号,见了地藏菩萨的像,具以本来的心愿,恭敬的陈说,告诉给菩萨听;更以香、花、衣服、饮食品、一切的玩具供养菩萨;用净水一盏安放在菩萨的像前,经过了一日一夜,然后合掌请服,回转头来向著南方,把这水饮了;但入口的时间,要至心郑重,服水完毕之后,谨慎的,切勿吃五辛、酒、肉,不可犯邪淫、妄语,以及诸般杀生害命的事情,经过七日,或是二十一日。



(释)业障重的人,听了这菩萨灵感的名号,应该供养瞻礼,然后再对像,诉说他心事,依法履行,自然业消智朗了。净水能去浊湛明,又能洗涤妄虑尘垢,一供菩萨,可以更蒙菩萨福慧加被了。五辛是葱、韭、大蒜之类,斋戒的人切须禁忌,而且蚊子、虱、蚤的命也杀害不得。



【是善男子善女人,于睡梦中具见地藏菩萨现无边身,于是人处,授灌顶水。其人梦觉,即获聪利。应是经典,一历耳根,即当永记,更不忘失一句一偈。】



(解)‘这个善男子善女人,在睡著做梦的当中,都能瞧见地藏菩萨,现出无边的身形,在这个人的地方,用法水来灌他的颈顶。这人的梦醒觉了以后,就得到聪明了。这一应的大乘经典,一经历耳根,就永远的会记得了,再也不会忘失一句一偈的。’



(释)要求聪明智慧的心,是个个人都欲的,但是一心致诚,方才能感动灵应。灌顶,是地藏菩萨亲自来给他授记,从顶门上把法水灌注进去。这人自然觉得一派清凉,直透六根,尘障全消;睡蒙、迷梦,顿时醒觉,从此读诵经典,像日月临水,光明照映,还愁甚么不贯彻呢!



【复次,观世音菩萨!若未来世有诸人等,衣食不足,求者乖愿,或多病疾,或多凶衰,家宅不安,眷属分散,或诸横事,多来忤身。睡梦之间,多有惊怖。】



(解)佛又对观世音菩萨说:‘倘若未来世有诸般的人,衣食不足,求谋又违乖愿望;或者是多疾病;或者是多凶事衰象,家宅不平安,家眷又分别离散;或者是遭了诸般凶横的祸事,又多来忤逆心意,睡梦之间,神魂不安,又发生许多惊惧恐怖的现像。



(释)衣食不足,必定要受冻挨饿了。这一来,家眷各谋生活,自然都要离散了;就是有在家的,也要怨苦叫穷的愁闷。何况再有许多横事来忤逆心身呢!



【如是人等,闻地藏名,见地藏形,至心恭敬,念满万遍。是诸不如意事,渐渐消灭,即得安乐。衣食丰溢,乃至于睡梦中悉皆安乐。】



(解)‘像这一等的人,听到地藏菩萨的名,或是见了地藏菩萨的像,至心恭敬的念地藏菩萨的名,满一万遍,这许多不如意的事,渐渐消灭,就可以得到安乐,衣食也丰足有余了,乃至于睡梦之中,都也得到安乐。’



(释)念满万遍不难,所难的是恭敬和至心。倘若认真的至心念满万遍,自然万德圆融,万惑全消,还有甚么不如意呢?



【复次,观世音菩萨!若未来世,有善男子善女人,或因治生,或因公私,或因生死,或因急事,入山林中,过渡河海乃及大水,或经险道。】



(解)佛又对观世音菩萨说:‘倘若未来世,有善男子、善女人,或是因为办治生活的,或是为了公事或私事,或是因报生和讣死的事情,或因为紧急的要事,走入山林之中,过河渡海的时间,及遇著大水,或是经过危险的道路。



(释)治生,就是经商贸易。为大众的叫公事,为自己的叫私事。生,是妇人产生了去报生;死,是人死了去报丧。或是为了紧急的要事,须要经过大山峻岭、深谷荒丛。这一类地方,都是有盗匪、恶兽埋伏著的。长河大海,更有风浪的险恶。



【是人先当念地藏菩萨名万遍,所过土地,鬼神卫护,行住坐卧,永保安乐。乃至逢于虎狼师子、一切毒害,不能损之。】



(解)‘这个要出门的人,应当先念地藏菩萨的名号一万遍。这样一来,所过的地方,就有鬼神都来卫护了,无论是行走、是居住、是坐、或是卧,可以永远保护你平安,乃至于碰著了虎、狼、狮子,一切要毒害人的东西,都不能来损害你了。’



(释)一切毒害,就是前面说过的蚖、蛇、蝮、蝎等类。因为虎、狼、狮子、蛇、蝎等类,都是由鬼神管领的,现在这鬼神都奉了菩萨的命,尚且要来拥护,还愁甚么这类恶毒来损害你呢!



