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170513
-
- 注册时间2010-10-01
- 最后登录2017-07-26
- 在线时间97小时
-
- 发帖553
- 搜Ta的帖子
- 精华0
- 辛币36
- 威望725
- 贡献值0
- 交易币0
-
访问TA的空间加好友用道具
|
1、 每份数×份数=总数 总数÷每份数=份数 总数÷份数=每份数 >~_Jq|KBB 2、 1倍数×倍数=几倍数 几倍数÷1倍数=倍数 几倍数÷倍数= 1倍数 k`Nyi)AGe 3、 速度×时间=路程 路程÷速度=时间 路程÷时间=速度 D^Te%qnW 4、 单价×数量=总价 总价÷单价=数量 总价÷数量=单价 tAF]2VV(e 5、 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 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 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 'It?wB W 6、 加数+加数=和 和-一个加数=另一个加数 9B
/s 7、 被减数-减数=差 被减数-差=减数 差+减数=被减数 B[r<m J 8、 因数×因数=积 积÷一个因数=另一个因数 QV7,G9 9、 被除数÷除数=商 被除数÷商=除数 商×除数=被除数 ]eE 1n2 cv}aS_`f ]kx-,M( 小学数学图形计算公式 4SgF,a
c3r P0^c?s"I 1、正方形:C周长 S面积 a边长 周长=边长×4C=4a 面积=边长×边长S=a×a (a[.vw
^g 2、正方体:V:体积 a:棱长 表面积=棱长×棱长×6 S表=a×a×6 ?hnx/z+uT 体 积=棱长×棱长×棱长 V=a×a×a s f(iE(o 3、长方形: !O|ql6^; C周长 S面积 a边长 周长=(长+宽)×2 C=2(a+b) 面积=长×宽 S=ab o]Gguw5W{ 4、长方体 ebqg"tPN{ V:体积 s:面积 a:长 b: 宽 h:高 "'m)VG (1)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 S=2(ab+ah+bh) >R!"P[* (2)体积=长×宽×高 V=abh 2
P=[ 5、三角形 l^\(ss0~ s面积 a底 h高 面积=底×高÷2 s=ah÷2 &VDl/qnaL 三角形高=面积 ×2÷底 j~bAbOX12
三角形底=面积 ×2÷高 )zU: 6、平行四边形:s面积 a底 h高 面积=底×高 s=ah iOX Z]Xj5 7、梯形:s面积 a上底 b下底 h高 面积=(上底+下底)×高÷2 s=(a+b)×h÷2 ]*qU+& 8 圆形:S面 C周长 ∏ d=直径 r=半径 L>dkrr)e (1)周长=直径×∏=2×∏×半径 C=∏d=2∏r axmsrjW# (2)面积=半径×半径×∏ 74+A+SK[ 9、圆柱体:v体积 h:高 s:底面积 r:底面半径 c:底面周长 7paUpQit (1)侧面积=底面周长×高 (S`6Q (2)表面积=侧面积+底面积×2 `ncNEHh7K (3)体积=底面积×高 zDD4m`2 (4)体积=侧面积÷2×半径 Vtr3G.P^
10、圆锥体:v体积 h高 s底面积 r底面半径 体积=底面积×高÷3 $B\ H Ly;I,)w I,b9t\(6 总数÷总份数=平均数 *ZaaO^! %SAw;ZtQ: 和差问题的公式 GcT;e5D (和+差)÷2=大数 `OqM8U
@ (和-差)÷2=小数 SxJ$b ;j{7!GeKa 和倍问题 (Yv{
{mIy 和÷(倍数-1)=小数 GF8 -_X 小数×倍数=大数 B
MM--y@ (或者 和-小数=大数) gH[,Xx?BN! .u l
53 m 差倍问题 Ojq]HM6f 差÷(倍数-1)=小数 ^i+[m 小数×倍数=大数 zJ+3g! (或 小数+差=大数) ]jyM@ &iNwvA%9D 植树问题 @Br
{!#Wf 1、非封闭线路上的植树问题主要可分为以下三种情形: gV8"VZg2 ⑴如果在非封闭线路的两端都要植树,那么: #)o7"PW: 株数=段数+1=全长÷株距-1 hoenQ6N^: 全长=株距×(株数-1) CK0l9#g 株距=全长÷(株数-1) XVt/qb%)r ⑵如果在非封闭线路的一端要植树,另一端不要植树,那么: 3X;{vO\a1 株数=段数=全长÷株距 iK#/w1` 全长=株距×株数 8'A72*dhX 株距=全长÷株数 `\bT'~P ⑶如果在非封闭线路的两端都不要植树,那么: >H>gH2qp 株数=段数-1=全长÷株距-1 ~2
@Lx3t$ 全长=株距×(株数+1) q/NY72tj0 株距=全长÷(株数+1) (9 sIA*,} #EDEYEW7 2、封闭线路上的植树问题的数量关系如下 jNA1O68N 株数=段数=全长÷株距 ^"9*
'vTtc 全长=株距×株数 |~
WYEh 株距=全长÷株数 Rf)ke(" UUeB;'E+ 盈亏问题 ?7
\\e ;j} (盈+亏)÷两次分配量之差=参加分配的份数 fiVHRSX60 (大盈-小盈)÷两次分配量之差=参加分配的份数 !^e =P%S (大亏-小亏)÷两次分配量之差=参加分配的份数 jfD1 v?%LQKO 相遇问题 U&UKUACn" 相遇路程=速度和×相遇时间 ]IZ>2!6r 相遇时间=相遇路程÷速度和 44\cI]!{ 速度和=相遇路程÷相遇时间 "xe=N /`
[!_4i 追及问题 MoD?2J 追及距离=速度差×追及时间 LvcuZZ`1a 追及时间=追及距离÷速度差 v!9i"@<! 速度差=追及距离÷追及时间 UZGDdP D8%AV;-Y 流水问题 }g|nz8 顺流速度=静水速度+水流速度 MuwQZ]u 逆流速度=静水速度-水流速度 5{d\uE%'p 静水速度=(顺流速度+逆流速度)÷2 Ha%F"V* 水流速度=(顺流速度-逆流速度)÷2 %d1draL 2?W7I/F 浓度问题 8Hi!kc;f6> 溶质的重量+溶剂的重量=溶液的重量 5r b-U7 / 溶质的重量÷溶液的重量×100%=浓度 ^rL_C}YBj- 溶液的重量×浓度=溶质的重量 9'nH2,_ 溶质的重量÷浓度=溶液的重量 %y&]'A )0k']g5 利润与折扣问题 <_Eg?ePW# 利润=售出价-成本 ](#&.q%5! 利润率=利润÷成本×100%=(售出价÷成本-1)×100%
