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170513
-
- 注册时间2010-10-01
- 最后登录2017-07-26
- 在线时间97小时
-
- 发帖553
- 搜Ta的帖子
- 精华0
- 辛币36
- 威望725
- 贡献值0
- 交易币0
-
访问TA的空间加好友用道具
|
1、 每份数×份数=总数 总数÷每份数=份数 总数÷份数=每份数 VRB;$ 2、 1倍数×倍数=几倍数 几倍数÷1倍数=倍数 几倍数÷倍数= 1倍数 P71Lqy)5}A 3、 速度×时间=路程 路程÷速度=时间 路程÷时间=速度 ;>7De8v@@ 4、 单价×数量=总价 总价÷单价=数量 总价÷数量=单价 c'yxWZEv 5、 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 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 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 Q*~]h;6\{d 6、 加数+加数=和 和-一个加数=另一个加数 ~2-1 j 7、 被减数-减数=差 被减数-差=减数 差+减数=被减数 z!9-: 8、 因数×因数=积 积÷一个因数=另一个因数 ye5&)d"fa( 9、 被除数÷除数=商 被除数÷商=除数 商×除数=被除数 E+;7>ja E$p+}sP(C
</*6wpN 小学数学图形计算公式 ak!G8'w >tW#/\x{ 1、正方形:C周长 S面积 a边长 周长=边长×4C=4a 面积=边长×边长S=a×a K J4.4Zq{c 2、正方体:V:体积 a:棱长 表面积=棱长×棱长×6 S表=a×a×6 sLxc(d'A 体 积=棱长×棱长×棱长 V=a×a×a P( 8OQL: 3、长方形: &0JI!bR( C周长 S面积 a边长 周长=(长+宽)×2 C=2(a+b) 面积=长×宽 S=ab Qq|57X)P* 4、长方体 n/mG|)Xt V:体积 s:面积 a:长 b: 宽 h:高 ##" HF (1)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 S=2(ab+ah+bh) Lt>IX") (2)体积=长×宽×高 V=abh Oxd]y1 5、三角形 O6^]=/wd s面积 a底 h高 面积=底×高÷2 s=ah÷2 ]~3V}z,T* 三角形高=面积 ×2÷底 [MY|T<q 三角形底=面积 ×2÷高 -6B4sZpzD 6、平行四边形:s面积 a底 h高 面积=底×高 s=ah |Z += 7、梯形:s面积 a上底 b下底 h高 面积=(上底+下底)×高÷2 s=(a+b)×h÷2 h(EhkCf 8 圆形:S面 C周长 ∏ d=直径 r=半径 =Jb>x#Y (1)周长=直径×∏=2×∏×半径 C=∏d=2∏r 7J<5f) (2)面积=半径×半径×∏ %n9aaoD 9、圆柱体:v体积 h:高 s:底面积 r:底面半径 c:底面周长 QhJiB%M (1)侧面积=底面周长×高 vUM4S26"NT (2)表面积=侧面积+底面积×2 8v%o," (3)体积=底面积×高 P+/e2Y (4)体积=侧面积÷2×半径 &^Q/,H~S 10、圆锥体:v体积 h高 s底面积 r底面半径 体积=底面积×高÷3 tK\~A,= c\AfaK^KF Ta\tYZj$ 总数÷总份数=平均数 JZyAXm% A2Gevj?F$ 和差问题的公式 SO0PF|{\r (和+差)÷2=大数 s!$7(Q86R (和-差)÷2=小数 ;uP:"k XZd,&YiaG 和倍问题 20Wg=p9L
和÷(倍数-1)=小数 o&$A]ph8X 小数×倍数=大数 sd|).;s} (或者 和-小数=大数) ?.BC#S)q1 1p=]hC 差倍问题 p0vVkdd 差÷(倍数-1)=小数 xU`p|(SS- 小数×倍数=大数 ?gGHj-HYJ (或 小数+差=大数) H9e<v4c :"/d|i`T 植树问题 2[02,FG 1、非封闭线路上的植树问题主要可分为以下三种情形: )\$|X}uny& ⑴如果在非封闭线路的两端都要植树,那么: \bw2u! 株数=段数+1=全长÷株距-1 97!;.f- 全长=株距×(株数-1) <7jW_R@ 株距=全长÷(株数-1) +52{-a,> ⑵如果在非封闭线路的一端要植树,另一端不要植树,那么: 8bld3p"^ 株数=段数=全长÷株距 -nV9:opD 全长=株距×株数 ~b8]H|<'Y 株距=全长÷株数 {_v#~595 ⑶如果在非封闭线路的两端都不要植树,那么: P/_['7 株数=段数-1=全长÷株距-1 *0=j?~& 全长=株距×(株数+1) j&qub_j"xX 株距=全长÷(株数+1) W7nw6;7= brUF6rQ 2、封闭线路上的植树问题的数量关系如下 ZPYS$Ydy 株数=段数=全长÷株距 ?&1!vz 全长=株距×株数 tY4;F\e2|A 株距=全长÷株数 II,8O
~Z'?LV<t 盈亏问题 KPUV@eQ, (盈+亏)÷两次分配量之差=参加分配的份数 c{w2Gt! (大盈-小盈)÷两次分配量之差=参加分配的份数 {bY%# m (大亏-小亏)÷两次分配量之差=参加分配的份数 qlPT Ll h@ryy\9 相遇问题 0LJv' 相遇路程=速度和×相遇时间 EXqE~afm2 相遇时间=相遇路程÷速度和 FU4L6n 速度和=相遇路程÷相遇时间 }0Ed] '^UI,"T
i 追及问题 e$rZ5X 追及距离=速度差×追及时间 )lDD\J7 追及时间=追及距离÷速度差 b d!Y\OD 速度差=追及距离÷追及时间 IjnU?Bf },-H"Qs 流水问题 'TB2:W3 顺流速度=静水速度+水流速度 Pe3o;mx 逆流速度=静水速度-水流速度 _X
x/(.O 静水速度=(顺流速度+逆流速度)÷2 X=&KayD 水流速度=(顺流速度-逆流速度)÷2 kE1TP]| hp|YE'uYT 浓度问题 * r7rZFS 溶质的重量+溶剂的重量=溶液的重量 I%KYtv~` 溶质的重量÷溶液的重量×100%=浓度 >fQMXfoY 溶液的重量×浓度=溶质的重量 e+fN6v5pU 溶质的重量÷浓度=溶液的重量 *\F
