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177651
-
- 注册时间2011-01-13
- 最后登录2023-01-30
- 在线时间3051小时
-
- 发帖494
- 搜Ta的帖子
- 精华2
- 辛币555
- 威望2897
- 贡献值3
- 交易币0
-
访问TA的空间加好友用道具
|
面条的故事 )2oWoZvi9 1){1 HK 讲几个村里人与面条的小故事。 L{~L6:6An 透过几个平凡朴素的生活瞬间,考觅一碗面条在某个历史时段的流传脉络,追寻几段社会变迁的运行轨迹。 QEM")( 村里人习惯把面条叫作“面”,吃面条叫“吃面”,擀面条叫“擀面”。 gQ
h0-Dnw u+s#Fee I 魏双奇的热汤面。 jh]wHG 那一年,魏双奇还健在。一个偶然的机会,和我聊起了当年随其父亲到完县贩运藤编筐篮的经历。 @+} Q< 老人眼神中竟闪动着亢奋的光泽,学着当年其父亲魏老怀的口吻,模仿着生硬的京腔:“掌柜的,热汤面两大碗,多放香油”。 IxCEE5+`% 忆起那流逝久远的少年岁月,除了一路上刻骨铭心的艰辛与劳累,魏双奇脑海中记忆最深刻的,就是夜宿大车店时那碗热气腾腾的大碗汤面。 0$,Ag;"^? 那是二十世纪四十年代,一个战乱、灾难、饥馑连绵的时期。 dUn8Xqj1 当年的白面非常稀缺,大多数人家常年的食物就是红高粱+野菜。一碗热汤面也就成为了一种极具诱惑力的奢侈食品。 I
TJ>[c]x 当年,十三、四岁的魏双奇,随其父到完县山区(今为顺平县)采购藤条编织品,其弟魏双占也是幼小的年纪就随行拉车。他们带着铁锅和干粮上路,路途中自己支锅生火,烩些干粮,熬点稀粥,啃块咸萝卜,兼程赶路。 QB@qzgEJ!, 来回七八天的路程,父亲推车,孩子拉套,跋山涉水,日夜兼程,从清晨走到夜晚,饥渴劳累,腿酸脚痛。每逢精疲力竭,苦累难捱时,父亲就会以大车店的热汤面为精神提领,鼓励他们:“看到前面的灯光了吗,哪儿就是大车店。到了那儿,咱们吃大碗面”。一想到那香喷喷的热汤面,立马精神大振,随即加快了前进的脚步。 iQ-;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