%v+=;jw 涨跌金额=本金×涨跌百分比 ib$nc2BPb 折扣=实际售价÷原售价×100%(折扣<1) lwT9~Hyp 利息=本金×利率×时间 DVlJ*A 税后利息=本金×利率×时间×(1-20%) y+9h~,:A &fwS{n;U 长度单位换算 w\Mnu}<e$ 1千米=1000米 1米=10分米 glE^t6) 1分米=10厘米 1米=100厘米 ;#1Iiuh 1厘米=10毫米 -Fxmsi WkP
+r9rT 面积单位换算 =bLY
/ 1平方千米=100公顷 DIaYo4 1公顷=10000平方米 `S3>3 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Kq<]3~ 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Z
o=]dBp. 1平方厘米=100平方毫米 nPN?kO=] TJ(K3/)Z 体(容)积单位换算 JN4fPGbV 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 7AwgJb hn 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 {^}0 G^ 1立方分米=1升 x({H{'9? 1立方厘米=1毫升 ]E3
<UR 1立方米=1000升 9Ma0^_
.$!{-v[ 重量单位换算 rv>^TR*,! 1吨=1000 千克 eS'yGY0b 1千克=1000克 BQ
/PGY> 1千克=1公斤 ujr(K=E \L # INP4~ 人民币单位换算 Y
ya`&V 1元=10角 S{#cD1>. 1角=10分 A(8n 1元=100分 h1[WhBL-O S QY"OBo<e 时间单位换算 QJn`WSw$_- 1世纪=100年 1年=12月 t
P"\J(x 大月(31天)有: 1\3\5\7\8\10\12月 C3XmK}h 小月(30天)的有: 4\6\9\11月 u,1}h L 平年 2月28天, 闰年 2月29天 &H||&Z[pk 平年全年365天, 闰年全年366天 +/rH(Ni 1日=24小时 1小时=60分 M6rc!K 1分=60秒 1小时=3600秒 Pf<[|yu4? Qd
&"BEs 小学数学几何形体周长 面积 体积计算公式 oH#v6{y o31Nmy
Ni 1、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C=(a+b)×2
Pm+tQ 2、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C=4a `y^sITr 3、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S=ab kM/Te{< 4、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 S=a.a= a -F\qnsZ2 5、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 S=ah÷2 EpYy3^5d 6、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 S=ah %0,-.(h 7、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 S=(a+b)h÷2 @F~LW6K 8、直径=半径×2 d=2r 半径=直径÷2 r= d÷2 +oc
>S 9、圆的周长=圆周率×直径=圆周率×半径×2 c=πd =2πr ^e Gue 10、圆的面积=圆周率×半径×半径 jjzA .8?(7 jZpa0g rA 常见的初中数学公式 ]]0,|My7 9zBMlc$X 1 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 6GAaV[])' 2 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X[](Kj^`< 3 同角或等角的补角相等 n6MM5h/#r 4 同角或等角的余角相等 nXA\|c0 5 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和已知直线垂直 `_vB+a 6 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连接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 QAPu<rdJP 7 平行公理 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 V0*3;n 8 如果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平行,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
