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风格切换
 
  • 1357阅读
  • 2回复

中国笑林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07-08-18
偷肉    某甲去京城卖肉,在路旁一厕所前停下来解手,把肉挂在外面。某乙见此,忙把肉偷去。还没来得及走远,甲已经走出厕所,抓住乙,问乙是否看见有人从厕所旁拿走了他的肉。乙恐甲识破,早把肉衔在嘴里,不耐烦地说:“你真是个笨蛋!把肉挂在门外,哪能不丢?如果像我这样,把肉衔在嘴里,岂有丢失之理?”
                                        ——魏·邯郸淳《笑林》

姓名游戏    北齐的西阳王徐之才极有口才,尤善于文字游戏。在他未封王时,尝与尚书王元景戏耍。王元景嘲笑徐之才的名字,说:“你的名字叫‘之才’,这又有什么讲法?依我看来,叫‘乏才’还差不多。”徐之才听了,不恼不怒,立即嘲弄王元景的姓:“‘王’这个字,左边加上言为‘?(同“诳”)’,靠近犬便成了‘狂’,加上颈足是个‘马’(马),长
出角、尾就变成‘羊’。”王元景听了,张口结舌,尴尬万分。
    又有一次,徐之才宴请客人,卢元明也在座。席间,卢元明戏弄徐之才的姓说:“‘徐’字也就是未入人(“未”字加上“彳”和“入”)。”徐之才当即嘲弄元明的姓——“卢”(繁体为“盧”)字:“‘盧’这个字,安‘?’为‘虐’,加‘丘’为‘虗’,生男成‘虜’(虏)’,配‘馬’(马)成‘驢’(驴)。”直说得卢元明面红耳赤,无言以对,满座人笑得前仰后合。
                                        ——旧题隋·侯白《启颜录》

马、王对笑    隋朝时,有一位姓马的人和一位姓王的人有一次在一起喝酒,酒酣耳热之际,姓马的人便嘲笑“王”字说:“你这个‘王’啊,原来本姓‘二’,只因为你漫天走来,所以用‘动钉住了你的鼻子。”姓王的人立即戏弄“马”字:“你这个‘馬’(马)啊,原来本姓‘匡’,拗着你的尾巴往东北走,你的背上驮着王郎。”二人各遇幽默高手,一时大笑尽欢。
                                        ——旧题隋·侯白《启颜录》

不是六斤半    隋文帝开皇年间,越国公杨素任尚书令。当时有一位姓出名六斤的人想拜见杨素,便带着名纸到尚书省,在门口遇到了儒林郎侯白,请求侯白代他署上姓名。侯白遂写成“六斤半”。名纸很快传到杨素手里。
    杨素对这个人的姓名感到奇怪,便召来出六斤问道:“你的名字叫六斤半?”出六斤回答道:“您搞错啦!是出六斤。”杨素拿着名纸在他面前一晃:“这上面为何写成六斤半?”出六斤解释道:“刚才在门口请侯秀才代写的,大概是他写错了。”
    杨素马上把侯白召来,指了指出六斤问道,“你怎么把人家的名字给写错啦?”侯白分辩说:“没写错呀。”杨素便拿起出六斤的名纸,指着侯白书写的“六斤半”三个大字,得意地问道:“肯定是你写错了。若不是你错,为什么人家姓出名六斤,请你代笔,你却写成了‘六斤半’?”
    侯白恍然大悟,回答道:“是这么回事,刚才我在尚书省门口遇见他,他求我写字,既然他说是出六斤,我捉摸着那只能是六斤半了,不料到竟写错了。”杨素听后,笑得前仰后合。
                                        ——旧题隋·侯白《启颜录》

遇见贤尊    侯白经常与尚书令杨素在一起谈天说地,戏弄玩耍,尽欢极乐,往往从早晨一直谈到晚上才能回家。
    一天晚上,侯白刚走出尚书省大门,恰逢杨素之子杨玄感。玄感一把拉住侯白的手,央求道:“侯秀才请跟我来,到府中给我讲几个有趣的故事。”侯白被留无奈,想走出也走不成,便给杨玄感编造了一个故事:
    “有一只猛虎,到山野去觅食,忽然发现一个刺猬仰卧在地上。它以为是一个肉团,便伸口去衔,冷不防被刺猬卷住了鼻子,吓得掉头就跑。紧跑慢跑,来到山中。一路奔跑跳踉,早已累得困乏无比,不觉昏昏欲睡。刺猬见老虎睡着了,这才放开了它的鼻子。老虎顿觉轻松,便欢天喜地地蹦了起来。走到一棵大橡树下,低头看到橡斗,吓得侧着身子对橡斗说:‘早晨遇见贤尊,愿郎君且避道。’”
                                        ——旧题隋·侯白《启颜录》

燕窝与牛犊    侯白后来做了唐朝的官员,经常跟人们在一块猜谜语,侯白先对众人约法三章:“所猜之物,一、必须是能看见的实物;二、不能虚作解释,迷惑众人;三、如果解释完了,却见不到此物,就应受罚。”接着他先出谜面:“背与屋一样大,肚与枕(车后横木)一样大,口与杯子一样大。”大家猜了半天,谁也没猜中,都说:“天下哪里有口和杯子一样大而背却和屋一样大的物件?定无此物,你必须跟我们大家打个赌。”侯白跟众人打完赌,解释说:“这是燕子窝。”众人恍然大笑。
    又有一次,侯白出席一个大型宴会。席间,大家都让他作个谜语助兴。所猜之物,既不能怪僻难识,又不能抽象不实。侯白应声而道:“有物大如狗,面貌极似牛。这是何物?”众人竞相猜个不停,有的说是獐子,有的说是鹿,但都被大家否定了。便让侯白说出谜底。侯白哈哈大笑道:“这是个牛犊。”
                                        ——旧题隋·侯白《启颜录》