~[ NK
H@+,+V 利润与折扣问题 d%n-[ZL 利润=售出价-成本 C$`tbq 利润率=利润÷成本×100%=(售出价÷成本-1)×100%
X!EP$! 涨跌金额=本金×涨跌百分比
3/eca 折扣=实际售价÷原售价×100%(折扣<1) "3Y0`&:D 利息=本金×利率×时间 j?4qO]_Wx+ 税后利息=本金×利率×时间×(1-20%) ey$&;1x#5 5`p.#
长度单位换算 ab?aQ*$+ 1千米=1000米 1米=10分米 uoh7Sz5!^ 1分米=10厘米 1米=100厘米 z<' u1l3 1厘米=10毫米 ]:J$w]\ o?Oc7$+u 面积单位换算 }Jj}%XxKs 1平方千米=100公顷 7HYwLG:\~ 1公顷=10000平方米 nAlQ7' 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f3E`8 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mT_QsLEv 1平方厘米=100平方毫米 %d9uTm; |+D!=
:x 体(容)积单位换算 eTcd"Kd/ 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 KoT%Mfu 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 S3Jo>jXS " 1立方分米=1升 FfT`;j 1立方厘米=1毫升 @`9]F7h5W 1立方米=1000升 Wmv#:U ^} >w<'0 重量单位换算 SXP]%{@R/ 1吨=1000 千克 Ml-6
OvQ7g 1千克=1000克 c@L< Z` u 1千克=1公斤 "E4a=YH_ ~((O8@
}J 人民币单位换算 [ub e6 1元=10角 H0vfUF53l 1角=10分 KF:78C 1元=100分 8Z=R)asGS \:LW(&[! 时间单位换算 |M;7>'YNC* 1世纪=100年 1年=12月 inp7K41 大月(31天)有: 1\3\5\7\8\10\12月 =[ 7A v> 小月(30天)的有: 4\6\9\11月 s6`?LZ0(z 平年 2月28天, 闰年 2月29天 8zW2zkv2|# 平年全年365天, 闰年全年366天 /od@!/ 1日=24小时 1小时=60分 +9sQZB# ( 1分=60秒 1小时=3600秒 X%x*f3[ [j+sC* 小学数学几何形体周长 面积 体积计算公式 &mS^ZyG U 8$27jq 1、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C=(a+b)×2 (KZ{^X?a 2、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C=4a sc#qwQ# 3、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S=ab a/xn'"eli 4、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 S=a.a= a 1 [Bk%G@D& 5、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 S=ah÷2 19%imf 6、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 S=ah PXNuL& 7、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 S=(a+b)h÷2 \1M4Dl5! 8、直径=半径×2 d=2r 半径=直径÷2 r= d÷2 c'\dFb9a 9、圆的周长=圆周率×直径=圆周率×半径×2 c=πd =2πr
_;\_l 10、圆的面积=圆周率×半径×半径 gL
/9/b4 M/`lM$98: 常见的初中数学公式 `C'H.g\>2Q }W^A*]X 1 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 j8:\%| 2 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d.F[109 3 同角或等角的补角相等 QS;f\'1bb 4 同角或等角的余角相等 F#5~M<`.o 5 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和已知直线垂直 kvu)
y` 6 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连接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 yyTnL 2Y9 7 平行公理 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 ((%?`y 8 如果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平行,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 /PXzwP_(A 9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P?P#RhvA1 10 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G7/ +ogV 11 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MT}+ai 12 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1<aP92/N& 13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tw)mep