g&Vcg` 9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c~=B0K- 10 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JjsD< 11 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2HD]?:Fk7 12 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ABiy6d 13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WG7k(Sp] 14 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rJJ[X4$ 15 定理 三角形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 nV*y`.+ 16 推论 三角形两边的差小于第三边 vUA0FoOp 17 三角形内角和定理 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等于180° 9Q;c,] 18 推论1 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 Sv'y e 19 推论2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 .]x2K-Sf 20 推论3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和它不相邻的内角
d$W 21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相等 w Q+8\ s= 22 边角边公理(SAS) 有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l|/LQ/ 23 角边角公理(ASA) 有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LD>\#q8a* 24 推论(AAS) 有两角和其中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nbMTY} 25 边边边公理(SSS) 有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Dmx&F=3,5 26 斜边、直角边公理(HL) 有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 Km#pX1]>e 全等 yxt[=
C 27 定理1 在角的平分线上的点到这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 *\uM.m0$ 28 定理2 到一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同的点,在这个角的平分线上 F_;DN:
{ 29 角的平分线是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所有点的集合 K_/zuTy 30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 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 (即等边对等角) l[GOs&D1 31 推论1 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平分线平分底边并且垂直于底边 ({^9<Us 32 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和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 jS.g]k 33 推论3 等边三角形的各角都相等,并且每一个角都等于60° e>}}:Ud 34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 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
\
%=9 所对的边也相等(等角对等边) \HZ9S= 35 推论1 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a4MZ;5
36 推论2 有一个角等于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5J2=`=FK 37 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30°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 p(F " / 一半 1oc
J+ 38 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上的一半 /9pM>Cd*Z 39 定理 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和这条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 ;CHi\+` 5 40 逆定理 和一条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 $ ((6=39s 41 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可看作和线段两端点距离相等的所有点的集合 zYY$D. 42 定理1 关于某条直线对称的两个图形是全等形 (ljF{)Ml+= 43 定理2 如果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那么对称轴是对应点连线的垂直 *sw7niw 平分线 $wB^R(f@ 44 定理3 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如果它们的对应线段或延长线相交, CO:u1? 那么交点在对称轴上 (X[CsaXt 45 逆定理 如果两个图形的对应点连线被同一条直线垂直平分,那么这两 23!;}zHp 个图形关于这条直线对称 j*v40mXl`2 46 勾股定理 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a、b的平方和、等于斜边c的平方, o