【佛告观世音菩萨:是地藏菩萨于阎浮提,有大因缘。若说于诸众生见闻利益等事,百千劫中,说不能尽。】



(解)佛告诉观世音菩萨说:‘这地藏菩萨对于阎浮提有很大的因缘,倘若要把他利益众生的一等事情,都来说出来给众生听,就是百千万劫的当中,也说不尽的。



(释)地藏菩萨自从无始劫以来,累劫的度脱众生,总不离慈悲大愿,和不可思议的神力来利益众生。众生能至心归依,随便你要求甚么事情、甚么东西,没有不依你心愿的。



【是故观世音,汝以神力,流布是经。令娑婆世界众生,百千万劫,永受安乐。】



(解)‘是为这缘故,观世音!你应该要以你的神力,流布这部经,使娑婆世界的众生,百千万劫永远的享受安乐。’



(释)这两尊大士,对于我们娑婆世界的众生,是有很大的因缘、很大的感应。现在佛叫观音大士去流布宣传这部经,真可谓同声相应、同气相求,如日月并行,相得益彰了。我们六道众生,倘若能够相信,还愁甚么罪业不消、福利不聚呢?所以这部本愿经和观音大士的普门品,正是两条离苦得乐平坦的大道。一走上这路,就可以叫你得到百千万劫永远受享不尽的快乐。



【尔时,世尊而说偈言:吾观地藏威神力,恒河沙劫说难尽。见闻瞻礼一念间,利益人天无量事。】



(解)这时间世尊说出了偈言:‘吾观看这地藏菩萨威神和福力,虽然是穷尽恒河沙数的大劫,也难说尽的;一经眼见耳闻以后,就去瞻礼他,只在一念之间,就可以得到利益人道、天道里无量的事情了。



(释)地藏菩萨有无量无数不可思议的功德,所以众生一请求,便可以事事如意满足。就是这里才生一念的瞻礼,人天都得到无量的利益,这不是不可思议的威神么!



【若男若女若龙神,报尽应当堕恶道,至心归依大士身,寿命转增除罪障。】



(解)‘倘若有男女、龙神一等,这报身一尽,应该堕落到恶道里去的;在这时间,能够一念归依了大士,不但是罪障消除,寿命也转增长了。



(释)无论甚么人,要罪业销除,寿命增长,那么应该去归依地藏菩萨,一定可以使你满意的。有病重将死的人,一念去归依他,更是有特别的灵感。



【少失父母恩爱者,未知魂神在何趣?兄弟姊妹及诸亲,生长以来皆不识。或塑或画大士身,悲恋瞻礼不暂舍,三七日中念其名,菩萨当现无边体。示其眷属所生界,纵堕恶趣寻出离。若能不退是初心,即获摩顶受圣记。】



(解)‘从小的时间就亡失了恩爱的父母,到大了要想见,不知道神魂的所在,或是早死的兄弟姊妹,及诸亲人,现在我长大了,要想去见他,但是不晓得在甚么地方?倘若你肯去塑画大士的身形,然后对了像,悲哀的恋慕,瞻礼大士,不愿暂时舍离;三日、七日之中,再去念菩萨的名号,菩萨当时现化出无边的身体来,来指示他所想念的家眷,生在的世界。假使是已经堕落恶道的了,赖他阳间家眷瞻礼的功德,也就出离了;倘若是这人再不退初心,继续的瞻礼称名,当即获得菩萨给他摩顶来受圣记。



