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双十佳乡村党组织书记”事迹掠影
编者按:
近年来,我市在推进农村改革开放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涌现出一批优秀乡镇党委书记和农村党支部书记。边庆敏等10名乡镇党委书记和胡计辰等10名农村党组织书记日前被市委授予“双十佳乡村党组织书记”的荣誉称号,他们是我市乡镇党委书记和农村党支部书记的优秀代表。为充分发挥典型示范带动作用,夯实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促进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顺利开展,激励广大党员干部在“三个文明”建设的伟大实践中更好地发挥作用,现对他们的主要事迹进行介绍。
边庆敏
倾力打造富民乡镇
边庆敏2001年任裕华区宋营镇党委书记后,带领乡镇党委一班人锐意进取,开拓创新,倾力打造富民乡镇、经济强镇。争取万亩开发建设用地,把宋营镇建成全省土地利用规划修编试点之一;以宋营科技工业园区建设为突破口,实施项目带动战略,先后引进省、市重点项目11个,总投资达到29.7亿元。重视乡村两级党组织建设,组织实施了干部培训、阵地建设、干部考核、警示教育和对“两委”干部下评上等五项工程;积极转变政府职能,努力创建服务型政府,投资10余万元建成高标准党务政务中心,14个职能部门集中办公,实现了“一站式阳光服务”。在强力推进小城镇建设和文明生态村创建中,镇村两级先后投入1000多万元,用于文化设施建设。在积极推进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中,健全了民主议政日和民主评议村干部工作制度,实现了村财镇管和农村财务电算化。据统计,2004年,全镇实现工农业总产值24.68亿元,本级财政收入993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152元,分别比2000年增长了93.8%、484.1%、34.9%。边庆敏2004年被评为市级“信访工作先进个人”;宋营镇获得“河北省财政系统先进集体”等荣誉。
崔大平
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
崔大平2000年任藁城市增村镇党委书记后,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积极探索党建工作新机制,彻底扭转了乡镇落后面貌。依托三鹿集团建设了8个标准化养殖小区,为奶农协调解决小额贷款400余万元;个人筹措资金研制出了全新的绿色鸡蛋饲料配方,“伟业”牌绿色鸡蛋成为全省惟一通过国家绿色认证的禽蛋类产品;建成4个精品果蔬示范园,种植蔬菜5000亩、优质苗木1000多亩;筹建了机场路工业园区,引进三个投资1500万元的大型高科技项目。他积极探索基层组织建设工作新机制,制定实施了《农村干部联绩计酬考核办法》和《镇村干部一体化管理办法》;多方筹资60多万元,为北桥寨村修建了水泥路,建成奶牛养殖小区。近年来,筹资465万元,修路1.3万米,使机场路与沿线十几个村全部贯通,解决了群众出行难问题;筹资231万元新建三所村办小学;筹资337万元,新增变压器26台,铺架线路近万米;建沼气池2100个、垃圾池128个,植树1.8万株。据统计,2004年,全镇实现工农业总产值7.63亿元,本级财政收入987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411元,分别比2000年增长了34%、203.7%、51.3%。崔大平2003年被市委、市政府记“二等功”,2004年获石家庄市“党风廉政建设先进个人”称号。
康建林
埋头苦干加快发展