|BP$P8V 即a^2+b^2=c^2 ? "/ fPV- 47 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a、b、c有关系a^2+b^2=c^2 , S6d`ioi- 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Iu@y(wyg 48 定理 四边形的内角和等于360° 7nU6k%_ % 49 四边形的外角和等于360° k S#
CEU7 50 多边形内角和定理 n边形的内角的和等于(n-2)×180° R\|lt)h 51 推论 任意多边的外角和等于360° )B#
, 52 平行四边形性质定理 1 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相等 n5-)/R[z 53 平行四边形性质定理 2 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 laKuOx} 54 推论 夹在两条平行线间的平行线段相等 )~J>X{hy 55 平行四边形性质定理 3 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 Pmg)v!" 56 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 1 两组对角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7bw5H 57 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 2 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 @q-B+Eg 58 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 3 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EzaC?fQ 59 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 4 一组对边平行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 r~= 60 矩形性质定理 1 矩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 GoM
ip8'u 61 矩形性质定理 2 矩形的对角线相等 V'Kgdj 62 矩形判定定理 1 有三个角是直角的四边形是矩形 !y:%0{l 63 矩形判定定理 2 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 A3N]8?D 64 菱形性质定理 1 菱形的四条边都相等 @|}BXQNd 65 菱形性质定理 2 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并且每一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 P>ceeoYQuA 66 菱形面积=对角线乘积的一半,即 S=(a×b)÷2 +|iYg/2 67 菱形判定定理 1 四边都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 H*^\h?s 68 菱形判定定理 2 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 }x0- V8 69 正方形性质定理 1 正方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四条边都相等 H(
jXI 70 正方形性质定理 2 正方形的两条对角线相等,并且互相垂直平分,每 ^Xb7[+I6 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 :O<bA&:d 71 定理1 关于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是全等的 N2'qpxOLI 72 定理2 关于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对称点连线都经过对称中心,并且被 x%+{VStA 对称中心平分 Z?P~z07 73 逆定理 如果两个图形的对应点连线都经过某一点,并且被这一点平分, (-77[+2 那么这两个图形关于这一点对称 I<td1Y1q 74 等腰梯形性质定理 等腰梯形在同一底上的两个角相等 Ny- [9S-< 75 等腰梯形的两条对角线相等 y&m0Lz53Z 76 等腰梯形判定定理 在同一底上的两个角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 +!IQj0&'Y3 77 对角线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 #]?bLm<! 78 平行线等分线段定理 如果一组平行线在一条直线上截得的线段相等, @Ky> 9m{ 那么在其他直线上截得的线段也相等 i':i_kU 79 推论 1 经过梯形一腰的中点与底平行的直线,必平分另一腰 '*^yAlgtt 80 推论 2 经过三角形一边的中点与另一边平行的直线,必平分第三边 gi/@j
81 三角形中位线定理 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第三边,并且等于它的一半 /iC;%r1L 82 梯形中位线定理 梯形的中位线平行于两底,并且等于两底和的一半 $2^`Uca L=(a+b)÷2 S=L×h
-t2T(ha 83 (1)比例的基本性质 如果 a:b=c:d,那么ad=bc如果ad=bc,那么a:b=c:d JA)?
