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170513
-
- 注册时间2010-10-01
- 最后登录2017-07-26
- 在线时间97小时
-
- 发帖553
- 搜Ta的帖子
- 精华0
- 辛币36
- 威望725
- 贡献值0
- 交易币0
-
访问TA的空间加好友用道具
|
1、 每份数×份数=总数 总数÷每份数=份数 总数÷份数=每份数 5zGj,y>u 2、 1倍数×倍数=几倍数 几倍数÷1倍数=倍数 几倍数÷倍数= 1倍数 _7 ;^od=C 3、 速度×时间=路程 路程÷速度=时间 路程÷时间=速度 _7<U[63 4、 单价×数量=总价 总价÷单价=数量 总价÷数量=单价 Rt|Hma 5、 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 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 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 *LVM}| f 6、 加数+加数=和 和-一个加数=另一个加数 +NY4j-O 7、 被减数-减数=差 被减数-差=减数 差+减数=被减数 ,+RO 5n 8、 因数×因数=积 积÷一个因数=另一个因数 ]3,0
8JW= 9、 被除数÷除数=商 被除数÷商=除数 商×除数=被除数 1L|(:m+ 0_EF7`T ? `KOW 小学数学图形计算公式 f#t
^<`7 2I<T<hFW] 1、正方形:C周长 S面积 a边长 周长=边长×4C=4a 面积=边长×边长S=a×a a8 1%M 2、正方体:V:体积 a:棱长 表面积=棱长×棱长×6 S表=a×a×6 mI0r,Z*+M 体 积=棱长×棱长×棱长 V=a×a×a rifxr4c[X> 3、长方形: MD)"r>k C周长 S面积 a边长 周长=(长+宽)×2 C=2(a+b) 面积=长×宽 S=ab `lhLIQ'j 4、长方体 Hn~1x'$ V:体积 s:面积 a:长 b: 宽 h:高 <j#EyGAV (1)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 S=2(ab+ah+bh) 6b|`[t (2)体积=长×宽×高 V=abh LA+MX0* 5、三角形 E~P0}' s面积 a底 h高 面积=底×高÷2 s=ah÷2 v3"xJN_,[p 三角形高=面积 ×2÷底 $5IrM7i 三角形底=面积 ×2÷高 $Da^z[8e 6、平行四边形:s面积 a底 h高 面积=底×高 s=ah QhUraZ 7、梯形:s面积 a上底 b下底 h高 面积=(上底+下底)×高÷2 s=(a+b)×h÷2 ?X1#b2s 8 圆形:S面 C周长 ∏ d=直径 r=半径 75HL (1)周长=直径×∏=2×∏×半径 C=∏d=2∏r iQF}x&a< (2)面积=半径×半径×∏ f0s
&9H 9、圆柱体:v体积 h:高 s:底面积 r:底面半径 c:底面周长 ~}AP@t* (1)侧面积=底面周长×高 SDwSlwf (2)表面积=侧面积+底面积×2 {;E/l(HNI (3)体积=底面积×高
bij?q
\ (4)体积=侧面积÷2×半径 (?!0__NN; 10、圆锥体:v体积 h高 s底面积 r底面半径 体积=底面积×高÷3 s*f.` A*) E-D5iiF 12a #]E 总数÷总份数=平均数 ;cr6Xop#? (`u!/
和差问题的公式 c
v
9
6F (和+差)÷2=大数 m5pVt4 (和-差)÷2=小数 >N
J$ac w-$w 和倍问题 |DD?3#G01 和÷(倍数-1)=小数 k
))*z FV 小数×倍数=大数 >C[1@-]G%7 (或者 和-小数=大数) ;`B35K gT
OMD 差倍问题
(ZK >WoV 差÷(倍数-1)=小数 lo: ~~l 小数×倍数=大数 jhG7sS| (或 小数+差=大数) c5R{Sl DE ws+y-* 植树问题 dWy1=UQfP 1、非封闭线路上的植树问题主要可分为以下三种情形: m=}X$QF`^ ⑴如果在非封闭线路的两端都要植树,那么: Z]f2& 株数=段数+1=全长÷株距-1 ~'MWtDe:Z8 全长=株距×(株数-1) x,dv~QU 株距=全长÷(株数-1) .B13)$C ⑵如果在非封闭线路的一端要植树,另一端不要植树,那么: q@9i3*q; 株数=段数=全长÷株距 OpLSjr 全长=株距×株数 mmL~`i/ 株距=全长÷株数 N
3c*S"1 ⑶如果在非封闭线路的两端都不要植树,那么: ;Y^RF?un 株数=段数-1=全长÷株距-1 }hYE6~pr 全长=株距×(株数+1) <^Tj}5)n 株距=全长÷(株数+1) G,-OH-M! m #QI*R
XP 2、封闭线路上的植树问题的数量关系如下 j%;)CV
G" 株数=段数=全长÷株距 0 l@P]_qq` 全长=株距×株数 F21[r!3 株距=全长÷株数 l,FoK76G Z L</ 盈亏问题 5KR|p Fq (盈+亏)÷两次分配量之差=参加分配的份数 `1@[uWl (大盈-小盈)÷两次分配量之差=参加分配的份数 6hK"
k (大亏-小亏)÷两次分配量之差=参加分配的份数 W<VHv"?V De
A'D| 相遇问题 BT3O_X`u 相遇路程=速度和×相遇时间 HqBPY[;s 相遇时间=相遇路程÷速度和 @E2nF|N 速度和=相遇路程÷相遇时间 >G2
-kL_ ntV>m*^ 追及问题 .}N^AO= 追及距离=速度差×追及时间 NO^t/(Z 追及时间=追及距离÷速度差 =fG8YZ( 速度差=追及距离÷追及时间 J"rwWIxO* @W8}N|jek 流水问题 uN