康建林1999年任赵县新寨店镇党委书记后,带领党委一班人,解放思想,埋头苦干,使新寨店镇实现了快速发展。坚持走工业强镇之路,全力推进小城镇建设,拉动第三产业迅速发展。他亲自跑办项目,先后吸引36家工业企业到新寨店镇投资建厂,项目总投资达到1.7亿多元,安置农村剩余劳动力5000多人,新增税源千万元以上;组建了汽车运输队,全镇拥有货运汽车100多辆,400余农户参与经营,直接从业人员500余人,年运输煤炭30万吨,农民年增收近千万元;他抓住308国道拓宽的发展机遇,多方协调资金1000万元建成2万平方米的商贸街,商贸、建材等各类门市150个,年营业额达5000多万元。采取多种形式抓好农村干部培训,使农村干部“双带”能力不断增强;加强对村级班子运行的监控,对后进班子及时整治;认真抓好承诺制的落实,近年来,累计为群众办好事、实事1300余件。据统计,2004年,全镇实现工农业总产值9.7亿元,本级财政收入962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930元,分别比2000年增长了123%、188.9%、34.3%。2001年他被评为“石家庄市优秀人大代表”;新寨店镇2000年被评为“石家庄市信访工作先进乡镇”。
康维成
引进外资建企业
康维成1997年任井陉县微水镇党委书记后,带领乡镇党委一班人,提出了“加快一个步伐(山区综合开发),强化三大支柱(化工、建材、钙镁),拓展三大市场(服装、煤炭、集贸),发展两项经济(外向型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搞好两个建设(小康建设和文明生态村建设)”的发展思路。发展旱作农业8000亩,蔬菜基地3000亩,完成退耕还林1.2万亩,药材种植2600亩;出台了12项招商引资新政策,先后引进外资新上了60多家规模企业,对120家集体企业进行了改制、拍卖,发展个体私营经济2400户,铺设路边“人字形”经济走廊20公里,发展服装企业120多家,化工、建材、服装、煤炭运销逐步成为镇域主导产业,经济实力得到迅速提升。他大力加强镇村民主政治建设,27个村全部实现了民主选举,两个村被评为省级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先进村。在创建文明生态村活动中,他积极带领群众实施“四化、三改”工程,27个村全部实现村村通,95%的村街道得到硬化,有1600个农户实施了改厕工程,1200个农户用上了沼气,群众文化活动丰富多彩,精神风貌明显好转。据统计,2004年,全镇实现工农业总产值14.7亿元,本级财政收入80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704元,分别比2000年增长了129.7%、196.3%、45.8%。他曾被市委、市政府记“二等功”;所在的微水镇曾被市委评为“防治非典工作先进基层党组织”。
李政琨
实行党员星级管理制度
李政琨2002年任正定县西平乐乡党委书记后,带领乡镇党委一班人,勤政务实,开拓创新,全乡形成果菜种植、特种养殖、制造、加工、运输等五大主导产业。吸引北京老万锅炉等5家知名企业落户该乡,总投资9000余万元;苹乐面粉机厂发展为全国同行业名牌企业集团,利税超千万元,安排农村剩余劳动力1000余人;全乡创办6个服务协会,种植草莓6000多亩,食用菌大棚500多个,鸡存栏40多万只,特种养殖兰狐近万只。在乡村干部范围内组织开展了“一帮三带”活动,树立各类先进典型100余名;在干部党员中开展了“双培双带”活动,实行了无职党员设岗定责和党员星级管理制度。积极开展各种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开展了对全体村民进行“文明户”、“劳动模范”、“卫生示范户”、“遵纪守法户”等评比竞赛活动;在创建文明生态村活动中,全乡形成了卫生管理网络。据统计,2004年,全乡实现工农业总产值5.2亿元,本级财政收入55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810元,分别比2001年增长了68%、59%、17.2%。他曾被市委、市政府记“二等功”;所在的西平乐乡也曾获市级“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先进单位”等称号。
秦月权
紧紧抓住发展不放松
秦月权2001年任辛集市辛集镇党委书记后,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以建设经济强镇和现代化小城镇为目标,紧紧抓住发展不放松,全镇形成了以皮毛、化工、机械、被服、木器为代表的五大主导产业。建设了辛集镇工业区,各类企业发展到2588家,从业人员超过3万人,年创产值6亿多元、利税5000万元;投资5.6亿元建成6个高标准住宅区,建成8个大型商贸设施,提供就业岗位1000多个,培植税源1500多万元;投资4200万元建了4个农产品批发市场,投资500万元建了奶牛养殖基地,投资660万元建了现代化种猪场。把村务公开工作作为重点,坚持“按时公开、真实公开、公开到位”,让群众了解和参与村务工作。在文明生态村创建活动中,他带领全镇选树了6个示范村,共投入700万元,硬化街道21条,总长度9000米,改厕1000多户,绿化面积2400平方米,建设休闲娱乐场地6个。据统计,2004年,全镇实现工农业总产值68.6亿元,本级财政收入310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670元,分别比2000年增长了104.2%、26%、14.9%。他曾获石家庄市“优秀党务工作者”和“劳动模范”等称号。
