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170513
-
- 注册时间2010-10-01
- 最后登录2017-07-26
- 在线时间97小时
-
- 发帖553
- 搜Ta的帖子
- 精华0
- 辛币36
- 威望725
- 贡献值0
- 交易币0
-
访问TA的空间加好友用道具
|
1、 每份数×份数=总数 总数÷每份数=份数 总数÷份数=每份数 `J
v~.EF% 2、 1倍数×倍数=几倍数 几倍数÷1倍数=倍数 几倍数÷倍数= 1倍数 zcrM3`Zh 3、 速度×时间=路程 路程÷速度=时间 路程÷时间=速度 .G~Y`0 4、 单价×数量=总价 总价÷单价=数量 总价÷数量=单价 kHhxR;ymA7 5、 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 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 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 Jjr&+Q^3Tu 6、 加数+加数=和 和-一个加数=另一个加数 t~0!K;nn 7、 被减数-减数=差 被减数-差=减数 差+减数=被减数 Q/2(qD; u 8、 因数×因数=积 积÷一个因数=另一个因数
<}
BuU! 9、 被除数÷除数=商 被除数÷商=除数 商×除数=被除数 5nA
*'($j +k<0:Fi 1!P\x=Nn_ 小学数学图形计算公式 ^fq^s T.$ 7/># yR 1、正方形:C周长 S面积 a边长 周长=边长×4C=4a 面积=边长×边长S=a×a v{44`tR 2、正方体:V:体积 a:棱长 表面积=棱长×棱长×6 S表=a×a×6 GX\6J]x=^2 体 积=棱长×棱长×棱长 V=a×a×a [/+}E X 3、长方形: Mcfqo0T- C周长 S面积 a边长 周长=(长+宽)×2 C=2(a+b) 面积=长×宽 S=ab `v"p""_H 4、长方体 !C3ozZ< V:体积 s:面积 a:长 b: 宽 h:高 5IJm_oy (1)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 S=2(ab+ah+bh) oz[Mt
i* (2)体积=长×宽×高 V=abh p\).zuEf. 5、三角形 H-g
CY|W s面积 a底 h高 面积=底×高÷2 s=ah÷2 `m_('N 三角形高=面积 ×2÷底 |3SM 三角形底=面积 ×2÷高 z=[?&X]O9b 6、平行四边形:s面积 a底 h高 面积=底×高 s=ah "+{>"_KV 7、梯形:s面积 a上底 b下底 h高 面积=(上底+下底)×高÷2 s=(a+b)×h÷2 1<(('H 8 圆形:S面 C周长 ∏ d=直径 r=半径 E8LZ%
N# (1)周长=直径×∏=2×∏×半径 C=∏d=2∏r gT&s &0_7 (2)面积=半径×半径×∏ 6dlV:f_\y 9、圆柱体:v体积 h:高 s:底面积 r:底面半径 c:底面周长
a^5.gfzA (1)侧面积=底面周长×高 Gtm|aR{OS (2)表面积=侧面积+底面积×2 pG-9H3[f# (3)体积=底面积×高 %={[e`,
(4)体积=侧面积÷2×半径 /T\'&s3D+ 10、圆锥体:v体积 h高 s底面积 r底面半径 体积=底面积×高÷3 {n'+P3\T: DKnlbl1^? .gP}/dj 总数÷总份数=平均数 _t7}ny[ N\nxo0sl 和差问题的公式 5%#V>|@e# (和+差)÷2=大数 OciPd/6 (和-差)÷2=小数 nPRv.h
oa;vLX$ 和倍问题 xJ(}?0h-X 和÷(倍数-1)=小数 U-6pia/o 小数×倍数=大数 n8RE (或者 和-小数=大数) 62D UF a@v}j& 差倍问题 }1}L&M@ 差÷(倍数-1)=小数
O>tz;RU 小数×倍数=大数 iU1yJ= (或 小数+差=大数) ,"xr^@W /9o
gg 植树问题 )xxpO$ 1、非封闭线路上的植树问题主要可分为以下三种情形: cqSo%a2 ⑴如果在非封闭线路的两端都要植树,那么: \ y}!yrQ 株数=段数+1=全长÷株距-1 NSV;R~" 全长=株距×(株数-1) _+*+,Vx 株距=全长÷(株数-1) gZ W(z ⑵如果在非封闭线路的一端要植树,另一端不要植树,那么: vP.^j7wB 株数=段数=全长÷株距 0tS<
/G8 全长=株距×株数 \&jmSa=]l 株距=全长÷株数 j0q:i}/U, ⑶如果在非封闭线路的两端都不要植树,那么: pj9*$.{ 株数=段数-1=全长÷株距-1 =Y]'wb 全长=株距×(株数+1) ] i:WP2 株距=全长÷(株数+1) +v{g' DPg\y".4Y& 2、封闭线路上的植树问题的数量关系如下 |J^}BXW'^) 株数=段数=全长÷株距 ON-zhT?v 全长=株距×株数 wOLA8UYW 株距=全长÷株数 41XS/# M$* ^NB\[ & 盈亏问题 :oeDksld (盈+亏)÷两次分配量之差=参加分配的份数 R[vA%G (大盈-小盈)÷两次分配量之差=参加分配的份数 6>)oG6 (大亏-小亏)÷两次分配量之差=参加分配的份数 - xE%`X uozK'L 相遇问题 7mBH#Q) 相遇路程=速度和×相遇时间 ?"Ec#,~ 相遇时间=相遇路程÷速度和 g=)OcTd# 速度和=相遇路程÷相遇时间 5fjL ZT
d)4f 追及问题 ;QS(`SK l 追及距离=速度差×追及时间 ur@"wcl"V 追及时间=追及距离÷速度差 CxbGL 速度差=追及距离÷追及时间 U'oFW@Y;h G}V5PEF]` 流水问题 UfxYD 顺流速度=静水速度+水流速度 ~bnyk%S
