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风格切换
 
  • 2727阅读
  • 5回复

回声的迷失(散文)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07-04-07
— 本帖被 海阔天空 从 文学沙龙 移动到本区(2007-07-28) —
回声的迷失(散文)


这是华北平原上的一个小村庄,叫回声村。它没有北京天坛的回音壁,没有山西普救寺的回音塔,也没有四川潼南的石琴。却是足音跫然,走过了漫长的年代。它一直回响着清晰悠扬的天籁和尘世的喧嚣。由于地域偏僻,虽有自然天成的情趣,却是鲜为人知。
想是遥远的洪荒横流,滹沱河在这里打了一个漩儿,倏然而去,便在平原大地留下了一个螺形漩涡,螺底便是个方圆百亩的深塘和湿地。周围是婉蜒连绵的土岗。岗上榛莽丛生,杂花生树,藏狸窟兔,鸟鹊鸣啭;池塘清水涟涟,荷香鱼肥,有鹤来鸣,有雁来栖。犹如一片江南山泽,常年风声雨声,禽言兽语,富有和谐的自然韵律。
不知何年何月,千里迢迢来的先民,看好了这方风水宝地,于是,斩木夯土,筑室为家,草舍鳞次栉比,环水倚岗,层层错落,形成蛛网般的大街小巷。家家桑柘护檐,桃李映窗,鸡鸣犬吠,墟里炊烟,风光旖旎,俨然桃源胜境。
久而久之,村民发觉,大声说话,或者打个喷嚏,都觉瓮声瓮气,回声颤颤,响声能越过土岗和树林,飘然散落村外二里许。人们在田间劳作,或绕村行走,能真切地听到村里的嘈杂声:儿啼母唤,牛哞马嘶,小贩的叫卖声,邻里的吵闹声,婚丧嫁娶的哭笑声,即使夜幕深沈,村庄像麇集的蜂房,喁喁睡语,嘤嘤嗡嗡。
远眺村庄,只见岗峦起伏,林荫丛簇,不见屋脊。可步步走近村庄,就什么声音也听不见了。直到进了村,才又听到街坊的喧闹。
这种现象一直是个谜。每当外人问及,村民往往咂舌一笑,如数家珍般地讲一些奇闻趣事。
很久以前,有个姑娘,快人快语,高腔大嗓,寻到这里做了新娘。洞房花烛夜,她连说了几个“快-——”。听房的小辈儿憋不住哈哈大笑;她在屋里笑得更响,说:“乘龙快婿,恣情快意,你们这些小兔崽子们,哪个不馋,哪个不想,风情偷不得,还是找个相好的去学艺!”
村里村外都听见了,从此留下了一个让她脸红的笑柄。
一百年前,京剧传到这里,村里子弟班有个后生,他师承武生泰斗徐小香,唱念做打,扮相神态,无不毕肖。尤其唱腔挺拔俏丽,气质儒雅,最拿手的是《群英会》的小周郎,绰号“活周瑜”。
这年大暑挂了锄,草台坐北朝南搭在水塘堰,唱的是《群英会》和《三气周瑜》,轰动了乡里和集镇,每晚掌灯开戏,男女老少把戏台围了个水泄不通,百亩水塘也漂满了木筏子。
只见那“小周郎”,佯醉仗剑,载歌载舞,潇洒倜傥,雄姿勃发,慷慨高歌:“丈夫处世兮立功名,立功名兮慰平生,慰平生兮吾将醉,吾将醉兮发狂音——”。音韵高亢,响遏云霄,掩盖了村外滹沱河的涛声。
恰巧咸丰皇帝的奶娘乘船从此经过,远远的就听见锣鼓铿锵和咿咿哑哑的唱腔,原来她也是个戏迷,以为徐小香来这里坐台,便停船换车,乔装打扮,带了个宫女来看戏。一连看了三个夜晚,才恋恋不舍上船回京,谁知那宫女迷上了“活周瑜”,和他暗通款曲,私订终身 。
这天凌晨,船刚启锚,从苇荡里,射出一只小舴艋,稳稳地靠向船舷。那宫女飞身飘落情郎怀里;那奶娘深表同情,对“小周郎”又有好感,所以只摆了摆手,小舴艨就扬长而去。
这段佳话代代相传,至今那个地方还叫“舴艋港”,不过已是茫茫黄沙,让人凭吊罢了。
那年秋头,日本鬼子一哨人马,乘夜袭来,军分区部队坚壁清野,带领乡亲们撤离到村外,埋伏在果林和青纱帐,人们清楚地听见鬼子在村里胡折腾:枪托砸门声,鸡飞狗叫声,翻箱捣柜声,推墙拆屋声 ,突兀一声妇女尖叫,伴随着婴儿的“喳喳”哭号,人们知道,二黑的媳妇坐月子,没能逃脱,二黑头拱地的痛哭,乡亲们怒火中烧,都要回村和鬼子拼命。战士们忍泪劝说:“国恨家仇,一定要报,且忍一时,听上级命令!”
突然枪声大作,喊声震天,军民合围,不到一个时辰,把鬼子全部消灭,这就是有名的“回声大捷”。
在庆功大会上,李林司令员说:“这个战役的胜利,固然是我军民英勇善战,更得力于这个村庄特有的自然回声,帮了我们的大忙,敌人的动静我们听得一清二楚,他们完全暴露在我们面前,所以我们稳、准、狠地消灭了他们,而我无一伤亡。我们应该感谢大自然和我们的祖先,赋予我们这个美丽富饶而又安全的家园。至于这个村庄神秘莫测的回声现象,现在戎马倥偬,我们还无暇顾及,等赶走了鬼子建立了新中国,那时,我们的儿孙,上大学,搞科研,自会揭开我们这个回声村的神秘面纱。
亲爱的儿童团员们,我们殷切地期盼着你们!”
后来,八年抗战胜利了,三年解放,新中国成立了。回声村的孩子们,有的大学毕业回来,却再也听不到一丝一毫的回声了。
人们带着美好的回忆遍寻神秘的回声,只见土冈铲平了,树木砍光了,深塘垫高伫立着一幢村委会大楼,墙上依稀有“农业学大寨”的残迹。
评价一下你浏览此帖子的感受

精彩

感动

搞笑

开心

愤怒

无聊

灌水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2007-04-07
此文已经已阅读。建议:我感觉应该把回声村原先属于什么地区什么县市写清楚,不至于读完了还让人费解。
你们的欢乐我愿意分享,
你们的烦恼我愿意倾听。
          ---  垂阳紫陌   
http://blog.xinji.org/blog.php?uid=760
只看该作者 板凳  发表于: 2007-04-07
喜欢读,民间传说,口口相传。
只看该作者 地板  发表于: 2007-04-07
我写的是辛集市南边的西曹家庄,58年以前,就是那样,绝非杜撰,现在那个村的老人们记忆犹新,有人说是现在的"回生",确是误导,特此更正。
[ 此贴被我的文集在2008-01-05 07:32重新编辑 ]

只看该作者 地下室  发表于: 2007-04-07
果然吗?值得再读啊。
不辞清瘦似梅花。
只看该作者 5楼 发表于: 2007-04-07
这是编造的故事,与史实无据,如硬说是“回生”,则是误导了。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友情提醒:您的回复代表了您的形象。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