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170513
-
- 注册时间2010-10-01
- 最后登录2017-07-26
- 在线时间97小时
-
- 发帖553
- 搜Ta的帖子
- 精华0
- 辛币36
- 威望725
- 贡献值0
- 交易币0
-
访问TA的空间加好友用道具
|
1、 每份数×份数=总数 总数÷每份数=份数 总数÷份数=每份数 ~xP
Szf 2、 1倍数×倍数=几倍数 几倍数÷1倍数=倍数 几倍数÷倍数= 1倍数 :S#eg1y.w] 3、 速度×时间=路程 路程÷速度=时间 路程÷时间=速度 ]}5`7 4、 单价×数量=总价 总价÷单价=数量 总价÷数量=单价 ^NcTWbs-T 5、 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 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 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 W;5N04ko 6、 加数+加数=和 和-一个加数=另一个加数 _AVy:~/ 7、 被减数-减数=差 被减数-差=减数 差+减数=被减数 TjT](?'o 8、 因数×因数=积 积÷一个因数=另一个因数 +V6j` 9、 被除数÷除数=商 被除数÷商=除数 商×除数=被除数 /Ql6]8.P uAC hu] VN?<[#ij 小学数学图形计算公式 ST#PMb'izn 7Zhli Y1 1、正方形:C周长 S面积 a边长 周长=边长×4C=4a 面积=边长×边长S=a×a h=:*7>} 2、正方体:V:体积 a:棱长 表面积=棱长×棱长×6 S表=a×a×6 |_!PD$i- 体 积=棱长×棱长×棱长 V=a×a×a z/pDOP Ku 3、长方形: ws#hhW3qK C周长 S面积 a边长 周长=(长+宽)×2 C=2(a+b) 面积=长×宽 S=ab Xx=K?Z?3. 4、长方体 l
DgzM3 V:体积 s:面积 a:长 b: 宽 h:高 #3YdjU3w (1)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 S=2(ab+ah+bh) h)"'YzCt (2)体积=长×宽×高 V=abh w"yK\OE 5、三角形 byp.V_a}/ s面积 a底 h高 面积=底×高÷2 s=ah÷2 NT'Ie]| 三角形高=面积 ×2÷底 W5TqC 三角形底=面积 ×2÷高 Dy98[cL 6、平行四边形:s面积 a底 h高 面积=底×高 s=ah >Zi|$@7t- 7、梯形:s面积 a上底 b下底 h高 面积=(上底+下底)×高÷2 s=(a+b)×h÷2 _Wq7U1v` 8 圆形:S面 C周长 ∏ d=直径 r=半径 K~P76jAe$ (1)周长=直径×∏=2×∏×半径 C=∏d=2∏r 4;08n|C (2)面积=半径×半径×∏ 4
3}qaf[ 9、圆柱体:v体积 h:高 s:底面积 r:底面半径 c:底面周长 {|G&W^` (1)侧面积=底面周长×高 -v;iMEZ) (2)表面积=侧面积+底面积×2 )x y9X0 (3)体积=底面积×高 //VG1@vaVX (4)体积=侧面积÷2×半径
FW/6{tm 10、圆锥体:v体积 h高 s底面积 r底面半径 体积=底面积×高÷3 X5|?/aR} 1a \=0=[ 4GEjW4E 总数÷总份数=平均数 \?J=mE@;1 (2n3exx 和差问题的公式 _CHKh*KHML (和+差)÷2=大数 >3v0yh_3 (和-差)÷2=小数 t!NrB X w($XEv; 和倍问题 (q055y 和÷(倍数-1)=小数 [''=>< 小数×倍数=大数
7l[t9ON (或者 和-小数=大数) Mf!owpW
T A[K:/tB 差倍问题 )kFme=
; 差÷(倍数-1)=小数 ~_(!}V 小数×倍数=大数 ]eY Qio! (或 小数+差=大数) _.u~)Q
`6 0m
qSA 植树问题 \?aOExG
I 1、非封闭线路上的植树问题主要可分为以下三种情形: 9
Wxq) ⑴如果在非封闭线路的两端都要植树,那么: =#7s+ d- 株数=段数+1=全长÷株距-1 w;@`Yi.WQ 全长=株距×(株数-1) C,V|TF.i2 株距=全长÷(株数-1) ;]|m((15G ⑵如果在非封闭线路的一端要植树,另一端不要植树,那么: )tJL@Qo 株数=段数=全长÷株距 BASO$?jf4 全长=株距×株数 T@2f&Un^ 株距=全长÷株数 /M5=tW#e ⑶如果在非封闭线路的两端都不要植树,那么: Ufyxw5u5F 株数=段数-1=全长÷株距-1 ~Ay 全长=株距×(株数+1) Z?vY3) 株距=全长÷(株数+1) S^*(ALFPj ER0TY, 2、封闭线路上的植树问题的数量关系如下 :h3#1fko 株数=段数=全长÷株距 }Ox2olUX 全长=株距×株数 pIk4V/fy 株距=全长÷株数 Lx9hq7< dP$y>%cB 盈亏问题 ,oy4V ^B& (盈+亏)÷两次分配量之差=参加分配的份数 Vjv6\;tt8 (大盈-小盈)÷两次分配量之差=参加分配的份数 T[`QO`\5O (大亏-小亏)÷两次分配量之差=参加分配的份数 t201ud2$ '&rw=.cU 相遇问题 ,"4X&>_f 相遇路程=速度和×相遇时间 e&r+
w! 相遇时间=相遇路程÷速度和 bfcD5:q 速度和=相遇路程÷相遇时间 ch%Q'DR_I) PGC07U:B 追及问题 0:~gW#lD 追及距离=速度差×追及时间 F[Qs v54 追及时间=追及距离÷速度差 J+-,^8) 速度差=追及距离÷追及时间 C6Um6X9/i K+(m'3` 流水问题 ZS07_6.~ 顺流速度=静水速度+水流速度 6,sR
avs 逆流速度=静水速度-水流速度 g`y/_ 静水速度=(顺流速度+逆流速度)÷2 Y;