wB 14 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g2Z`zQA7 15 定理 三角形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 ^E>3|du]O 16 推论 三角形两边的差小于第三边 }3WxZv]I} 17 三角形内角和定理 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等于180° ~WF\ 18 推论1 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 aV0"~5 19 推论2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 7D_= 20 推论3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和它不相邻的内角 ]\HvK CN} 21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相等 Xne1gms 22 边角边公理(SAS) 有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JT~M 23 角边角公理(ASA) 有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uHRsFlw 24 推论(AAS) 有两角和其中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s_p!43\J 25 边边边公理(SSS) 有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615Vtw 26 斜边、直角边公理(HL) 有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
6(R<{{ 全等 4 s9LB 27 定理1 在角的平分线上的点到这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 N?`' /e 28 定理2 到一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同的点,在这个角的平分线上 t\O16O7S 29 角的平分线是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所有点的集合 !ULn7\@ 30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 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 (即等边对等角) !^G\9"4A 31 推论1 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平分线平分底边并且垂直于底边 :e+jU5;]3 32 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和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 lNO;O}8 33 推论3 等边三角形的各角都相等,并且每一个角都等于60° <<O$ G7c 34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 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 R[+<^s}p/ 所对的边也相等(等角对等边) .O<obq~;C 35 推论1 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SOaoo^,O 36 推论2 有一个角等于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jmY)(\ 37 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30°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 '8kP
.l 一半 zX i'kB 38 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上的一半 ~6md !o%i 39 定理 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和这条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 A?OQE9' 40 逆定理 和一条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 )NT*bLRPQ 41 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可看作和线段两端点距离相等的所有点的集合 &_8947 42 定理1 关于某条直线对称的两个图形是全等形 (A.C
]hD 43 定理2 如果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那么对称轴是对应点连线的垂直 T6$+hUM$1 平分线 {R{=+2K!|k 44 定理3 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如果它们的对应线段或延长线相交, <(#ej4ar, 那么交点在对称轴上 _Y m2/3! 45 逆定理 如果两个图形的对应点连线被同一条直线垂直平分,那么这两 _
