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风格切换
 
  • 2675阅读
  • 3回复

听戏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08-03-13
      突然就特别想重温听戏的感受。
      小时候听戏多数是通过收音机,那时候电视机还不多,火热的《射雕英雄传》尚未登上荧屏,在家里写完作业,最好两口:读闲书(也就是课外书)与听戏。小小年纪听戏是缘于父母的熏陶,他们爱听戏,母亲喜好评剧,犹喜新凤霞与谷文月,还有小白玉霜;父亲则更喜欢京剧,还爱拉京胡,直到现在电视里播放戏曲,只要胡琴儿一响,必然能听到父亲随着曲折动听的乐曲小声哼唱,那是连伴奏也不放过的。现在每每见到此景,我心里那种温馨甜蜜的感觉总会涌上心头。我爱听平时威严的父亲满面笑容陶醉地哼唱,这时才更真切地看到了他可爱亲切的一面,所以我更加喜爱听戏了。这也许是联结我和父亲感情的一个纽带。说到戏,如果讨教,他是知无不言的,决不会缄默,呵呵。
      听戏听得很杂,但是一般是北方戏,除了国剧京剧,尤喜咱土生土长的河北梆子和评剧,以及豫剧。河北梆子铿锵而高亢,我听过的曲目里最喜欢张惠云老师的《大登殿》和《陈三两》的唱腔,另外齐花坦老师长袖翩翩的《宝莲灯》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她是文武双全的。说到武生咱们河北著名的裴艳玲老师让很多人敬佩。小生恐怕没有不喜欢田春鸟老师的唱段与扮相的,呵呵,俊美开朗,是年少时的偶像(嘿嘿,说笑一回)。评剧受母亲影响也就喜欢上了新凤霞老师脆铃儿一般的声音,爱看她俊俏的扮相,敬佩她认真的唱戏与踏实的为人,在坚强不屈的命运中以苦为乐。老艺人小白玉霜是我非常喜欢的一位,在心目中位置很高,可是总感觉她的命运好苦,是因为看了《评剧皇后》的缘故吧,这出戏就是写这位评剧前辈的坎坷辛酸一生的。评剧中的许多戏目侧重于体现这种真实苦难坚强向上的生活,比如《杨三姐告状》,我感觉这是评剧为广大人民喜欢的一个原因。另外筱俊亭老师的沙哑而高亢的嗓音也格外吸引我,她还有一个特点就是表演活灵活现,幽默平易,诙谐逗趣,我纳闷她怎么把评剧表演与演唱结合得那么纯粹,舞台上发挥得那么淋漓尽致,也许这就是老艺人令人佩服的深厚所在。她的著名唱段有《打金枝》与《对花枪》等。京剧我懂的不多,但是我犹喜欢迟小秋老师的程派《锁麟囊》,因为听了多少回春秋亭唱段,我始终爱那戏词,它教给我们做人的道理。“世上何尝尽富豪?也有饥寒悲怀抱,也有失意痛哭嚎啕”,“人情冷暖凭空造,谁能移动半分毫,我嫌不足她正少,她为饥寒我为娇,分我一枝珊瑚宝,安她半世凤凰巢”,“麟儿哪有神送到……救她饥寒胜琼瑶”,呈现给我们一位善良不骄奢的知识女性,告诫我们人生的美好不是财富而在于心灵。
      细数还有很多,还有一些曲艺也是我钟爱的。突然这两天就特别想听戏曲,在这视听混杂旧闻新闻充斥着视屏与网络的今天,我静下心来细细地听回戏。
[ 此贴被逊雪在2008-03-13 23:22重新编辑 ]
评价一下你浏览此帖子的感受

精彩

感动

搞笑

开心

愤怒

无聊

灌水
不辞清瘦似梅花。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2008-03-14
哎,早起忽然感觉文里可能有些不对,查了查,果然把白玉霜的故事安到小白玉霜身上了,就此改过,各位多包涵。

“老艺人小白玉霜是我非常喜欢的一位,在心目中位置很高。她的师傅白玉霜独创了白派,可是总感觉她的命运好苦,是因为看了《评剧皇后》的缘故吧。”
不辞清瘦似梅花。
只看该作者 板凳  发表于: 2008-03-14
不愧是戏迷,懂得多,品味深,头头是道,佩服!

只看该作者 地板  发表于: 2008-03-17
        儿时对于文艺的接触,最多的应该就是戏了,在过去不比现在文艺形式多样化,所以戏曲几乎成了人们唯一的娱乐休闲的钟爱。记得我小时候看戏只喜欢看武生翻跟头。
        戏曲作为我国一种传统的文艺形式,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内涵,有最古老的民间艺术演绎而来,也是劳动人民在生活中用夸张的形象和独特的表现手法来诉说历史,表达情感的方式。直到现在,周杰伦式的中国文化充斥着中国的文艺空间时,有些年轻人认为这些纯属休闲和懒惰的寄生品早应被历史所淘汰,但文艺界仍有一部分艺人依然故我、持之以恒。事实上,能够安下心静下神来重新听一回戏,有时便能领略到戏曲的魅力,如果真的拥有这种闲情暇趣也真的很了不起呢。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友情提醒:谢谢您的回复内容,这是对楼主者莫大的尊重。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