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652&{>q
”中兴事件“并不是一起孤立的贸易问题,在舆论上,美国及它的帮手们,极力炒作事件本身,而掩盖背后真正原因。 m mZ
P;
,A $IFE
中兴因为跟伊朗做生意,而遭到了美国政府的处罚,导致美国企业无法履行相关合同内容。对美企来说,这属于”不可抗力因素“,为了“国家安全”美企也就认了。 ZZZ`@pXm;
dNY'uv&Y
关于中兴事件,网上分析已经是铺天盖地,不再多说。 Pksr9"Ah
Thu_`QP^
美国跟伊朗的政治矛盾,板子却打在中兴身上,这只是一个借口,更深层原因是美国要遏制中国制造业的发展。 {to(?`Y
~5h4 Gy)
就算没有“伊朗核问题”,美国还是会有别的理由打压中国企业。 qA\&%n^j]
M$.bC0}T
本文主要说说“伊朗核问题”。 i /I
60]VOQku
一方面,特朗普背信弃义,为了想撕毁《伊朗核协议》令中东和平再添重大变数, ]*'_a@h
U;TS7A3
另一方面,绝大多数媒体或自媒体,对该问题分析并不深入,淡化了美国的无耻和霸道。 lNf );!}SM
|vm-(HY!
这件事如果你不去了解来龙去脉,你就很难体会到这种感受。 :*BN>*1^\r
jSM`bE+"
核垄断与核扩散 :3XvHL0rx
OI*ltba?
《核不扩散条约》不仅仅是书面条文,它的内核是:五大国拥有特殊的利益和自由,而其它国家受到限制。 _'17C/
Ly3!0P.<
该条约得到绝大多数国家的遵守。大家之所以能够接受是因为:核垄断能够避免核泛滥,在五大国互相牵制局面下,形成一种恐怖平衡。 lZ)6d-vK
1h(IrV5 g
从五大国内部来看,美国是该条约最大受益者,因为它实力最强,权力自然最大。 }st~$JsV1
oV;sd5'LG
问题是,偏偏是美国一直想破坏核不扩散体制,造成了严重的全球危机,浮出水面的有朝核,伊核,还有利比亚,伊拉克等,而另一些国家和地区被“遗忘”,它们是以色列,印度,巴基斯坦,南非,甚至韩国,中国台湾等。 I\1"E y
Pz[UAJ
1992年,安理安五常全部正式加入《核不扩散条约》,这样,它们就有强大的工具来履行落实这一条约,违反者将受到制裁。 9C2pGfEbn}
mdyl;e{0
根据条约精神,任何企图非法得到核武器的国家,都会受到联合国的制裁,包括军事行动。 G[]%1
_QCO
n1GX`K
如何去判断一个国家核开发目的是民用还是军用?负责调查组织是:国际原子能机构。 r]&sXKDc
Dt> tTU 6
被怀疑的国家,将受到国际原子能机构实地检查,并提交报告,安理会以此,作为是否实施制裁的依据。 @*~yVV!5
Fx}v.A5
五大国拥核目的有一些差异: A,t g268
美国---实行先发制人原则,保证摧毁目标国的能力。 i7PS=]TK\
X lItg\R
英国,法国---通过拥核来保持大国地位,实际上可以由美国来保护。 )/JVp>
f3qR7%X?
苏联(俄)---保证全球核威胁力。 8t=O=l\
Er|&4-9
中国---确保对敌国重点大城市摧毁能力。 H\n6t-l
&bf
M`h'
核垄断特权,不等核技术垄断,在今天,有能力制造核武器的国家有很多,像德国,日本与核武就隔着一层窗户纸,但这层窗户纸很重要。 DTuco9yr[
;?@Rq"*
出于对自身安全的恐惧,以,朝,两伊,南非,利比亚等国都竭力想突破核门槛,也有像瑞典,巴西这样保持克制的国家。 EC0B6!C&7
8(l0\R,%+z
在核技术民用与军用之间,存在着一个灰色地带,实际自身拥有民用核能力的国家,只要向前迈一步就可以进入核武阶段。 )
B+o
F7
5'+g[eNyBV
国际上鼓励民用,制裁军用。《核不扩散条约》在第五章中规定:如果某个国家面临特殊危险,可以在提前三个月通知的情况下,退出该条约。 $GU
s\
W1<*9
O
朝核问题反反复复,进进退退,从条款上来说,它是符合程序的,只是它需要承担相应后果---制裁。 kTfRm^
|bSAn*6b
伊朗加入条约后,遵守条约规章,致力于民用核能开发,但美国出于政治需要,试图阻止伊朗合法的民用铀浓缩。 P^=B6>e
G7|d$!%
90年代中期,美国将伊朗列入“流氓国家”,单方面对它进行制裁,于是舆论场上不断传出伊朗研发核武的“惊天消息”。 1Az&BZU[
a%BC{XX