(释)这一节的偈言的情节,都是前面说过了的,阅者一定还能够记得,也可以毋须重释了。



【欲修无上菩提者,乃至出离三界苦。是人既发大悲心,先当瞻礼大士像,一切诸愿速成就,永无业障能遮止。】



(解)‘倘有欲修习菩提的人,或是要出离三界苦楚的人;这人既然发了大悲心,应该要先瞻礼大士的形像,自然一切所愿可以成就,永远没有业障再来遮止住的。



(释)业障遮止,就是将来成佛之后,出假位中,去教化众生的时间,不受尘沙的迷惑。



【有人发心念经典,欲度群迷超彼岸,虽立是愿不思议,旋读旋忘多废失。斯人有业障惑故,于大乘经不能记。】



(解)‘有人发心要读大乘经典,欲觉悟群众的迷惑,超度他们到岸上来;虽然立了这个不思议的大愿,但是一边读,一边废失;这个人因为有业障迷惑住的缘故,对于这大乘经,总归记不得的。



(释)大乘经,是苦海的大渡船,现在为了业障的缘故读不会;虽有了这只大愿船,同没有舵桨一样,那里能摇得动,去救沉溺的众生呢?



【供养地藏以香华,衣服饮食诸玩具,以净水安大士前,一日一夜求服之。发殷重心慎五辛,酒肉邪淫及妄语,三七日内勿杀害,至心思念大士名。】



(解)‘这人去用香、花供养地藏菩萨,衣服、饮食品、诸般的玩具都去供他;再用净水安放在大士的前面,经过一日一夜;求服的时间,发殷勤尊重的心,谨慎五辛、酒、肉勿入口,邪淫、妄语也切勿犯,二十一日以内,切勿杀害,再至心称颂著念大士的名号。



(释)在二十一日以内,吃斋守戒方才有效。



【即于梦中见无边,觉来便得利根耳。应是经教历耳闻,千万生中永不忘。以是大士不思议,能使斯人获此慧。】



(解)‘当即在睡梦之中,瞧见无边的菩萨;梦醒了以后,即便得到了通利根性的耳朵。一应的经教,一历耳根,千万生中就永不忘记了。这是全仗大士不思议威神,能够使这人获到这样的智慧。



(释)这就是吃素守戒、严慎的感应。梦中一见菩萨,醒来便有智慧,苦读十年不通的人,何勿去仿效一个呢?



【贫穷众生及疾病,家宅凶衰眷属离,睡梦之中悉不安,求者乖违无称遂。至心瞻礼地藏像,一切恶事皆消灭,至于梦中尽得安,衣食丰饶神鬼护。】



(解)‘倘有贫穷的众生,以及有疾病的人,家宅发生凶衰不安的景像,家眷也都分离了;睡梦之中,又都不安宁,凡是所求的事,又多乖违,不能称心遂愿。这人能够至心瞻礼地藏菩萨的形像,一切恶事,自然都会消灭的;至于在睡梦之中,也都得到安宁,衣食也丰足了,鬼神也来拥护了。



(释)一贫穷、二疾病、三家宅凶衰、四眷属分离、五睡梦不安、六心愿相违,这六种都是最不吉祥的了。须赶紧的去至心瞻礼地藏菩萨的像,方才可以转祸为福。


只看该作者 23楼 发表于: 2007-05-26
【出微妙音,告诸大众、天龙八部、人非人等:听我今日于忉利天宫,称扬赞叹地藏菩萨于人天中利益等事、不思议事、超圣因事、证十地事、毕竟不退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事。】



(解)从这毫光中,再放出微妙的音声来,告诉诸天的大众,和天龙八部、人,以及不是人类的一等众生说:‘听我今天在忉利天宫,称扬赞叹地藏菩萨,在人道、天道中,利益人的一等事、真是不可以思议的事情、超入圣因的事、证到十地果位的事、毕竟不退无上正等正觉成佛的事。’



(释)妙音,是随机所闻,各得圆妙的法音。地藏菩萨不可思议的是甚事呢?前面说过的,分身集会,这也是不思议事;称佛名号,是超圣因事;忉利天宫神通品,不退菩萨,是证十地事;令众生先成佛,然后方成正觉,是不退菩提事。显然还有不可思议的利益事,佛一一说在下面。