腊月何处有蛇咬    隋朝时,有一个人内心特别敏慧,但却有个天生的缺陷——口吃。越国公杨素每逢闲闷时,便把他召来畅谈取乐。
    有一年腊月,杨素与这人在府中闲坐。杨素戏问道:“有这么一个大坑,深一丈,方圆也是一丈,假如把您放在里面,您可有什么办法出来?”这人低头想了好长时间,忽然抬起头来问道:“坑……坑里有……有梯子吗?”杨素说:“当然无梯啦,若有梯子,还用问您吗?”这人又低头想了好长时间,问道:“白……白……白……白天?还是夜……夜……夜……夜……夜里?”杨素不耐烦地说:“管什么白天黑夜?我问您可有法子出来?”这人反问道:“若不是在……在夜晚,眼睛又……又不瞎,为何掉入……入坑里?”杨素听了,大笑不止。
    杨素又问他:“假如我突然命您做一军官,守一小城,您手下的兵士不过千人,粮食也仅够吃几天,城外有数万敌军包围。您作为城中主帅,可有什么守城之计?”这人低头良久,问道:“有……有援……援兵吗?”杨素答道:“正因为没有援兵,所以才问您呢?”这人又沉吟很久,抬头对杨素说:“诚……诚如君言,失败难免。”杨素又大笑不止。
    接着,杨素又问道:“看来您多智多能,我提的问题没有能难住您的。现在再问您一事:今天家中有人被蛇咬了脚,您说应该怎么医治呢?”这人应声回答:“取五月五日南墙下雪……雪……涂……涂即……即治。”杨素问:“五月哪里能有雪?”这人笑着反问道:“既然五月没……没有雪……雪,那么……么腊月何处有蛇咬?”杨素听了,笑得前仰后合,把这人打发走了。
                                        ——旧题隋·侯白《启颜录》

贺知章乞名    唐玄宗天宝初年,文名颇著的秘书监贺知章,上书朝廷,欲告老致仕归故乡吴中。玄宗李隆基,对他非常敬重,诸事待遇异于众人。
    贺知章临行,与唐玄宗辞别,不由得老泪纵横。唐玄宗问他还有什么要求。知章说:“臣知章有一犬子,尚未有定名,若陛下赐名,实老臣归乡之荣也。”玄宗说:“信乃道之核心,孚者,信也。卿之子宜名为孚。”知章拜谢受命。
    时间长了,知章不觉大悟,自忖道:“皇上太取笑我啦。我是吴地人,‘孚’字乃是‘爪’字下面加上‘子’字。他为我儿取名‘孚’,岂不是称我儿爪子吗?”
                                        ——宋·高怿《群居解颐》

不知诗为何物    艾子喜欢作诗。一天,艾子漫游到齐魏之间,下榻在一个旅馆。夜间,他听到邻屋里有人说话:“一首。”不一会儿又说:“又是一首。”艾子莫名其妙,困意全无,一夜无眠。躺到拂晓,共听到邻屋那人大约说了六七次,亦即六七首也。艾子以为邻屋那人一定是个诗人,在静静月夜里专心吟诗,心里油然产生敬意,又爱那人文思敏捷,便决定结识一下此人。
    一大早,艾子就披衣下床,整好冠带,站在门口迎候。不一会儿,邻屋里走出一个商贩模样的人来,身材瘦弱,一脸病相。艾子感到很失望,心想:就凭这副尊容,哪像个诗人?也许,人不可貌相,不能盲目揣度。便走上前拜问道:“听说先生诗篇甚多,能否让学生我看一下。”那人说:“我是一个做生意的,从来不晓得诗是什么玩意儿。”始终拒绝拿出诗来。艾子固执地说:“昨天夜里听到您在屋里说‘一首’,不一会儿又说‘一首’,难道那不是诗吗?”
    那人听了,不觉哑然失笑:“您误会啦。昨夜我肚子不好,每泻一次,夜里找不到手纸,于是就用手揩。一夜腹泻不止,差不多污了六七次手。我说的‘手’,不是诗篇之‘首’。”艾子听了,羞惭不已。
                                        ——旧题宋·苏轼《艾子杂说》

苏轼难荆公    宋代大文豪苏轼,号东坡。他经常和王荆公(安石)在一齐研究字义。有一次,东坡指“坡”字请教王荆公字义。王安石解释道:“‘坡’者乃‘土’之‘皮’。”东坡听了,不以为然,反问道:“照这样说来,即么‘滑’字乃‘水’之‘骨’喽?”王安石闻之,半天默然无语。
                                        ——宋·苏轼语明·王世贞次《调谑编》

不知辛苦为谁甜    苏东坡字子瞻,他任杭州太守时,经常与诗僧佛印参禅、唱和,二人最是友善。东坡喜欢吃烧猪。佛印和尚住金山寺时,常常做好烧猪等待东坡来吃。
    一天,苏东坡又来到金山寺,而佛印做的烧猪却被别人偷吃了,佛印甚感不快。苏东坡便作了一首游戏诗,安慰佛印:
    远公沽酒饮陶潜,佛印烧猪待子瞻;
    采得百花成蜜后,不知辛苦为谁甜。
                                        ——宋·苏轼语明·王世贞次《调谑编》

为甚酥    苏东坡任黄州团练副使时,有一天,曾去何秀才家聚餐。何家做的油果非常酥脆可口,苏东坡边吃边问:“这种油果叫什么名字?”主人回答说还没有取名字呢。东坡又问:“为甚酥?”(为什么这么酥脆)座中众客皆曰:“您说的‘为甚酥’ 三字就可以作为它的名字了。”
    还有,潘长官因知苏东坡不能饮酒,东坡每次来赴宴时,就特地为他准备了一些度数低的甜酒。苏东坡饮之笑着打趣道:“这酒一定是错煮水了。”
    一天,苏东坡忽然心血来潮,想吃油果,便作了一首小诗向何秀才索求之:
    野饮花前百事无,腰间唯系一葫芦;
    已倾潘子错煮水,更觅君家为甚酥。
                                        ——宋·苏轼语明·王世贞次《调谑编》

