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与日本、美国的工业化和运输化进程对照
工业化进程的划分依据
工业化的本意是产业化,是各个产业不断从传统经济中产生、发展和壮大的过程,产业结构演变和升级是工业化的显著特征。在工业化过程中,一方面工业比重呈上升趋势;另一方面工业内部结构也不断发生变化。从先行工业化国家工业内部结构演变的趋势来看,在工业化前期,轻工业或消费品工业(或消费资料工业)占据主导地位;在工业化中后期,重工业或资本品工业(或生产资料工业)比重显著上升,即出现“重工业化”。对工业化阶段的划分,我们直接引用经济学家霍夫曼和钱纳里的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结论。
霍夫曼(Hoffmann,W.,1931)根据近20个国家的时间序列数据,将有代表性的8类产品分为消费品工业(包括食品、饮料、烟草等;布匹、制鞋;皮革制品;家具等)和资本品工业(包括生铁、有色金属;机械;车辆;化工等),对工业内部结构演变的规律进行了经验研究,提出了“霍夫曼定理”—在工业化进程中,霍夫曼比率或霍夫曼系数(消费品工业的净产值与资本品工业净产值之比)是不断下降的。
钱纳里(Chenery,H.,1960)则将工业部门分为三类:投资物品及相关产品(机械、运输设备、冶金、非金属矿物,相当于资本品)、其他中间产品(纸及纸制品、石油制品、橡胶、化工产品、纺织)和消费产品(木材制品、印刷、服装、皮革及其制品、食品饮料、烟草),他运用截面数据,对20世纪50年代不同收入国家的工业结构差异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随着人均收入的提高,投资品工业在工业中的比重显著增加,消费品工业的比重则显著下降,其他中间产品则变动不大。
美国工业化的进程
美国的工业化过程大致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1820-1860年的工业化初期),美国建立了棉纺织、毛纺织、生铁冶炼、机器制造和其他日用品制造工业,开始替代进口的过程。但由于国内需求巨大,直到南北战争前替代进口效应仍不明显。对应于图表中的起始点,轻工业规模远大于重工业。
第二阶段(1860-1919年的工业化中后期),美国利用新技术革命的有利时机,建立和发展起一系列新兴工业,如钢铁、电力、石油采炼、汽车制造等,同时原有产业也得到发展,大部分产业都完成了替代进口,并且转为净出口,出现向替代出口转换的迹象。
这一阶段又分成两段,一段为1820-1860年,重工业占比还是增加,轻工业占比下降;另一段为1890-1919年,第二段重工业快速发展,增速明显提升,1914年重工业占比超过轻工业。这一时期为美国在工业化中后期的“重工业化”阶段,对应于我国目前的发展阶段。
第三阶段(1919-1945年的工业化后期),以大危机和罗斯福新政为界分为两个时期,前一个时期工业增长迅速,但国内市场饱和,出口由于旧发展模式而受阻,终于酿成危机;以后美国削减关税扩大出口,到20世纪40年代,工业制成品尤其是重工业品出口,大大超过农产品出口和初级产品出口,完成出口替代。从各单项产品看,列在出口品前列的是机器、钢铁制品、石油和石油制品、汽车和汽车零件等,从而取代了棉花、小麦和烟草在出口中的统治地位。
日本的工业化进程
日本的工业化过程大致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1870-1906年)日本通过引进技术建立了棉纺织业,用很短时间就完成了替代进口并转为出口。同时,生丝业一开始就作为出口产业为出口换汇作出贡献。
第二阶段(1907-1945年)一方面日本继续扩大轻纺工业品出口,使棉纺织品尤其是棉布出口达到高潮;另一方面,日本出于军事目的实行一系列鼓励政策,发展自己的重工业。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前,主要重工业产品如钢铁、造船、机床等都完成了替代进口。
第三阶段(1945-1975年)日本依靠引进外国资本与技术,实现了产业结构的重化工业化,把钢铁、汽车、造船、电子等产品推向国际市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纺织品在出口中所占比重由1951-1955年间的39.8%下降到1966-1970年间的15.2%,而同期重工业品比重则由41.9%上升为72%。至此,日本完全实现了工业化。
我国处于工业化进入中后期即重化工业阶段
我国的工业化进程经过1978年后20多年的发展后也于20世纪初步入了重化工发展阶段。2003年我国39个工业大项中的冶金、机械、器材、化工等重工业比重已达到50%以上,这是我国工业进入重化工业时期的重要标志,我国工业化率也由2001年的44.4%上升至2007年的49.2%。
我国自2003年以来,汽车、房地产成为消费热点,作为重化工业发展基础的煤炭、电力、冶金、化工等能源和原材料的需求非常旺盛,带动了对煤炭、石油、铁矿石等能源和原材料运输需求的迅速增长,这种现象和趋势印证了我国处于重化工业加速阶段。我们认为这种趋势不会停止,因为从理论上,进入重化工业阶段后,资本品工业必须加速发展,直至完成整个工业化过程。原因之一是如果一个国家长期只是发展消费品工业,它就永远也不可能站在科技和工业发展的前沿阵地;原因之二是消费品工业的扩张和质量的提高只有在资本品工业不断发展的条件下才有可能。
从城市化率考察,美国城市化以1840年的9.8%作为起点,在1840-1920年的80年间,平均每年以0.5%的速度递增,至1920年城市化率达到51.2%。我国城市化率从1978年的17.9%提升到2007年的44.9%,年均增长0.93个百分点,据国家统计局测算,到2020年我国的城镇人口将超过7.5亿,届时城市化率将达到55%以人均GDP指标、轻重工业比重和城市化率相比较,我国现阶段工业化阶段对应于1910年左右的美国、1970年左右的日本和1990年左右的韩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