【说是语时,会中有一菩萨摩诃萨,名观世音,从座而起,胡跪合掌白佛言:世尊!是地藏菩萨摩诃萨,具大慈悲,怜愍罪苦众生。于千万亿世界,化千万亿身。所有功德及不思议威神之力,】



(解)佛说这话的时间,法会中有一尊大菩萨,名号叫观世音,从座位上起身,到佛的前面,胡跪著合了掌,叫著佛说:‘世尊!这地藏菩萨大菩萨,具有很大的慈悲心,怜愍一切众苦的众生,在千万亿的世界,化出千万亿的身形来。他所有的功德,以及不可思议的神力,’



(释)世尊正要宣扬利益的事,观世音菩萨代天龙八部一切众生接口请问。以后一唱一和,无非是赞叹宣扬地藏菩萨不可思议利益的事情罢了。但是菩萨无量慈悲,欲六道众生先成佛道,不得不化身救度,以了他的大愿,所以他所积的功德,已是无量的了。观是返观内性,音是寻世上的声音救苦,可知观音菩萨,也是在我们世界上,救苦的一尊慈悲的大菩萨。



【我闻世尊与十方无量诸佛,异口同音赞叹地藏菩萨云:正使过去现在未来诸佛,说其功德,犹不能尽。】



(解)观音菩萨继续说:‘我听到世尊与十方无量数的诸佛,异口同音的,说赞叹地藏菩萨的话,就是叫过去、现在、未来的诸佛,都来说他的功德,还不能说尽呢!



(释)世尊赞叹地藏菩萨,每品里都有的,但是他最注重的,就在这一品里。十方无量诸佛,因佛顶门放光,从光音中遍告诸佛,十方无量诸佛一听到这事情,自然也都要赞叹起来。这赞叹的音声,观音菩萨都听得很清楚,所以会晓得的。



【向者又蒙世尊普告大众,欲称扬地藏利益等事。唯愿世尊为现在未来一切众生,称扬地藏不思议事。令天龙八部瞻礼获福。】



(解)‘前面又承蒙世尊,普遍的告诉大众,要称赞宣扬地藏利益一等的事情,现在唯愿你世尊,再为这现在未来一切的众生,称扬这地藏不可思议的事,令天龙八部,也都晓得瞻望礼拜,可以获福。’



(释)观音菩萨请求世尊,再为众生、八部等说这不思议事,也是菩萨的慈悲深思远虑,照顾后世一切众生。因为众生从多生劫以来,业障覆心,烦恼蔽意,虽见圣像,不知恭敬;把这不思议的神力,说给众生知道了,就可以使这众生起信瞻礼,福满慧足,自然成佛有期望了。



【佛告观世音菩萨:汝于娑婆世界,有大因缘。若天若龙、若男若女、若神若鬼,乃至六道罪苦众生,闻汝名者,见汝形者,恋慕汝者,赞叹汝者,是诸众生,于无上道必不退转,常生人天,具受妙乐,因果将熟,遇佛授记。】



(解)佛告诉观世音菩萨说:‘你对于这娑婆世界,也有很大的因缘,若天若龙、若男若女、若神若鬼,乃至于六道里的众苦众生,一听到你的名号,或是见了你的形像,有来恋慕你的人、有来赞叹你的人,这般众生对于佛法的无上道,必定不会得退转的,还可以常常生到人道、天道里,都去受很好的安乐,等到因果将熟的时候,又可以遇到佛来授记。



(释)大因缘,也可以作大感应解。娑婆世界完全是苦境,观音菩萨原是闻声救苦的,所以对于我们这世界,更有极大的灵感。



【汝今具大慈悲,怜愍众生及天龙八部。听吾宣说地藏菩萨不思议利益之事。】



(解)‘你今天具足这样大的慈悲心,怜愍众生以及天龙八部,现在就从你的请求,我来宣说地藏菩萨,不可思议利益的事情给你听。



(释)观世音菩萨,来求恳佛说地藏菩萨的利益,无非为慈悲一切众生,使众生听了地藏菩萨不可思议的威神利益,一念归依,都得解脱苦难。



【汝当谛听,吾今说之。观世音言:唯然,世尊!愿乐欲闻。】



(解)‘你应该当心的听!我今天来给你说。’观世音菩萨说:‘唯愿你世尊说,我极愿意,及快乐的想听这话。’



(释)观世音菩萨既然发了大慈悲,恳求佛说,自然把不得佛快些说出来的。现在佛说这话,己遂他的心愿了,还有不快乐的么?