都是药名    苏东坡和姜至之参加朋友的宴会,二人同坐一席。席间,姜至之先说了个酒令:“在座的诸位各要打一个药名。”于是指着东坡说:“你就是个药名。”东坡莫名其妙,连忙请教。姜至之说:“子苏子。”东坡随口对他说:“你也是个药名,如果不是半夏,那一定是厚朴了。”姜至之一时不解,反问东坡有何说法。东坡笑着告诉他:“不是半夏、厚朴,为
何以姜制(至)之呢?”
                                        ——宋·苏轼语明·王世贞次《调谑编》

文字游戏    苏东坡听说王荆公的《字说》刚完成,前去荆公处祝贺,并戏言道:“大作中说:以‘竹’鞭‘马’为‘笃’。但我还有个疑问:“不知以‘竹’鞭‘犬’,又有什么可‘笑’的?”荆公笑而不答,却反问道:“‘鸠’字以‘九’从‘鸟’,难道也有什么证据吗?”
    东坡立即作答:“《诗经》上说:‘尸鸠在桑,其子七兮’,加上它们的爹娘,恰好是九个。”
    王荆公听了,欣然点头应允。时间长了,才知道苏东坡又跟他开了个大玩笑。
                                        ——宋·苏轼语明·王世贞次《调谑编》

三分诗,七分读    秦少章曾经讲过这样一个故事:
    诗人郭祥正有一次路过杭州,把自己写的一卷诗送给苏东坡鉴赏。未等东坡看诗,他自己先有声有色地吟咏起来,直读得感情四溢,声闻左右。吟完诗,征询东坡的意见:“祥正这些诗能评几分?”
    东坡不假思索地说:“十分。”郭祥正大喜,又问何以能有十分。东坡笑着答道:“你刚才吟诗,七分来自读,三分来自诗,不是十分又是几分?”
                                        ——宋·苏轼语明·王世贞次《调谑编》

免税    苏东坡被朝廷贬谪黄州时,监管黄州的贸易税收工作。有一个书生给东坡写了一封信,请求减免他家的税收。信中说:
    “我的船上没有什么货物,因此无法纳税。一切听凭大人您的指挥,请求您让我到荆南府取回亡父的灵柩吧。”
    众官员看了,笑得前仰后合。
                                        ——宋·苏轼语明·王世贞次《调谑编》

好了你    苏东坡生性豪爽率直,内心最存不住事,他曾说:“比如食中有蝇子,必欲吐之而后快。”晁美叔(晁端彦字)每次往见东坡,东坡都说这样的话。
    有一次,东坡对美叔说:“我被昭陵选拔在贤科,当时的文魁俊彦,往往相结为知己。皇上在便殿召群臣策对,我每每直陈时事,都蒙皇上赞许采纳。不久,我便屡屡呈上章疏议事,词旨虽然很剀切直率,皇上也从不怨怒。假使不是我给朝廷提建议,又有谁能提中肯的建议呢?我现在所担心之事,只不过害怕朝廷杀我罢了。”美叔闻之,默然无语。
    东坡长叹良久,又说:“朝廷如果真要杀我,我这条小命又有什么可惜的。只是有一件事,杀了我以后,反倒好了你。”
    二人遂相对大笑而起。
                                        ——宋·苏轼语明·王世贞次《调谑编》

瓦学士    诗人石曼卿(石延年字)性嗜酒,有李谪仙(太白)之奇才。曼卿举止放荡,善为谈谐幽默之语。
    有一次,石曼卿乘马游览报宁寺,牵马人一时失控,马惊走,曼卿不慎坠马落地。侍从人员连忙把他搀起来扶上马鞍。行人见此,都聚拢来围观,都以为他一定会大发雷霆,把这个牵马人痛骂一阵。不料,石曼卿却慢悠悠地扬起马鞭,半开玩笑地对牵马人说:“幸亏我是石学士,如果是瓦学士的话,岂不早被摔碎啦?”
                                        ——宋·邢居实《拊掌录》

换羊书    黄庭坚开玩笑地对苏轼说:“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的字被世人戏称为换鹅字;今人韩宗儒为人贪得无厌,每得到您的一幅字,便到殿帅姚麟那里换取十斤肉。如此来说,可以称您的书法为换羊书了。”
    一天,苏轼在翰林院撰述正忙,这时韩宗儒派人送来一封信,目的是想让苏轼回信,以便拿他的字换肉。来人站在门庭下,督催甚急。苏轼笑着对他说:“回去告诉你们的上司,今天就断了他的肉食吧。”
                                        ——宋·邢居实《拊掌录》

老婆子涂面    晋人王濛清约自守,家中每有来客,必是清茶相待,时人戏称为“今日有水灾”。
    苏东坡早年曾到一家做客,主人热情好客,一遍遍地劝茶,东坡不胜受窘,笑对主人说:“正所谓老婆子涂面。”主人不理解此意——搽(茶)了又搽(茶)。
                                        ——宋·邢居实《拊掌录》

先做了贼再做官    闽地有一个大海盗,名叫郑广,后来归降了朝廷,朝廷授给他一个官职。
    有一次,郑广和同僚们在一块吟酒赋诗,众人吟诗罢,都力劝郑广作诗一首。郑广被逼无奈,只得胡乱吟道:“不问文官与武官,总一般。列位是做了官再做贼,郑广我却是做了贼再做官。”众人听了,无不捧腹大笑。
                                        ——宋·邢居实《拊掌录》

延年术    蒲传正任杭州太守时,一天,有个方术之士前来拜谒。这方士大约九十多岁,然而面容却像婴儿一样鲜嫩。蒲传正愉快地招待他,二人谈得甚是投机。传正便向他请求延年长寿术。方士回答说:“我的长寿术极为简便易行,基本上没有什么可禁忌的,只有一件须牢
记,必须禁绝性欲。”
    传正听了,俯首沉思良久,感叹道:“如果是这样,那么即使寿逾千岁又有什么益处呢?”
                                        ——宋·范正敏《遁斋闲览》