o 逆流速度=静水速度-水流速度 !+H)N 静水速度=(顺流速度+逆流速度)÷2 VoG:3qN 水流速度=(顺流速度-逆流速度)÷2 >X58 zlxk : pkOZ+t 浓度问题 2qgm(jo *y 溶质的重量+溶剂的重量=溶液的重量 9h/JW_ 溶质的重量÷溶液的重量×100%=浓度 y{k65dk- 溶液的重量×浓度=溶质的重量 30fqD1_{ 溶质的重量÷浓度=溶液的重量 `"s*'P398 Bid+,, 利润与折扣问题 3X:)r< 利润=售出价-成本 F[5sFkM7 利润率=利润÷成本×100%=(售出价÷成本-1)×100% $TZjSZ1w 涨跌金额=本金×涨跌百分比 :v
Do{My^1 折扣=实际售价÷原售价×100%(折扣<1) #e*jP&1S 利息=本金×利率×时间 dc=}c/6x 税后利息=本金×利率×时间×(1-20%) 9%&
=n x;@wtd*QB 长度单位换算 /!A?>#O&. 1千米=1000米 1米=10分米 !l
|fzS8g 1分米=10厘米 1米=100厘米 O]cuJp 1厘米=10毫米 *u ^m f~ {Q~HMe`, 面积单位换算 y3Qb2l 1平方千米=100公顷 c_ Dg0 1公顷=10000平方米 ggL^*MV 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bD:[r))#e 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O_(%3F0 1平方厘米=100平方毫米 $GJuS^@% D3(rD]c0{ 体(容)积单位换算 &$NYZ3?9 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 3`+Bq+ 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 /3KPK4!m 1立方分米=1升 N% !T
FQf 1立方厘米=1毫升 |x+g5~$ 1立方米=1000升 #]5A|-O^ L}Rsg'U 重量单位换算 YW7Pimks 1吨=1000 千克 {Lg]chJq? 1千克=1000克 I ]HP 1千克=1公斤 ;%a
*/)O8`}2 人民币单位换算 8:gUo8 1元=10角 T)lkT? 1角=10分 =pnMV"'9 1元=100分 4Je[!X@C h#~\-j9> 时间单位换算 B }t529Z 1世纪=100年 1年=12月 H[ o > "@4 大月(31天)有: 1\3\5\7\8\10\12月 yR$ld.[uf 小月(30天)的有: 4\6\9\11月 `P
* wz< 平年 2月28天, 闰年 2月29天 A?+cdbxJw 平年全年365天, 闰年全年366天 AO~f=GW 1日=24小时 1小时=60分 L )53
o! 1分=60秒 1小时=3600秒 ESyb34T` C;\R
62' 小学数学几何形体周长 面积 体积计算公式 -PiakX TJ_pMU 1、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C=(a+b)×2 Q`)iy/1M 2、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C=4a ,k |QuOrCh 3、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S=ab iY;>LJmp 4、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 S=a.a= a y}*J_7- 5、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 S=ah÷2 %/}46z9\ 6、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 S=ah J>dIEW%u 7、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 S=(a+b)h÷2 mz m{p(. 8、直径=半径×2 d=2r 半径=直径÷2 r= d÷2 EGw;IFj) 9、圆的周长=圆周率×直径=圆周率×半径×2 c=πd =2πr WvN{f* 10、圆的面积=圆周率×半径×半径 vT{+Z\LL= $,
vXyZ 常见的初中数学公式 khQ@DwO*\= e.Gjp{ 1 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 h]>7Dl] 2 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8td0zq
3 同角或等角的补角相等 Rc2JgV 4 同角或等角的余角相等 9NC?J@&B 5 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和已知直线垂直 (TTS-( 6 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连接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 <X"_S'O 7 平行公理 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 +cwuj 8 如果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平行,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 4d63+iM+} 9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8Xx4W^*_ 10 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9lR:V
