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14564
-
- 注册时间2006-03-22
- 最后登录2014-07-07
- 在线时间297小时
-
- 发帖840
- 搜Ta的帖子
- 精华7
- 辛币729
- 威望778
- 贡献值5
- 交易币100
-
访问TA的空间加好友用道具
|
(原创)始料未及的广告效应 Y'0H2B8 ——“肥肠炒饼”和“秦椒料”回访感怀 b0t/~]9G 做梦也没有想到,有朝一日竟然做了一回广告人。 \Gg6&:Ua 自从赶鸭子上架,在大话社区发了《大话辛集—俺为伊痴狂为伊癫》后,在社区里叫响了“肥肠炒饼”。 ht)J#Di 当《闲话旧城名吃》发表后,社区里又新添了“豆腐脑”、“秦椒料”。这三个小吃几乎成了挂在我口头上的主要用语,也成了我与社区里一些朋友间互相调侃的话题。可以说,凡到过大话社区浏览过我的帖子的朋友,对上述几个小吃的名字都不陌生。 udgf{1EB&2 当自己在写这些小吃和调侃这些小吃的时候,主观上并没有渗入广告的成分,也无意自己的文字与商业运做有任何联系,更没有借社区里兄弟姐们之合力去忽悠哪个商家一把的意思。 EP,lT.u3 毕竟骨子里知识分子的酸斯文和旧观念根深蒂固,潜意识里不屑与铜臭味、孔方兄等所谓低俗的东西沾上边。
~8Z)e7j 但事实上有些事情并不是按自己的想法去演变。 `i;f 当有一天我去再次品尝这几个小吃的时候,我竟然发现网络上的事物并不仅仅局限在虚拟的世界上,而是与现实竟如此近距离相连,近得使自己都有点始料未及。 z]K:Amp;Z 第一个让我瞠目的就是那个令很多人百思不得要领的“肥肠炒饼”。 Tw8$6KUW 那是一个中午,几个朋友相约小聚。当商量去吃什么时,一个朋友说了句“肥肠炒饼”。当我们驱车来到朝阳路近水楼饭庄时,发现原来不起眼的一个小饭馆,现在竟然连停车的地方也找不到了。 |BN^5mqP6 到了店里,问老板要一个雅间,结果都满了。而大堂里的散坐上,也都是三三两两的人,买卖非常的红火。想起一个月前这里的冷清,再看今天的热闹,感到有点不可思议。 g6MK~JG$?h 老板很热情也很会做买卖。店里没了座位,就把我们领到后院他的家里。在客厅里为我们摆上桌子。老板在为我们擦桌子摆盘子忙碌的时候,一个嘴快的朋友说了一句:“你得感谢我们这位弟兄,为你在网上大吹特吹肥肠炒饼”。谁知,就是这句话让老板张大嘴巴,半天合不上。愣了半天冒出一句:“我说最近买卖怎么突然的好了,有那么多人来点肥肠炒饼,还说是从网上看见的。算了,今天我就是再忙也得和这位兄弟喝几杯酒。” *{6{ZKM 一会,老板真的拿了一瓶酒,和我们坐到一起,攀谈了起来。老板说最近一段时间,肥肠炒饼卖的非常火,已经成了这里的招牌主食。现在他们对这个主食变了方式,由过去的半斤3块钱,改为一份5块钱,但还是供不应求。 T=%,^ 我在惊诧之余,既佩服老板抓住商机的精明和机敏,同时内心深处也为自己的雕虫小技感到一种窃窃的洋洋自得之喜。 Rjt]^gb!* 知道了肥肠炒饼的广告效应,自然的就想验证一下秦椒料。就如发了一个新帖子,而后就总想看看有多少人给自己回贴一样急迫。 mqQN*.8* 上周末下午一下班,就和几个朋友直奔旧城。自然是轻车熟路,很快就到了街心占民饭店。 TF2'-"2Y 如果说上次“肥肠炒饼”的广告效应使我有点沾沾自喜的话,而这次对“秦椒料”的回访就简直使我有点飘飘然了。 YB*I'm3q 一进屋,老板一眼就认出了我。 #R}sGT 问的第一话简直能让人幸福的晕过去:“网上那个‘秦椒料’是你写的吧”? ibha` 我故意矜持了一下,问什么网上的“秦椒料”? 4'[/gMUkw 老板答曰:“肯定是你,因为那天你那么仔细地盘问俺,还问俺“秦椒料”里为什么没秦椒。结果没过几天,就有很多辛集开车来的,不但点名要吃‘秦椒料’,还给俺背那口诀,还说俺的饭店七拐八拐才能到,所以一猜就是您写的”。 4+Wti!s 真应了那句“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本来到社区浏览是无心之举,发帖子更是兴之所至。从未有过 “立言立德、建功立业”等所谓旧文人们的理想,更没有想过为换半斤免费炒饼而为几个不认识的商家去吹捧。 PCtf&U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