【佛告观世音菩萨:未来现在诸世界中,有天人受天福尽,有五衰相现,或有堕于恶道之者。如是天人,若男若女,当现相时,或见地藏菩萨形像,或闻地藏菩萨名,一瞻一礼,是诸天人转增天福,受大快乐,永不堕三恶道报。】



(解)佛告诉观世音菩萨说:‘未来现在诸世界之中,有在天上的人,天福享尽了,就有五种衰败的相发现,或者竟有堕落到于恶道里的。像这样子的天人,无论男女,当现出这衰相的时间,或是见了地藏菩萨的形像,或是听到地藏菩萨的名号,瞻望一会、礼拜一会。这样一来,反增加了天福,不但是不堕落到恶道里去,反而受到了大快乐,永远不会堕落到三恶道里受罪报的了。



(释)这一节之中,可以分开来作三层说:一是罪相;二是见像忏悔;三是转报。



五衰相,有小和大二种:一身出恶声,二身光微昧,三浴水著身,四著境不舍,五身虚眼瞬,这是小五衰现相;一衣服秽污,二华冠光萎,三两腋汗流,四体生鼻气,五不落本座,这是大五衰现相。当见小五衰发现,不即礼念地藏菩萨,求转福报,到大五衰发现时,已经来不及了,恐怕要堕恶道。



见像瞻礼、闻名称念,一仗誓愿威神,二从心念悔过,这都是转祸为福的报本。



【何况见闻菩萨,以诸香华、衣服饮食、宝贝璎珞,布施供养,所获功德福利,无量无边。】



(解)‘一瞻一礼,就可以转报,何况见闻了地藏菩萨,用诸般香、华、衣服、饮食品、珍宝的玩具、璎珞去行布施供养呢!所以所得的功德福利,是无量无边的。’



(释)前面说天人一瞻礼,尚可消罪增福,何况现在我们依法去修持供养,志诚不退,这福报当然是无穷的了。璎珞,是缀珠玉等为圈,悬挂项颈上的。



【复次,观世音!若未来现在诸世界中,六道众生临命终时,得闻地藏菩萨名,一声历耳根者,是诸众生,永不历三恶道苦。】



(解)佛又对观世音菩萨说:‘倘若有未来世、现在诸世界之中,六道里的众生,临命终的时间,能听到地藏菩萨的名号,只要有一声听到耳朵里去,像这一般众生,永远可以不经历三恶道的苦楚了。



(释)只听到一句,就有这样神力,这正是不可思议的了。



【何况临命终时,父母眷属,将是命终人舍宅、财物、宝贝、衣服,塑画地藏形像。】



(解)‘听到一声,就得神力,何况临命终时间,父母眷属,将这命终的人,所有的屋宅、财物、宝贝、衣服卖去了,去塑画地藏菩萨的形像呢!



(释)若将遗产变卖,作世间的功德,不过将功赎罪罢了。倘若将卖下来的钱财,去塑画菩萨的形像,一定可以承神力超升天道了。



【或使病人未终之时,眼耳见闻,知道眷属将舍宅宝贝等,为其自身塑画地藏菩萨形像。是人若是业报合受重病者,承斯功德,寻即除愈,寿命增益。】



(解)‘假使这病人未死的时间,叫他亲自眼见耳闻,知道他的家里的人,将他的田宅宝贝一等,都卖去了,为了他自身,去塑画地藏菩萨的形像。倘若这病人,是业报合该受生重病的,那么承了这塑像的功德,立即给他消除业报,病自在痊愈了,而且还可以增加寿命。



(释)人命本是无常的,病就是死的现状。倘能照这方法去做,不但前生的业报、今生的病痛都消灭尽,而且仗了这大功德,就可以延年益寿了。



【是人若是业报命尽,应有一切罪障业障,合堕恶趣者,承斯功德,命终之后,即生人天,受胜妙乐。一切罪障,悉皆消灭。】



(解)‘这个人倘若是业报,命已经没有了,应有一切的罪障业障,合该堕落恶趣的,承了这塑像的功德,死了以后,就可以超升到天上去,受很好的快乐,一切的罪障,都可消灭。’