p{j 84 (2)合比性质 如果 a/b=c/d,那么(a±b)/b=(c±d)/d "9EE1];NT 85 (3)等比性质 如果 a/b=c/d=…=m/n(b+d+…+n≠0),那么(a+c+…+m) tR0pH8?e" /(b+d+…+n)=a/b 2&PPz}Sw 86 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 三条平行线截两条直线,所得的对应线段成 z4#(Ze@u~_ 比例 wxg^Bq)D*R 87 推论 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截其他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所得 !" #9<~Q,p 的应线段成比例 dy__e ^qi 88 定理 如果一条直线截三角形的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所得的对应线 WEg6Kz 段成比例,那么这条直线平行于三角形的第三边 IP`6bMd 89 平行于三角形的一边,并且和其他两边相交的直线,所截得的三角形的 m([(:.X/IX 三边与原三角形三边对应成比例 6qWdd&1 90 定理 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和其他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相交, $rF=_D6 所构成的三角形与原三角形相似 \c v?^AI 91 相似三角形判定定理 1 两角对应相等,两三角形相似(ASA) eN?Y7 92 直角三角形被斜边上的高分成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和原三角形相似 j(:I7%3&(* 93 判定定理 2 两边对应成比例且夹角相等,两三角形相似(SAS) TL$EV>Nr 94 判定定理 3 三边对应成比例,两三角形相似(SSS) h^9"i3H 95 定理 如果一个直角三角形的斜边和一条直角边与另一个直角三角形的 D4Al
3fe 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成比例,那么这两个直角三角形相似 6VP`evan 96 性质定理 1 相似三角形对应高的比,对应中线的比与对应角平分线的 "gtHTqheH 比都等于相似比
D_mL,w 97 性质定理 2 相似三角形周长的比等于相似比 [H<bh% 98 性质定理 3 相似三角形面积的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 7?8wyk|x 99 任意锐角的正弦值等于它的余角的余弦值,任意锐角的余弦值等于它的 j$UV/tp5T 余角的正弦值 {5r0v#; 100 任意锐角的正切值等于它的余角的余切值,任意锐角的余切值等于它的 2aw&YZ&Xo 余角的正切值 /M;#_+VK< 101 圆是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集合 #`TgZKDg2 102 圆的内部可以看作是圆心的距离小于半径的点的集合 aI(7nJ=R 103 圆的外部可以看作是圆心的距离大于半径的点的集合 TGXa,A{ 104 同圆或等圆的半径相等 Nc
OP
L\ 105 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轨迹,是以定点为圆心,定长为半径的圆 '>$EOg" 106 和已知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是着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o%{'U
G 107 到已知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是这个角的平分线 X,aYK;q%z 108 到两条平行线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是和这两条平行线平行且距离相等 )n49lr6X 的一条直线 \0l>q
, 109 定理 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点确定一个圆。 1OLqL 110 垂径定理 垂直于弦的直径平分这条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 PNF?;*`-{7 111 推论 1 ?bZovRx ①平分弦(不是直径)的直径垂直于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 SzwQOs* ②弦的垂直平分线经过圆心,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 \!vN ③平分弦所对的一条弧的直径,垂直平分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另一条弧 W7"{r)7 112 推论2 圆的两条平行弦所夹的弧相等 gWABY%!