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170513
-
- 注册时间2010-10-01
- 最后登录2017-07-26
- 在线时间97小时
-
- 发帖553
- 搜Ta的帖子
- 精华0
- 辛币36
- 威望725
- 贡献值0
- 交易币0
-
访问TA的空间加好友用道具
|
1、 每份数×份数=总数 总数÷每份数=份数 总数÷份数=每份数 f"-<Z_ 2、 1倍数×倍数=几倍数 几倍数÷1倍数=倍数 几倍数÷倍数= 1倍数 6 #{=
E@ 3、 速度×时间=路程 路程÷速度=时间 路程÷时间=速度 ;[9cj&7C< 4、 单价×数量=总价 总价÷单价=数量 总价÷数量=单价 #4cuNX5m% 5、 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 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 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 z6{0\#'K 6、 加数+加数=和 和-一个加数=另一个加数 1km=9[;w' 7、 被减数-减数=差 被减数-差=减数 差+减数=被减数 1.>sG2*P 8、 因数×因数=积 积÷一个因数=另一个因数 >T!n* -Zn 9、 被除数÷除数=商 被除数÷商=除数 商×除数=被除数 R [uo:. -OkKLub ~Kb(`Px@ 小学数学图形计算公式 B:x4H}`vh A>k+
4|f 1、正方形:C周长 S面积 a边长 周长=边长×4C=4a 面积=边长×边长S=a×a P_ZguNH 2、正方体:V:体积 a:棱长 表面积=棱长×棱长×6 S表=a×a×6 HPp
nw]_ 体 积=棱长×棱长×棱长 V=a×a×a n.A[Z 3、长方形: K}Z'!+<U C周长 S面积 a边长 周长=(长+宽)×2 C=2(a+b) 面积=长×宽 S=ab /VJ@`]jhDf 4、长方体 KqtI^qC8 V:体积 s:面积 a:长 b: 宽 h:高 R2~Rqlti (1)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 S=2(ab+ah+bh) 9MXauTK
I (2)体积=长×宽×高 V=abh BAKfs/N 5、三角形 C)ChF`Ru': s面积 a底 h高 面积=底×高÷2 s=ah÷2 m]DjIs*@%h 三角形高=面积 ×2÷底 a[#4Oq/t$ 三角形底=面积 ×2÷高 Rwy:.)7B$q 6、平行四边形:s面积 a底 h高 面积=底×高 s=ah <#R7sco' 7、梯形:s面积 a上底 b下底 h高 面积=(上底+下底)×高÷2 s=(a+b)×h÷2 HE(U0<9c 8 圆形:S面 C周长 ∏ d=直径 r=半径 +[F9Q,bH@b (1)周长=直径×∏=2×∏×半径 C=∏d=2∏r Q kQd;
y (2)面积=半径×半径×∏ R
jAeN#,? 9、圆柱体:v体积 h:高 s:底面积 r:底面半径 c:底面周长 6Jj)[ R\5= (1)侧面积=底面周长×高 dR=SW0Oa{ (2)表面积=侧面积+底面积×2 ?_tOqh@in (3)体积=底面积×高 ,bH (4)体积=侧面积÷2×半径 ^NnZYr. 10、圆锥体:v体积 h高 s底面积 r底面半径 体积=底面积×高÷3 |
c8u KR522YW
3G>E>yJ 总数÷总份数=平均数 uNRGbDMA= ?tSY=DK\n 和差问题的公式 MPGQ4v i& (和+差)÷2=大数 U`8)rtYw (和-差)÷2=小数 7rr5$,Mv ,5L&$Q6 和倍问题 uP*>-s'm 和÷(倍数-1)=小数 Qu;AU/Q<([ 小数×倍数=大数 ]}5jX^j (或者 和-小数=大数)
"= UP&= b?y1cxTT 差倍问题 KY"~Ta` 差÷(倍数-1)=小数 c|O5Vp} 小数×倍数=大数 foJ|Q\Z,T (或 小数+差=大数) 3}T&|@* KM\`,1?x92 植树问题 -nd6hx 1、非封闭线路上的植树问题主要可分为以下三种情形: f%|g7[ ⑴如果在非封闭线路的两端都要植树,那么: Viw{<VH= 株数=段数+1=全长÷株距-1 GuS3O)6Sg 全长=株距×(株数-1) @wa/p`gj5w 株距=全长÷(株数-1) .OWIlT4K ⑵如果在非封闭线路的一端要植树,另一端不要植树,那么: km|~DkJ\a` 株数=段数=全长÷株距 *aT!|; 全长=株距×株数 NKI&n]EO 株距=全长÷株数 `\.n_nM ⑶如果在非封闭线路的两端都不要植树,那么: c2F`S1Nu< 株数=段数-1=全长÷株距-1 {_
1q`5o 全长=株距×(株数+1) 49kY]z|"w 株距=全长÷(株数+1) ]mqB&{g yNN2}\[. 2、封闭线路上的植树问题的数量关系如下 u>? VD% 株数=段数=全长÷株距 oNEU?+ 全长=株距×株数 Y*AHwc<w` 株距=全长÷株数 qBwqxxTc z1Ju;k(8 盈亏问题 \+>b W( (盈+亏)÷两次分配量之差=参加分配的份数 C]):+F<7 (大盈-小盈)÷两次分配量之差=参加分配的份数 T[;{AXLeI (大亏-小亏)÷两次分配量之差=参加分配的份数 /aPq9B@ $==hr^H 相遇问题 `/|=eQ")o@ 相遇路程=速度和×相遇时间 QR8F'7S 相遇时间=相遇路程÷速度和 bC@b9opD 速度和=相遇路程÷相遇时间 d5],O48A |w>DZG!}1- 追及问题 .g|pgFM? 追及距离=速度差×追及时间 YWdlE7 y 追及时间=追及距离÷速度差 om/gk4S2 速度差=追及距离÷追及时间 (PB|.`_<H 5VPuHY2 流水问题
(h%wO 顺流速度=静水速度+水流速度 6>vj({,1Y* 逆流速度=静水速度-水流速度 i$
