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风格切换
 
  • 1357阅读
  • 0回复

毒食品层出不穷之观点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1-04-22
近来关于毒食品的报道层出不穷。具笔者所知,从2004年的“毒绿海带”“毒毛肚”到近几期的“毒奶粉”、“地沟油、潲水油”、“染色卤制品”、“阴沟水、粪便水臭豆腐”、“人造豆腐”、“霉大米河粉”“化学火锅”、“过期回笼面包”……到近期的“瘦肉精”、“毒血旺”、“毒馒头”、“毒豆芽”、“毒大米”,及相继被互联网、报刊报道出的各种各样的“毒食品”。由此看来,“毒食品”已近泛滥,覆盖了几乎所有人们生活必需的食品。 tV)CDA&Z  
' _c/CNs  
这不是一种两种毒食品,这不是一年两年的事情。为何毒食品层出不穷,愈演愈烈?专家自有专家的说法,笔者站在一个平民的立场,也来说几句。 'z$N{p40m  
]oGd,v X  
第一,是政府监管不力,或者说监管几成形式、过场。从“瘦肉精”事件便可瞧出端倪。媒体报道出瘦肉精事件后,有记者就此采访农业部相关人员,可人家说这是工商部门的事,于是记者又采访工商部门相关人员,但工商部门人员却说这是农业部门的事。这说明了什么?相互推诿的笑话就不再细说,这至少说明了对于猪肉的安全问题,根本就没有人监督过。没有监管的结果大家当然就知道了。而且即使监管,据说也是给钱就合格,还是走过场。 Y1PR?c Q  
Q}AZkZ  
监管走形式还有一个方面,那就是餐厅的“卫生许可证”。我辈平民,并不明白“卫生许可证”的内幕,曾经常常天真的以为,路边的食品不安全,但正规餐厅的一定是合格的,因为人家有营业执照,特别是还有“卫生许可证”,上面有相关政府部门的红印,那说明,这家餐厅是受到政府部门的监管的,是合格的,是完全可以放心食用的。哪里知道,里边居然还用“地沟油、口水油”呢? 2) X#&IE  
xw#CwMbbi  
再有就是对所谓正规超市的信任,也许小商店里的货有假,但很多人认为,大型正规超市里的东西,都是安全的,放心的。有的人甚至宁愿多走路也要到大超市去购买商品特别是食品,这与其说是人们对于“正规超市”的信任,不妨说是对于政府的信任。到正规商家买东西的观念本来是好的,而且超市方面对于变质食品的处理,也是让人放心的,比如买到变质的东西,是可以去退换的,这无疑更让人觉得安全。可是哪里想得到里面照样卖“毒奶粉”、“毒馒头”、“染色馒头”、“过期回笼面包”、“毒猪肉”,照样卖那几天卖不完加工继续卖的的熟食品呢?而这“毒猪肉”里面的“瘦肉精”却是看不见也出闻不出来的。 ?ko#N?hgI  
D3o,2E(o  
其实无论是网络还是报刊的报道已经滞后,毒食品早在很多年前便有了。但是却屡禁不止。 !5ps,+o  
!ho^:}m  
第二,金钱、物质至上,精神匮乏。所有“毒食品”分门别类,但目的一个,是为了赚钱。赚钱的方法很多,却用此法,无非是为了降低成本,增加销售。比如“地沟油”自然是为了降低成本;馒头增白、染色自然是为了增加销售;毒奶粉则是为了应付检查钻了空子以便上市。本来,金钱、物质是生活的基础,是生活的必需,这是无疑的。但是如今,仿佛金钱与物质成了生活的唯一,这时,为了更大利润的赚取金钱,于是有了大肆的造假,毒食品不过是造假的一角而已。看看,在市场经济下,还有什么是可以不用钱可以得到的?还有什么不可以作为商品的? ~c)&9'  
NEq_!!/sF  
第三,是道德观念的滑坡和麻木。当今时代,道德的滑坡是人所共知的,但是还有一个方面便是道德观念的麻木。大家总觉得,道德,是个古老的话题,是个过时的概念。随便找个人聊聊,总是听人说,如今讲道德还怎么混得下去呀?老老实实做事,哪能赚钱呀?曾经,“老实”本是个褒义词,老实人是受欢迎的。不知何时,“老实“成了”贬义词,反而“狡猾”一类词倒成了褒义词了。不信你去说别人是个老实人,你看他什么反应。你再去说人家狡猾,你看看他又是什么反应。现在,生意人用了“狡猾”的方法来骗人害人了,这时候,大家终于想起了道德。 9?l a5  
&S>{9 y%  
毒食品很早就有,最先是有人反对,有人吃惊,然后是司空见惯,麻木了。而这麻木又让作假更泛滥。比如早在很多年前,便有将未成熟的番茄洒上催红素让其很快成熟的,将药水浸了水果可以长期保存的……等等,几乎成了公开的“潜规则”。 V*?cMJ_G  
R"t#dG]1t  
第四,审美观点。从小老师就教育我们,无论是对人,对事物,不能光看表面,得看本质。可是当进入社会以来,我发觉,这点教育大概是没有什么用处。如果大家知道馒头应该是略带麦黃,海事应该是褐色?怎么还会有人挖空心思的漂白馒头和弄出绿油油的海带?怎么还会有色红素的卤制品?其实餐饮行业中还有一个“老油”,就是用过无数次的油,这种油从表面来看,因为经过了很多的调料,炒过很多种菜,于是味道更杂也更香,可是这种油却有致癌物质,更别说是“口水油”了。 S=qh7ML  
^j}C]cq{Xg  
凡此种种,造成如今“毒食品”层出不穷。造“毒”也许不是商人的本意,它只不过是造假之一角,而造假几成公开的“潜规则”。要根治此类问题,加大相关部门的监管力度势在必行,进行道德精神文明建设、弘扬正气势在必行,打倒歪风邪气势在必行,再不能空喊口号了,再喊下去,人们就该唱“明天的早餐在哪里”了。 s#X/ F  
EFX2>&mWo8  
评价一下你浏览此帖子的感受

精彩

感动

搞笑

开心

愤怒

无聊

灌水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友情提醒:社区是一个大家庭,请注意文明回复。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