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与酒是最能体现人性的两种饮料。而茶性与酒性在很多情况下是相反的,它构成了人性中最基本的、相反相成的两个侧面。
古人在造字时,对茶情有独钟。在各种饮料中,唯有茶是会意字,它由草、木、人三部分组成,人在中间,即人生活在草木之间,最接近自然。种茶的地方,都是山清水秀、风景优美、土好水好的地方。有这样一个故事:传说有一位读书人,天天烧香拜佛,感动了过往神灵,于是神灵问他想得到什么?读书人答,别无他求,惟愿衣食粗足,终日浪迹于山间水滨,在山川草木间了此残生,足也。神灵不许,说,你若要荣华富贵、封妻荫子,都可以给,惟你要的是神仙的日子,人是得不到的。而茶字正体现了人要生活在大自然中的愿望,表现了人热爱自然、皈依自然的精神,在古人看来,这是神仙的专利。在所有的饮料中,只有“茶”字中有“人”字,因此,茶最具人情与人性。茶字的发音也最具音乐性,它的韵母是a;而酒字的韵母是ou;咖啡的啡字韵母是ei,以茶字的发音最悦耳、最富乐感。而古人在造“酒”字时,只把它造成形声字,并没有赋予它更深刻的、理想的意义。
茶与酒的种类,以茶最为复杂。酒可分为白酒、红酒、黄酒,而茶则可分为白茶、红茶、黑茶、绿茶、黄茶和乌龙茶6大类。每一种茶又可分为很多类,例如绿茶的种类数不胜数。其文化含量博大精深,就连茶叶研究院的骆院长也惊叹道:我搞了三十多年茶叶研究,也还研究不透。茶叶的名字都非常雅,有文采,例如龙井、碧螺春、黄山云雾……而酒的名字大都比较通俗,缺少文采,在“大曲”、“老窖”之中变化,即使不叫大曲、老窖,名字也并不雅,例如二锅头,绿豆烧、封缸酒之类。这大约是酒多为造酒的文化较低的人命名,而茶多是文人雅士为之取号,因之造成文化含量的差异。
茶性与酒性的反差最大。酒热烈,茶冷静;酒狂放,茶执着;酒高傲,茶谦恭;酒是热性,茶是凉性;酒使人发晕,茶使人清醒;酒抑制思索,茶活跃思维;酒是火上浇油,茶是釜底抽薪;酒似赳赳武夫,茶象文人秀士;酒壮英雄虎胆,茶使运筹帷幄;酒醇,茶酽;一杯清茶,一壶浊酒;煮酒论英雄,烹茶以论道;斗酒的喝一斤是好汉,品茗的咕嘟嘟是粗人。
在古代文学作品中,关于酒的最生动的描写,多与下层人士或武夫相关。例如《水浒传》中武松醉打蒋门神,鲁提辖拳打镇关西等脍炙人口的段落,也同时是关于酒性与下层人物人性的精彩的描画;就是高层武将喝了酒,也发出了“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这与酒性相辉耀的狂放与洒脱。文人雅士酒后有的能创作出好的作品,例如书法家和画家,那是因为酒抑制了思维,使专业部分更突出了。而描写文人的比较生动的作品则多与茶有关。例如苏轼有一次去某寺庙,和尚不知他的身份,只客气地说“坐”、“茶”;以后知道他是文人,遂改为“请坐”、“用茶”;当知道他是大文豪苏某人时,又改为“请上座”、“ 请用茶”。苏轼笑其势利,在应邀为他题字时,信手写副对联:“坐,请坐,请上座”,“茶,用茶,请用茶”。在文学作品中,酒与豪放、粗野、热烈相连,茶与高雅、娟秀、沉静为伴。
茶具、酒具与咖啡具,也以茶具最讲究;品茶与品酒,以品茶最精细、复杂,并且创造出了“茶道”这样文化含量很高的程式。饮茶与喝酒的环境,以喝茶的环境最优雅,鲁迅笔下那位孔乙己先生喝酒的地方,是买不到茶的。酒店的服务员叫酒保,茶馆的服务员叫茶博士,可见在民间对茶与酒的敬重是不同的。
人们都知道,中国有着丰富的酒文化,其实,中国还有着更加博大精深的茶文化。茶文化是中国传统的高雅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当深入研究与发掘,以促进新时代下中华传统文化的进一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