} 113 圆是以圆心为对称中心的中心对称图形 Zv11uH-C 114 定理 在同圆或等圆中,相等的圆心角所对的弧相等,所对的弦相等, v~3B:k:?l 所对的弦的弦心距相等 DS-0gVYeDW 115 推论 在同圆或等圆中,如果两个圆心角、两条弧、两条弦或两弦的弦 \<Sv3xy&O 心距中有一组量相等那么它们所对应的其余各组量都相等 ?[<Tx-L 116 定理 一条弧所对的圆周角等于它所对的圆心角的一半 n79QJl/ 117 推论 1 同弧或等弧所对的圆周角相等;同圆或等圆中,相等的圆周角 ?\KM5^eX 所对的弧也相等 GZS1zTwBL 118 推论 2 半圆(或直径)所对的圆周角是直角;90° 的圆周角所对的弦 >d"3<S ;b 是直径 @vL20O. 119 推论 3 如果三角形一边上的中线等于这边的一半,那么这个三角形是 n\Fp[9+Z\ 直角三角形 j*"3t^|- 120 定理 圆的内接四边形的对角互补,并且任何一个外角都等于它的内对 &AVpLf:? 角 &8&d3EQ 121 ①直线L和⊙O相交 d<r {t"+
3zy' ②直线L和⊙O相切 d=r .:p2Tbo ③直线L和⊙O相离 d>r Oa;X+ 122 切线的判定定理 经过半径的外端并且垂直于这条半径的直线是圆的切 /+*#pDx/zW 线 f4-a?bp 123 切线的性质定理 圆的切线垂直于经过切点的半径 R[z`:1lo 124 推论 1 经过圆心且垂直于切线的直线必经过切点 XC 7?VE 125 推论 2 经过切点且垂直于切线的直线必经过圆心 a,F&`Wg 126 切线长定理 从圆外一点引圆的两条切线,它们的切线长相等,圆心和 TD[EQ 这一点的连线平分两条切线的夹角 -K,-h[o 127 圆的外切四边形的两组对边的和相等 SK1!thQy 128 弦切角定理 弦切角等于它所夹的弧对的圆周角 '7wd$rl 129 推论 如果两个弦切角所夹的弧相等,那么这两个弦切角也相等 DFhXx6] 130 相交弦定理 圆内的两条相交弦,被交点分成的两条线段长的积相等 ih,%i4<}6m 131 推论 如果弦与直径垂直相交,那么弦的一半是它分直径所成的两条线 e^4 p% 段的比例中项 )VL96 did 132 切割线定理 从圆外一点引圆的切线和割线,切线长是这点到割线与圆 sDr/k`> 交点的两条线段长的比例中项 !Fo*e 133 推论 从圆外一点引圆的两条割线,这一点到每条割线与圆的交点的两 SG}V[Glk 条线段长的积相等 M.-"U+#aD 134 如果两个圆相切,那么切点一定在连心线上 Gb[`R
}^dq 135 ①两圆外离 d>R+r ②两圆外切 d=R+r ③两圆相交 R-r<d<R+r(R>r) [ EFMu;q ④两圆内切 d=R-r(R>r) ⑤两圆内含d<R-r(R>r) ;6@r-r 136 定理 相交两圆的连心线垂直平分两圆的公共弦 iovfo2!hD 137 定理 把圆分成n(n≥3): 2?m.45` ⑴依次连结各分点所得的多边形是这个圆的内接正n边形 09A
X-JP ⑵经过各分点作圆的切线,以相邻切线的交点为顶点的多边形是这个圆 :j|IP)-f 的外切正n边形 F' U 50usV 138 定理 任何正多边形都有一个外接圆和一个内切圆,这两个圆是同心圆 ES~^M840f 139 正n边形的每个内角都等于(n-2)×180°/n y@2epY?{ 140 定理 正n边形的半径和边心距把正n边形分成2n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 i
wz 141 正n边形的面积Sn=pnrn/2 p表示正n边形的周长 H>9CW<8 142 正三角形面积 √3a/4 a表示边长 HEL!GC># 143 如果在一个顶点周围有k个正n边形的角,由于这些角的和应为360°,因 nJ4@I7Sk; 此k×(n-2)180°/n=360°化为(n-2)(k-2)=4 b|Q)[ y] 144 弧长计算公式:L=n兀R/180 gBT2)2] 145 扇形面积公式:S扇形=n兀R^2/360=LR/2 QB.J,o*XD4 146 内公切线长=d-(R-r) 外公切线长= d-(R+r) b" xmqWa CQel3Jtt. du$|lxC 实用工具:常用数学公式 C%*k.$#r! />'V
!iWyz 公式分类 公式表达式 Mb3}7 @/[ ;.xoN|Per 乘法与因式分解 a2-b2=(a+b)(a-b) a3+b3=(a+b)(a2-ab+b2) 1O].v&{ a3-b3=(a-b(a2+ab+b2) vZ/6\Cz 三角不等式 |a+b|≤|a|+|b| |a-b|≤|a|+|b| |a|≤b<=>-b≤a≤b 1Je9,dd6 |a-b|≥|a|-|b| -|a|≤a≤|a| }X
GEX:1K 一元二次方程的解 -b+√(b2-4ac)/2a -b-√(b2-4ac)/2a /bj
