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风格切换
 
  • 4584阅读
  • 34回复

当代悬疑小说之父:《丹·布朗传》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只看该作者 32楼 发表于: 2007-10-06
第九章 事与愿违

丹·布朗没料到《达·芬奇密码》会红遍全球,也没想到从《达·芬奇密码》出版的那天起,自己就成了批评家吹毛求疵的众矢之的,这部小说也因此背负了不尽的骂名,数量之多,严词之激烈,无不令人惊愕。

热那亚的红衣大主教说这本书是“一麻袋的谎话”。不久后,也就是2004年秋,黎巴嫩官方颁布法令,禁止《达·芬奇密码》在国内发行。政府安全部门和警察通告全国大小书店和零售商,将柜台上的《达·芬奇密码》——包括英语版、法语版和阿拉伯语版——永久性全部撤下。

布朗坚信,大多数批评家误解了小说的主题。当然也有许多人——牧师、修女、异教徒、女权主义者、终身天主教徒,以及一些称呼自己为回归的天主教徒——都写信给布朗,告诉他他们非常欣赏和支持这部小说。

布朗承担了诸多的罪名,最大的一项就是反基督教,布朗在一个基督家庭里长大,直到今天,他一直都在努力遵循圣主耶稣基督教给的教诲。他的作品同样遵循了基督的基本教义和基督教历史,只是看问题的角度不同,他没有按照现行的君士坦丁版本来阐释圣经,而是依靠自己的探索和领悟。

<#>

外界的非议丝毫没能影响到《达·芬奇密码》的销售,相反它的销售量还节节攀高。在这种情况下,没过多久,第一批评论书籍面世了。这些评论家都是出色的作家,虽然意见与布朗大相径庭,但是布朗认为他们的论证却很能令人信服,而且非常有力度。意见越是不同,辩论得越是激烈,就越能加深人们对神的理解。布朗指出,许多神学家都相信宗教只有一个敌人——那绝不是一本小说——而是人们对宗教的漠视。

天主事工会大概是整部小说中最不光彩的一个组织了。《达·芬奇密码》一面世,该组织就立即在新闻媒体和自己的官方网站上发表声明,称《达·芬奇密码》虽始终声称一切描述皆为真实,但事实却绝非如此。该书肆意篡改基督教会和天主教会的历史记录,对天主事工会的描述更是毫无真实性可言。布朗对此做了解释,但是争斗依然再继续。

争论的漩涡越转越大,布朗背负的骂名也越来越多。此时的布朗反复重申自己的这个观点:历史上,每种宗教都有自己信奉的男神和女神,但是今天,基督教的主流派系却只祭祀男性,而且只是一个上帝。布朗相信,这种失衡不仅是今天这个满目疮痍的现实社会的一个真实写照,同时也是导致这一现象本质的根源。

虽然众多书迷为布朗的这番妙语激动不已,而批评家却指责布朗和两部罗伯特·兰登系列的小说,诋毁神灵,亵渎上帝,是极端自由主义的表现。

面对这些尖锐无情的批评,布朗总是表现出一幅泰然自若神情。
永远不是一种距离,而是一种决定.

只看该作者 33楼 发表于: 2007-10-06
第十章 功成身退


2005年5月末,高踞《纽约时报》畅销书排行榜前五名长达两年之久的《达·芬奇密码》最终跌到了第六名。消息传来,出版界一片哗然。但是就算跌到了第六名,这仍意味着每周25000册到30000册的销售量,光是版税就足以让许多小说家高兴得昏死过去。不过,相比六个月前每周百万册的销量,《达·芬奇密码》似乎已是强弩之末。

出版业的同行开始把注意力转移到布朗的第五部小说上。在全美最大图书集会——美国图书展上,许多人猜测,出版社很可能借机宣布《所罗门钥匙》的确切出版日期。不过遗憾的是,出版社并没有这么做,这引起了多方猜疑。

众人都在拭目以待布朗的新作,各出版社自然不会放过布朗透露的任何细枝末节。听说这部小说与共济会和华盛顿市有关,大小出版社全都闻风而动,开始大量出版,或者再版此类久已绝版作品。一些预测《所罗门钥匙》情节内容的书也抢先上市。许多作家也不甘落后,开始密切关注这类书籍和资料。