伊朗有过前科,在两伊战争期间试图跟萨达姆比拼拥核速度,压倒对手,在那个时候,美国舆论反而没有对伊朗进行炒作。 SP<Sv8Okj
tmoCy0qWz
两伊战争结束,伊朗放弃秘密发展核武器计划后,伊核问题却“爆发”了,而拒不加入《核不扩散条约》的以色列,印度,巴基斯坦被无视。 \m}a%/
b;d7mh4
美国成了一个国际独裁者,它可以根据自己与某国关系亲疏程度来决定是否打击某国的核计划?这种做法,显然是对国际核秩序的公然破坏。 |f$ws R`&
rir,|y,
这是造成今天国际核问题乱像的根源,美国的政治意愿取代了国际规则。 f*rub. y
$xdo=4;|
可耻的“伊核问题” DJ7ak>"R
pfIK9>i
伊朗受到石油禁运之后,它不承认有核武计划,认为自己有开发民用核能力的合法权利。那么伊朗到底有没有核武开发行为? p7Zeudmj
xzOvc<u
美国舆论无论如何强大,说了算的还是国际原子能机构,对不对? llR5qq=t
F):kF_ho
国际原子能机构认为伊朗民用核能开发是合法行为。 )m3emMO2
@BjB
Mi,
在这个前提下,欧盟于2000年准备跟伊朗签订贸易协议,启动对伊朗油田投资项目,中国当然也不能落于人后,也加入了这一行列。 Q:7P
/
9eq)WI/
伊朗希望融入国际贸易秩序,美国却始终不放弃对伊朗的单边制裁,2002年,西欧公开反对石油禁运和华盛顿对德黑兰的无端指责。毕竟,与伊朗正常贸易符合欧洲的利益。 H.]V-|U
+X+R8
小布什却在国情咨文中将伊朗由“流氓国家”变成了“邪恶轴心”,美国想站在道德高地上,实现它在中东的“邪恶目的”。 T^v o9~N*
-T1R}ew*t
欧洲,中国还是坚持要与伊朗发展贸易,小布什讲话后不久,欧盟轮值主席国西班牙外长皮克在马德里与伊朗外长阿哈尼会谈后,宣布:欧盟将与伊朗在贸易方面寻求最大限度的合作。 Og1\6Q
l3BN,HNv+
美国马上对欧洲施加政治压力,要求它们站在“反伊”阵营之中,加入对伊朗制裁行列。 ?Fa$lE4
l3u+fE,;_
英国马上变脸,开始背诵美国用烂的台词,法国跟进鹦鹉学舌,德国对美国宣传不感兴趣,但希望伊朗不如放弃民用核能开发计划,换来宽松环境。 &Ep$<kx8
568M4xzi
对伊朗来说,德国的建议不是没有道理,但这是主权问题,伊朗拒绝了德国的建议。 VyNF)
$'T
c^'bf_~-W
中国与俄罗斯无视美国的强辞夺理行为,只要安理会没有通过制裁伊朗决议,该订的合同照样订,该签的协议照样签。 }Hg\
tj}i
"~EAt$
2002年底,美国对伊朗发起了舆论总攻,这场媒体战一边倒将伊朗研制核武信息强行灌输到美国,欧洲,甚至中国民众头脑之中。 f/Y7@y
9S17Lr*c
美国舆论“证据”是: "PElQBLP:
x9\
{a
在伊朗纳坦兹和阿拉克发现了核武设施,并公布卫星图片。 2]Cn<zJ
Z:,\FB_U
全球媒体跟上转发,CNN,ABC,BBC等喉舌就成了全球伊核问题的权威消息源。 x1`(Z|RJ
\Gk}Fer
对全球民众来说,无所谓真与假,他们在信息轰炸之下,已经认同了伊朗有核武计划的观点。 o6|-
:u5_/
^GrSvl}v'
实际上,纳坦兹是负责燃料生产工厂所在地,阿拉克是重水反应堆。只要是有核电的国家,都会有这些配套设施。 lH`c&LL-=!
K$D+TI)
更荒谬的是,纳坦兹至少得到2006年才能建成,而阿拉克得到2014年。 "Dk@-Ac
[h-NX
无论伊朗做了多少辩解,声音全部被掐掉。从另一个角度看,在安全风险急剧增大情况下,伊朗将不得不铤而走险,因为以色列已经动手暗杀伊朗核专家了。 ^Ss<<
E#Ue9J
美国只差一个理由,只要这个理由出现,就算不动武,盟友也不得不加入全面制裁伊朗行列,包括联合国安理会。 eN|zD?ba&
1|-C(UW>
这个理由就是国际原子能机构必须提交一份“证明”伊朗有核武开发证据的报告。 \'u+iB
g
RA!m,"RM
美国用自己手里的资料作为证据,想让安理会通过美国制裁伊朗的提议。但是中国,俄罗斯,包括国际原子能机构都拒绝了这种“证据”。 [.Md_
mt0v (
国际原子能机构组成检查团多次检查了伊朗核设施,直到2004年也没有发现任何可以证明伊朗有开发核武的证据。 w5)KWeGa
i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