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官清平
李清平(?——1891):字乐亭,直隶束鹿县四七营村人,幼时聪慧,其家贫穷,母亲卖掉首饰购买书籍教其读书。清咸丰元年(1851)考中举人。他性情忠厚宽和,尊老爱幼。父亲患哮喘病,他昼夜服侍在左右,经常跪坐在父亲的背后拥扶,衣不解带达数月之久。只要他在身边,父亲的病就稍好一些,偶然离去一会儿则剧烈喘咳。家产都让给了弟弟,可当弟弟有困难时,他仍然倾全力解囊相助。他以善写文章闻名,尤其精通经史。清平经常以真才实学倡导读书人,严正文体,读书人争着拜其为师。在乡里教授徒弟,对家中有困难的,不收或少收学费。他的学生,日后大多都成了名。清同治十年(1871)以“大挑”派任他去江苏,清平建议改革吴中田赋、劝农垦荒、发展水利等策论,多被采纳。其历办海运、查荒,他大胆剔除积弊,工作有声有色,引起上司的重视。每次考察官吏时,清平辄居第一。光绪十年(1884),授江南仪征知县。仪征历经镇压太平天国的战争,民生凋弊。这里南面濒临大江,潮水不时涨发,淹没稻田,县民苦不堪言。他到任后,经过认真勘察,认为要想培养县民的元气,首先要重视他们的生产、生活。于是,每年一到春天,他总是遍视圩堤,召集乡里父老讲述治水的利与害,号令填平低洼处,培厚堤坝。自此江水不再为患。他曾画了一幅“柳荫劝农图”,用以自娱,其实这正是对他自己的写照。光绪十四年(1888),天大旱,庄稼歉收,清平捐献出自己的俸禄,并动员绅商捐献钱物,很快集资数万缗(千文钱为一缗)用以赈灾,冬春按实有人口发给钱米。这里的人们性喜吵闹,稍有不合就大吵大闹。李清平以诚相待,感动了大家。他每天黎明就到赈济所,亲自检视,午后才到县衙办公。遇到县民争讼,他总是以理服人。万不得已时也只是责打几下脸颊,很少使用鞭打杖击之刑。有人责问他为什么对罪犯这么宽容,他说:“人一受杖刑便玷污终身,故我慎用。这不与盗贼一样啊!” 清平还整顿义仓及诸善堂,改筑男女犯监狱,邻县都加以效法。有一大盗,久为民害,清平将其逮捕治罪,全县自此秩序肃然。人们都夸清平治盗有道。他在任七年,积劳成疾,1891年死于任上。噩耗传出,无论官吏、商人,还是百姓,痛哭而罢了市。行葬礼时,执绋者、路祭者,络绎数十里不绝。
李清平的弟弟李清祥,曾任两淮盐大使,总办淮南十二圩保甲。他宽严并用,劫斗顿息,商民对他的德行备加称颂。李清平有三个儿子:长子李楷,官从九品;次子李彬,为附贡生;季子李榘,甲辰(1844)科庶吉士,帮办本县学务最为有功。有孙子六人,其中李光纶、李炘纶留学日本。
李清平在家中时就潜心读书,每天都有札记。当官后更是以书史为准,时时自我省检,因此,数十年德行有嘉,很少犯错误。其一生著作颇丰,计有《〈周易〉审象直解》、《笔耕存愚》、《课余闻见录》、《公余闻见录》、《课余诗存》、《宰真日记》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