忌说“落”字    唐代的柳冕秀才,生性最是多忌讳。早年参加科举考试时,举子们跟他说话,有不注意而说“落”字的,便忿然而怒,出语不逊。如果是仆人误犯“落”字,他便用棒痛打。因此,仆人对他说话时,常常把“安乐”说成“安康”。
    这一天,他忽听人说榜书贴出来了,连忙派仆人前去观看。不一会儿,仆人就跑回来,柳冕慌忙迎上前去问道:“榜上有我的名字吗?”仆人唉声叹气地答:“秀才康了。”
                                        ——宋·范正敏《遁斋闲览》

脔婿    宋朝时,人们把科举榜下选择的女婿,称为“脔婿”。“脔婿”一语大概出自东晋文人袁山松,但这一说法实在没有道理。就中榜的科举士子来说,他们中间也有本不情愿做别人的乘龙快婿的,只是迫于权贵豪门的威逼强诱而不得不屈从。
    有一位新科少年,相貌俊美,风度潇洒,被一个极有势力的权贵所欣慕,欲择为已婿。这个权贵使命十几个仆人将新科少年簇拥到自己府中。一路上,少年欣然而行,全无趋避推辞之意。到了权贵家门口,前来观看的人们几乎围成人墙,里三层外三层的,好不热闹。
    不一会儿,从里面走出一位穿金紫衣服的官员来,见了新科少年,满脸堆笑地说:“老夫我只有一个女儿,容貌也不错,愿与君结为秦晋之好,不知尊意若何?”
    少年连忙鞠躬拜谢道:“我乃寒微之士,得以托迹高门,实乃三生有幸。只是小生已是有妇之人,待我回家后与妻子商量一下,再来答复如何?”众人闻之,大笑而散。
                                        ——宋·范正敏《遁斋闲览》

贞洁娘子    许义方的妻子刘氏,常常以正派贞洁自诩。有一次,许义方出发在外一年多,刘氏在家独守闺房。
    一天,许义方处理完事务后突然回到家里,对妻子说:“我出门在外,一年有余,你在家中独居无聊,岂不经常和邻居亲戚们走动走动吗?”
    刘氏告诉他:“自从郎君外出后,我就像没了头魂一般,每天只是闭门自守,从来没出过家门。”
    许义方听了,连连叹息不已。又问妻子平时如何自寻乐趣,刘氏答道:“哪里有什么乐趣?只不过经常作点小诗以寄托情性罢了。”
    义方闻之甚喜,便让妻子把诗取来观看。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原来开卷第一首诗的题目就是:《月夜招邻僧闲话》。
                                        ——宋·范正敏《遁斋闲览》

上官鼻怎奈下官口    陈亚天性滑稽幽默。他在任润州太守时,属吏中有一个名叫上官弼的人,深得他的信任。
    上官弼任职届满,临走时,陈亚问他:“您可有教诲我的高见?”上官弼诚恳地说:“您的才干和品行都是没得说的,只是太爱调谑,似乎过分了一些。”陈亚点头笑道:“君乃上官弼(鼻),怎奈下官口何?”上官弼闻之,大笑而去。
                                        ——宋·范正敏《遁斋闲览》

艾子杖孙    艾子有一个孙子,年龄有十多岁,性情懒惰顽劣,不爱读书。艾子非常讨厌他,经常用楸木杖打他,但他老是不改。艾子的儿子只有这么一个孩子,时常担心孩子禁不住杖打而死掉,因此,每当父亲杖打孩子时,他都在一旁含着泪求情。艾子看到儿子的可怜相,愈加愤怒,教训他道:“我替你管教孩子难道不是好意吗?”边说边打得更厉害了,儿子也无可奈
何。
    一个冬天的早晨,下着鹅毛大雪,孙子在院子里抟雪球玩。艾子发现了,脱光孙子的衣服,命他跪在雪地上,冻得他浑身发抖,直打寒颤,煞是可怜。儿子也不敢再求情,便脱去衣服跪在其子旁边。艾子见了,惊问道:“你儿有过错,理当受此惩罚;你有何罪,跟他跪在一块?”儿子哭着说:“你冻我的儿子,我也冻你的儿子。”艾子不由得笑了起来,饶恕了他们父子。
                                        ——明·陆灼《艾子后语》

是有耳朵的    江淮一带习惯上称扬州人无耳朵。一天,扬州人陆无从与丹徒人邬佐卿初次在王弇州山人家相识,陆无从问邬佐卿姓什么,邬佐卿回答说姓邬。陆无从又问:“是乌龟的‘乌’ 吗?”邬佐卿幽默地回答道:“是有耳朵的。”
                                        ——明·姚旅《露书》

求字    游宗谦去探望书法家王百谷,王百谷当时正在写字,没来得及与游宗谦寒暄。游宗谦不由大怒,便指着王百谷的字大骂道:“你以为你写的字很好吗?哼!在我们莆中一带都把它看得如粪便一般。”
    后来游宗谦将离开王家,想求王百谷一幅字,碍于面子,不便索取,便令侍儿范鹿去求。王百谷也不答话,提笔便写。写完,对范鹿说:“把字拿好了。见了你家相公,对他说:又担了几石粪便来家了。”
                                        ——明·姚旅《露书》

邢进士遇盗    邢进士身材矮小,然生性滑稽幽默。有一次,他在鄱阳县遇到了强盗。那强盗不仅搜去了他身上的钱财,还要杀死他以除后患。正在举刀之际,邢进士一本正经地对强盗说:
    “人们都已经嫌我长得太矮,而称我邢矮子了,官人你如果再砍去我的头,我不就更矮了吗?”强盗听了,不觉大笑掷刀。
                                        ——明·姚旅《露书》

父子相讥    李长沙相公的儿子李兆先一向沉迷于声乐妓院,而不思进龋李长沙在兆先的书桌上写了四句话规劝他:
    今日柳巷,明日花街;科场近了,秀才秀才。
    兆先回家后见了,“嘿嘿”一笑,立即拿笔续写四句:
    今日骤雨,明日狂风;燮理阴阳,相公相公。
                                        ——明·姚旅《露书》

