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外汇储备持续增长,有关专家预测,今年年底中国的外汇储备将接近8000亿美元,这意味着中国将成为净债权国,且净公共对外债权将直追日本。同时惠誉信用评级公司估计,中国可能于2007年成为第一个外汇储备超过10000亿美元的国家。
而这一数字的背后则是中国受金融市场不发达的影响,经常项目连年顺差,储蓄相对过剩,大量用于国外投资的结果。
中国成为净债权国?
据专家透露?在2004年,观察人士判断中国可能已经成为净债权国,但是业内对此观点颇有争议。但随着中国外汇储备的持续流入,中国成为净债权国已经渐无悬念。浙江大学经济学院金融系副主任杨柳勇教授表示:上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的国际收支出现了持续的经常账户顺差,出现了新债权国的某些特征,同时出现净资本外流。如果这种格局持续下去,无疑标志着中国进入了新的债权国的行列。
某外汇专家认为:目前对外投资的主渠道是国家外汇储备投资和国有银行的海外资产运作。2005年3月末,国家外汇储备高达6500亿美元,绝大多数投资于发达国家高信用等级的债权。相比之下,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规模小得多。据
商务部统计,截至2004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累计只有370亿美元,远远小于5600多亿美元的实际利用外资总额。
净债权国“低”收益
杨柳勇表示:净债权国并不意味着境外投资收益的优良。如果一国的对外投资是以直接投资、私人性质的
证券投资和其他投资为主体,那么它的债权国地位可以称之为“私人债权国”地位;如果一国的对外投资是以储备资产或官方贷款为主要形式,则债权国称为“官方债权国”。
从1992年起,中国的收支结构开始向新债权国转型,但中国的对外债权更多地体现了官方债权,其债权主要有流动好的债务类证券和银行存款,特点为期限短,收益率低。相对于私人债权而言,它缺乏股权式投资,因而缺乏对东道国经济的控制权。因此,我国1992的以来的经常项目顺差是一种积累储备资产、应付国际流动性的防御型顺差,而不是真正取得国际投资主动权的顺差,因而是形成“官方债权国”的顺差。我国上世纪90年代以来货物贸易有较大的顺差,但服务贸易持续逆差,投资收益到2004年一直保持逆差,直至2005年上半年投资收益才出现 40亿美元的微量顺差。对大量的对外净债权来说,这点投资收益是非常低的。据估算,中国目前的对外净债权在3500亿美元之上,如果平均有3%的收益率,那么带来的净投资收益也应该超过百亿美元。
对外经贸大学金融学院副院长丁志杰教授则表示:尽管外汇储备的机会成本高于投资收益,但是,外汇储备的收益不仅是投资收益,还应考虑宏观收益,净债权国可以促进国内金融稳定、
汇率政策的稳定,对稳定经济有积极作用,这是“正”的收益。
理性看待“债权国地位”
惠誉评级公司专家麦克名表示:债权大于债务对一个国家来说是一件好事。不但可以增加一个主权国际的信誉评级,还可以以债权来融资,获得更多的收益。事实上,鉴于中国净债权国的地位正得以巩固,惠誉已经调升了中国主权信用评级。
但是,麦克名表示:从债务国变为债权国,也对国家的宏观货币政策提出了挑战。首先,增加了货币的发行。近年来,央行通过发行央行票据来回笼货币,但是,市场对票据的承受能力毕竟是有限的,而且随着票据的利率增高,通过票据解决货币问题的不是长久之计;第二,尽管目前人民银行的资产收益比债务的成本要要高,但是,从长远看来,仍然有收益风险。因此,货币政策的操作面临新的问题。中国政府可能会通过逐步开放资本账户和允许更多资金外流的方式缓解升值压力。
丁志杰也建议:应该加快放松私人部门的包括直接投资和金融投资在内的对外投资,特别是合格的境内机构对外进行的证券投资。目前已经有一些QDII的个案,但未来还应该使之成为一种制度。
丁志杰提醒说:对于中国债权国身份的问题应该保持清醒认识。由于一些外资企业的收益暂留国内,统计上还难有定论,同时,不排除大量资本流出的可能性,因此,目前的债权国身份具有不确定性。监管部门在加快资本放松过程中,应该对风险进行更为严格的管理和引导。
净债权国:当一个国家的对外债权债务净头寸为正数时,我们称其为净债权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