~EcM 水流速度=(顺流速度-逆流速度)÷2 b#bO=T$e- :==UDVP 浓度问题 89 _&X[X 溶质的重量+溶剂的重量=溶液的重量 lsTe*Od 溶质的重量÷溶液的重量×100%=浓度 :FEd:0TS 溶液的重量×浓度=溶质的重量 7N&3FER 溶质的重量÷浓度=溶液的重量 Lqy|DJ% \z(>h& 利润与折扣问题 gEX:S(1QP 利润=售出价-成本 ={e#lC 利润率=利润÷成本×100%=(售出价÷成本-1)×100% RXIH(WiK 涨跌金额=本金×涨跌百分比 $u/8Rp 折扣=实际售价÷原售价×100%(折扣<1) 5<0Yh#_ 利息=本金×利率×时间 uOy\{5s8 税后利息=本金×利率×时间×(1-20%) ]IN- }s8*Q
fK> 长度单位换算 :/I={)5 1千米=1000米 1米=10分米 g;|
n8] 1分米=10厘米 1米=100厘米 pP=_@3 D 1厘米=10毫米 N9~'P-V M)bC%(xJ 面积单位换算 _Eet2;9 1平方千米=100公顷 vq@#Be?@
1公顷=10000平方米 C`=`Ce~|d 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i1 fv
" 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3/]f4D{MMY 1平方厘米=100平方毫米 9 ayH:; 1KfJl S+ 体(容)积单位换算 O% j,:t'" 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 -Hl\j(D7 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 sIP6GWK$ 1立方分米=1升 i[V,IP + 1立方厘米=1毫升 b@UF
PE5jy 1立方米=1000升 BbXmT"@ Iwd"f
重量单位换算 Ip1QVND 1吨=1000 千克 x`&P}4v0 1千克=1000克 2}W6{T' 1千克=1公斤 &q kl*#] #)IdJ] 人民币单位换算 6EW"8RG` 1元=10角 f?oI'5R41 1角=10分 4c493QOd 1元=100分 B$iMU?B3 J-HabHv
时间单位换算 Br?++
\ 1世纪=100年 1年=12月 G5C#i7cpm 大月(31天)有: 1\3\5\7\8\10\12月 ~cWLu5 小月(30天)的有: 4\6\9\11月 &k {t0> 平年 2月28天, 闰年 2月29天 Pj^k
pjV 平年全年365天, 闰年全年366天 5k!(#@a_T 1日=24小时 1小时=60分 0hEF$d6U 1分=60秒 1小时=3600秒 4kN:=g
-M(58/y 小学数学几何形体周长 面积 体积计算公式 = m!! @DjG?yLK$ 1、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C=(a+b)×2 _A# x&<c 2、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C=4a YQlpk@X`2 3、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S=ab ;1Tpzm 4、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 S=a.a= a !YuO
N6{) 5、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 S=ah÷2 5Lo==jHif 6、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 S=ah qX}dbuDE"P 7、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 S=(a+b)h÷2 |2+c DR 8、直径=半径×2 d=2r 半径=直径÷2 r= d÷2 `0/gs 9、圆的周长=圆周率×直径=圆周率×半径×2 c=πd =2πr i1kh@s~8UC 10、圆的面积=圆周率×半径×半径 c;A
ew! [xH2n\7 常见的初中数学公式 CVn;RF6 IWSEssP 1 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 DY%T`} 2 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a
v$\@4I 3 同角或等角的补角相等 pw(*X,gj 4 同角或等角的余角相等 #d
XZA>b9
5 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和已知直线垂直 `0-m`> 1> 6 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连接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 iyHp$~,q?t 7 平行公理 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 Tg}H < T 8 如果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平行,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 Av\0GqF 9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ILQ
