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启示 陈纪平的那些宝贝,尤其是那件钧窑的笔洗和打碎的凤首瓶,到底值不值千万以上,我们不是专家,不能妄下评论,只是知道,这么多年来,他从赚钱,到爱上这一行,再到停下来,想好好整理他的那些宝贝。这些变化,不仅是陈纪平做事情的变化,更是他财富观的变化。是他改变了古董?还是古董改变了他?或许是相互改变的过程,而他和古董的故事也改变了我们对创意财富的理解。
财富演义
天上掉“馅饼”,兴奋难耐
2000年的一个夏天,酷热难耐,太阳像个大火球似的灼烧着温州,所有人都尽量蜷在屋子里,热得什么都不想干。就在这一天,温州的陈纪平也跟大家一样,躲在自己的小店里,无所事事地翻着杂志,他还不知道,一场飞来横福就要撞到他的头上。
陈纪平有家小店,叫博古斋,从事收藏品买卖的生意。这一天,又有人拿着东西来找陈纪平,刚开始他并没当回事,可是当来的人把包袱打开的时候,陈纪平震惊了。
他发现这是一个宋代的或辽代的钧窑。
本身钧窑在古代来说,有这么一句话,家有家财万贯不如钧瓷一件。
钧窑
瓷器,是宋代五大名窑之一,色彩斑斓,美如朝霞,磁釉中有呈不同规则流动的细线,俗称“蚯蚓走泥纹”。在宋代就享有“黄金有价钧无价”、“纵有家财万贯不如钧瓷一片”的盛誉。如果陈纪平眼前的这件东西真是古代钧窑的瓷器,那价值就不可估量了!陈纪平压抑住自己的兴奋,尽量不表现出来。
因为搞古董这些人大家都有这么个特点,一旦表现出来,就等于自己要掏很多钱。说起这古代瓷器的价值,那可真让人目瞪口呆,去年在英国的一次拍卖会上,一件中国的
元青花瓷器,以约合人民币2.3亿的价格成交,天价吧?这钧瓷虽不如元青花那么值钱,可值个千八百万也是常有的事。而陈纪平在古董界混了那么多年,还从来没收到过钧窑的瓷器,如今有人拎着这么一件瓷器上门,明显没把这宝贝当成好东西,陈纪平懂行啊,您说他心里能不蹦蹦跳吗?
就在陈纪平仔细端详眼前这件瓷器的时候,他发现了一个奇怪的地方。
陈纪平觉得这个东西很奇特,奇特在它洗的边缘,和外围都镶上很精美的白玉,尤其在洗的中间有一个貔貅,这个工艺非常奇特,在以往的资料中没有看到过。
洗是用来洗涤毛笔的器皿,在古代非常多见,钧窑瓷器中也有很多笔洗的器形。可是陈纪平在古董界打拼十多年,还从未见过钧窑的嵌玉笔洗。这东西到底是真是假?不管怎样,为了在价钱上对自己有利,陈纪平故意把眼前这件东西说成是假的。
卖主承认可能是假的。
听到这话,陈纪平肯定对方是个外行,他顿时放松下来,有模有样的拿起东西端详,越看他就越兴奋。
陈纪平一看到瓷器质感温润,气行端庄、稳重、大方、大气,这些东西就是霸气,这个东西应该是帝王宫廷用的东西。
陈纪平当时就觉得,这好东西无论如何也得给它买下来,还要花很少的价钱买,这在古董界就叫做“捡漏”。搞收藏,最重要的就是眼力,好东西放在你眼前,你抓住了,算你本事,你看不出来,也不能怪谁。而且从经济利益上说,谁都想用最少的价钱买最好的东西,甚至有时候明知道这东西的价值,也要故意往低里说。所以在收藏界,这捡漏的事情就是再普遍不过了。
陈纪平为了捡到眼前的这个大“漏”,就以钧窑没有嵌玉的笔洗为由,说眼前这件东西是仿造的。就说这是瞎仿,想为了便宜能到手,只好去这么讲。
这方法果然奏效,一番讨价还价,陈纪平只花1000块钱就把那件笔洗买下来了。
卖主走了以后他就高兴了,放大镜这么看那么看,看看有没有破绽给看出来,看是不是看错,看错了就泡汤了。
他一直保留它,放在自己的卧室里面,让它逐渐养自己的眼睛。这件东西实际的价钱,按他来分析,最后起码在千万块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