园外狼   宋代大臣石中立为人诙谐幽默,早年做员外郎时,有一次与同僚们去皇帝的御花园观看狮子。同僚中有一人不解地说:“朝廷每天拿五斤肉来饲养它,而我们这些人的俸禄反而不如这头狮子。”石中立笑着说:
    “那当然啦。我们这些人的职务,只不过是个园(员)外狼(郎),岂敢跟园内的狮子相攀比呢?”
    众人听了,禁不住大笑起来。
                                        ——明·浮白斋主人《雅谑》

舍命陪君子    李西涯(李东阳号)先生在翰林院供职时,有一天,被邀去陪一位知府饮酒。因饮酒过多,以致酩酊大醉。酒醒后,西涯醉眼矇眬地对知府说:“晚生今日舍命陪君子了。”知府笑慰道:
    “学生(旧时对人的一种谦词,不一定具有师生关系)我也不是什么君子,老先生您可不要轻生哟。”
                                        ——明·浮白斋主人《雅谑》

靳阁老子    明代丹徒人靳贵曾做到武英殿大学士,人称靳阁老。靳阁老有一个不肖之子,科举考试没能及第,多年后,孙子反倒金榜题名。靳阁老每次督促、训斥儿子时,儿子总是强词夺理:“您的父亲不如我的父亲,您的儿子又不如我的儿子,您为何还骂我不肖?”
                                        ——明·浮白斋主人《雅谑》

死后佳    南宋名臣叶衡,为汤邦彦所谮罢相谪居彬州。一天,叶衡染病在家,亲朋旧友都来看望。叶衡问众人道:“我恐怕活不长了,但不知道死后舒服不舒服?”一位书生说:“死后很舒服。”叶衡惊奇地问道:“你怎么知道死后很舒服?”书生说:“假若死后不佳,死亡的人们就全都逃回来了。然而自古至今,死去的人还从来没有返回的呢。因此,我知其死后很舒服。”
    满座之人都被他的幽默逗笑了。
                                        ——明·浮白斋主人《雅谑》

宣水与农水    石曼卿在中书堂供职,一位宰相对他说:“快去把宣水取来。”石曼卿不知宣水为何物,便问道:“取什么?”宰相告诉他:“宣徽院内的水甘甜清冽,称为宣水。”石曼卿觉得别扭,也回敬一句:“那末,像司农寺里的水,也应该称为农水喽?”
    座中之人全都被他说笑了。
                                        ——明·浮白斋主人《雅谑》

李章换鱼    一天,李章去邻居家赴宴。这家主人一向悭吝,菜肴上齐后,主人面前的那条鱼,比众客人的大许多。李章从旁边看得很清楚,便请教主人道:“我常常看见人们写‘苏’(繁体字为“蘇”)字,其中的‘鱼’字有时在左边,有时在右边,不知道为什么?请您解释一下。”
    主人摇头晃脑地解释道:“古人作字,不拘一体,没有定规,往往因书写方便而移动位置。”
    李章不等主人说完,便伸手把主人面前的大鱼拿起来,在众人眼前一晃,说:“李章我谨遵主人之命,今天这左边的大鱼,也该因便移到右边了。”满座之人为之喷饭叫绝。
                                        ——明·浮白斋主人《雅谑》

只恨妾身生太晚    卢公暮年丧偶,续娶年少貌美的祝氏为妻。然祝氏觉得卢公年龄、容貌跟自己悬殊太大,不相匹配,所以终日愁眉苦脸,郁郁寡欢。
    卢公见此,体贴地询问道:“娘子你莫非嫌我年纪太大?”祝氏回答道:“不是。”卢公又问:“大概是恨我官职卑微吧?”祝氏摇了摇头:“也不是。”卢公非常纳闷:“既然不嫌我年老,不恨我官小,那么你整天忧愁烦闷,又是为何呢?”祝氏再也憋不住了,随口吟诗一首:
    不恨卢郎年纪大,不恨卢郎官职卑;
    只恨妾身生太晚,不见卢郎少年时。
                                        ——明·浮白斋主人《雅谑》

浴狗日    民间传说:三月三日为浴佛日,六月六日为浴狗日。
    有一年的三月三日,一位客人来拜望杨南峰,杨南峰因正在洗浴,没有接见他。客人不理解,认为杨南峰太傲慢无礼,寻思着以后报复他。
    同年六月六日,杨南峰去回访这位客人,这位客人也以正在洗澡为由而拒绝接见他。杨南峰忽然想起他这是在报复,便在客人的墙壁上戏题一诗:
    君昔访我我洗浴,我今访君君亦浴;
    君访我时三月三,我访君时六月六。
                                        ——明·浮白斋主人《雅谑》

罪不至此    一个监生路过国子监(封建王朝的教育管理机构和最高学府)门口,听到国子监祭酒(国子监的主管官员)正在怒气冲冲地训斥、处罚两个太学生。监生便问守门人:“既然那两个太学生有过错,那么,究竟怎样处罚呢?是打呢?还是跪石头、上锁呢?”守门人回答说罚他俩写命题作文。监生听了,脸上露出怪异的表情,叹息道:“咦,罪不至此!”
                                        ——明·浮白斋主人《笑林》

半字    有一个粟监(明清时期,向官府纳粟买得监生资格,称为粟监)学识寡陋,妻子劝他好好读书。监生听了不耐烦地说:“你整天逼我读书,我且问你,读书有什么好处呢?”妻子回答说:“一字值千金,难道不好吗?”监生怏怏不乐,反问道:“难道我这个身子,只值得半个字吗?”
                                        ——明·浮白斋主人《笑林》

梦戏酌    有一人夜里做梦,梦见自己看戏,与戏中人物在一块饮酒,刚要开筵,不想被他的妻子惊醒了,便恨恨地大骂妻子。妻子笑着说:“别骂别骂,趁早睡去,还来得及饮,那边的戏文还没唱到一半哩。”
                                        ——明·浮白斋主人《笑林》