CvP* 10 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HvL9;^! 11 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aG8;,H=%, 12 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R/(Q 13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cfF-e93T 14 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l-JKcsM 15 定理 三角形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 o
F,R@f 16 推论 三角形两边的差小于第三边 6r?cpJV{
17 三角形内角和定理 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等于180° l% 3Q=c 18 推论1 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 8DmX4* 19 推论2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 G!f E'B 20 推论3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和它不相邻的内角 I=Lj_UF4 21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相等 s`dkEaS 22 边角边公理(SAS) 有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ln_EL?V 23 角边角公理(ASA) 有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lVO(9sl*i 24 推论(AAS) 有两角和其中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Nc^b8&
2J 25 边边边公理(SSS) 有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jl. f 26 斜边、直角边公理(HL) 有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 ]MBJ"1F 全等 y[Fw>g1`q 27 定理1 在角的平分线上的点到这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 TO8\4p*tE 28 定理2 到一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同的点,在这个角的平分线上 $ET/0v"V 29 角的平分线是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所有点的集合 P7^TRrMF 30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 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 (即等边对等角) <{P^W;N7 31 推论1 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平分线平分底边并且垂直于底边 iz$v8;w 32 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和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 Wl^/=I4p# 33 推论3 等边三角形的各角都相等,并且每一个角都等于60° ~=aI2(b 34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 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 `OF
g.R| 所对的边也相等(等角对等边) t2U]CI% 35 推论1 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pRa oR 36 推论2 有一个角等于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PA1iNdKS 37 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30°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
s2
t-T0; 一半 c9F[pfi( 38 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上的一半 NC#kI3 { 39 定理 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和这条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 bC>yIjCTn 40 逆定理 和一条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 2T
{-J!k 41 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可看作和线段两端点距离相等的所有点的集合 _16&K}< 42 定理1 关于某条直线对称的两个图形是全等形 wN%DM)*k 43 定理2 如果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那么对称轴是对应点连线的垂直 m78MWz]Yo 平分线 iKCTYXN1( 44 定理3 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如果它们的对应线段或延长线相交, Rg!aKdDl$ 那么交点在对称轴上 .