62> 顺流速度=静水速度+水流速度 DZRxp
, 逆流速度=静水速度-水流速度 %Z yPK,(" 静水速度=(顺流速度+逆流速度)÷2 l`&6W?C 水流速度=(顺流速度-逆流速度)÷2 1,QZnF!.x c5e\ckqm^ 浓度问题 m!60. 溶质的重量+溶剂的重量=溶液的重量 S$52KOo 溶质的重量÷溶液的重量×100%=浓度 F* }Q^% 溶液的重量×浓度=溶质的重量 ]gksyxn3 溶质的重量÷浓度=溶液的重量 |sa7Y_ 6W;k
IoB 利润与折扣问题 yXx62J 利润=售出价-成本 dA/o4co 利润率=利润÷成本×100%=(售出价÷成本-1)×100% e,&%Z
涨跌金额=本金×涨跌百分比 |vz;bJG 折扣=实际售价÷原售价×100%(折扣<1) , ~xU>L^ 利息=本金×利率×时间 zDyeAxh4 税后利息=本金×利率×时间×(1-20%) "}p?pF<'0 x Ui!|c 长度单位换算 --`LP[ll 1千米=1000米 1米=10分米 QJWES%m` 1分米=10厘米 1米=100厘米 #\BI-z
t 1厘米=10毫米 9Oyi:2A o(/ia3 面积单位换算 #ya|{K 1平方千米=100公顷 o$VH,2 QF 1公顷=10000平方米 3SDWR@x& 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v0
zE 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qk,y |7p 1平方厘米=100平方毫米 ;|QR-m2/ *^6xt7 体(容)积单位换算 `YNC_r#tG 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 03WRj+w 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 %E"/]!}3 1立方分米=1升 q&Wwtqc9 1立方厘米=1毫升 "NH+qQ
hs 1立方米=1000升 !h>$bm 7RE
6y(V1 重量单位换算 TSSt@xQ+ 1吨=1000 千克 B:4qW[U# 1千克=1000克 R"gm]SQ/ 1千克=1公斤 ~^~RltY P&0cF{ 人民币单位换算 tq[",&K 1元=10角 lhl0 1角=10分 ~@ b}=+n 1元=100分 Ko)T>8: \C#b@xLnX 时间单位换算 T zYg
H 1世纪=100年 1年=12月 N>%KV8>{L 大月(31天)有: 1\3\5\7\8\10\12月 NB5B$q_'# 小月(30天)的有: 4\6\9\11月 T1HiHvJ 平年 2月28天, 闰年 2月29天 -_DiD^UcXn 平年全年365天, 闰年全年366天 Xl6ZV,1=n7 1日=24小时 1小时=60分 ;}~Bv<# 1分=60秒 1小时=3600秒 0DIM]PS YwWTv 小学数学几何形体周长 面积 体积计算公式 kZ-~
;fBe }#*zjMOz 1、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C=(a+b)×2 Z'dI!8(Nf 2、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C=4a *.%)rm 3、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S=ab r/sRXM:3cZ 4、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 S=a.a= a n "KJB 5、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 S=ah÷2 /%9p9$kFot 6、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 S=ah
_np>({ 7、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 S=(a+b)h÷2 AdOAh y2H 8、直径=半径×2 d=2r 半径=直径÷2 r= d÷2 Uv`v|S:+2 9、圆的周长=圆周率×直径=圆周率×半径×2 c=πd =2πr *9Js:z7I 10、圆的面积=圆周率×半径×半径
jnzz~: #4 &N0IG 常见的初中数学公式 KH>sCEt 1r&
?J.z25 1 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 <S@mQJS!y 2 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OCO,-( 3 同角或等角的补角相等 vC<kpf! 4 同角或等角的余角相等 ' 5 qL 5 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和已知直线垂直 ]#q7}Sd 6 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连接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 B4Af 7 平行公理 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 `OReSg
