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风格切换
 
  • 2081阅读
  • 1回复

[转贴]两个人的烛光晚会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06-12-07
作为报社的记者,朱秀是个性情中人,在她8年前的随笔《刚措,别哭》文中有这样一段描述:在青海采访时她想帮助一个可爱的藏族女孩当兵,托了很多关系:“那几天,我坐镇北京遥控。每天,小赵都打电话向我汇报。在焦急等待结果的几天里,小赵天天去看望刚措一家。”

我猜想,那随笔中的小赵就是如今的中校赵一斌,从他当年对朱秀 “指示” 的执行劲头,我就仿佛看到他今天的影子。凡朱秀提出的要求,不管他理解不理解,都会心甘情愿地去执行。

赵一斌的父母都是淳朴的青海人,他是家里6个孩子中最小的一个,只有他是正式考入大学的,从军校毕业后,他先到新疆驻守边防,后来到青海,最后调到北京。家里人对他的婚姻特别看重,不能同意他娶一个比自己大6岁又离过婚的女人。虽然赵一斌是孝子,但在这件事情上他绝不妥协。他在电话中说:“我就是要找朱秀,你们反对也没用,还不如按我的意思把这事情做好,大家都痛快呢,反对我也是这个结果。”

家人经过一番思想斗争也就愉快地接受了。第二天,全家人就高高兴兴地奔到西宁,为他们买家具和结婚用品去了。

送她读博,他当了回家长

2004年9月,朱秀到兰州去读博士。赵一斌请假送她上学,到了学校他帮她找宿舍、提行李、铺床、买脸盆等用品,他甚至替她拿通知单填表格,他把自己当成家长,就像是家长在送新生入学。朱秀什么心都不用操,她第一次找到做女人的感觉。

分别后,他每天都给她打电话,有时一天两次,那一年他就打了3000多元的电话费,后来他买了便宜的电话卡,百元一张的卡竟也用了上百张。再后来他们就在网上聊,他还给她安了摄像头。

有时她心情不好,他会安慰她一两个小时,像个指导员一样耐心,聊着聊着她心情就平静了,渐渐地卸下了那些包袱。由于爱,他包容了一切,他把自己当成一个男人,一个家长,所以从不会跟她去计较,更不会去吵架。

朱秀觉得即便自己什么都没有了,就他们两个人也能过下去。两个人可以在一起说话聊天,两个人也是一个世界。以前她结识了很多人,但感觉生活浮躁。要是她说哪个女朋友不跟她玩了,赵一斌就说,我跟你玩!

既然走到一起,他就要唤起她对生活的激情,要像春雨一样润物细无声。他平时工作挺忙,都是到周六领着她出去玩。从他们家走到长安商场,然后再走回来,或者去体育馆那边的超市购物,或者逛潘家园市场,这个过程不是为了去买什么东西,而是为了陪她散心。

“三蒙”政策与厨房里的激情

我们在客厅聊天时,赵一斌则在厨房里忙着做手抓羊肉和手抓饭,他还轮换着一道道地给我们熬茶和上奶茶。

因为在基层当兵,赵一斌只有每周的二、四、六才能回家,在家时他就把饭和菜做好放到冰箱里,好让朱秀在他不在家的日子里一热就能吃。他做饭的时候她看书,或当个小工择择菜什么的。他一做好饭就“嘞嘞嘞”跟唤小猪一样叫她吃饭,一看她吃的不吭声了,就知道她吃得正香,他心里就特别高兴。他要是不做饭她就不吃,宁可饿着或吃饼干,因为她的精力全用在读书上了。

他们俩还时不时地开个烛光晚会,关掉所有的灯,只点个蜡烛,用话梅煮上一壶黄酒,再摆上一些小碟的水果、干果、点心,俩人坐在罗汉床上一起喝酒聊天谈心。客厅里没有电视和沙发,他们很少看电视,大部分时间在看书。

有时做好抓饭了,她说要趁热给她女儿送过去,他说好,就开车陪她送去,他在外面等着。每次她去看女儿时,他都嘱咐她一定要带些东西,要抓住孩子的心。

朱秀:结婚就这样,你开始处于什么模式,将来就是什么样。我对他实行三蒙政策,第一要把他夸蒙,二是哄蒙,最后是吓蒙。但我只给他用夸蒙和哄蒙,第三招没用过。他做饭好吃极了,我在外面吃了什么好东西,告诉他,他就能琢磨做出来。有一次我在街上吃牛肉盖浇饭,特好吃,他就问那是怎么做的,我说就是肥牛加上洋葱,他就按我说的去做了,做的比饭店里的还好吃。

赵一斌:做中国菜凭的都是一种感觉,你要有一种感悟和心情,我做的饭她爱吃,给我鼓励,这就是充满乐趣的过程;再就是我把它当成放松和休闲,从1989年到现在我过的都是军旅生活,天天吃食堂,所以现在觉得做饭也是一种娱乐。

心照不宣与阳光思维

赵一斌对朱秀的了解深入骨髓,什么事都是心照不宣,甚至他在办公室时都能猜出她在家正干什么,他打电话问她:“你在干什么呢?”她的回答和他的猜测八九不离十。

他觉得朱秀最大的优点也是缺点,那就是干什么事特别执著。她到餐馆吃饭认准了什么菜,每次去总点那道菜,她要干什么事也是不到最后一刻决不放弃,包括她考博士,因为部队不允许考,要过好多关才成功。现在她又想出国做访问学者。他比她激情多,但勇气不如她。

他说,生活中如果没有激情就会很平淡,如果没有勇气好多事也成就不了,所以他们俩一直相互鼓励。他之所以能选择大自己6岁的朱秀,是因为他觉得,人和人之间最关键的是心灵的距离,心灵距离近了,其他都不重要,马克思和燕妮相差那么大不也走到一起了吗,因为他们之间已经到了互相能有感应的程度。
评价一下你浏览此帖子的感受

精彩

感动

搞笑

开心

愤怒

无聊

灌水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2006-12-21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友情提醒:社区是一个大家庭,请注意文明回复。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