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170513
-
- 注册时间2010-10-01
- 最后登录2017-07-26
- 在线时间97小时
-
- 发帖553
- 搜Ta的帖子
- 精华0
- 辛币36
- 威望725
- 贡献值0
- 交易币0
-
访问TA的空间加好友用道具
|
1、 每份数×份数=总数 总数÷每份数=份数 总数÷份数=每份数 Ac`;st%l. 2、 1倍数×倍数=几倍数 几倍数÷1倍数=倍数 几倍数÷倍数= 1倍数
q=4Bny0 3、 速度×时间=路程 路程÷速度=时间 路程÷时间=速度 ^_W40/c3 4、 单价×数量=总价 总价÷单价=数量 总价÷数量=单价 %j5ywr: 5、 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 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 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 i%F<AY\O) 6、 加数+加数=和 和-一个加数=另一个加数 ~KPv7WfG 7、 被减数-减数=差 被减数-差=减数 差+减数=被减数 mp1ttGUtM 8、 因数×因数=积 积÷一个因数=另一个因数 RV;!05^< 9、 被除数÷除数=商 被除数÷商=除数 商×除数=被除数 Skxd<gv :$%>4+l $(rc/h0/E 小学数学图形计算公式 lP3h<j J+ts 1、正方形:C周长 S面积 a边长 周长=边长×4C=4a 面积=边长×边长S=a×a orqJ[!u)` 2、正方体:V:体积 a:棱长 表面积=棱长×棱长×6 S表=a×a×6 TH:W#Ot 体 积=棱长×棱长×棱长 V=a×a×a t7*#[x)a 3、长方形: 59lj7 C周长 S面积 a边长 周长=(长+宽)×2 C=2(a+b) 面积=长×宽 S=ab ^~1<f1( 4、长方体 .Y\EE;8% V:体积 s:面积 a:长 b: 宽 h:高 wd+K`I/v7h (1)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 S=2(ab+ah+bh) Ee)xnY%( (2)体积=长×宽×高 V=abh I 8zG~L%" 5、三角形 z_&P?+"Df s面积 a底 h高 面积=底×高÷2 s=ah÷2 Ur3m[07H 三角形高=面积 ×2÷底 S-c ^eLzQ 三角形底=面积 ×2÷高 WbcS: !0 6、平行四边形:s面积 a底 h高 面积=底×高 s=ah
}
`_(<H 7、梯形:s面积 a上底 b下底 h高 面积=(上底+下底)×高÷2 s=(a+b)×h÷2 4TZ cc|B5 8 圆形:S面 C周长 ∏ d=直径 r=半径
"r$/
(1)周长=直径×∏=2×∏×半径 C=∏d=2∏r J#
EP% (2)面积=半径×半径×∏ )];aI A$ 9、圆柱体:v体积 h:高 s:底面积 r:底面半径 c:底面周长 :c=.D;, (1)侧面积=底面周长×高 tJ'iX>9I (2)表面积=侧面积+底面积×2 y}"7e)|t% (3)体积=底面积×高 ?lKhzH.T (4)体积=侧面积÷2×半径 /pykW_`/- 10、圆锥体:v体积 h高 s底面积 r底面半径 体积=底面积×高÷3 i\Wdo/c-H x)oRSsv!Tr %\6Q .V#s 总数÷总份数=平均数 :FHA]oec1 *yez:
qnx 和差问题的公式 Ej"u1F14J (和+差)÷2=大数 !OAvD# (和-差)÷2=小数 !YE zFU`L 3i=Iu0 和倍问题 Bm /YgQi 和÷(倍数-1)=小数 |8U;m:AS 小数×倍数=大数 r,;\/^ u* (或者 和-小数=大数) B<,YPS8w ^B]@Lr E^ 差倍问题 N'?u1P4G 差÷(倍数-1)=小数 ;dZMa]X0 小数×倍数=大数 bK*~ol (或 小数+差=大数) JvL{| KtyU ^RNOcM| 植树问题 Ch5+N6c^ 1、非封闭线路上的植树问题主要可分为以下三种情形: pj8azFZ ⑴如果在非封闭线路的两端都要植树,那么: :NE/Ddgc' 株数=段数+1=全长÷株距-1 g
7n" 全长=株距×(株数-1) f<=Fe:1. 株距=全长÷(株数-1) ?fK1 ⑵如果在非封闭线路的一端要植树,另一端不要植树,那么: ^$NJD 株数=段数=全长÷株距
yWb4Ify 全长=株距×株数 6R4<J%$P 株距=全长÷株数 rQr!R$t/[ ⑶如果在非封闭线路的两端都不要植树,那么: ^ R~~L 株数=段数-1=全长÷株距-1 efOjTA% 全长=株距×(株数+1) D*2\{W/ 株距=全长÷(株数+1) k\aK?(.RC7 Gu;OVLR| 2、封闭线路上的植树问题的数量关系如下 ahGT4d`)9 株数=段数=全长÷株距 ;;#`#v 全长=株距×株数 /XbW<dfl 株距=全长÷株数 _A'{la~k v~=\H 盈亏问题 {/ 2E*|W~I (盈+亏)÷两次分配量之差=参加分配的份数 v("wKHWTI@ (大盈-小盈)÷两次分配量之差=参加分配的份数 ?9xu{B>6 (大亏-小亏)÷两次分配量之差=参加分配的份数 r*XLV{+4 fk{0d 相遇问题 q>s`uFRg( 相遇路程=速度和×相遇时间 m4m<nnM 相遇时间=相遇路程÷速度和 ,:GN;sIXg 速度和=相遇路程÷相遇时间 DQ80B)<O *y]+dK&- 追及问题 uQ3[Jz`y 追及距离=速度差×追及时间 K{=PQ XSU 追及时间=追及距离÷速度差 orfp>B) 0 速度差=追及距离÷追及时间 :L:&t,X H"Dn]$Q\Z 流水问题 -LWK*q[J;* 顺流速度=静水速度+水流速度 PJ\0JR7a 逆流速度=静水速度-水流速度 +B"0{>n}F 静水速度=(顺流速度+逆流速度)÷2 {_>em*V b 水流速度=(顺流速度-逆流速度)÷2 ;rR/5d1! xDjV`E] 浓度问题 %!|O.xxRR 溶质的重量+溶剂的重量=溶液的重量 T?wzwGp-[ 溶质的重量÷溶液的重量×100%=浓度 E^CiOTN 溶液的重量×浓度=溶质的重量 |"Z{I3Umg 溶质的重量÷浓度=溶液的重量 lm0N5(XP <+tD z ( 利润与折扣问题 Tv$s