2 8 如果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平行,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 \w[ZY$/ 9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GCd?cFF 10 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Z?c=t-yqp 11 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D.R|HqZ 12 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X1[R*a/p 13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8sF0]J[g{ 14 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1vK(^u[ 15 定理 三角形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 ;To+,`?E;q 16 推论 三角形两边的差小于第三边 `Mn{bd 17 三角形内角和定理 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等于180° UN?T}p-
oF 18 推论1 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 N v
Hy
'
19 推论2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 C%?D E@k 20 推论3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和它不相邻的内角 sk6
|_ 21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相等 {_ho!OS> 22 边角边公理(SAS) 有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PB<Sc>{U 23 角边角公理(ASA) 有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C0^D*U: 24 推论(AAS) 有两角和其中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N|d.!Q;V.y 25 边边边公理(SSS) 有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rDzrz 26 斜边、直角边公理(HL) 有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 a 8hv .43 全等 W#7-%oT 27 定理1 在角的平分线上的点到这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 ;
9&.QR( 28 定理2 到一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同的点,在这个角的平分线上 ;:\,x 29 角的平分线是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所有点的集合 T.PZ}4 30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 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 (即等边对等角) lEbR) B, 31 推论1 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平分线平分底边并且垂直于底边 |ezO@ 32 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和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 *Gh8nQbh 33 推论3 等边三角形的各角都相等,并且每一个角都等于60° mRnzP[7-\) 34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 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 ajW$d! 所对的边也相等(等角对等边) .Xz"NyW 35 推论1 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bA^:p3 36 推论2 有一个角等于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u5;utY:F 37 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30°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 [-Tt11 一半 ?Wz(f {Hm 38 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上的一半 %802H%+ 39 定理 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和这条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 