<Ft\ 根与系数的关系 X1+X2=-b/a X1*X2=c/a 注:韦达定理 r`)L~/ o"wXIHUmV 判别式 q~CA0AR b2-4ac=0 注: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根 M8H5K b2-4ac>0 注:方程有两个不等的实根 _&K
b2-4ac<0 注:方程没有实根,有共轭复数根 h)~=Dm |KB0P@=a 三角函数公式 Qk!;M| DeR='7n 两角和公式 +`7KSwa sin(A+B)=sinAcosB+cosAsinB sin(A-B)=sinAcosB-sinBcosA PH"h
n] cos(A+B)=cosAcosB-sinAsinB cos(A-B)=cosAcosB+sinAsinB ]E =Iu tan(A+B)=(tanA+tanB)/(1-tanAtanB) tan(A-B)=(tanA-tanB)/(1+tanAtanB) Vpy 2\wZWb ctg(A+B)=(ctgActgB-1)/(ctgB+ctgA) ctg(A-B)=(ctgActgB+1)/(ctgB-ctgA) *Av"JAX DG4d"Jy 倍角公式 &g2 Eptx# tan2A=2tanA/(1-tan2A) ctg2A=(ctg2A-1)/2ctga #;n+YM">: cos2a=cos2a-sin2a=2cos2a-1=1-2sin2a G}5 #l G?f\>QSZ 半角公式 M"%Q&o/I
sin(A/2)=√((1-cosA)/2) sin(A/2)=-√((1-cosA)/2)
q$1PG+- cos(A/2)=√((1+cosA)/2) cos(A/2)=-√((1+cosA)/2) zR!o{8 tan(A/2)=√((1-cosA)/((1+cosA)) tan(A/2)=-√((1-cosA)/((1+cosA)) ~~
/xRs ctg(A/2)=√((1+cosA)/((1-cosA)) ctg(A/2)=-√((1+cosA)/((1-cosA)) gtUUsQ%y . ^c~)/F/cF 和差化积 `1{N=!U(& 2sinAcosB=sin(A+B)+sin(A-B) 2cosAsinB=sin(A+B)-sin(A-B) LjL[V'JL 2cosAcosB=cos(A+B)-sin(A-B) -2sinAsinB=cos(A+B)-cos(A-B) m}>F<;hQ sinA+sinB=2sin((A+B)/2)cos((A-B)/2 f.24:Dw, cosA+cosB=2cos((A+B)/2)sin((A-B)/2) ^F?&|clM/ tanA+tanB=sin(A+B)/cosAcosB tanA-tanB=sin(A-B)/cosAcosB ,q(&)L$S ctgA+ctgBsin(A+B)/sinAsinB - ctgA+ctgBsin(A+B)/sinAsinB qE'9QQ>:b H|cNH= 某些数列前n项和 e8YMX&0% 1+2+3+4+5+6+7+8+9+…+n=n(n+1)/2 1+3+5+7+9+11+13+15+…+(2n-1)=n2 85EQ5yY 2+4+6+8+10+12+14+…+(2n)=n(n+1) 13+23+33+43+53+63+…n3=n2(n+1)2/4
m<L; 12+22+32+42+52+62+72+82+…+n2=n(n+1)(2n+1)/6 #%J5\+ua 1*2+2*3+3*4+4*5+5*6+6*7+…+n(n+1)=n(n+1)(n+2)/3 1n%?@+W + <,gB $j 正弦定理 a/sinA=b/sinB=c/sinC=2R注:其中R表示三角形的外接圆半径 zF5uN:-s 余弦定理 b2=a2+c2-2accosB 注:角B是边a和边c的夹角 NmMIQ@K Oj<S.fi 圆的标准方程 (x-a)2+(y-b)2=r2 注: (a,b)是圆心坐标 ;8!Z5H 圆的一般方程 x2+y2+Dx+Ey+F=0 注: D2+E2-4F>0 [
"\;kJ. 抛物线标准方程 y2=2px y2=-2px x2=2py x2=-2py QwhRNnE= +,~z
Wv1v 直棱柱侧面积 S=c*h 斜棱柱侧面积 S=c'*h 正棱锥侧面积 S=1/2c*h' PoEqurH0 正棱台侧面积 S=1/2(c+c')h' 圆台侧面积 S=1/2(c+c')l=pi(R+r)l ARcv;H 5 球的表面积 S=4pi*r2 圆柱侧面积 S=c*h=2pi*h r kiT1YTY 圆锥侧面积 S=1/2*c*l=pi*r*l ikE<=:pe )54%HM_$k 弧长公式 l=a*r a是圆心角的弧度数r>0 扇形公式 s=1/2*l*r .jy]8S8[|% ih?^t(i 锥体体积公式 V=1/3*S*H 圆锥体体积公式 V=1/3*pi*r2h v]__%_ 斜棱柱体积 V=S'L 注:其中,S'是直截面面积, L是侧棱长 s1|/S\ 柱体体积公式 V=s*h 圆柱体 V=pi*r2h `eu9dLzH Ax !+P\\2~ Z3[S]j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