qVe9 利润=售出价-成本 q.V-LXM 利润率=利润÷成本×100%=(售出价÷成本-1)×100% $[ z y 涨跌金额=本金×涨跌百分比 {y-^~Q"z 折扣=实际售价÷原售价×100%(折扣<1) wT_h!W 利息=本金×利率×时间 rRb+_]Lg 税后利息=本金×利率×时间×(1-20%) 7wVH8^| eUBrzoCO 长度单位换算 ^4pto$#@O: 1千米=1000米 1米=10分米 qTmD'2 1分米=10厘米 1米=100厘米 .F2:!h$ 1厘米=10毫米 ,hRN\Kt)p /,tAoa~FA 面积单位换算 $>q@SJ1q 1平方千米=100公顷 (S/F)? 1公顷=10000平方米 `JURQ:l)3^ 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jfRt-_- 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Nneo{j 1平方厘米=100平方毫米 j-b* C2l ;rHO&(h- 体(容)积单位换算 &c%Y<1e`% 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 DBgMC"_ 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 |yY`s6Uq 1立方分米=1升 ^jSsa 1立方厘米=1毫升 NNkP\oh\ 1立方米=1000升 bF-"tm
uY#TEjGh] 重量单位换算 VaLs`q&3> 1吨=1000 千克 DuF"*R~et 1千克=1000克 E6A/SVp 1千克=1公斤 {hdPh
L Q8nId<\( 人民币单位换算 >)**khuP7 1元=10角 j6YiE~ 1角=10分 ELD!{bMT 1元=100分 ]?LB?:6 JAjku6 时间单位换算 5V5w:U>_z 1世纪=100年 1年=12月 \ |!\V 大月(31天)有: 1\3\5\7\8\10\12月 S Xr%kndS 小月(30天)的有: 4\6\9\11月 yVJ%+d:6 平年 2月28天, 闰年 2月29天 .\:J~( 平年全年365天, 闰年全年366天 zT9JBMNE: 1日=24小时 1小时=60分 $xgBKD 1分=60秒 1小时=3600秒 j*R,m1e8 \'v(Xp6
小学数学几何形体周长 面积 体积计算公式 #&8rcu;/ Z-X?JA\& 1、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C=(a+b)×2 7Y( 5]A9= 2、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C=4a D E/:[' 3、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S=ab Ng=ONh
4、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 S=a.a= a E"PcrWB& 5、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 S=ah÷2 @g-Tk 6、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 S=ah Xm!-~n@-m7 7、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 S=(a+b)h÷2 I;MD>%[W, 8、直径=半径×2 d=2r 半径=直径÷2 r= d÷2 nJFg^s1 9、圆的周长=圆周率×直径=圆周率×半径×2 c=πd =2πr fiDl8=~@ 10、圆的面积=圆周率×半径×半径 B[o`k]] V5mTu)tp5 常见的初中数学公式 (<c7<_-H (6gK4__}] 1 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 =|U@ 2 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8K}%! 3 同角或等角的补角相等 TzG]WsY_ 4 同角或等角的余角相等 s8mr'' 5 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和已知直线垂直 @N.jB#nEb 6 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连接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 0L-!!