jlRlt 个图形关于这条直线对称 XW92gI<O 46 勾股定理 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a、b的平方和、等于斜边c的平方, P@~yx#G 即a^2+b^2=c^2 9H1rO8k 47 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a、b、c有关系a^2+b^2=c^2 , (S Yln>
o 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goWuw}? 48 定理 四边形的内角和等于360° <
I``&>
49 四边形的外角和等于360° 2y1Sne=<Kb 50 多边形内角和定理 n边形的内角的和等于(n-2)×180° as=fCuJ 51 推论 任意多边的外角和等于360° HTTCTR 52 平行四边形性质定理 1 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相等 %^6F_F_jS 53 平行四边形性质定理 2 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 lPAQ3t!, 54 推论 夹在两条平行线间的平行线段相等 {?7Uj 55 平行四边形性质定理 3 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 SSzIih@u 56 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 1 两组对角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w_V P
J 57 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 2 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E2+`4g@{8< 58 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 3 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0JujesUw( 59 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 4 一组对边平行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mgE;~"& 60 矩形性质定理 1 矩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
Zx>=tx} 61 矩形性质定理 2 矩形的对角线相等 %iqD5x$OA 62 矩形判定定理 1 有三个角是直角的四边形是矩形 \o3gKoL% 63 矩形判定定理 2 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 Q22 GIr 64 菱形性质定理 1 菱形的四条边都相等 M X]n& 65 菱形性质定理 2 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并且每一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 +&H4m=D-#a 66 菱形面积=对角线乘积的一半,即 S=(a×b)÷2 KwVbbC3 67 菱形判定定理 1 四边都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 E
' uZA 68 菱形判定定理 2 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 t"I77aZ$A 69 正方形性质定理 1 正方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四条边都相等 ;}p 70 正方形性质定理 2 正方形的两条对角线相等,并且互相垂直平分,每 1X1dG#: 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 Ab;.5O$y 71 定理1 关于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是全等的 *|HY>U. 72 定理2 关于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对称点连线都经过对称中心,并且被 t sRdvFFq 对称中心平分 )0k53-h&
73 逆定理 如果两个图形的对应点连线都经过某一点,并且被这一点平分, 4s
oJ.j8 那么这两个图形关于这一点对称 }c:M^Ff 74 等腰梯形性质定理 等腰梯形在同一底上的两个角相等 E92-^YY 75 等腰梯形的两条对角线相等 G=bCNn< 76 等腰梯形判定定理 在同一底上的两个角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 |u p 77 对角线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 [()koU#w. 78 平行线等分线段定理 如果一组平行线在一条直线上截得的线段相等, ?+8\.a! 那么在其他直线上截得的线段也相等 7F.4Ga; 79 推论 1 经过梯形一腰的中点与底平行的直线,必平分另一腰 u: 80 推论 2 经过三角形一边的中点与另一边平行的直线,必平分第三边 .*Qx\, 81 三角形中位线定理 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第三边,并且等于它的一半 |k00Z+O( 82 梯形中位线定理 梯形的中位线平行于两底,并且等于两底和的一半 >^{yF~( L=(a+b)÷2 S=L×h z\4.Gm- 83 (1)比例的基本性质 如果 a:b=c:d,那么ad=bc如果ad=bc,那么a:b=c:d u_Z+;{]Pj 84 (2)合比性质 如果 a/b=c/d,那么(a±b)/b=(c±d)/d ;q>ah!"k 85 (3)等比性质 如果 a/b=c/d=…=m/n(b+d+…+n≠0),那么(a+c+…+m) e&>2