杨平
创建乡村工作新机制
杨平2001年任行唐县龙州镇党委书记后,以创建乡村工作新机制为突破口,在经济工作中他提出“抓一红、上一白、促三产”的项目兴镇经济发展思路,以红薯制品、奶牛养殖等第三产业作为主要经济增长点,协调扶持新上投资1500万元的神运煤炭市场,发展以金庄粉业为龙头的淀粉加工企业369个,奶牛养殖达到5000头,三产服务从业人员新增13280人。创造性地提出并推行了“链条式责任、回环式运行、直线式考评、对等式监督、网络式管理”的“五式”工作运行机制,从乡镇党委到农村“两委”班子成员层层签订目标责任书;形成了立体式全方位民情服务网络;通过推行“五式”机制,共为群众办实事、好事568件,解决各类矛盾纠纷216件,引进扶持项目209个,为群众提供有价值致富信息896条。在加强乡镇精神文明建设中,全镇33个村的道路2004年全部硬化,实现了村村通,新建沼气池1720个,业余文化活动队27个。据统计,2004年,全镇实现工农业总产值6.5亿元,本级财政收入1267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085元,分别比2000年增长了19.7%、59.2%、13%。他曾获“信访工作先进个人”等称号;龙州镇2004年被市委授予“先进基层党组织”。
朱建国
加快农村向城市转变
朱建国2002年任新华区赵陵铺镇党委书记后,全镇形成了机械制造、机械加工、建材、纺织、兽药五大主导产业,建成了以北二环铝材市场为代表的七大专业市场;不断加强对村“两委”干部的管理和监督,制定了《千分考核办法》,增强了村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积极加快小城镇建设和文明生态村创建步伐,新建生活小区4个,多层住宅108栋,各小区设施齐全,管理完善,环境优美,村民入住率达到了85%;先后投入220多万元,硬化道路1700平方米,种植树木3000棵、花卉10000多株、草坪5500多平方米,粉刷墙壁7000多平方米,购置健身器材30多件,新建图书室2间、广播室1间、卫生室6间、多功能活动室2间、活动中心1处。据统计,2004年,全镇实现工农业总产值8.9亿元,本级财政收入1936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6000元,分别比2000年增长了73%、73.5%、22.5%。朱建国2002年被市委、市政府授予“党风廉政建设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焦建波
完善制度善谋事
焦建波2001年任栾城县楼底镇党委书记后,立足乡镇实际,提出了“立足区位优势,狠抓项目建设”的工作思路,全镇投资100万元以上项目54个,投资500万元以上项目7个,投资1000万元以上项目5个,形成帆布、针织、铸造、机械、化工、医药等6大特色主导产业。修订完善了工作制度,制定了干部专项述职制度、干部培训制度、包村干部监督检查制度和定期考核及实绩公示等制度,将镇、村干部的工作实绩与补贴奖金、评先评优挂钩。在深入创建文明生态村工作中,全镇累计投入300余万元,7个村硬化道路20条、82000平方米,安装路灯100多盏,清理垃圾15000多立方米,粉刷墙壁14.5万平方米。据统计,2004年,全镇实现工农业总产值18.3亿元,本级财政收入666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501元,分别比2001年增长了76%、84%、32.7%。2001年焦建波被市委、市政府记“二等功”;楼底镇曾获“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单位”等称号。
马进伟
勤政廉政务实求新