c3 7 平行公理 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 >U!*y4 8 如果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平行,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 5iX!
lAFJ 9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5M_Wj*a}7 10 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 91p 11 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l=m(mf?QBg 12 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1vevEa$ 13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lB;FUck9 14 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ULqoCd%bK 15 定理 三角形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 &^.57] 16 推论 三角形两边的差小于第三边 =xN= # 17 三角形内角和定理 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等于180° z\!K<d"Xv 18 推论1 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 9
c3E+ 19 推论2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 X[3}?,aqL 20 推论3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和它不相邻的内角 AMCyj`Ur 21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相等 Ip
*g' 22 边角边公理(SAS) 有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L>9R4:
g 23 角边角公理(ASA) 有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wdas1 24 推论(AAS) 有两角和其中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ip:LcG t 25 边边边公理(SSS) 有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3HC 26 斜边、直角边公理(HL) 有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 ;;U:Jtn2 全等 \_BkY%a 27 定理1 在角的平分线上的点到这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 9Kv|>#zff 28 定理2 到一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同的点,在这个角的平分线上 Ym8}ZW- 29 角的平分线是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所有点的集合 b[ w;i]2 30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 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 (即等边对等角) m`A%
p 31 推论1 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平分线平分底边并且垂直于底边 !CY&{LEYn0 32 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和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 w=7L3AW 33 推论3 等边三角形的各角都相等,并且每一个角都等于60° rZ03x\2 34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 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 E-2eOT 所对的边也相等(等角对等边) -ysn&d\rV 35 推论1 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KY9n2u&4 36 推论2 有一个角等于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2c{k 37 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30°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 =:I+6PlF@ 一半 XNH4vG
| 38 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上的一半 , H