n /(b+d+…+n)=a/b o^wqFX(Y 86 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 三条平行线截两条直线,所得的对应线段成 `\ol,B_l 比例 tfWS)y7 87 推论 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截其他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所得 i,VMd 的应线段成比例 %\:Wi#w> 88 定理 如果一条直线截三角形的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所得的对应线 O^rD HFj, 段成比例,那么这条直线平行于三角形的第三边 dqcL]e 89 平行于三角形的一边,并且和其他两边相交的直线,所截得的三角形的 4?01s-Y 三边与原三角形三边对应成比例 @>7%qS 90 定理 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和其他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相交, L-&\\{X 所构成的三角形与原三角形相似 WTiD[u 91 相似三角形判定定理 1 两角对应相等,两三角形相似(ASA) _,*r_D61S 92 直角三角形被斜边上的高分成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和原三角形相似 llDkJ)\
93 判定定理 2 两边对应成比例且夹角相等,两三角形相似(SAS) KqP#6^ _ 94 判定定理 3 三边对应成比例,两三角形相似(SSS)
jSaU?ac 95 定理 如果一个直角三角形的斜边和一条直角边与另一个直角三角形的 4Wp=y 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成比例,那么这两个直角三角形相似 ;qV>L=a 96 性质定理 1 相似三角形对应高的比,对应中线的比与对应角平分线的 uhq8 比都等于相似比 5#z1bu 97 性质定理 2 相似三角形周长的比等于相似比 ,<X9 Y
2B 98 性质定理 3 相似三角形面积的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 ZYNsHcTY 99 任意锐角的正弦值等于它的余角的余弦值,任意锐角的余弦值等于它的 RPbZ(. 余角的正弦值 M
D#jj3y 100 任意锐角的正切值等于它的余角的余切值,任意锐角的余切值等于它的 +aAc9'k 余角的正切值 bvOq5Q6 101 圆是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集合 I5W~g.<6 102 圆的内部可以看作是圆心的距离小于半径的点的集合 +
>!;i6| 103 圆的外部可以看作是圆心的距离大于半径的点的集合 ;5Ac
FB 104 同圆或等圆的半径相等 b\,+f n 105 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轨迹,是以定点为圆心,定长为半径的圆 xD=csJ'( 106 和已知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是着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tX~w{|k 107 到已知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是这个角的平分线 ?Z} &EH 108 到两条平行线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是和这两条平行线平行且距离相等 /dIzY0<aO 的一条直线 0PCGDLk8 109 定理 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点确定一个圆。 i"=\d 110 垂径定理 垂直于弦的直径平分这条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 \z ) %$#I 111 推论 1 -$g#I ①平分弦(不是直径)的直径垂直于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 B`sAk
% ②弦的垂直平分线经过圆心,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 r:
:b ③平分弦所对的一条弧的直径,垂直平分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另一条弧 ?gXp*>Kg[ 112 推论2 圆的两条平行弦所夹的弧相等 `@yp+8 113 圆是以圆心为对称中心的中心对称图形 1{.9uw"2S 114 定理 在同圆或等圆中,相等的圆心角所对的弧相等,所对的弦相等, PQE=D0 所对的弦的弦心距相等 X5w$4Kj&4l 115 推论 在同圆或等圆中,如果两个圆心角、两条弧、两条弦或两弦的弦
DVeE1Q 心距中有一组量相等那么它们所对应的其余各组量都相等 JlJ a
# 116 定理 一条弧所对的圆周角等于它所对的圆心角的一半 o5)<$P43 117 推论 1 同弧或等弧所对的圆周角相等;同圆或等圆中,相等的圆周角 #lO Mm9 所对的弧也相等 9A#i_#[R 118 推论 2 半圆(或直径)所对的圆周角是直角;90° 的圆周角所对的弦 f%8C!W]Dm 是直径 >8[Z.fX 119 推论 3 如果三角形一边上的中线等于这边的一半,那么这个三角形是 "ocyK}l.?