骑鸡鸭    有一家来了个远方客人,客人久坐不去。主人家鸡鸭满院,却借口家中没有东西,不愿留客人吃饭。客人见此,二话没说,便从主人厨房里拿来一把菜刀,声称要将自己骑来的马杀掉,借主人的厨灶做些菜肴。主人担心地问:“您杀了马,怎么回家呢?”客人随口答
道:“没关系!任凭您从满院鸡鸭中借一只给我,我骑着回去就是了。”
                                        ——明·浮白斋主人《笑林》

帽子开花    有个人在路上看到另一个人的帽子破烂不堪,便走向前去,施礼作揖道:“请求您送给我一顶小帽子。”那人迷惘不解地说:“我哪里有什么小帽?”这人指了指他头上的破帽,趣笑道:
    “难道您这顶尊帽只会开花,却不曾结子吗?”
                                        ——明·浮白斋主人《笑林》

鞋袜官司    有个人的鞋子和袜子都穿破了,鞋子便归咎于袜子,袜子不服气,也归咎于鞋子。二人争论不休,僵持不下,便一道去官府诉讼。
    官府见它俩都振振有词,一时难以判决,便把脚后跟抓来作证人。脚后跟也推脱得一干
二净:“小人我一直被它俩逐出在外,怎么能够知道它们谁对谁错呢?”
                                        ——明·浮白斋主人《笑林》

调笑诗    有一位姓吴的老儒学教官,牙齿尽落,耳朵有缺口,又不曾长胡须。学宫里的一个学子作诗嘲讽他道:
    先生贵姓吴,无耻之耻(齿)无;
    然而无有尔(耳),则亦无有乎(胡)。
    这首诗很快传到了县令耳中。一天,县令和这位吴教官都去拜见上司知府大人,排列位次时,望见了吴教官,不觉哑然失笑。知府对县令莫名其妙地发笑很生气,县令便在后堂向知府说明自己失笑的原因,并将学子的嘲讽诗念给他听。
    知府闻之,也不由得哈哈大笑起来。
                                        ——明·江盈科《雪涛谐史》

吊丧的须髯    罗汝鹏须髯特多,还不到四十岁,胡须都白了一多半。一天,他去一家吊丧,主持丧礼的人偶然见了他,惊讶地说:“你年纪轻轻的,怎么胡子白成了这个样子?”罗汝鹏幽默地说回答:“我这是吊丧的须髯。”在场的客人都被他逗笑了。
    我祖父昆岳公九十一岁那年逝世,当时罗汝鹏来我家吊唁,看到我父亲悲伤欲绝的样子,便安慰他:“您为什么不请两个小儿医生来救疗一下呢?以致出了人命?”我父亲听了,不由得破涕为笑。
    记得我进士及第那一年,前来报捷的报子一个劲地向我家索取赏钱,因当时家贫如洗,我父亲无法满足报子的要求,备受其奚落,心里烦闷无比。恰逢罗汝鹏在场,他风趣地安慰我父亲说:“老兄您且不要烦恼,只怪您养坏了儿子,说不得呀。”周围的人听了,都笑得前仰后合。
                                        ——明·江盈科《雪涛谐史》

比本事    有个官员特别能生育,子孙成群结队,好不热闹。但他的一位同僚却常常因无子嗣而发愁。这个官员便在同僚面前炫耀道:“你一点本事也没有,连个儿子也养不出。看我多有本事,生了这么多的子孙。”同僚幽默地回敬道:“生儿子,是你的本事;生孙子,就不是你的本事了。”闻者莫不大笑。
                                        ——明·江盈科《雪涛谐史》

李胡子    有个姓李的人,绰号李胡子,与一个姓张的人家隔壁居祝姓张的这人一向怕老婆。一天夜里,张某被老婆打得实在受不住了,便越墙逃到李胡子家。
    李胡子见此,顿觉不平,便拿了一个大棍杖摸着黑来到张家,把张妻痛打了一顿。张妻还以为是丈夫打的,哭着责骂道:
    “你这个没良心的东西,跟李胡子那种人来往,学得心性都和他一样了。”
    一个丫环忙举着蜡烛照李胡子,惊讶地说:
    “俺家老爷,不但心性像李胡子,就连嘴脸也都像他了。”
                                        ——明·赵南星《笑赞》

爆竹    有一个人患有高度近视,半尺之外,几乎什么都看不清,一天晚上,他捡到一枚爆竹,便靠近灯火辨认,不料触火而响。旁边有一个聋子,见此,拍着他的背问道:“你刚才捡到了什么东西?怎么一到手就飞散了?”
                                        ——明·冯梦龙《笑府》

搅到几时    司马温公名光(司马光死后追封为温国公)。一天,温公召众僧人做法事。众僧人念到“药师光佛”时,为避讳温公之名“光”字,改念作“药师皎佛”。温公到院子里烧香听见了,忙问因何念错,一僧回答说:“我们这是为尊公避讳。”温公笑着说:“我如果不出来烧香,还不知你们要搅(皎)到几时呢!”
                                        ——明·冯梦龙《广笑府》

势利鬼    有一个姓吴的读书人,年纪很大了,却越来越趋炎附势。
    有一次,姓吴的读书人应邀出席一个规模盛大的宴会,看到一个平民打扮的人最后才到,便略微应酬一下,向那人作了半个揖,态度非常傲慢。过了一会儿,他看到主人对这个平民打扮的人极为恭敬,内心感到很纳闷,便暗暗地问了问别的客人,才知道这位平民打扮的人原来是著名戏曲家张伯起(张凤翼字)。他对刚才的失礼甚是后悔,便满脸堆笑地走向前去,想再作一揖献个殷勤。
    张伯起看到他前倨后恭的样子,感到非常恶心,便笑着阻止道:“我刚才已领受了先生您的半个揖了,敬请您让我把这半个揖还给您吧!鄙人再不敢烦劳您致礼了。”
                                        ——明·冯梦龙《古今谭概》