kj1x 39 定理 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和这条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 (p)!Mq
"^ 40 逆定理 和一条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
zj{s}* 41 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可看作和线段两端点距离相等的所有点的集合 sM2MLh 'D 42 定理1 关于某条直线对称的两个图形是全等形 Yl^mAS[w& 43 定理2 如果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那么对称轴是对应点连线的垂直 b/("Y.r= 平分线 \2v"YVWw
44 定理3 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如果它们的对应线段或延长线相交, 6W2hr2Zy9 那么交点在对称轴上 nv/[I,nw 45 逆定理 如果两个图形的对应点连线被同一条直线垂直平分,那么这两 4
'>1HW 个图形关于这条直线对称 7/IlL 46 勾股定理 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a、b的平方和、等于斜边c的平方, _lxco=qd=% 即a^2+b^2=c^2 j<yiNHC 47 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a、b、c有关系a^2+b^2=c^2 , j? i#L}.I 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P 7D!6q 48 定理 四边形的内角和等于360° W;_E 4 49 四边形的外角和等于360° F7}-! 50 多边形内角和定理 n边形的内角的和等于(n-2)×180° zGo
|JF 51 推论 任意多边的外角和等于360° }"s;\?a 52 平行四边形性质定理 1 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相等 N_gD>6I 53 平行四边形性质定理 2 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 #ToK$8 54 推论 夹在两条平行线间的平行线段相等 DBH#)
4do@ 55 平行四边形性质定理 3 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 au@a8MP
56 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 1 两组对角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dWObh 57 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 2 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lCT{v@pp 58 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 3 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r6.d s^ 59 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 4 一组对边平行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Lf6WMit 60 矩形性质定理 1 矩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 ~/
#1G.H 61 矩形性质定理 2 矩形的对角线相等 n# 7Pr/*0 62 矩形判定定理 1 有三个角是直角的四边形是矩形 mTDVlw0dh 63 矩形判定定理 2 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 |NFZ(6vNh 64 菱形性质定理 1 菱形的四条边都相等 e@<?zS6 65 菱形性质定理 2 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并且每一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 Ctu?o+^;z 66 菱形面积=对角线乘积的一半,即 S=(a×b)÷2
}
p:%[ 67 菱形判定定理 1 四边都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 ~qP[eW
e 68 菱形判定定理 2 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 %&<LNEiUN 69 正方形性质定理 1 正方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四条边都相等 >{zk
qvsQ& 70 正方形性质定理 2 正方形的两条对角线相等,并且互相垂直平分,每 (P|pRVO 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 b1?xeG# 71 定理1 关于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是全等的 !nf-}ze{ 72 定理2 关于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对称点连线都经过对称中心,并且被 =d`5f@'rl 对称中心平分 m_NCx]#e