马进伟2002年任灵寿县灵寿镇党委书记后,带领乡镇党委一班人,勤政廉洁,务实求新,使该镇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提出了“工业立镇、项目兴镇、产业强镇”的发展思路,先后引进瑞蓝电子超薄超细液晶显示管、瑞蓝电子设备公司梯度渐变性圆柱透镜技术、万通商城、食用菌技术开发推广中心等一批项目,形成了食用菌、板材、铸造、水泥、商贸、房产六大主导产业。大力推行“支部+协会”工作模式,建立起按地域设置和按生产生活单元设置相结合的农村基层党组织体系。先后引资7000万元建设小东关村圣府桃园小区;引资建设了大东关村沁园小区等一系列工程;硬化路面12万平方米、整修街道15万米、改圈改厕3000个,建沼气池1500个、建文化示范广场7个,有效改善了村民的人居环境。据统计,2004年,全镇实现工农业总产值23.04亿元,本级财政收入480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162元,分别比2001年增长了260%、405.8%、4.6%。灵寿镇党委2004年被市委、市政府授予“教育活动先进集体”。
崔栓杰
发展壮大集体经济
崔栓杰1992年任无极县东丰庄村党支部书记后,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形成了以皮革加工为主导产业,以奶牛集中养殖为新兴后续产业的发展格局。1998年村集体和制革户共同筹资组建了东风皮革公司,并投资500万元建起了两座污水处理厂,与县电力局合资兴办了变电站,公司制革设备已增至556台(套),年可加工皮革85万张,年创利税200多万元。依托三鹿乳业集团发展奶牛养殖,2003年集体筹集资金450万元建起了有58个养殖单元的养殖园区,又投资120万元建设了奶站,配备了运奶车辆。该村不断加大公益事业投入,提高群众生活质量,建起了村办初中、两栋小学实验楼、村办医院等,帮22户村民脱了贫。据统计,2004年,全村实现工农业总产值1.8亿元,村集体收入290万元,人均集体收入686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602元,分别比2000年增长了441%、457.7%、458.8%、17.2%。崔栓杰2004年被省政府授予“农民劳动模范”称号。
高能权
脚踏实地为百姓办事
高能权自1960年任晋州市吕家庄村党支部书记以来,廉洁勤政,一身正气,脚踏实地为老百姓办好事实事,使吕家庄村经济取得长足发展。带领全村干部群众创办了造纸厂、毛毯厂、纺纱厂、纸箱厂等10家集体企业,锦华制帽厂产品出口十几个国家;规划了占地500亩的工业小区,已入驻企业16家。先后建立了小麦良种繁育基地、蔬菜种植基地、套袋鸭梨出口生产基地、日本“三水梨”等示范基地。村集体实行65岁以上的老年人养老补贴金制度、65岁以上的老党员生活补助金制度,为村民免费供应自来水、收看有线电视,用电、吃粮、吃菜实行集体补贴。建起了高标准的教学楼、幼儿园、村委会办公楼、邮电支局;建成了万亩喷灌节水工程,全村22条街道全部硬化。据统计,2004年,全村实现工农业总产值1.5亿元,村集体收入800万元,人均集体收入1439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500元,分别比2000年增长了46.7%、60%、63.2%、18.4%。他曾获“连续任职30年以上实绩突出的党支部书记”等称号。
宫春山
让贫困村变富裕
宫春山1993年任桥西区宫家庄村党支部书记后,团结带领村“两委”班子,把一个以脏、乱、差、穷闻名的贫困村转变成文明卫生的富裕村。立足区位优势,积极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引进了光华畜牧发展公司、新华工业炉有限公司等项目,河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落户该村,使村内形成以化工、食品、工业炉、兽药和大学后勤服务等二三产业为主的产业格局。为小学购置了微机、桌椅、锅炉,建立了老年人活动室、图书室;建成以二层楼住宅和新世纪多层住宅为主体的宫家庄住宅区,人均居住面积50多平方米,为每户安装了闭路电视;为促进村民的业余文化生活丰富多彩,形成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成立了秧歌队、大鼓队、老年迪斯科队、京剧活动室。据统计,2004年,全村实现工农业总产值1.2亿元,村集体收入636万元,人均集体收入3081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920元,分别比2000年增长了30.7%、422%、418.7%、26.2%。他曾获“优秀共产党员”等称号;宫家庄村2004年被评为“石家庄市百强村”。