k=~pA iRDN 40 逆定理 和一条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 pD_eo6xX 41 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可看作和线段两端点距离相等的所有点的集合 >wk=`&+V@ 42 定理1 关于某条直线对称的两个图形是全等形 |DPpp/ 43 定理2 如果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那么对称轴是对应点连线的垂直 rn[}{1I33Q 平分线 _&Uo|T 44 定理3 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如果它们的对应线段或延长线相交, 1\J1yOL 那么交点在对称轴上 2]RH)W86; 45 逆定理 如果两个图形的对应点连线被同一条直线垂直平分,那么这两 ^=Tu>{uD 个图形关于这条直线对称 $_7d! S" 46 勾股定理 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a、b的平方和、等于斜边c的平方, h8= MVh(I 即a^2+b^2=c^2 r]//Q6|S 47 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a、b、c有关系a^2+b^2=c^2 , 9
roth 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y_
bV= 48 定理 四边形的内角和等于360° j X!ftm2 49 四边形的外角和等于360° \3(|c#c 50 多边形内角和定理 n边形的内角的和等于(n-2)×180° 7U
)qC}( 51 推论 任意多边的外角和等于360° UH,4b`b 52 平行四边形性质定理 1 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相等 \v
P2B 53 平行四边形性质定理 2 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 +fCyR 54 推论 夹在两条平行线间的平行线段相等 qMdtJ(gq 55 平行四边形性质定理 3 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 k&_u\D"^"% 56 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 1 两组对角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xVz -_z 57 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 2 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QW 0 58 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 3 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u:H 3.5)% 59 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 4 一组对边平行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Gl
gORy=> 60 矩形性质定理 1 矩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 }V#9tWW 61 矩形性质定理 2 矩形的对角线相等 +JAfHQm- 62 矩形判定定理 1 有三个角是直角的四边形是矩形 h:Mn$VR, 63 矩形判定定理 2 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 i2}=/ 64 菱形性质定理 1 菱形的四条边都相等 0/00W6r0 65 菱形性质定理 2 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并且每一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 e9hVX[uq 66 菱形面积=对角线乘积的一半,即 S=(a×b)÷2 K
6yFpVl 67 菱形判定定理 1 四边都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 6dR-HhF 68 菱形判定定理 2 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 h-+a;![ 69 正方形性质定理 1 正方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四条边都相等 fRa-bqQ 70 正方形性质定理 2 正方形的两条对角线相等,并且互相垂直平分,每 (:bCOEZ 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 3g#=sd!0O@ 71 定理1 关于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是全等的 *ez~~ Y 72 定理2 关于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对称点连线都经过对称中心,并且被 =