73 逆定理 如果两个图形的对应点连线都经过某一点,并且被这一点平分, t*S."
q 那么这两个图形关于这一点对称 EG<s_d? 74 等腰梯形性质定理 等腰梯形在同一底上的两个角相等 r%]Qlt~K 75 等腰梯形的两条对角线相等 8At<Wic 76 等腰梯形判定定理 在同一底上的两个角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 Jh/ E@}' 77 对角线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 chI.{Rj 78 平行线等分线段定理 如果一组平行线在一条直线上截得的线段相等, X` YwP/D 那么在其他直线上截得的线段也相等 PL=^}{r 79 推论 1 经过梯形一腰的中点与底平行的直线,必平分另一腰 v3[@1FQ" 80 推论 2 经过三角形一边的中点与另一边平行的直线,必平分第三边 @C8DZ5) 81 三角形中位线定理 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第三边,并且等于它的一半 \,G#<>S 82 梯形中位线定理 梯形的中位线平行于两底,并且等于两底和的一半 HL K@xKD< L=(a+b)÷2 S=L×h o*S"KX$ 83 (1)比例的基本性质 如果 a:b=c:d,那么ad=bc如果ad=bc,那么a:b=c:d ~mz%E 84 (2)合比性质 如果 a/b=c/d,那么(a±b)/b=(c±d)/d X[$++p
. 85 (3)等比性质 如果 a/b=c/d=…=m/n(b+d+…+n≠0),那么(a+c+…+m) @mQ:7-,~ /(b+d+…+n)=a/b R{hf9R , 86 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 三条平行线截两条直线,所得的对应线段成 P ,mN > 比例 I/J7rkf 87 推论 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截其他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所得 Gu0 ,)jy\ 的应线段成比例 sy5 Fn~\R 88 定理 如果一条直线截三角形的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所得的对应线 r7mD{0s* 段成比例,那么这条直线平行于三角形的第三边 6dqsFns}e 89 平行于三角形的一边,并且和其他两边相交的直线,所截得的三角形的 ",qU,0 三边与原三角形三边对应成比例 cntco@ 90 定理 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和其他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相交, :D:DnVZ-[@ 所构成的三角形与原三角形相似 H*I4xT@ 91 相似三角形判定定理 1 两角对应相等,两三角形相似(ASA) 0#p/A^\#7M 92 直角三角形被斜边上的高分成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和原三角形相似 G;iEo4\? 93 判定定理 2 两边对应成比例且夹角相等,两三角形相似(SAS) e]8,:Gd( 94 判定定理 3 三边对应成比例,两三角形相似(SSS) y'C-[nk 95 定理 如果一个直角三角形的斜边和一条直角边与另一个直角三角形的 Am4lEvb 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成比例,那么这两个直角三角形相似 @z`@f"l 96 性质定理 1 相似三角形对应高的比,对应中线的比与对应角平分线的 6sfwlT 比都等于相似比 JK_OZ 97 性质定理 2 相似三角形周长的比等于相似比 olux6RP[B 98 性质定理 3 相似三角形面积的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 ))h6~1` 99 任意锐角的正弦值等于它的余角的余弦值,任意锐角的余弦值等于它的 }?8uH/+ZA 余角的正弦值 d l]# 100 任意锐角的正切值等于它的余角的余切值,任意锐角的余切值等于它的 Fj
p.T; 余角的正切值 Yl cbW0'c 101 圆是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集合 N@T.T=r 102 圆的内部可以看作是圆心的距离小于半径的点的集合 V*[b}Xew 103 圆的外部可以看作是圆心的距离大于半径的点的集合 ed!>)Cb 104 同圆或等圆的半径相等 afG{lWE) 105 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轨迹,是以定点为圆心,定长为半径的圆 V