sw 11 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aQH
B 12 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H#:Aby-d} 13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1%$Z%? 14 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w<SFs#Z 15 定理 三角形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 i TLX=.M 16 推论 三角形两边的差小于第三边 JuD&121N* 17 三角形内角和定理 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等于180° ncdj/C 18 推论1 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 :v B9z 19 推论2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 #t< 20 推论3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和它不相邻的内角 'B9q&k%< 21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相等 r0/aw
22 边角边公理(SAS) 有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nw,XA0M3 23 角边角公理(ASA) 有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I48jO^2 24 推论(AAS) 有两角和其中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77H"
= 25 边边边公理(SSS) 有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ZbfpMZ g 26 斜边、直角边公理(HL) 有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 rGmx
K|R 全等 n`.JI(| 27 定理1 在角的平分线上的点到这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 7fXta|eP0 28 定理2 到一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同的点,在这个角的平分线上 e5$S2o~JF 29 角的平分线是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所有点的集合 {v,NNKQ4x 30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 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 (即等边对等角) C0gO^A.d 31 推论1 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平分线平分底边并且垂直于底边 bR'UhPs-8; 32 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和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 "L&84^lmf 33 推论3 等边三角形的各角都相等,并且每一个角都等于60° 36MNaQt'e 34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 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 )s|o&aP> 所对的边也相等(等角对等边) %?m_;iv 35 推论1 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V {C{y5 36 推论2 有一个角等于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tRVz4fk[G 37 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30°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 g@|2z 一半 W4p