直角三角形
{K!)Ss 120 定理 圆的内接四边形的对角互补,并且任何一个外角都等于它的内对 z{r}~{{E 角 TkF[x%o 121 ①直线L和⊙O相交 d<r HK%7g ②直线L和⊙O相切 d=r bW:!5"_{H ③直线L和⊙O相离 d>r Pc]HP 122 切线的判定定理 经过半径的外端并且垂直于这条半径的直线是圆的切 )LCHy^' 线 ^=*;X;7 123 切线的性质定理 圆的切线垂直于经过切点的半径 MWh6]gGs 124 推论 1 经过圆心且垂直于切线的直线必经过切点 ]I6 J7A[ 125 推论 2 经过切点且垂直于切线的直线必经过圆心 W}ofAkF 126 切线长定理 从圆外一点引圆的两条切线,它们的切线长相等,圆心和 0tJZ4(0 这一点的连线平分两条切线的夹角 Zb#u0Tq 127 圆的外切四边形的两组对边的和相等 _t ycgq# 128 弦切角定理 弦切角等于它所夹的弧对的圆周角 3__-nV 129 推论 如果两个弦切角所夹的弧相等,那么这两个弦切角也相等 BFt> 9x]T 130 相交弦定理 圆内的两条相交弦,被交点分成的两条线段长的积相等 /zox$p$?h 131 推论 如果弦与直径垂直相交,那么弦的一半是它分直径所成的两条线 o#N+Y?O 段的比例中项 EiaW1Cs 132 切割线定理 从圆外一点引圆的切线和割线,切线长是这点到割线与圆 dQG=G%W 交点的两条线段长的比例中项 Ni7nq8B< 133 推论 从圆外一点引圆的两条割线,这一点到每条割线与圆的交点的两 2 ? 4!K. 条线段长的积相等 -I%
5$`z 134 如果两个圆相切,那么切点一定在连心线上 :~SyL ! 135 ①两圆外离 d>R+r ②两圆外切 d=R+r ③两圆相交 R-r<d<R+r(R>r) rSNi@; ④两圆内切 d=R-r(R>r) ⑤两圆内含d<R-r(R>r) J9 I:Q<; 136 定理 相交两圆的连心线垂直平分两圆的公共弦 c[s4EUG 137 定理 把圆分成n(n≥3): _(zG?]y0P ⑴依次连结各分点所得的多边形是这个圆的内接正n边形 UGatWj ⑵经过各分点作圆的切线,以相邻切线的交点为顶点的多边形是这个圆 G KeU%x 的外切正n边形 $Y
gue5{c 138 定理 任何正多边形都有一个外接圆和一个内切圆,这两个圆是同心圆 c1gQ cqF 139 正n边形的每个内角都等于(n-2)×180°/n A?0Nm{O;3v 140 定理 正n边形的半径和边心距把正n边形分成2n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 hCo|HB 141 正n边形的面积Sn=pnrn/2 p表示正n边形的周长 O33`+UV"W 142 正三角形面积 √3a/4 a表示边长 FC4wwzb 143 如果在一个顶点周围有k个正n边形的角,由于这些角的和应为360°,因 &9>vl* 此k×(n-2)180°/n=360°化为(n-2)(k-2)=4 f,Ghb~y 144 弧长计算公式:L=n兀R/180 0IWf!Sk
] 145 扇形面积公式:S扇形=n兀R^2/360=LR/2 K.yb
^dg5 146 内公切线长=d-(R-r) 外公切线长= d-(R+r) BL4-7 23jwAsSo _WbxH 实用工具:常用数学公式 OcO3v'& |V7*l1 公式分类 公式表达式 iJ|uvPCE o;RI*I 乘法与因式分解 a2-b2=(a+b)(a-b) a3+b3=(a+b)(a2-ab+b2) Y|/ 8up a3-b3=(a-b(a2+ab+b2) A<fG}q1# 三角不等式 |a+b|≤|a|+|b| |a-b|≤|a|+|b| |a|≤b<=>-b≤a≤b VS|2|n1<6 |a-b|≥|a|-|b| -|a|≤a≤|a| 8l">cVo]T 一元二次方程的解 -b+√(b2-4ac)/2a -b-√(b2-4ac)/2a DIUjn;>k8 根与系数的关系 X1+X2=-b/a X1*X2=c/a 注:韦达定理 :fJN->wY^s o,wUc"CE 判别式 /Gfw8g\} b2-4ac=0 注: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根 7mfS*aCb b2-4ac>0 注:方程有两个不等的实根 q0\6F^;M b2-4ac<0 注:方程没有实根,有共轭复数根 'E.w=7z& Zgb!E]V[ 三角函数公式 'O-"\J\ N)Z?Z+}
h 两角和公式 ABYcH]m sin(A+B)=sinAcosB+cosAsinB sin(A-B)=sinAcosB-sinBcosA L4