A^l+Z,d 106 和已知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是着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g3ukt 107 到已知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是这个角的平分线 pW\'ZRj 108 到两条平行线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是和这两条平行线平行且距离相等 8MwK.H[U 的一条直线 )X+mV 109 定理 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点确定一个圆。 J5M+FwZq 110 垂径定理 垂直于弦的直径平分这条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 [5d2D,) 111 推论 1
F\JUx L@8 ①平分弦(不是直径)的直径垂直于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 >!6JKL~= ②弦的垂直平分线经过圆心,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 oMH.u^b]fT ③平分弦所对的一条弧的直径,垂直平分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另一条弧 J>vMo@ 112 推论2 圆的两条平行弦所夹的弧相等 ^%T7. 1'x 113 圆是以圆心为对称中心的中心对称图形 <'U]`Lp 114 定理 在同圆或等圆中,相等的圆心角所对的弧相等,所对的弦相等, mh/n.*E7 所对的弦的弦心距相等 Qx3eL
fm 115 推论 在同圆或等圆中,如果两个圆心角、两条弧、两条弦或两弦的弦 4Ft1@ 心距中有一组量相等那么它们所对应的其余各组量都相等 5z$,6T 116 定理 一条弧所对的圆周角等于它所对的圆心角的一半 ,\)a_@@k 117 推论 1 同弧或等弧所对的圆周角相等;同圆或等圆中,相等的圆周角 P\2M[Gu(Q 所对的弧也相等 ?)4?V\$ 118 推论 2 半圆(或直径)所对的圆周角是直角;90° 的圆周角所对的弦
#;KsJb)N. 是直径 y(jg#7) 119 推论 3 如果三角形一边上的中线等于这边的一半,那么这个三角形是 ;t#]2
<d* 直角三角形 ^ZRYRA 120 定理 圆的内接四边形的对角互补,并且任何一个外角都等于它的内对 LJlZ^kh 角 {tP%epQ 121 ①直线L和⊙O相交 d<r aBuoHdg; ②直线L和⊙O相切 d=r V&{MQWy ③直线L和⊙O相离 d>r o2H1N~e#c 122 切线的判定定理 经过半径的外端并且垂直于这条半径的直线是圆的切 S_(d9GK< 线 G@ \Pi#1 123 切线的性质定理 圆的切线垂直于经过切点的半径 #o`Ny4sq/ 124 推论 1 经过圆心且垂直于切线的直线必经过切点 32)tJ|m 125 推论 2 经过切点且垂直于切线的直线必经过圆心 `|Z}2vo;j 126 切线长定理 从圆外一点引圆的两条切线,它们的切线长相等,圆心和 ]3{0J 这一点的连线平分两条切线的夹角 tfO#vw,@ 127 圆的外切四边形的两组对边的和相等 |,C#:"z; 128 弦切角定理 弦切角等于它所夹的弧对的圆周角 YPDf
Y<?v 129 推论 如果两个弦切角所夹的弧相等,那么这两个弦切角也相等 }WLh8i?_ 130 相交弦定理 圆内的两条相交弦,被交点分成的两条线段长的积相等 v6(E3)J7 131 推论 如果弦与直径垂直相交,那么弦的一半是它分直径所成的两条线 dI'SwnR 段的比例中项 256LH Y|6 132 切割线定理 从圆外一点引圆的切线和割线,切线长是这点到割线与圆 a6x
j\w 交点的两条线段长的比例中项 giY80!GX 133 推论 从圆外一点引圆的两条割线,这一点到每条割线与圆的交点的两 7*+]wEs 条线段长的积相等 3INI?y}t 134 如果两个圆相切,那么切点一定在连心线上 jH;Du2w 135 ①两圆外离 d>R+r ②两圆外切 d=R+r ③两圆相交 R-r<d<R+r(R>r) xl9aV\
W ④两圆内切 d=R-r(R>r) ⑤两圆内含d<R-r(R>r) `6=-WEo 136 定理 相交两圆的连心线垂直平分两圆的公共弦 jdA
]2] 137 定理 把圆分成n(n≥3): pL1i|
O
⑴依次连结各分点所得的多边形是这个圆的内接正n边形 v-j3bB ⑵经过各分点作圆的切线,以相邻切线的交点为顶点的多边形是这个圆 {}~: &.D 的外切正n边形 Y-!YhWsS 138 定理 任何正多边形都有一个外接圆和一个内切圆,这两个圆是同心圆 YvL?j 139 正n边形的每个内角都等于(n-2)×180°/n :a[Ihqfg 140 定理 正n边形的半径和边心距把正n边形分成2n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 Aj>[z8!, 141 正n边形的面积Sn=pnrn/2 p表示正n边形的周长 tA.`k;LT 142 正三角形面积 √3a/4 a表示边长 }GwVKAjP 143 如果在一个顶点周围有k个正n边形的角,由于这些角的和应为360°,因 L71!J0@a# 此k×(n-2)180°/n=360°化为(n-2)(k-2)=4 Ka!I`Yf 144 弧长计算公式:L=n兀R/180 &?,U_)x/ 145 扇形面积公式:S扇形=n兀R^2/360=LR/2 I<oL}f 146 内公切线长=d-(R-r) 外公切线长= d-(R+r) A;XOT6jv? >`RRP}u=u El_Qk[X|A 实用工具:常用数学公式 Ut@RGg+f8 [IZM.r`Z 公式分类 公式表达式 Nh?|RE0t x[_=#8~.1x 乘法与因式分解 a2-b2=(a+b)(a-b) a3+b3=(a+b)(a2-ab+b2) QbFHfA2Ij a3-b3=(a-b(a2+ab+b2) m|tC24 三角不等式 |a+b|≤|a|+|b| |a-b|≤|a|+|b| |a|≤b<=>-b≤a≤b U\@A_