4[&c| 38 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上的一半 K};~A?ET,h 39 定理 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和这条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 S~hoAl"xb/ 40 逆定理 和一条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 r) g:-[Ox9 41 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可看作和线段两端点距离相等的所有点的集合 t_kRYdW 9 42 定理1 关于某条直线对称的两个图形是全等形 :x3"Cj 43 定理2 如果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那么对称轴是对应点连线的垂直 {wh, "Ok_ 平分线 C17$qdV/ 44 定理3 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如果它们的对应线段或延长线相交, ;:1o|>mX 那么交点在对称轴上 4vJg"
*? 45 逆定理 如果两个图形的对应点连线被同一条直线垂直平分,那么这两 c|s7cG$+- 个图形关于这条直线对称 ?)O!(=6%' 46 勾股定理 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a、b的平方和、等于斜边c的平方, w
`_"R
6 即a^2+b^2=c^2 0)]?@"j 47 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a、b、c有关系a^2+b^2=c^2 , N1yx|g: 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NUI8AL46A 48 定理 四边形的内角和等于360° $!7$0WbC 49 四边形的外角和等于360° ksy]t| 50 多边形内角和定理 n边形的内角的和等于(n-2)×180° C$4!|Wg3 51 推论 任意多边的外角和等于360° k
*K.ZS688 52 平行四边形性质定理 1 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相等 BFswqp: 53 平行四边形性质定理 2 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 uJSzz:\ 54 推论 夹在两条平行线间的平行线段相等 a\B'Qe+ 55 平行四边形性质定理 3 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 e]*@|e4b 56 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 1 两组对角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8Q}*Z 57 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 2 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UW'@3#<? 58 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 3 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v6]6+ 59 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 4 一组对边平行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 x}IC 60 矩形性质定理 1 矩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 i9eE/
. 61 矩形性质定理 2 矩形的对角线相等 trz&]v=: 62 矩形判定定理 1 有三个角是直角的四边形是矩形 c>%%'c 63 矩形判定定理 2 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 |a!]Iqz"N 64 菱形性质定理 1 菱形的四条边都相等 ^i!I0Q2yd 65 菱形性质定理 2 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并且每一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 @kW RI* m 66 菱形面积=对角线乘积的一半,即 S=(a×b)÷2 vw6DHN)k 67 菱形判定定理 1 四边都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 z#*>u 68 菱形判定定理 2 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 \rM5@