何胜国
实施项目带动战略
何胜国1985年任长安区南高营村党委书记以来,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动力、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使昔日的穷乱村变成了先进富裕村。引进了亚洲最大的抗菌素生产项目,土霉素碱年产量为8000吨,出口到美国、德国、法国等发达国家。村内大事始终坚持民主集中制,形成了良好和谐的村风、民风。他不断健全完善村民生活保障制度,每年从企业拿出700万元,用于养老保险,实行了村民大病统筹补贴制度,对病残困家庭进行救济补贴,村集体承担起全部孤寡老人的赡养责任。建起37栋高层住宅楼、村级医院和小学,投资200多万元用于小区的物业配套管理。据统计,2004年,全村实现工农业总产值16.8亿元,村集体收入1250万元,人均集体收入1404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700元,分别比2000年增长了40.5%、25%、24.3%、9.6%。何胜国曾获“全国乡镇企业家”等称号;南高营村2004年被省委授予“党建工作红旗单位”。
胡计辰
走曲寨特色致富路
胡计辰自1986年任鹿泉市曲寨村党委书记以来,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摸索出一条以“发展集体经济,实现共同富裕”为主要内容的“曲寨特色致富路”。在全村经济管理上实行厂长负责制,健全完善集体土地有偿承包使用、集体财产租赁、有偿服务等制度,建立干部、党员和村民代表三结合的民主理财小组,加强农村集体经济经营管理,使集体经济进入集约化、高效益的良性发展轨道,逐步形成了以造纸、精密铸造、建材、电解铝、不锈钢为主导的产业。村内重大事项都要召开“两委”联席会、党员村民代表联席会或村民会议,村内事务全部公开,形成以制度管人、以制度理事的工作格局。他积极创建高质量居住环境,村民全部住进小别墅或单元楼。建设了高标准的教学楼和综合实验楼,配备了较先进的教学设备,1996年开始普及大专教育,先后在高等学府委托培养大学生160名。据统计,2004年,全村实现工农业总产值15.83亿元,村集体收入1895.7万元,人均集体收入8489元,农民人均纯收入7518元,分别比2000年增长了143.5%、21.5%、20.8%、68.4%。胡计辰曾多次获“全国优秀乡镇企业家”等荣誉称号;曲寨村先后被省、市授予“小城镇建设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李俊彦
依托建材业兴村富民
李俊彦1978年任高邑县东关村党支部书记以来,立足本村优势,确定了“依托建材业兴村富民”的发展思路,建成了以建材为主、各种加工业和商贸业为辅的市场,年销售地面砖20多万平方米,营业额近亿元;投资40万元建起了高标准游乐园,投资55万元建成了建材包装厂和特种金属铸造加工厂,形成了一个以建材市场、纺织业、铸造加工业、养殖业为主的特色产业村。在创建文明生态村活动中,投资7.08万元清理粉刷大街小巷,栽植冬青、柏树、垂柳,建标语牌坊、灯箱,制作文明生态村规划图、星级文明户公示牌、村规民约公示牌,安装大街路灯22个,对文体活动室和图书室进行整理和完善。据统计,2004年,全村实现工农业总产值1340万元,村集体收入38万元,人均集体收入289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680元,分别比2000年增长了139%、72.7%、76.4%、16.3%。李俊彦在2002年被省委授予“学习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基层干部标兵”;东关村曾获“先进基层党组织”等称号。
尚吉平
抓好项目促经济