许多作家相信,共济会的奥秘就隐藏在《天使与魔鬼》和《达·芬奇密码》里。因为每次有人问起这两本书的线索和密码是否会在下几本书中出现时,布朗总是咧着嘴笑笑。

如今,书迷们正目不转睛地期待着罗伯特·兰登历险记中的又一个传奇故事的问世,尽管《所罗门钥匙》上市的时间依然遥遥无期。

<#>

广大读者要是想一睹深居简出的丹·布朗的“庐山真面目”,就租一张约翰·特拉沃塔的电影碟子《酷》看看吧。布朗出席的一场音乐会被摄制成电影里的一个场景:布朗坐在观众席的第一排,十分开心。

作家成名之后很容易产生这样的疑问和困惑:成功是命运女神对自己的偶然眷顾?会不会只是昙花一现?这种心理很常见,但是让行内人士颇为不解的是,既然《所罗门钥匙》第一版的市场销量肯定火爆,布朗为什么还这么杞人忧天。

时至今日,布朗还是坚持一大早就起床,到没有电话和网络连接的办公室进行创作,他对自己的生活却总是保持着高度清醒的认识。

布朗总是将这一功劳归功于他的妻子,称是布莱斯让他时刻清醒,明察事理。布朗计划继续呆在新罕布什尔的老家。对他而言,这片故土总是那么的温馨备至。而居住在这个别名为“花岗岩州”的居民对于这个世界都为之疯狂的名人从来都不另眼相待。

为了让罗伯特·兰登系列的小说得到世人更多的关注,布朗在《达·芬奇密码》出版没多久就向媒体透露了一些自己的想法。他是那么热爱音乐,他甚至表示接下来的几部小说中书中至少有一部将围绕一位著名的作曲家及相关的秘密组织展开故事情节。

有传言称布朗将让莫扎特和他的父亲在书中一展身手。这个年轻的作曲家是共济会的一名老会员,他谱写的音乐经常用于共济会的各种仪式场合,《旅人之歌》就是为了纪念他的父亲在共济会里晋升而专门创作的。

莫扎特还谱写过《共济会快乐颂》和《共济会哀乐》,但真正引起布朗高度关注的或许是他的歌剧《魔笛》。据说此剧实际上是为了歌颂共济会而创,但后来却又传说共济会谋杀了莫扎特,杀死他的原因是这个作曲家在歌剧中透漏了共济会的一些秘密,有叛教的嫌疑。还有一种说法称莫扎特之死只是共济会阴谋的一部分,因为没多久,瑞士的斯古塔夫三世和奥地利的莱奥波尔多二世也被神秘暗杀了。

这些都只是猜测,布朗也可能正在考虑其他某个根本与此不相干的秘密组织,但共济会一直引以为荣的众多一流会员——包括三分之一的美国总统——其中的故事、无法参透的谜团、刺激的历险场景和紧张的故事氛围足够让一百个兰登去体验了。
永远不是一种距离,而是一种决定.

只看该作者 34楼 发表于: 2007-10-06
后 记

《达·芬奇密码》出版仅仅两年,先后被译为44种文字,全球销量达2500万册之巨,仅在美国本土就售出了1000万册。

毋庸置疑,在今后的作品中,布朗仍会把写作重心放在科学和宗教的争端上,因为对这个主题的迷恋已深深根植在他的灵魂深处。

在2005年夏公布的《福布斯美国名人榜》中,布朗名列第12位。这一数字如实地反映了布朗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布朗并非第一个因为写了一本红极一时的名作而迟迟不敢推出下部小说的作家。毕竟,完成前三部作品的时候,他还寂寂无名,无须为书中的每个字负责,无须在意评论家、书迷、书评家或是小说中提到的各个团体会作何感想。但是现在可不一样了,人人都在看着他呢。

尽管如此。每当出现在公共场合,布朗总是表现得跟以往一样从容自若,处变不惊,仿佛大千世界中,就没有什么他顾虑的。

归根结底,《所罗门钥匙》的一再延期仅仅出于一个原因:正是这个原因促使布朗动笔创作小说。“我想写出我自己喜欢看的小说,”布朗说,“我的目标就是,当读者翻到最后一页,仍然觉得恋恋不舍。合上书本,他这才意识到,‘天哪,我学到了这么多东西’。”
永远不是一种距离,而是一种决定.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友情提醒:您的回复代表了您的形象。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