Vf 69 正方形性质定理 1 正方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四条边都相等 Oh5aJ)"D 70 正方形性质定理 2 正方形的两条对角线相等,并且互相垂直平分,每 L>&9+<-B 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 #c$z&J7e 71 定理1 关于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是全等的 c&'5r OY~ 72 定理2 关于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对称点连线都经过对称中心,并且被 xQDWnpFc 对称中心平分 [w{x+6uX' 73 逆定理 如果两个图形的对应点连线都经过某一点,并且被这一点平分, #<DS-^W! 那么这两个图形关于这一点对称 agd^ga3 74 等腰梯形性质定理 等腰梯形在同一底上的两个角相等 W|(U}PrC 75 等腰梯形的两条对角线相等 D9JHx+Xf> 76 等腰梯形判定定理 在同一底上的两个角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 jidRh}>a= 77 对角线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 UIC~%?oIA 78 平行线等分线段定理 如果一组平行线在一条直线上截得的线段相等, yYiu69v 那么在其他直线上截得的线段也相等 q$'D}OH T 79 推论 1 经过梯形一腰的中点与底平行的直线,必平分另一腰 V*gh"gZ< 80 推论 2 经过三角形一边的中点与另一边平行的直线,必平分第三边 v2Vmcc_]9x 81 三角形中位线定理 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第三边,并且等于它的一半 PVaqKCj:6W 82 梯形中位线定理 梯形的中位线平行于两底,并且等于两底和的一半 a: 2ezxP L=(a+b)÷2 S=L×h 5S
4Bz 83 (1)比例的基本性质 如果 a:b=c:d,那么ad=bc如果ad=bc,那么a:b=c:d _6.Y3+7I 84 (2)合比性质 如果 a/b=c/d,那么(a±b)/b=(c±d)/d VQ8Q=!] 85 (3)等比性质 如果 a/b=c/d=…=m/n(b+d+…+n≠0),那么(a+c+…+m) |_mN:(3 /(b+d+…+n)=a/b in7h^6?I 86 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 三条平行线截两条直线,所得的对应线段成 Jd28/X5& 比例 2" u,f 87 推论 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截其他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所得 ,t
+sw4 的应线段成比例 `Sal-|[Cv[ 88 定理 如果一条直线截三角形的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所得的对应线 0]xp"xOwW 段成比例,那么这条直线平行于三角形的第三边 zALtG<_t 89 平行于三角形的一边,并且和其他两边相交的直线,所截得的三角形的 MW|R
)gt 三边与原三角形三边对应成比例 x7!gmbMfK' 90 定理 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和其他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相交, |f3 :9(p 所构成的三角形与原三角形相似 Ya;y@44 91 相似三角形判定定理 1 两角对应相等,两三角形相似(ASA) O,Ej m<nt 92 直角三角形被斜边上的高分成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和原三角形相似 IG90
mpLX 93 判定定理 2 两边对应成比例且夹角相等,两三角形相似(SAS) s"~3.J 94 判定定理 3 三边对应成比例,两三角形相似(SSS) 9`td_qh 95 定理 如果一个直角三角形的斜边和一条直角边与另一个直角三角形的 O+"a0:GM 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成比例,那么这两个直角三角形相似 )Wy:I_F351 96 性质定理 1 相似三角形对应高的比,对应中线的比与对应角平分线的 .`jYrW-k 比都等于相似比 ^@f.~4P*I 97 性质定理 2 相似三角形周长的比等于相似比 (*Z:ByA
98 性质定理 3 相似三角形面积的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 heScIe
N^` 99 任意锐角的正弦值等于它的余角的余弦值,任意锐角的余弦值等于它的 ?T)M z
q} 余角的正弦值 .oqe0
$I 100 任意锐角的正切值等于它的余角的余切值,任意锐角的余切值等于它的 GL,( N| 余角的正切值 [LM9^*sG2V 101 圆是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集合 e=`=7H4P 102 圆的内部可以看作是圆心的距离小于半径的点的集合 1#KBf[0 103 圆的外部可以看作是圆心的距离大于半径的点的集合 IL{tm0$r 104 同圆或等圆的半径相等 ^&KpvQNW_ 105 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轨迹,是以定点为圆心,定长为半径的圆 +-NH
4vUg 106 和已知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是着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Jo}F@\g 107 到已知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是这个角的平分线 Hm'aD2k 108 到两条平行线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是和这两条平行线平行且距离相等 @a (-U.CZ 的一条直线 `r]C%Y