']}; 对称中心平分 VDu
.L8 73 逆定理 如果两个图形的对应点连线都经过某一点,并且被这一点平分, O{cGk:
y 那么这两个图形关于这一点对称 aU]O$Pg{ 74 等腰梯形性质定理 等腰梯形在同一底上的两个角相等
l)rvh#D 75 等腰梯形的两条对角线相等 p9 ,\ {Is 76 等腰梯形判定定理 在同一底上的两个角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 awSS..g}L 77 对角线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
&B7+>Ix, 78 平行线等分线段定理 如果一组平行线在一条直线上截得的线段相等, a0/n13c?G 那么在其他直线上截得的线段也相等 ?)o4 Kt'h 79 推论 1 经过梯形一腰的中点与底平行的直线,必平分另一腰 J (&M<<% 80 推论 2 经过三角形一边的中点与另一边平行的直线,必平分第三边 y7IbE 81 三角形中位线定理 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第三边,并且等于它的一半 0e:QuV2X 82 梯形中位线定理 梯形的中位线平行于两底,并且等于两底和的一半 (zro7gKked L=(a+b)÷2 S=L×h I1 R\Ts@ 83 (1)比例的基本性质 如果 a:b=c:d,那么ad=bc如果ad=bc,那么a:b=c:d OG?j6qhpl 84 (2)合比性质 如果 a/b=c/d,那么(a±b)/b=(c±d)/d @1SKgb
t> 85 (3)等比性质 如果 a/b=c/d=…=m/n(b+d+…+n≠0),那么(a+c+…+m) tqwk?[y}+l /(b+d+…+n)=a/b GE8D3V;*V 86 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 三条平行线截两条直线,所得的对应线段成 `_g?y) 比例 vb. Y8[ 87 推论 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截其他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所得 J%-lw{FC 的应线段成比例 CbH T # 88 定理 如果一条直线截三角形的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所得的对应线 #
/,2MQ 段成比例,那么这条直线平行于三角形的第三边 U>B5LU9& 89 平行于三角形的一边,并且和其他两边相交的直线,所截得的三角形的 {{[jC"4AY 三边与原三角形三边对应成比例 k5%0wHpk = 90 定理 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和其他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相交, g9weJ6@}M 所构成的三角形与原三角形相似 a.`JS 91 相似三角形判定定理 1 两角对应相等,两三角形相似(ASA) +yP[(b/ 92 直角三角形被斜边上的高分成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和原三角形相似 ~iR!3+yg4 93 判定定理 2 两边对应成比例且夹角相等,两三角形相似(SAS) Q~Sv2 94 判定定理 3 三边对应成比例,两三角形相似(SSS) si!9Gz; 95 定理 如果一个直角三角形的斜边和一条直角边与另一个直角三角形的 sHPwW5j/o' 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成比例,那么这两个直角三角形相似 0jJ28.kOp 96 性质定理 1 相似三角形对应高的比,对应中线的比与对应角平分线的 >5~Zr$ 比都等于相似比 'oHOFH9:{b 97 性质定理 2 相似三角形周长的比等于相似比 MHr0CYyb. 98 性质定理 3 相似三角形面积的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 voej ~z+ 99 任意锐角的正弦值等于它的余角的余弦值,任意锐角的余弦值等于它的 XG\a-dq[ 余角的正弦值 vz#wP 100 任意锐角的正切值等于它的余角的余切值,任意锐角的余切值等于它的 Vh
.;p.!e 余角的正切值 }!yD^:[5 101 圆是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集合 Zj+}T
102 圆的内部可以看作是圆心的距离小于半径的点的集合 6v2RS 103 圆的外部可以看作是圆心的距离大于半径的点的集合
Vq)gpR 104 同圆或等圆的半径相等 3{I=#>; 105 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轨迹,是以定点为圆心,定长为半径的圆 X6N]gD 106 和已知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是着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tnC!e 107 到已知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是这个角的平分线 ?(NT!es 108 到两条平行线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是和这两条平行线平行且距离相等 E