尚吉平1985年任新乐市陆桥村党支部书记以来,根据本村沙滩地多、花生产量大的优势,制定了“立足优势上项目,抓好项目促经济”的发展思路,创建村办食品加工厂,产品远销全国30多个大中城市;培养“农专家”、“土秀才”60余名;建起集旅游、观光、采摘及科技推广为一体的绿龙种植园,改造荒滩1000余亩,栽植优质树种3.8万棵;全村形成了以食品加工为主导,板材加工、肉食加工、奶牛养殖和汽车运输各业兴旺的企业群体,拥有各类大小企业70余家。实行了“干部联系党员,党员承包农户”制度,连续15年未出现上访。他在抓好物质文明的同时,加大公益事业的投入,投资37万元将全村道路进行硬化、绿化和美化,建成了街心花园1座,筹资600多万元建成“协神乡第一中心小学”。据统计,2004年,全村实现工农业总产值2675万元,村集体收入18万元,人均集体收入166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984元,分别比2000年增长了50%、50%、49%、10.7%。尚吉平2004年分别被评为省、市“劳动模范”;陆桥村2002年被市委评为“先进党支部”。
时占经
扑下身子一心为民
时占经自1994年任赞皇县行乐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以来,确定了“远治山治水,近发展养殖、药材种植”的发展思路,带领干部群众用5年多的时间,投资500多万元,完成“地下水廊”水利工程;发展枣园1200多亩,人均增收800元;年出栏子猪6200多头,人均增收1000元,种植药材1500多亩,人均增收500元;新建花园式学校,户户通了有线电视;兴建了“民心河”工程、“街心公园”。他高度重视村民思想道德教育,建起了文化活动室、全民健身场所、老年图书室,成立了歌舞队;在文明生态村建设中,全村投资100多万元,整治街道,全部实现了亮化、绿化、美化,投资350多万元,完成600亩的生态园建设。据统计,2004年,全村实现工农业总产值890万元,村集体收入50万元,人均集体收入581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020元,分别比2000年增长了50%、233.3%、236.8%、75.6%。时占经曾获“优秀共产党员”、“一心为民好支书”等光荣称号。
闫胜联
为民谋利是最高追求
闫胜联自1995年任元氏县铁屯村党委书记以来,依托本村区位优势,设立“守法经营奖”、“勤劳致富奖”、“合理化建议奖”等多个奖项,鼓励全体村民和外来投资者放心、放手发展经济,推动了全村集体经济和二三产业的迅猛发展。2004年底,集体企业、集体控股企业已发展到43家,个体门市、摊点达到950个,初步形成了服装、运输、建材、汽车修理、餐饮等五大产业,年创利税2200万元;他积极推进“稳粮、增菜、狠抓养殖”的发展模式,走出了一条工农业和谐发展的道路。在基层组织建设中,他确定了“领导放权,村民当家,干部服务”的工作路子,干部每人一本“连心簿”,认真记录群众在生产、生活方面的困难和要求,并及时给予解决。以文明生态村建设为契机,打机井眼、上变压器、改造输电线路,建起了高标准学校、卫生院、幼儿园、敬老院、图书馆、沐浴房、文体活动中心等设施。据统计,2004年,全村实现工农业总产值3.81亿元,村集体收入217万元,人均集体收入546元,农民人均纯收入9000元,分别比2000年增长了67.8%、44.7%、44.3%、13.9%。闫胜联曾被市委评为“优秀共产党员”;铁屯村被评为“河北省文明村”。
张兰锁
依托优势做文章
张兰锁1995年任平山县拦道石村党支部书记以来,坚持“依托优势求发展,招商引资上项目,红色旅游创辉煌”的发展思路,完成跨河大桥、四包头小学大院和自来水三项工程的建设。几年来,该村建成了供本镇三个电站发电用水、下游10个村2000亩土地灌溉的水库一座,建干果基地500亩,酸枣树嫁接15万株,建扬水站2座,蓄水池5座,实现了节水灌溉。采取“公司+农户”的方式建起了良种羊圈养繁殖基地。根据工作分工,制定出详细的考核目标,严格兑现奖惩,各项制度做到了规范上墙,村收支情况逐笔公开。在精神文明建设上,实现了有线电视网入户,建起了广播站、图书馆、文艺宣传队、锣鼓队。2004年,全村实现工农业总产值800万元,集体收入180万元,人均集体收入4186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800元,分别比2000年增长了33%、50%、49.8%、133%。张兰锁2004年被市委评为“优秀共产党员”;拦道石村2004年被市委评为“先进基层党支部”。
文章来源: 石家庄新闻网 责任编辑: li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