l!96]a cos(A+B)=cosAcosB-sinAsinB cos(A-B)=cosAcosB+sinAsinB :2)/FPL6 tan(A+B)=(tanA+tanB)/(1-tanAtanB) tan(A-B)=(tanA-tanB)/(1+tanAtanB) nT)vNWT= ctg(A+B)=(ctgActgB-1)/(ctgB+ctgA) ctg(A-B)=(ctgActgB+1)/(ctgB-ctgA) yF/j Fn 8JUwf 倍角公式 aQI(Y^&%3 tan2A=2tanA/(1-tan2A) ctg2A=(ctg2A-1)/2ctga 4`=mu}Y2 cos2a=cos2a-sin2a=2cos2a-1=1-2sin2a BLJj(- `qwBn= 半角公式 wS3'?PRX sin(A/2)=√((1-cosA)/2) sin(A/2)=-√((1-cosA)/2) ]{>,rK[So cos(A/2)=√((1+cosA)/2) cos(A/2)=-√((1+cosA)/2) a09<!0Rp tan(A/2)=√((1-cosA)/((1+cosA)) tan(A/2)=-√((1-cosA)/((1+cosA)) %xt^698&X ctg(A/2)=√((1+cosA)/((1-cosA)) ctg(A/2)=-√((1+cosA)/((1-cosA)) 9Gz=lc[!7 V^~:F 和差化积 >5SSQ\ 2~a 2sinAcosB=sin(A+B)+sin(A-B) 2cosAsinB=sin(A+B)-sin(A-B) Xlt|nX~#; 2cosAcosB=cos(A+B)-sin(A-B) -2sinAsinB=cos(A+B)-cos(A-B) FE;x8(;W8 sinA+sinB=2sin((A+B)/2)cos((A-B)/2 x$(f7?s] 1 cosA+cosB=2cos((A+B)/2)sin((A-B)/2) uvS)8-o&F tanA+tanB=sin(A+B)/cosAcosB tanA-tanB=sin(A-B)/cosAcosB Ht
YwEj I ctgA+ctgBsin(A+B)/sinAsinB - ctgA+ctgBsin(A+B)/sinAsinB E<*xx#p e8b:)"R 某些数列前n项和 S`]k>'
l 1+2+3+4+5+6+7+8+9+…+n=n(n+1)/2 1+3+5+7+9+11+13+15+…+(2n-1)=n2 6d~'$<
5on 2+4+6+8+10+12+14+…+(2n)=n(n+1) 13+23+33+43+53+63+…n3=n2(n+1)2/4 a-J.B.A$Z/ 12+22+32+42+52+62+72+82+…+n2=n(n+1)(2n+1)/6 EB|}fz 1*2+2*3+3*4+4*5+5*6+6*7+…+n(n+1)=n(n+1)(n+2)/3 Yz93'HDB _Bj":rzY 正弦定理 a/sinA=b/sinB=c/sinC=2R注:其中R表示三角形的外接圆半径 -D~%|
).' 余弦定理 b2=a2+c2-2accosB 注:角B是边a和边c的夹角 wI "U7vr 8Cv?Z.x5 圆的标准方程 (x-a)2+(y-b)2=r2 注: (a,b)是圆心坐标 ??/
'kmd 圆的一般方程 x2+y2+Dx+Ey+F=0 注: D2+E2-4F>0 h@wgd~X9 抛物线标准方程 y2=2px y2=-2px x2=2py x2=-2py L{Vqh0QD& HkVB80hv 直棱柱侧面积 S=c*h 斜棱柱侧面积 S=c'*h 正棱锥侧面积 S=1/2c*h' |e0`nn= 正棱台侧面积 S=1/2(c+c')h' 圆台侧面积 S=1/2(c+c')l=pi(R+r)l Jfl!#UAD|n 球的表面积 S=4pi*r2 圆柱侧面积 S=c*h=2pi*h rU(+T0t?I 圆锥侧面积 S=1/2*c*l=pi*r*l +qdEq_m 0Y5_PTWb+Y 弧长公式 l=a*r a是圆心角的弧度数r>0 扇形公式 s=1/2*l*r 3T0"" !Q S0W||#Pr 锥体体积公式 V=1/3*S*H 圆锥体体积公式 V=1/3*pi*r2h f|oh.z_R 斜棱柱体积 V=S'L 注:其中,S'是直截面面积, L是侧棱长 Ef{Vp;] 柱体体积公式 V=s*h 圆柱体 V=pi*r2h f`66h M[ AkiDL=;w 9(<@O%YU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