4? 109 定理 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点确定一个圆。 ldt]=Sqy 110 垂径定理 垂直于弦的直径平分这条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 =Q #d0Q 111 推论 1 AP+%T
①平分弦(不是直径)的直径垂直于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 2H/{OQ$ ②弦的垂直平分线经过圆心,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 /vs79^& ③平分弦所对的一条弧的直径,垂直平分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另一条弧 mo"1|Q& 112 推论2 圆的两条平行弦所夹的弧相等 Ch_eK^ g1 113 圆是以圆心为对称中心的中心对称图形 y\_k8RqE^ 114 定理 在同圆或等圆中,相等的圆心角所对的弧相等,所对的弦相等, ^$s&bH'8 所对的弦的弦心距相等 #ri;{d^6 115 推论 在同圆或等圆中,如果两个圆心角、两条弧、两条弦或两弦的弦 y I} > 心距中有一组量相等那么它们所对应的其余各组量都相等 20/P:; 116 定理 一条弧所对的圆周角等于它所对的圆心角的一半 kD}vK+ 117 推论 1 同弧或等弧所对的圆周角相等;同圆或等圆中,相等的圆周角 <>H^:iqn 所对的弧也相等 o>HU4O} 118 推论 2 半圆(或直径)所对的圆周角是直角;90° 的圆周角所对的弦 U+,RP$r@ 是直径 \V
T.bUs 119 推论 3 如果三角形一边上的中线等于这边的一半,那么这个三角形是 *iVEO 直角三角形 Sq]QRI/ 120 定理 圆的内接四边形的对角互补,并且任何一个外角都等于它的内对 (_=R<: 角 -tA_"q'^ 121 ①直线L和⊙O相交 d<r r7FpR! ②直线L和⊙O相切 d=r Mc{-2 ③直线L和⊙O相离 d>r "R]wPF5u 122 切线的判定定理 经过半径的外端并且垂直于这条半径的直线是圆的切 z) x.6 线 '"T9y=9]s 123 切线的性质定理 圆的切线垂直于经过切点的半径 XD Q<28^ 124 推论 1 经过圆心且垂直于切线的直线必经过切点 ;_#<a*f 125 推论 2 经过切点且垂直于切线的直线必经过圆心 uM,R +)3 126 切线长定理 从圆外一点引圆的两条切线,它们的切线长相等,圆心和 M9~6ry-_ 这一点的连线平分两条切线的夹角 -z">ov-) 127 圆的外切四边形的两组对边的和相等 D2I|Z 128 弦切角定理 弦切角等于它所夹的弧对的圆周角 V1yP{XT= 129 推论 如果两个弦切角所夹的弧相等,那么这两个弦切角也相等 0UhJ
I 130 相交弦定理 圆内的两条相交弦,被交点分成的两条线段长的积相等 $|t={s34 131 推论 如果弦与直径垂直相交,那么弦的一半是它分直径所成的两条线 %D3Asw/5a 段的比例中项 hC?rHw
H> 132 切割线定理 从圆外一点引圆的切线和割线,切线长是这点到割线与圆 Nx"|10gC 交点的两条线段长的比例中项 $r)NL 133 推论 从圆外一点引圆的两条割线,这一点到每条割线与圆的交点的两 6w~Cyu4Ov 条线段长的积相等 n(W&GSj|u9 134 如果两个圆相切,那么切点一定在连心线上 1E=E ?$9sg 135 ①两圆外离 d>R+r ②两圆外切 d=R+r ③两圆相交 R-r<d<R+r(R>r) nP_)PDTFp ④两圆内切 d=R-r(R>r) ⑤两圆内含d<R-r(R>r) x(A8FtG 136 定理 相交两圆的连心线垂直平分两圆的公共弦 ART0o7B 137 定理 把圆分成n(n≥3): r@EHn[w ⑴依次连结各分点所得的多边形是这个圆的内接正n边形 BS3{TGn ⑵经过各分点作圆的切线,以相邻切线的交点为顶点的多边形是这个圆 x/ix%!8J 的外切正n边形 m(`O>zS 138 定理 任何正多边形都有一个外接圆和一个内切圆,这两个圆是同心圆 W'6sY@0m 139 正n边形的每个内角都等于(n-2)×180°/n =w/AJ%6 140 定理 正n边形的半径和边心距把正n边形分成2n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 F+!9T 141 正n边形的面积Sn=pnrn/2 p表示正n边形的周长 3_"tds <L 142 正三角形面积 √3a/4 a表示边长 aU*}.{<! 143 如果在一个顶点周围有k个正n边形的角,由于这些角的和应为360°,因 o,RiAtdk 此k×(n-2)180°/n=360°化为(n-2)(k-2)=4 }/QtIY#I 144 弧长计算公式:L=n兀R/180 aSMoee@! 145 扇形面积公式:S扇形=n兀R^2/360=LR/2 54#P 146 内公切线长=d-(R-r) 外公切线长= d-(R+r) hQeG#KQ
'Pxq>Os Ax*xa6_2 实用工具:常用数学公式 CU:HTz= mrBK{@n 公式分类 公式表达式 g3f;JB e~geBlLar 乘法与因式分解 a2-b2=(a+b)(a-b) a3+b3=(a+b)(a2-ab+b2) j/;wxKW a3-b3=(a-b(a2+ab+b2)
