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风格切换
 
  • 1332阅读
  • 1回复

梦想是用来“享受”的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06-04-20
一场降雪过后,天气突然变冷了。树叶还在树上,准确的说冬天已经到来。我一个人走在灰蒙蒙的大街上,看着一辆辆毫无表情的车子从我身边匆匆驶过,一张张陌生的脸隐藏着各自的身世、家庭、心境、职业、未来和欲望。这是熟视无睹的日常场景。那么多人,守侯着那么多的秘密,他们还有梦想吗?他们的梦想又是什么?   我想起童年的梦想,其大无边,并且随时发生着变化,陪我到今天。如今,我的孩子也有了自己的梦想,那就是做一名“要上就上火星”的宇航员!他甚至把自己做的纸飞机命名为“杨利伟”号。 梦想,更接近于“梦”的性质,也就是说,它是用来“享受”的,而不是用来“实现”的。梦想是一种生活背景,映照着我们的生活质地。   梦想总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在不断的萎缩,其实是梦想在社会的碰撞中逐渐回收自己的触角,在生活的磨练中逐渐钝化自己的欲求,“大梦谁先觉”,觉悟了,就不在去做梦。孔夫子“四十不惑 ”,不惑者,就是不再去梦想什么,搞好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争取少出力多打粮。等到“知天命”了就更为可怕,一切均已看透,梦想已了无踪迹。   梦想在很多情况下是因为你看不到前方,在脚不能达到的地方,梦想才会到达。现在不行了,现在的信息手段如此发达,可以让你隔山打牛,“没有什么可以骗得了我们”,类似于“不惑”,我们以为可以看清未来,可以看清远方了。此时,还要梦想干什么?那无啻于自己欺骗自己。其实,我们对外部世界了解的愈多,我们就愈是看不清这个世界,这个世界是如此的变幻不定,我们越是试图去接近它,他越是远离我们。“一种经验尚未成熟就要放弃了;一种趣味尚未定型就已陈旧;一种图景尚未确立就已改弦易辄。”生活场景的不断转换,社会潮流的多变,常常令我们顾此失彼,头重脚轻。我们越是追求现实的欲求,就越是容易陷入焦灼和疲惫之中。无梦的现实消耗了我们,所有关于个人成功的梦想也在一个个消失,梦想家们遭到奚落和冷遇,势利主义成了这个时代的唯一原则,“一事无成成了大多数人的必然命运”。   对于梦想,我们都厌倦了,不在相信了,杯子满了。争先恐后,生怕自己落伍,现实利益成了我们新的“梦想”;生活,就像蚂蚁搬家一样不断地往自己的窝里填东西。欲壑是那样得难以填平,我们成了自己生活的奴隶。没有了梦想和冲动,我们的内心世界日渐萎缩,精神性的东西遭到粗暴的拒绝,浪漫主义精神被推进灰色的暗影里。于是,我们在大街上看到那一个个急速转动的车轮,表情是那样灰暗,冷漠,焦灼;那一张张面孔,被现实牵引着,流露出赌徒般的失落或自得。   关于生活,古人却拥有另一种智慧,一场雨落下来打碎了院子里的海棠;一只鸟飞起来,惊动了树枝上的知了。他没什么目的,仅仅是为了表达一种生活的气质。而这种慢吞吞的带有梦想气质的诗意生活,我们为什么不能去享受呢?   谢谢你能完整的读完这个小小的文章,我觉得它是我的心情,我的感受。谢谢你。
评价一下你浏览此帖子的感受

精彩

感动

搞笑

开心

愤怒

无聊

灌水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2006-04-20
支持一下楼主!!!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友情提醒:社区是一个大家庭,请注意文明回复。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