为驴请假    胡趱这个人,是唐昭宗时代的优伶。胡趱爱好弈棋,他常常骑着一头毛驴,每天到一个老朋友家去下棋,几乎每次都是早去晚归。
    胡趱每逢到朋友家,不等他下驴,主人便对家童说:“快去后院给都知(朝廷教坊的歌师)喂驴子。”胡趱深受感动,天黑后便骑驴回去。
    有一天,胡趱正在这家下棋,朝廷忽然临时召他去侍乐,便呼家童把驴子牵来。等到牵来时,驴子早已累得气喘吁吁,大汗淋漓了——原来主人正用驴子拉磨呢!胡趱这才明白,自己的驴子竟一直在为人家拼命劳作啊!
    第二天一早,胡趱又步行来到朋友家,主人照例命童去喂驴。胡趱连忙对主人说:“不用忙啦,驴子今天没骑来。”主人吃惊地问:“为什么?”胡趱回答说:“自从昨天回去后,它就生了病,头晕恶心,不愿动弹,今天暂请假休息一下。”主人听胡趱这么一说,知道他发现了自己的“小聪明”,感到十分难堪,但又觉得胡趱的话幽默风趣,不由得哈哈大笑起来。
                                        ——明·冯梦龙《古今潭概》

贪色的大臣    王忠肃公为人不喜欢开玩笑。一天,退朝后回家的路上,他看见同行的一位大臣眼睛老是盯着擦身而过的一个美女。那美女已经走远了,这位大臣还不时地回过头来恋恋不舍地去看她。
    这时,一向不苟言笑的王忠肃公也忍不住跟这位大臣开起了玩笑:“刚才过去的那个漂亮女子真有力气。”这位大臣忙问道:“大人您怎么知道她有力气呢?”王忠肃公应声说道:
    “假若她没有力气,你老夫子的头怎么能被她拉得团团乱转呢?”
                                        ——明·冯梦龙《古今谭概》

图你们好看    一个人头上戴的网巾破烂不堪,另一个人看到了,好意地劝告他说:“你的网巾破得不像样子了,为什么不修补好再戴呢?”这个人听了,气愤地说:“你这不是成心鼓动我花钱,却只图你们好看吗?”
                                        ——明·醉月子《精选雅笑》

远送当三杯    有一位客人去拜访朋友,坐了半天主人也不留他吃饭。主人怕他不走,便起身送客。送到门口,对客人说:“古语说:‘远送当三杯’,就让我送你几里吧。”又唯恐客人不走,便忙拽着客人的衣袖往外走。客人笑着说:
    “慢着点,我吃不得你这样的急酒。”
                                        ——清·陈皋谟《笑倒》

开门七件事    有一对夫妻,妻子喜欢饮酒,常常跟丈夫索酒吃,而丈夫偏偏最讨厌女人饮酒,不但不给她酒吃,反倒振振有词地训斥她说:“咱庄户人家,每天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这里面何曾见个‘酒’字?”
    妻子听了,不紧不慢地反驳道:“你说的开门七件事,一点儿没错。但这酒却不是开门就要用的,应是前一天先买来,又怎么能放在开门那七件事里面呢?”
                                        ——清·陈皋谟《笑倒》

灭火性    有一个人吃斋念佛,一门心思地要见观世音菩萨,苦于无由得见,便去寺庙向大和尚求教。
    大和尚谆谆教诲他:“你必须坚持吃斋,戒除急性子,念念不忘观世音菩萨,时间长了,自然能够灵验。”这人唯恐记不住,便将和尚的话编成三句顺口溜:“吃长斋,灭火性,一心要见观世音。”经常在口里念诵。
    日子长了,观世音菩萨被他的虔诚所感动。为最后考验一下他的心意是否真诚,观世音便变成一个老道士,来到这人门前化缘求乞。这人见道士到此,两眼微闭,口里只是念叨:“吃长斋,灭火性,一心要见观世音。”道士说:“你再念一边给我听听。”这人又念了一遍。就这样,道士一共让他念了三遍。这人再也耐不住性子,勃然大怒,喝斥道士说:“我已经念过好几遍了,你这个老妖道怎么还喋喋不休地重问?”
    道士笑着说:“我才问了你几遍,你就动怒,可见你的火性一点儿也没变,那观世音菩
萨又怎么能见得着呢!”
                                        ——清·石成金《笑得好》

怕臭   有一个鱼贩子,挑黄鱼担子行走,步履非常健快。一个做官的见他身强力壮,走路如飞,便雇他当了自己的轿夫。岂料这个人抬起轿子来,不但走不快,反倒比别人慢得多。官员感到很奇怪,便问他从前挑黄鱼时行走那么快,为何抬轿子却走得这么慢。轿夫回答说:
    “此一时,彼一时也。我挑黄鱼贩卖时,那黄鱼极易臭烂,因此,我不得不走快些;如今我为相公抬轿,又不用担心相公您发臭,自然也用不着走快喽。”
                                        ——清·石成金《笑得好》

糊涂虫    有一个人到县衙里去告状,对县官诉说道:“小人明日丢失了一把锄头,请老爷追究。”县官训斥道:“你这个狗奴才,明日丢失了锄头,怎么昨天不来告状?”站在一旁的差役听了他二人的痴呆话,忍不住笑了起来。
    县官见差役在旁嗤笑,气得把惊堂木摔得山响,立即断结此案:“偷锄的一定是你这个刁滑差役。”并追究他偷去锄头有何用常
    差役笑着说:“小人偷去锄头,是医锄死那糊涂虫儿。”
                                        ——清·石成金《笑得好》