" c+$GS 三角不等式 |a+b|≤|a|+|b| |a-b|≤|a|+|b| |a|≤b<=>-b≤a≤b ]f>0P3O5& |a-b|≥|a|-|b| -|a|≤a≤|a| }#S1!TU 一元二次方程的解 -b+√(b2-4ac)/2a -b-√(b2-4ac)/2a pKU(4&
BxX 根与系数的关系 X1+X2=-b/a X1*X2=c/a 注:韦达定理 " s}Oeu[ fr`Q
5!0 判别式 gYBMi)`RT b2-4ac=0 注: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根 gv){&=9/
b2-4ac>0 注:方程有两个不等的实根 v.hQ9#
: b2-4ac<0 注:方程没有实根,有共轭复数根 _'l"Dk $HCgawQ 三角函数公式 Ol;DJV *U-:2uf 两角和公式 (4|
R}jv sin(A+B)=sinAcosB+cosAsinB sin(A-B)=sinAcosB-sinBcosA C;~LY&= cos(A+B)=cosAcosB-sinAsinB cos(A-B)=cosAcosB+sinAsinB mbns%%GJU tan(A+B)=(tanA+tanB)/(1-tanAtanB) tan(A-B)=(tanA-tanB)/(1+tanAtanB) D!z'Y,. ctg(A+B)=(ctgActgB-1)/(ctgB+ctgA) ctg(A-B)=(ctgActgB+1)/(ctgB-ctgA) [I}z\3Z
% *T~b
ox 倍角公式 -$$mr U tan2A=2tanA/(1-tan2A) ctg2A=(ctg2A-1)/2ctga DFvGc`O4 cos2a=cos2a-sin2a=2cos2a-1=1-2sin2a <H$!OPV "^)GnK +- 半角公式 7^syu;DT9Y sin(A/2)=√((1-cosA)/2) sin(A/2)=-√((1-cosA)/2) b
[J0+l\!" cos(A/2)=√((1+cosA)/2) cos(A/2)=-√((1+cosA)/2) t N4-<6 tan(A/2)=√((1-cosA)/((1+cosA)) tan(A/2)=-√((1-cosA)/((1+cosA)) pj$kSS|m6- ctg(A/2)=√((1+cosA)/((1-cosA)) ctg(A/2)=-√((1+cosA)/((1-cosA)) / ;+Mz* k*D8IB 和差化积 U4qk<! 2sinAcosB=sin(A+B)+sin(A-B) 2cosAsinB=sin(A+B)-sin(A-B) u4$R ZTC 2cosAcosB=cos(A+B)-sin(A-B) -2sinAsinB=cos(A+B)-cos(A-B) R_b4S%jhx sinA+sinB=2sin((A+B)/2)cos((A-B)/2 fZcA{$Vc]N cosA+cosB=2cos((A+B)/2)sin((A-B)/2) M 5$JB nN tanA+tanB=sin(A+B)/cosAcosB tanA-tanB=sin(A-B)/cosAcosB }WhRJr`a ctgA+ctgBsin(A+B)/sinAsinB - ctgA+ctgBsin(A+B)/sinAsinB I&`aGnr^^ wVs"+4l< 某些数列前n项和 GT\yjrCd 1+2+3+4+5+6+7+8+9+…+n=n(n+1)/2 1+3+5+7+9+11+13+15+…+(2n-1)=n2 ^^F 8M0k3 2+4+6+8+10+12+14+…+(2n)=n(n+1) 13+23+33+43+53+63+…n3=n2(n+1)2/4 ozKS<< 12+22+32+42+52+62+72+82+…+n2=n(n+1)(2n+1)/6 0rvB
jlFT 1*2+2*3+3*4+4*5+5*6+6*7+…+n(n+1)=n(n+1)(n+2)/3 Mh
MXn;VKj Eihy|p 正弦定理 a/sinA=b/sinB=c/sinC=2R注:其中R表示三角形的外接圆半径 /vC!__K9: 余弦定理 b2=a2+c2-2accosB 注:角B是边a和边c的夹角 \VWgF)_ }X. Fm'` 圆的标准方程 (x-a)2+(y-b)2=r2 注: (a,b)是圆心坐标 \/b[V3<" 圆的一般方程 x2+y2+Dx+Ey+F=0 注: D2+E2-4F>0 Tn9Fg7< 抛物线标准方程 y2=2px y2=-2px x2=2py x2=-2py F
"1tPWn !E| m'_x* 直棱柱侧面积 S=c*h 斜棱柱侧面积 S=c'*h 正棱锥侧面积 S=1/2c*h' rBOH9L 正棱台侧面积 S=1/2(c+c')h' 圆台侧面积 S=1/2(c+c')l=pi(R+r)l x_CY`Y 球的表面积 S=4pi*r2 圆柱侧面积 S=c*h=2pi*h 33&l.[A"!} 圆锥侧面积 S=1/2*c*l=pi*r*l 8tVSa
i8[ lOM8%{.'_x 弧长公式 l=a*r a是圆心角的弧度数r>0 扇形公式 s=1/2*l*r x~=Mn%Ew0 eAStpG"* 锥体体积公式 V=1/3*S*H 圆锥体体积公式 V=1/3*pi*r2h Ze <)B
* 斜棱柱体积 V=S'L 注:其中,S'是直截面面积, L是侧棱长 K0D|p$v 柱体体积公式 V=s*h 圆柱体 V=pi*r2h iNc!zA4 GWLdz0`2_ _mJhY0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