(释)福命都没有了,这时挽救不转的。倘然这人在世时间,造五忤罪、做十恶业,一定要堕落恶道里去的,幸得有家人给他卖宅、卖衣物等,塑像的功德,不独是罪业消灭,神魂也上天去了。



【复次,观世音菩萨!若未来世,有男子女人,或乳哺时,或三岁、五岁、十岁已下,亡失父母乃及亡失兄弟姊妹。是人年既长大,思忆父母及诸眷属,不知落在何趣?生何世界?生何天中?】



(解)佛又对观世音菩萨说:‘倘若未来世有男孩子、女孩子,在乳哺的时间,或是三岁、五岁、十岁以下的孩子们,已经亡失了父母,乃至于或是亡失了兄弟姊妹的。这人年纪既然大了,思忆父母以及所说家里的人,不知落在甚么趣道里?生在甚么世界里?还是生在甚么天道之中?



(释)初生的孩子全赖父母乳哺得活的。乳,是母血变乳,给他吮饮;哺,是嚼烂了食物,以口喂吃。父母有这样的大恩,年大有了智识,怎么会不追忆的呢?就是兄弟姊妹,本是手足连枝,也应该记念的。



【是人若能塑画地藏菩萨形像,乃至闻名。一瞻一礼,一日至七日,莫退初心。闻名见形,瞻礼供养。是人眷属,假因业故,堕恶趣者,计当劫数。承斯男女兄弟姊妹塑画地藏形像,瞻礼功德,寻即解脱。生人天中,受胜妙乐。】



(解)‘这个人倘若能够塑画地藏菩萨的形像,乃至于听到菩萨的名号,一会瞻望、一会礼拜,照这样子一日到七日,不退转当初所发的心,过这以后,凡是听到名号、遇见形像,更能瞻礼供养。这人已死的家眷,假使因为在生造恶业的缘故,堕到恶趣里,他的受苦应当用劫数去计算的,承了他的男女,或是兄弟姊妹的塑画地藏菩萨的形像,以及瞻礼的功德,就可以得到解脱恶趣,生到人道、天道之中,去受很好的快乐。



(释)这一句莫退初心,是最要紧的训诫,倘若有始无终,这就是信心的不坚切,那里还有感应呢?能够真信不退,就是这死过的人,因在世作恶,现在已经堕入地狱了,也承这阳间的家眷,替他修福,就可以脱苦升天了。所以父母、家眷等死后,若不给他造像瞻礼,那里可以算孝子仁人呢?



【是人眷属,如有福力,已生人天,受胜妙乐者。即承斯功德,转增圣因,受无量乐。】



(解)‘这个人的家眷,倘若是本来有福力的,已经生在人道、天道享受很好的安乐了,就承了这功德,转又增加了圣因,可以受无量的安乐了。’



(释)这也是指死过了人的说话。倘使这人在世作恶的,就可脱苦生天;倘若这人本来是善人,已经生在天道了,也可以藉了他家眷塑像、礼拜七日、虔诚不退初心的供养,便得闻佛法入圣因,心身就可永受无量的快乐了。



【是人更能三七日中,一心瞻礼地藏形像,念其名字,满于万遍,当得菩萨现无边身,具告是人眷属生界,或于梦中,菩萨现大神力,亲领是人于诸世界,见诸眷属。】



(解)佛又继续说:‘这个人更能够在三日,或是七日之中,一心瞻礼地藏菩萨的形像,念他的名字满一万遍,当时可以得到菩萨现出无边的身形,具来告诉这个人家眷所生的世界,或者在梦中,菩萨现出很大的神力,亲身领导了这个人,到诸世界中,去见诸个要见的家眷。



(释)这是说在阳间的孝子仁人,更能够在瞻礼的期内,一心注念地藏菩萨的名号,每日满一万声,菩萨就随机感应了。这个人在梦中,菩萨就亲身来领他到各世界去,陪你去见你心里记念的亲人。



