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风格切换
 
  • 9280阅读
  • 38回复

束鹿县(辛集市)历代户口表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07-07-13
— 本帖被 海阔天空 执行提前操作(2007-12-05) —
k@Q>(`  
明洪武年间(1368~1398):一千八百七十户,一万二千四百四十口。 xU LcS :Q  
明万历年间(1573~1619):一千八百七十户,二万零七百四十口。 z]V%&f  
清顺治初年(1655):七万零三百零一口。 g.:b\JE`  
清康熙十年:七万一千八百一十五口。 o_#F,gze)S  
清乾隆年:八万二千六百八十口。 ~USU\dni  
清乾隆二十七年:三万九千四百七十户,十七万七千六百一十四口。其中:男十万一千七百六十八人,女七万五千八百四十六口。 >39\u &)  
清嘉庆元年:五万零四百七十户,二十四万零二百八十口。 a*N<gId  
清道光三十年:三十三万二千八百四十口。 JA]qAr  
清同治七年:二十九万四千一百八十五口。 {0IC2jE  
清同治十年:三十一万五千五百三十四口。 hLo>jE  
清光绪初年(1875):五万零四百七十户,三十一万五千五百三十口。 GEGg S&SM  
清光绪十年(1884):四万一千八百八十户,二十五万八千五百八十口。 v-MrurQ4  
清光绪三十年(1905):四万七千六百五十户,二十六万三千五百口。 ? 3t]9z  
其中:男一十四万零六百零六口,女一十二万二千八百九十四口。 v K7J;U+cJ  
其中:老幼残疾游民二万口。 BXx l-x  
其中:士五千一百九十六人, },& =r= B  
农九万九千八百三十二人。 P-LdzVt(^  
工六千二百九十一人, B s{n  
商九千二百四十一人。 $j"TPkW{M  
民国十七年(1928):三十六万二千五百五十八人。 G?e\w+}Pj@  
民国二十六年1937):三十五万八千零一人。 4f-I,)qCBk  
19499月:三十五万五千零九十七人人。 qN@-H6D1=  
1964年:四十一万三千八百五十七人。(全国第二次人口普查) ixjhZki<  
1982年:五十万五千六百一十九人。(全国第三次人口普查) LvcGh  
1986年:五十三万一千七百五十一人。 D:I6nSoC  
评价一下你浏览此帖子的感受

精彩

感动

搞笑

开心

愤怒

无聊

灌水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2007-07-13
只看该作者 板凳  发表于: 2007-07-13
这么快呀
wqh
只看该作者 地板  发表于: 2007-07-13
好朋友简简单单

只看该作者 地下室  发表于: 2007-07-13
明洪武年间(1368~1398):一千八百七十户,一万二千四百四十口。 =O?#>3A}  
明万历年间(1573~1619):一千八百七十户,二万零七百四十口。经过了“大槐树迁民”才增了八千多人! sHwn,4|iY  
清乾隆元年(1736):八万二千六百八十口。 rt5eN:'qY  
清乾隆二十七年1762):三万九千四百七十户,十七万七千六百一十四口。其中:男十万一千七百六十八人,女七万五千八百四十六口。27年的时间人口增一倍多,“康乾嘉”盛世的说法在这里可得到印证。清嘉庆元年(1796):五万零四百七十户,二十四万零二百八十口。 yxpDQ O~x  
清道光三十年(1850):三十三万二千八百四十口。 m?$peRn3{  
清同治七年(1868):二十九万四千一百八十五口。“小阎王”张宗禹造反造成人口减少。清同治十年(1871):三十一万五千五百三十四口。 y!;PBsU%Sx  
清光绪初年(1875):五万零四百七十户,三十一万五千五百三十口。 u^{6U(%  
清光绪十年(1884):四万一千八百八十户,二十五万八千五百八十口。光绪6年大饥荒所至。 5/{";k)L+  
清光绪三十年(1905):四万七千六百五十户,二十六万三千五百口。光绪28年大瘟疫所致。
[ 此贴被藕德斋主在2007-07-13 08:42重新编辑 ]

只看该作者 5楼 发表于: 2007-07-13
  很好.

只看该作者 6楼 发表于: 2007-07-13

只看该作者 7楼 发表于: 2007-07-13
千年龙气一朝发,但求自强不求仙.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友情提醒:您的回复代表了您的形象。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