^SM` 的一条直线 5IE+M 109 定理 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点确定一个圆。 Dss/>!
mN 110 垂径定理 垂直于弦的直径平分这条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 vLK\X$4 111 推论 1
zEPx ①平分弦(不是直径)的直径垂直于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 ;]oXEq` ②弦的垂直平分线经过圆心,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 hzuMTKH9 ③平分弦所对的一条弧的直径,垂直平分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另一条弧 EO9kE.g 112 推论2 圆的两条平行弦所夹的弧相等 ND55`KT4 113 圆是以圆心为对称中心的中心对称图形 >upXt? 114 定理 在同圆或等圆中,相等的圆心角所对的弧相等,所对的弦相等, o
+
QzQ+ Z 所对的弦的弦心距相等 Aiks>Cyi23 115 推论 在同圆或等圆中,如果两个圆心角、两条弧、两条弦或两弦的弦 N4` 9TN7 心距中有一组量相等那么它们所对应的其余各组量都相等 WVT5VJ7* 116 定理 一条弧所对的圆周角等于它所对的圆心角的一半 &(uF&-PwO4 117 推论 1 同弧或等弧所对的圆周角相等;同圆或等圆中,相等的圆周角 $6&GAJe 所对的弧也相等 7ru9dg1? 118 推论 2 半圆(或直径)所对的圆周角是直角;90° 的圆周角所对的弦 z Jo#3 是直径 ZaUcP6[h 119 推论 3 如果三角形一边上的中线等于这边的一半,那么这个三角形是 vrm{Ql& 直角三角形 E_![`9i 120 定理 圆的内接四边形的对角互补,并且任何一个外角都等于它的内对 .1z$ A 角 %L \{kUam 121 ①直线L和⊙O相交 d<r Z/6'kE{l ②直线L和⊙O相切 d=r lgjoF_D ③直线L和⊙O相离 d>r K'{W9~9Lq 122 切线的判定定理 经过半径的外端并且垂直于这条半径的直线是圆的切 9p\wTzA 线 LnI{S{]wDh 123 切线的性质定理 圆的切线垂直于经过切点的半径 1nlE3Y?AV 124 推论 1 经过圆心且垂直于切线的直线必经过切点 Ubw!/|mi 125 推论 2 经过切点且垂直于切线的直线必经过圆心 sRe#{EuJ 126 切线长定理 从圆外一点引圆的两条切线,它们的切线长相等,圆心和 3e!Yu.q: 这一点的连线平分两条切线的夹角 ^~r&}l4c, 127 圆的外切四边形的两组对边的和相等 peTO-x^a- 128 弦切角定理 弦切角等于它所夹的弧对的圆周角 }2BH_
2 129 推论 如果两个弦切角所夹的弧相等,那么这两个弦切角也相等 n"<GJ.{ 130 相交弦定理 圆内的两条相交弦,被交点分成的两条线段长的积相等 [>M*_1F 131 推论 如果弦与直径垂直相交,那么弦的一半是它分直径所成的两条线 sAjKf\][ 段的比例中项 C>`.J_N 132 切割线定理 从圆外一点引圆的切线和割线,切线长是这点到割线与圆 c]aK
N 交点的两条线段长的比例中项 %X9:R'~ sP 133 推论 从圆外一点引圆的两条割线,这一点到每条割线与圆的交点的两 ;/)Mcx] n 条线段长的积相等 zmL~]!~& 134 如果两个圆相切,那么切点一定在连心线上 */5<L99v 135 ①两圆外离 d>R+r ②两圆外切 d=R+r ③两圆相交 R-r<d<R+r(R>r) \BbOljM= ④两圆内切 d=R-r(R>r) ⑤两圆内含d<R-r(R>r) C@UJOB 136 定理 相交两圆的连心线垂直平分两圆的公共弦 XC/]u%n8]( 137 定理 把圆分成n(n≥3): S `m-5 ⑴依次连结各分点所得的多边形是这个圆的内接正n边形 X\3,NR, ⑵经过各分点作圆的切线,以相邻切线的交点为顶点的多边形是这个圆 JX\T
{\m# 的外切正n边形 |!xfIR>=F 138 定理 任何正多边形都有一个外接圆和一个内切圆,这两个圆是同心圆 #-gGsj;F 139 正n边形的每个内角都等于(n-2)×180°/n il>x!)?o 140 定理 正n边形的半径和边心距把正n边形分成2n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 =4M.QA@lI! 141 正n边形的面积Sn=pnrn/2 p表示正n边形的周长 nzE,F\k 142 正三角形面积 √3a/4 a表示边长 TH(Lzrbg 143 如果在一个顶点周围有k个正n边形的角,由于这些角的和应为360°,因 i^s`6:rNu 此k×(n-2)180°/n=360°化为(n-2)(k-2)=4 Ky'3z" 144 弧长计算公式:L=n兀R/180 ghJ,s|lH 145 扇形面积公式:S扇形=n兀R^2/360=LR/2 x,w`OMQ}c 146 内公切线长=d-(R-r) 外公切线长= d-(R+r) 9?l?G GmQ =FD`A#\C~ (4{ C7 实用工具:常用数学公式 ReB(T7Vk= X4P}aC 公式分类 公式表达式 k}f<'g<H sQ>B_Y! 乘法与因式分解 a2-b2=(a+b)(a-b) a3+b3=(a+b)(a2-ab+b2) VNxpOoV=S a3-b3=(a-b(a2+ab+b2) b!^M}s6 三角不等式 |a+b|≤|a|+|b| |a-b|≤|a|+|b| |a|≤b<=>-b≤a≤b _L:i=.hxN |a-b|≥|a|-|b| -|a|≤a≤|a| R