B |a-b|≥|a|-|b| -|a|≤a≤|a| DbI!l`Vn4 一元二次方程的解 -b+√(b2-4ac)/2a -b-√(b2-4ac)/2a w*7|dZk{ 根与系数的关系 X1+X2=-b/a X1*X2=c/a 注:韦达定理 F0Jx( ZfAzc6J?\ 判别式 Ch
rY"
b2-4ac=0 注: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根 6]cryf&b b2-4ac>0 注:方程有两个不等的实根 OTWkUB{ b2-4ac<0 注:方程没有实根,有共轭复数根 U%<rn(xWXD M)-6T{[IT 三角函数公式 #Il_J\# \ gwXH 两角和公式 PG%0yv% sin(A+B)=sinAcosB+cosAsinB sin(A-B)=sinAcosB-sinBcosA Njc%_&r cos(A+B)=cosAcosB-sinAsinB cos(A-B)=cosAcosB+sinAsinB R{YzH56M tan(A+B)=(tanA+tanB)/(1-tanAtanB) tan(A-B)=(tanA-tanB)/(1+tanAtanB) dhPKHrS ctg(A+B)=(ctgActgB-1)/(ctgB+ctgA) ctg(A-B)=(ctgActgB+1)/(ctgB-ctgA) a
dfR!&J XUMX* 倍角公式 ,U,By~s tan2A=2tanA/(1-tan2A) ctg2A=(ctg2A-1)/2ctga w&h2y4 cos2a=cos2a-sin2a=2cos2a-1=1-2sin2a sUkm|K`# &7mW9] 半角公式 6rti ' sin(A/2)=√((1-cosA)/2) sin(A/2)=-√((1-cosA)/2) .1 )RW5|c cos(A/2)=√((1+cosA)/2) cos(A/2)=-√((1+cosA)/2) )KSoq/ tan(A/2)=√((1-cosA)/((1+cosA)) tan(A/2)=-√((1-cosA)/((1+cosA)) I5ss0JSl/ ctg(A/2)=√((1+cosA)/((1-cosA)) ctg(A/2)=-√((1+cosA)/((1-cosA)) K+\nC)oG ={2!c
0s 和差化积 AEirj / 2sinAcosB=sin(A+B)+sin(A-B) 2cosAsinB=sin(A+B)-sin(A-B) nwI3| & 2cosAcosB=cos(A+B)-sin(A-B) -2sinAsinB=cos(A+B)-cos(A-B) "d/s5sP|S sinA+sinB=2sin((A+B)/2)cos((A-B)/2 Pz_Oe,{.I cosA+cosB=2cos((A+B)/2)sin((A-B)/2) +!t} tanA+tanB=sin(A+B)/cosAcosB tanA-tanB=sin(A-B)/cosAcosB /lhz],w ctgA+ctgBsin(A+B)/sinAsinB - ctgA+ctgBsin(A+B)/sinAsinB }CL"S_>1 }Rvm &?~O 某些数列前n项和 &jA\hg#9 1+2+3+4+5+6+7+8+9+…+n=n(n+1)/2 1+3+5+7+9+11+13+15+…+(2n-1)=n2 <~U4* 2+4+6+8+10+12+14+…+(2n)=n(n+1) 13+23+33+43+53+63+…n3=n2(n+1)2/4 RrrK*Fk8= 12+22+32+42+52+62+72+82+…+n2=n(n+1)(2n+1)/6 0rSIfYZa 1*2+2*3+3*4+4*5+5*6+6*7+…+n(n+1)=n(n+1)(n+2)/3 j-@kW'K 4Aes#{R3v 正弦定理 a/sinA=b/sinB=c/sinC=2R注:其中R表示三角形的外接圆半径 +>^7vq-\' 余弦定理 b2=a2+c2-2accosB 注:角B是边a和边c的夹角 ,Dmc2D ]w).8=I 圆的标准方程 (x-a)2+(y-b)2=r2 注: (a,b)是圆心坐标 Y&bMCI6U 圆的一般方程 x2+y2+Dx+Ey+F=0 注: D2+E2-4F>0 4p`XG1Pt 抛物线标准方程 y2=2px y2=-2px x2=2py x2=-2py Ue:z1p;g #EO1`9f48x 直棱柱侧面积 S=c*h 斜棱柱侧面积 S=c'*h 正棱锥侧面积 S=1/2c*h' -!M,75nU 正棱台侧面积 S=1/2(c+c')h' 圆台侧面积 S=1/2(c+c')l=pi(R+r)l 5FKBv
e@ 球的表面积 S=4pi*r2 圆柱侧面积 S=c*h=2pi*h g:ErZ;[ 圆锥侧面积 S=1/2*c*l=pi*r*l rt7<Q47QE ~!iQ6N?PY 弧长公式 l=a*r a是圆心角的弧度数r>0 扇形公式 s=1/2*l*r rM}0%J' B/f0P(7 锥体体积公式 V=1/3*S*H 圆锥体体积公式 V=1/3*pi*r2h FVsj; 斜棱柱体积 V=S'L 注:其中,S'是直截面面积, L是侧棱长 fN%jJ-[d 柱体体积公式 V=s*h 圆柱体 V=pi*r2h zR6siAV9 qZk'tRv UM%o\Bi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