【更能每日念菩萨名千遍,至于千日,是人当得菩萨遣所在土地鬼神,终身卫护。现世衣食丰溢,无诸疾苦。乃至横事不入其门,何况及身。是人毕竟得菩萨摩顶授记。】



(解)‘这个人既然见过亲人以后,从此更能够每日念菩萨名号千遍,至于千日不间断,这人就应当得著菩萨,遣令他所居地方的土地鬼神,终身保卫拥护,使他在现世,衣食丰足有余,没有诸般疾病痛苦,乃至于凶横的祸事,都不入他的门,何况会近他的身呢!这个人毕竟可以得到菩萨来摩他的顶、给他授记。’



(释)前面说的是只有七日,这里说的是三年长期,每日念地藏菩萨名号千句,工夫较胜,感报自然也大了,不但家道丰溢、横事远离、疾病不生,三大利益,而且毕竟得著菩萨摩顶授记,圆成佛道。可知地藏菩萨真是慈悲得了不得的。



【复次,观世音菩萨!若未来世,有善男子善女人,欲发广大慈心,救度一切众生者,欲修无上菩提者,欲出离三界者,是诸人等,见地藏形像及闻名者,至心归依。或以香华衣服、宝贝饮食,供养瞻礼。是善男女等,所愿速成,永无障碍。】



(解)佛又对观世音菩萨说:‘倘若未来世,有善男子、善女人,欲发广大的慈悲心,救度一切众生的人,欲修习无上菩提的人,欲出离三界的人,这一等的人,见了地藏菩萨的形像,以及听到他的名,一心至诚的去归依他,或者用香、花、衣服、宝贝、饮食供养了他,再去瞻礼。这善男女等,所发的心愿,速能成就,永远没有障碍了。’



(释)欲发广大慈心,这句概括三种根性:心融妙理,万法具含,叫做广心;发觉初心,与究竟觉同等,叫做大心;无缘慈而被群机,叫做慈心。无上菩提,就是佛果。地藏菩萨九界都归心的,能去求祷,所愿自然都可速成。



【复次,观世音!若未来世,有善男子善女人,欲求现在未来百千万亿等愿,百千万亿等事,但当归依瞻礼,供养赞叹地藏菩萨形像,如是所愿所求,悉皆成就。】



(解)佛又对观世音菩萨说:‘倘若有未来世的善男、善女,欲求现在未来,百千万亿一等的心愿,以及百千万亿一等的事情,但只要归依瞻礼、供养赞叹地藏菩萨的形像,像这样所愿所求的心愿和事情,就都可以遂意的成就。



(释)地藏菩萨自从沙尘喻劫以来,劫劫广度众生,真是可以称大愿王了。应众生各求所愿的事,譬如大海潮涨,分给江河一样,那一些小小事愿,还有不如意的么?



【复愿地藏菩萨具大慈悲,永拥护我。是人于睡梦中,即得菩萨摩顶授记。】



(解)‘或是又复情愿求乞地藏菩萨,具发大慈悲,永远的来拥护我这个人。一发了这心愿,在睡梦之中,就可以得到菩萨摩顶授记。’



(释)倘若归依供养、恭敬合法、恳切求祷,便能感动大士梦中摩顶授记。摩顶示安慰你的极果,授记得证到圆因。这都是从信力坚切得来的瑞相。



【复次,观世音菩萨!若未来世善男子善女人,于大乘经典,深生珍重,发不思议心,欲读欲诵,纵遇明师教视令熟,旋得旋忘。动经年月,不能读诵。是善男子等,有宿业障,未得消除,故于大乘经典无读诵性。】



(解)佛又对观世音菩萨说:‘倘若未来世有善男子、善女人,对于大乘经典生出很深的珍重心,发出不可以思议的大心,欲想读诵。虽然是遇到明师教视令熟,旋即记得,旋又忘记了,经年累月,还不能够读诵。这善男子等,就有宿世的业障,不得消除,所以对大乘经典,没有读诵的惯性了。



(释)大乘经典是出世的梯级,是男女二众,明性证心、自利利他的工具。因佛法像如意珠一样,随时能发现众宝,所以要深加珍重的。但是前世业障未除的人,给业障迷蔽了智慧,就是遇到明师来指教他,也是记得前,忘了后,记了后,忘了前的,穷年累月,终读不会,那里会通达本性呢?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友情提醒:您的回内容复代表了您的品质,文明回复,做文明辛集人。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