Z<+AX9R 一元二次方程的解 -b+√(b2-4ac)/2a -b-√(b2-4ac)/2a 5fj 根与系数的关系 X1+X2=-b/a X1*X2=c/a 注:韦达定理 \Sq"3_m4T bDh:!M 判别式 r_V2 J{B b2-4ac=0 注: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根 kP}hUrDX5 b2-4ac>0 注:方程有两个不等的实根 ~g
K-5}%! b2-4ac<0 注:方程没有实根,有共轭复数根 Fyh?4!/. 7k`*u) Q 三角函数公式 A}#]
g>L u.pKK
两角和公式 |?fW!y sin(A+B)=sinAcosB+cosAsinB sin(A-B)=sinAcosB-sinBcosA 7S dV%" cos(A+B)=cosAcosB-sinAsinB cos(A-B)=cosAcosB+sinAsinB S4{ Mu(^xT tan(A+B)=(tanA+tanB)/(1-tanAtanB) tan(A-B)=(tanA-tanB)/(1+tanAtanB) vzohq1r5 ctg(A+B)=(ctgActgB-1)/(ctgB+ctgA) ctg(A-B)=(ctgActgB+1)/(ctgB-ctgA) %];h|[ax] &`
00/p 倍角公式 1 ~B< tan2A=2tanA/(1-tan2A) ctg2A=(ctg2A-1)/2ctga GOZQ5m
- cos2a=cos2a-sin2a=2cos2a-1=1-2sin2a =UB*xm%! q(jkit~`A 半角公式 X8,7_D$ sin(A/2)=√((1-cosA)/2) sin(A/2)=-√((1-cosA)/2) vU8FHVytV cos(A/2)=√((1+cosA)/2) cos(A/2)=-√((1+cosA)/2) %g]$Vfpy tan(A/2)=√((1-cosA)/((1+cosA)) tan(A/2)=-√((1-cosA)/((1+cosA)) 7i+!^Qj?y ctg(A/2)=√((1+cosA)/((1-cosA)) ctg(A/2)=-√((1+cosA)/((1-cosA)) ?LV-W az\<sWb# 和差化积 _/N'I7g 2sinAcosB=sin(A+B)+sin(A-B) 2cosAsinB=sin(A+B)-sin(A-B) S-M)MCL 2cosAcosB=cos(A+B)-sin(A-B) -2sinAsinB=cos(A+B)-cos(A-B) rKy-u sinA+sinB=2sin((A+B)/2)cos((A-B)/2 &Xn8o
e cosA+cosB=2cos((A+B)/2)sin((A-B)/2) V$-~%7@>;9 tanA+tanB=sin(A+B)/cosAcosB tanA-tanB=sin(A-B)/cosAcosB V'Z&>6Z ctgA+ctgBsin(A+B)/sinAsinB - ctgA+ctgBsin(A+B)/sinAsinB Av;q:x? I4o=6ts 某些数列前n项和 94p:| 5@ 1+2+3+4+5+6+7+8+9+…+n=n(n+1)/2 1+3+5+7+9+11+13+15+…+(2n-1)=n2 <>T&ab@dE( 2+4+6+8+10+12+14+…+(2n)=n(n+1) 13+23+33+43+53+63+…n3=n2(n+1)2/4 /mMAwx 12+22+32+42+52+62+72+82+…+n2=n(n+1)(2n+1)/6 =;k+g?.@I 1*2+2*3+3*4+4*5+5*6+6*7+…+n(n+1)=n(n+1)(n+2)/3 [ n0##/ ^ =/?<C4 正弦定理 a/sinA=b/sinB=c/sinC=2R注:其中R表示三角形的外接圆半径 tkdBlG]! 余弦定理 b2=a2+c2-2accosB 注:角B是边a和边c的夹角 >TlW]st k binf
圆的标准方程 (x-a)2+(y-b)2=r2 注: (a,b)是圆心坐标 bQ^DX `o6P 圆的一般方程 x2+y2+Dx+Ey+F=0 注: D2+E2-4F>0
4(Cd 抛物线标准方程 y2=2px y2=-2px x2=2py x2=-2py q2S!m6 ! B
\_d5WJ< 直棱柱侧面积 S=c*h 斜棱柱侧面积 S=c'*h 正棱锥侧面积 S=1/2c*h' f- k|w%R@ 正棱台侧面积 S=1/2(c+c')h' 圆台侧面积 S=1/2(c+c')l=pi(R+r)l \&\_>X., 球的表面积 S=4pi*r2 圆柱侧面积 S=c*h=2pi*h [B"dH-r7 圆锥侧面积 S=1/2*c*l=pi*r*l 20.-;jK t4jd
KYA 弧长公式 l=a*r a是圆心角的弧度数r>0 扇形公式 s=1/2*l*r :!+}XT7)/ j5,^9' 锥体体积公式 V=1/3*S*H 圆锥体体积公式 V=1/3*pi*r2h u^aFj%}]L 斜棱柱体积 V=S'L 注:其中,S'是直截面面积, L是侧棱长 (/"K+$8' 柱体体积公式 V=s*h 圆柱体 V=pi*r2h U=&^H!LVY EZ%w= ]8xc?*i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