醋招牌   有这么一个酒店,立了条荒唐的规矩:凡是来店买酒的,谁要说酒酸,就把谁用铁链锁在柱子上。
    这一天,一个买酒者因说酒有点酸味,便被锁在了柱子上。正巧这时,一位道士背着个大葫芦来到酒店里。道士见状,忙问店主是怎么回事。店主回答说,“这家伙谎说我的酒酸,因此才锁了他。”道士说:“我就不信,拿杯来让我尝尝,看看是不是这样。”店主忙命雇员端给道士一杯酒。道士咬着牙饮了一口,便匆匆往外跑去。
    店主见他不说酸,非常高兴,指着一旁的大葫芦呼唤他:
    “你忘了拿葫芦了。”
    道士边跑边说:“我不要了,我不要了,你留着踏扁了做醋招牌吧。”
                                        ——清·石成金《笑得好》

皮匠的“本钱”    有一个皮匠,为人最是哄骗不实。他钉了半辈子的皮鞋,却只用一双皮底,道理很简单:凡是为人家钉皮鞋掌儿,他故意不钉牢,顾客刚走出他家大门,鞋掌儿也就脱落了,皮匠便尾随在顾客身后,将鞋掌儿捡回来,下次再给别人钉。久而久之,这双皮底也就成了他的“本钱”了。
    一天,他紧紧地跟在顾客身后,左瞧右看,就是没看到鞋掌儿,直把他心疼得流出了眼泪,连连懊悔道:“唉!今天真晦气,把个本钱给断送了。”悻悻地回到家里,不由得破啼为笑——原来那双皮鞋掌儿正落在大门里面。
                                        ——清·石成金《笑得好》

画刀    一家酒店即将开张,请人书写卖酒的招牌。那人写完后,又在招牌上方画了一把刀。店主惊问道:“画您这把刀干什么?”那人笑着回答道:“我想让这把刀来杀杀酒里的水气。”店主方才明白这是劝告他不要往酒里掺水,以免坏了自家的牌子,连连拱手致谢。
                                        ——清·石成金《笑得好》

假知音    有一个琴师在大街上弹琴,街上的人们以为他弹的是琵琶、三弦之类的乐器,前来欣赏的人非常多,但一听琴声清淡无味,大家都不喜欢这种音乐,便渐渐地离开了。听琴者中,只有一个人坚持到了最后。
    琴师非常高兴,自鸣得意地说:“太好啦!究竟还有你这样一个知音,也总算不辜负我的一片苦心了。”
    这人听了,“扑哧”一笑,讥刺道:“先生您别在这里自作多情了,若不是我等着取回我家的这张搁琴的桌子,我也早就散去多时了。”
                                        ——清·石成金《笑得好》

避忌   有一个人避讳特多,每逢家里有庆贺之类的喜事,便特别避讳白色,一切都用红色来装饰,客人中如果有乘白马的,绝对不让牵入马棚。
    有一个年轻人特别喜欢谐谑,知主人尚红,便用红颜料把脸涂得红红的,到他家去做客,主人很惊讶,问他这是干什么。年轻人回答说:“我听说老先生您一向厌恶素色,所以不敢带着白面孔来府上,免得您怪罪我。”
    在座的客人见此,不由得捧腹大笑。主人自觉惭愧,从此改掉了这个陋习。
                                        ——清·独逸窝退士《笑笑录》

告荒    一个农夫去县府里告荒,县官问他收了多少麦子,农夫回答说:“只收了三分(正常年景的十分之三,下同)。”又问他收了多少棉花,答曰:“二分。”最后问他收了多少稻谷,回答说:“二分。”县官不由大怒,厉声喝斥道:“你有七分年景,竟还敢谎称饥荒,该当何罪?”农夫“扑通”跪地,痛苦流涕地说:“小人我活了一百几十岁,确实没遇到过这么大的灾荒啊,请老爷明察。”
    县官听他说活了一百几十岁,感到非常奇怪,便问他究竟多大岁数。农夫掐着手指数算道:“我家一共三口人,我今年七十多岁,大儿子四十多岁,二儿子三十多岁,合起来算,一共有一百几十岁吧。”一席话引得哄堂大笑。
                                        ——清·独逸窝退士《笑笑录》

剃头    有一个人去理发铺剃头,剃头匠给他剃得很草率。剃完后,这人付给剃头匠双倍的钱,什么也没说就走了。
    一个多月后的一天,这人又来理发铺剃头,剃头匠还想着他上次多付了钱,觉得此人阔绰大方,为讨其欢心,多赚其钱,便竭力为他剃,事事周到细致,多用了一倍的工夫。
    剃完后,这人便起身付钱,反而少给了许多钱。剃头匠不愿意,说:“上次我为您剃头,剃得很草率,您尚且给了我很多钱;今天我格外用心,为何反而少付钱呢?”
    这人不慌不忙地解释道:“今天的剃头钱,上次我已经付给你了,今天给你的钱,正是上次的剃头费。”说着大笑而去。
                                        ——清·独逸窝退士《笑笑录》

戴高帽    世人称巴结、献媚人为“戴高帽”。有一次,两位门生(旧时科举考试及第者对主考官员自称为“门生”)初次调任外省,临行前,二人一块儿去拜望其老师(明清时期,生员或举子称主考官为“老师”)。老师交待他们说:“如今世风不古,真理难行,好人难做。我没有什么可送给你们的,仅送给你们一句话:逢人送顶高帽子,就一切都好办了。”
    一位门生说:“老师您这话太高明了。当今社会,像老师您这样不喜高帽子的正派官员,又有几人呢?”老师听了,喜得美滋滋的。
    等到二人出来,这位门生笑着对同伴说:“咱们已经送给老师一顶高帽子了。”
                                        ——清·独逸窝退士《笑笑录》
1条评分
三只眼 辛币 +5 - 2007-08-18
评价一下你浏览此帖子的感受

精彩

感动

搞笑

开心

愤怒

无聊

灌水
生来一根直肠,就会吸取营养,只要有我食物,管它水中泥塘。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2007-08-18
多个朋友多条路朋友多了路好走
wqh
只看该作者 板凳  发表于: 2007-08-18
   
好朋友简简单单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友情提醒:您的回内容复代表了您的品质,文明回复,做文明辛集人。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