,(uoK{ 45 逆定理 如果两个图形的对应点连线被同一条直线垂直平分,那么这两 Ib<
5u 个图形关于这条直线对称 RaJ}>e 46 勾股定理 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a、b的平方和、等于斜边c的平方, h3vm<R; 即a^2+b^2=c^2 ~vvQz" 47 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a、b、c有关系a^2+b^2=c^2 ,
0L
4]z'5 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PH}b?f4 48 定理 四边形的内角和等于360° uc{Qhw!;: 49 四边形的外角和等于360° Qc)RrqYNGF 50 多边形内角和定理 n边形的内角的和等于(n-2)×180° 7kew/8- 51 推论 任意多边的外角和等于360° mYU dh L^ 52 平行四边形性质定理 1 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相等 4Q>jP3 53 平行四边形性质定理 2 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 [~&:`I1 54 推论 夹在两条平行线间的平行线段相等 _<&K]e@dp 55 平行四边形性质定理 3 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 _*-'yu8# 56 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 1 两组对角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D6@4 57 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 2 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N*c?Er@8U 58 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 3 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g#bfY=C 59 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 4 一组对边平行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MiL9m+? 60 矩形性质定理 1 矩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 bl QzVp- 61 矩形性质定理 2 矩形的对角线相等 X
_Of k 62 矩形判定定理 1 有三个角是直角的四边形是矩形 m$G?e9{ 63 矩形判定定理 2 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 Xj&~N;Ysb 64 菱形性质定理 1 菱形的四条边都相等 2v;
7ohK 65 菱形性质定理 2 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并且每一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 ;#Bh_f 66 菱形面积=对角线乘积的一半,即 S=(a×b)÷2 TPmZ/c^ 67 菱形判定定理 1 四边都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 ]((
>i%%~ 68 菱形判定定理 2 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 LxYM"_1A; 69 正方形性质定理 1 正方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四条边都相等 "#"Fp&Z7 70 正方形性质定理 2 正方形的两条对角线相等,并且互相垂直平分,每 2&G1Q'! 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 IDVY2`sM 71 定理1 关于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是全等的 q=L*
99
S 72 定理2 关于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对称点连线都经过对称中心,并且被 V-o`L`(F` 对称中心平分 \q)1TTnHS 73 逆定理 如果两个图形的对应点连线都经过某一点,并且被这一点平分, -^NAHE$bW 那么这两个图形关于这一点对称 d}A2I 74 等腰梯形性质定理 等腰梯形在同一底上的两个角相等 &t@6qi`d 75 等腰梯形的两条对角线相等 vo^9qSX
f 76 等腰梯形判定定理 在同一底上的两个角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 8aIq#v 77 对角线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 "Ezr- 4 78 平行线等分线段定理 如果一组平行线在一条直线上截得的线段相等, jL[Is2<@
那么在其他直线上截得的线段也相等 clU3#8P!= 79 推论 1 经过梯形一腰的中点与底平行的直线,必平分另一腰 L@x8hUG" 80 推论 2 经过三角形一边的中点与另一边平行的直线,必平分第三边 9jJ/ RX p 81 三角形中位线定理 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第三边,并且等于它的一半 js$a^6 82 梯形中位线定理 梯形的中位线平行于两底,并且等于两底和的一半 lyc{Z%!3 L=(a+b)÷2 S=L×h hghto
\G5Y 83 (1)比例的基本性质 如果 a:b=c:d,那么ad=bc如果ad=bc,那么a:b=c:d E6d8z=X( 84 (2)合比性质 如果 a/b=c/d,那么(a±b)/b=(c±d)/d x%Y a*T 85 (3)等比性质 如果 a/b=c/d=…=m/n(b+d+…+n≠0),那么(a+c+…+m) DG%%] /(b+d+…+n)=a/b DqC}f# 86 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 三条平行线截两条直线,所得的对应线段成 2ucsTh@ 比例 8;dbU* 87 推论 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截其他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所得 (Os
OPT
p 的应线段成比例 z ]4g`K+ 88 定理 如果一条直线截三角形的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所得的对应线
7Q4PjcD 段成比例,那么这条直线平行于三角形的第三边 sGm(Aax*0 89 平行于三角形的一边,并且和其他两边相交的直线,所截得的三角形的 @XSu?+s) 三边与原三角形三边对应成比例 [OToz~=) 90 定理 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和其他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相交, =M
km:'1r 所构成的三角形与原三角形相似 HZ`G)1&) 91 相似三角形判定定理 1 两角对应相等,两三角形相似(ASA) ^_"q`71Dk 92 直角三角形被斜边上的高分成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和原三角形相似 `E1_S 93 判定定理 2 两边对应成比例且夹角相等,两三角形相似(SAS) K^1O =1gY 94 判定定理 3 三边对应成比例,两三角形相似(SSS) "Z1&z- 95 定理 如果一个直角三角形的斜边和一条直角边与另一个直角三角形的 cbHn\m)J, 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成比例,那么这两个直角三角形相似 >ehWjL`8 96 性质定理 1 相似三角形对应高的比,对应中线的比与对应角平分线的 PX>\j& 比都等于相似比 u\& [@v 97 性质定理 2 相似三角形周长的比等于相似比 M%dl?9pbq 98 性质定理 3 相似三角形面积的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 SwmPP-n 99 任意锐角的正弦值等于它的余角的余弦值,任意锐角的余弦值等于它的 3[g++B."pC 余角的正弦值 OrqJo!FEg{ 100 任意锐角的正切值等于它的余角的余切值,任意锐角的余切值等于它的 3Tte8]0 余角的正切值 2$/gg"g+ 101 圆是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集合 28L'7 102 圆的内部可以看作是圆心的距离小于半径的点的集合 dJ"
xW;" 103 圆的外部可以看作是圆心的距离大于半径的点的集合 %l$&_xV- 104 同圆或等圆的半径相等 "/]tFY%Y 105 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轨迹,是以定点为圆心,定长为半径的圆 D_;n4<|. 106 和已知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是着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oGM>@q=B 107 到已知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是这个角的平分线 jH#^O;A 108 到两条平行线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是和这两条平行线平行且距离相等 r:\ 5/0( 的一条直线 pkMON}"mj 109 定理 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点确定一个圆。 ff+9(P>* 110 垂径定理 垂直于弦的直径平分这条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 I3y4O^? 111 推论 1 x;b+gIz* ①平分弦(不是直径)的直径垂直于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 Bjrv;)XH ②弦的垂直平分线经过圆心,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 f4 ;
8? ③平分弦所对的一条弧的直径,垂直平分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另一条弧 UHDI9>G~, 112 推论2 圆的两条平行弦所夹的弧相等 7)5$1 113 圆是以圆心为对称中心的中心对称图形 u:>3j,Cs 114 定理 在同圆或等圆中,相等的圆心角所对的弧相等,所对的弦相等, X9BBnZ 所对的弦的弦心距相等 yqc(32rF! 115 推论 在同圆或等圆中,如果两个圆心角、两条弧、两条弦或两弦的弦 U=<.P;+f9 心距中有一组量相等那么它们所对应的其余各组量都相等 d"$oV~>P| 116 定理 一条弧所对的圆周角等于它所对的圆心角的一半 7&S|y]$~ 117 推论 1 同弧或等弧所对的圆周角相等;同圆或等圆中,相等的圆周角 9tW.}5V 所对的弧也相等 )-:f;#xJ 118 推论 2 半圆(或直径)所对的圆周角是直角;90° 的圆周角所对的弦 |$-d,] V 是直径 g 5YsVp 119 推论 3 如果三角形一边上的中线等于这边的一半,那么这个三角形是 -JW6@L@ 直角三角形 IgnY*2FT 120 定理 圆的内接四边形的对角互补,并且任何一个外角都等于它的内对 .j$bCKXGx 角 {w1h<;MH 121 ①直线L和⊙O相交 d<r o[+|n[aT)3 ②直线L和⊙O相切 d=r XIW:Nk!S ③直线L和⊙O相离 d>r +!Gr`&w*) 122 切线的判定定理 经过半径的外端并且垂直于这条半径的直线是圆的切 *'S%gR=Aa+ 线 &_x/Dzu!z 123 切线的性质定理 圆的切线垂直于经过切点的半径 }(7QJk5 j 124 推论 1 经过圆心且垂直于切线的直线必经过切点 _nCs$U 125 推论 2 经过切点且垂直于切线的直线必经过圆心 x@RA1&c 126 切线长定理 从圆外一点引圆的两条切线,它们的切线长相等,圆心和 j`&i4K: 这一点的连线平分两条切线的夹角 CjukD%>sde 127 圆的外切四边形的两组对边的和相等 W;9X*I8f8 128 弦切角定理 弦切角等于它所夹的弧对的圆周角 oL/^[TXjH 129 推论 如果两个弦切角所夹的弧相等,那么这两个弦切角也相等 'f<_SKd 130 相交弦定理 圆内的两条相交弦,被交点分成的两条线段长的积相等
WT? U~.U 131 推论 如果弦与直径垂直相交,那么弦的一半是它分直径所成的两条线 ,f""|X5 段的比例中项 jQBdS. }'v 132 切割线定理 从圆外一点引圆的切线和割线,切线长是这点到割线与圆 Ac(Vw% 交点的两条线段长的比例中项
*Zo o 133 推论 从圆外一点引圆的两条割线,这一点到每条割线与圆的交点的两 .KMi)1L) 条线段长的积相等 8$xKg3-3M 134 如果两个圆相切,那么切点一定在连心线上 4oEq,o_ 135 ①两圆外离 d>R+r ②两圆外切 d=R+r ③两圆相交 R-r<d<R+r(R>r) HC`3AQ12!& ④两圆内切 d=R-r(R>r) ⑤两圆内含d<R-r(R>r) GP
kCgb( 136 定理 相交两圆的连心线垂直平分两圆的公共弦 ,(Hmk(, 137 定理 把圆分成n(n≥3): h[)aRo ⑴依次连结各分点所得的多边形是这个圆的内接正n边形 !`Yi{}1_ ⑵经过各分点作圆的切线,以相邻切线的交点为顶点的多边形是这个圆 4 ~|TKd{ 的外切正n边形 &@Gu~)^( 138 定理 任何正多边形都有一个外接圆和一个内切圆,这两个圆是同心圆 zbKW.u]v 139 正n边形的每个内角都等于(n-2)×180°/n ?01""Om 140 定理 正n边形的半径和边心距把正n边形分成2n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 pD.@&J~ 141 正n边形的面积Sn=pnrn/2 p表示正n边形的周长 K@u."eaD 142 正三角形面积 √3a/4 a表示边长 -{sv3|P> 143 如果在一个顶点周围有k个正n边形的角,由于这些角的和应为360°,因 ~rfjQPbh9x 此k×(n-2)180°/n=360°化为(n-2)(k-2)=4 NqfDY
144 弧长计算公式:L=n兀R/180 h+d;`7Z> 145 扇形面积公式:S扇形=n兀R^2/360=LR/2 *"bp}3$^^ 146 内公切线长=d-(R-r) 外公切线长= d-(R+r) g.sV$.T2K wuC tg= ^XB8A=xi 实用工具:常用数学公式 =id $ .BB:7+ 公式分类 公式表达式 :^L]Da3 WHk/mAI-s 乘法与因式分解 a2-b2=(a+b)(a-b) a3+b3=(a+b)(a2-ab+b2) SG o:FG a3-b3=(a-b(a2+ab+b2) z7}zf@Y-qv 三角不等式 |a+b|≤|a|+|b| |a-b|≤|a|+|b| |a|≤b<=>-b≤a≤b j24 |a-b|≥|a|-|b| -|a|≤a≤|a| aI#n+PW 一元二次方程的解 -b+√(b2-4ac)/2a -b-√(b2-4ac)/2a Br$PL&e~ 根与系数的关系 X1+X2=-b/a X1*X2=c/a 注:韦达定理 'ah0IYe u! FSXX< 判别式 av$_hEjo|D b2-4ac=0 注: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根 )h!l%72 b2-4ac>0 注:方程有两个不等的实根 |MR?8A^" b2-4ac<0 注:方程没有实根,有共轭复数根 r4>I?lD ;Z~.54Pf{d 三角函数公式 a9_KQ=&CI F0(Sv\<:: 两角和公式 [<I
`slK sin(A+B)=sinAcosB+cosAsinB sin(A-B)=sinAcosB-sinBcosA 9@a;1Wr/f cos(A+B)=cosAcosB-sinAsinB cos(A-B)=cosAcosB+sinAsinB zi&d tan(A+B)=(tanA+tanB)/(1-tanAtanB) tan(A-B)=(tanA-tanB)/(1+tanAtanB) ~O7(0RsCN ctg(A+B)=(ctgActgB-1)/(ctgB+ctgA) ctg(A-B)=(ctgActgB+1)/(ctgB-ctgA) g#2X'%&+ P
T.jR* 倍角公式 3jVm[c5%] tan2A=2tanA/(1-tan2A) ctg2A=(ctg2A-1)/2ctga s5
'nWMo cos2a=cos2a-sin2a=2cos2a-1=1-2sin2a )'CEWc% 5WN Z7cO 半角公式 "$V2 $ sin(A/2)=√((1-cosA)/2) sin(A/2)=-√((1-cosA)/2) ^"#rDP"v cos(A/2)=√((1+cosA)/2) cos(A/2)=-√((1+cosA)/2) -ZON']|<}k tan(A/2)=√((1-cosA)/((1+cosA)) tan(A/2)=-√((1-cosA)/((1+cosA)) 13az[ ctg(A/2)=√((1+cosA)/((1-cosA)) ctg(A/2)=-√((1+cosA)/((1-cosA)) a~TZ9yg+HL NKh{iSLm 和差化积 DyTk<L 2sinAcosB=sin(A+B)+sin(A-B) 2cosAsinB=sin(A+B)-sin(A-B) ~"YNG?Rre 2cosAcosB=cos(A+B)-sin(A-B) -2sinAsinB=cos(A+B)-cos(A-B) ZvKMRW sinA+sinB=2sin((A+B)/2)cos((A-B)/2 bHT@]`@@ cosA+cosB=2cos((A+B)/2)sin((A-B)/2) /'_ RI tanA+tanB=sin(A+B)/cosAcosB tanA-tanB=sin(A-B)/cosAcosB ?B!ZqJ# ctgA+ctgBsin(A+B)/sinAsinB - ctgA+ctgBsin(A+B)/sinAsinB ,5"]K'Vce nAC#_\ 某些数列前n项和 6OW-Dif^AG 1+2+3+4+5+6+7+8+9+…+n=n(n+1)/2 1+3+5+7+9+11+13+15+…+(2n-1)=n2 pNWp3+a' 2+4+6+8+10+12+14+…+(2n)=n(n+1) 13+23+33+43+53+63+…n3=n2(n+1)2/4 y$No o)Z 12+22+32+42+52+62+72+82+…+n2=n(n+1)(2n+1)/6 IbaL.t\> 1*2+2*3+3*4+4*5+5*6+6*7+…+n(n+1)=n(n+1)(n+2)/3 %4KJ&R
(>[ YGmdiY:;1 正弦定理 a/sinA=b/sinB=c/sinC=2R注:其中R表示三角形的外接圆半径 nY0UnlB` 余弦定理 b2=a2+c2-2accosB 注:角B是边a和边c的夹角 Qg.:w 3^UsyZS) 圆的标准方程 (x-a)2+(y-b)2=r2 注: (a,b)是圆心坐标 PGhZ`nl 圆的一般方程 x2+y2+Dx+Ey+F=0 注: D2+E2-4F>0 dct#ECT 抛物线标准方程 y2=2px y2=-2px x2=2py x2=-2py ">&:(< #E@i @'T 直棱柱侧面积 S=c*h 斜棱柱侧面积 S=c'*h 正棱锥侧面积 S=1/2c*h' >RnMzH/9 正棱台侧面积 S=1/2(c+c')h' 圆台侧面积 S=1/2(c+c')l=pi(R+r)l ymCIk/\ 球的表面积 S=4pi*r2 圆柱侧面积 S=c*h=2pi*h vj$
6 圆锥侧面积 S=1/2*c*l=pi*r*l y5D?Bg|M twS3J)UH 弧长公式 l=a*r a是圆心角的弧度数r>0 扇形公式 s=1/2*l*r +E[)@;T RUtS_Z& 锥体体积公式 V=1/3*S*H 圆锥体体积公式 V=1/3*pi*r2h odn`%ok 斜棱柱体积 V=S'L 注:其中,S'是直截面面积, L是侧棱长 A
BDUp: 柱体体积公式 V=s*h 圆柱体 V=pi*r2h W)~.o/; )t=u(:u] C7_T]e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