NnHj| 静水速度=(顺流速度+逆流速度)÷2 0<Pe~i_= 水流速度=(顺流速度-逆流速度)÷2 jgO{DNe(= tr'95'5W. 浓度问题 67sb
D<r 溶质的重量+溶剂的重量=溶液的重量 mC93
&0 溶质的重量÷溶液的重量×100%=浓度 )1]C%)zn 溶液的重量×浓度=溶质的重量 Q;^([39DI 溶质的重量÷浓度=溶液的重量 nC*/?y*9 y-Ol1R3:c# 利润与折扣问题 Ugs<WVp$ 利润=售出价-成本 hZJ Nh,,w 利润率=利润÷成本×100%=(售出价÷成本-1)×100% @'U4-x 涨跌金额=本金×涨跌百分比 ( Rf)&KN 折扣=实际售价÷原售价×100%(折扣<1) TZ*i
b~ 利息=本金×利率×时间 %%3ugD5i! 税后利息=本金×利率×时间×(1-20%) iFDQnt
[t Em?skUnG, 长度单位换算 +ypT"y 1千米=1000米 1米=10分米 HL!-4kN
<$ 1分米=10厘米 1米=100厘米 '%~zu]f' 1厘米=10毫米 x)Gox
H~# 97&6i TYA 面积单位换算 #IXQ;2%E 1平方千米=100公顷 |LjCtm)@+ 1公顷=10000平方米 \Lc]6?,R 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ca`=dwe> 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HmiwpI 1平方厘米=100平方毫米 --/ . 9GGBJTk- 体(容)积单位换算 cCj3,s/p 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 yT,UM^' 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 4u&l@BUr 1立方分米=1升 N CsUC 1立方厘米=1毫升 x*)Wl! 1立方米=1000升 r%a$u%)oD S_WY91r 重量单位换算 ;x7SY;0* 1吨=1000 千克 oC?b]tzj 1千克=1000克 >AfJxdd1 1千克=1公斤 #?,cYh+ yqYX<<!V 人民币单位换算 {6AJ>}3 1元=10角 :@3d 1角=10分 +?L~fM69B 1元=100分 "vJADQ4F K:{Q~+
时间单位换算 Nyo6R9^ 1世纪=100年 1年=12月 VEpQT
Qp 大月(31天)有: 1\3\5\7\8\10\12月 vLC&C-f 小月(30天)的有: 4\6\9\11月 >\i{,F=U7
平年 2月28天, 闰年 2月29天 AKWw36lm 平年全年365天, 闰年全年366天
<
xV!vN 1日=24小时 1小时=60分 uL= \t= 1分=60秒 1小时=3600秒 tN0>5'/ jjbw.n+1 小学数学几何形体周长 面积 体积计算公式 G.N3R Xgl>kJy<# 1、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C=(a+b)×2 I2/wu(~> 2、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C=4a ofi']J{R 3、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S=ab $i2gOz 4、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 S=a.a= a g 08
`=g 5、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 S=ah÷2 <l6CtK@ 6、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 S=ah dG|\geD 7、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 S=(a+b)h÷2 0b|!S/*A3 8、直径=半径×2 d=2r 半径=直径÷2 r= d÷2
ew0 ) 9、圆的周长=圆周率×直径=圆周率×半径×2 c=πd =2πr O4
#zsr:" 10、圆的面积=圆周率×半径×半径 U?rfE(! 5QT
9 常见的初中数学公式 2Hd6 8q0 .yhb 1 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 iN)@Cu7 2 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k+i=0P0mf 3 同角或等角的补角相等 Gmc"3L 4 同角或等角的余角相等 v0y7N_U5n 5 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和已知直线垂直 <37vWK1+ 6 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连接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 {B}0LJIpL 7 平行公理 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 SVpe^iQ]1\ 8 如果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平行,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 Ay_<?F+& 9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6}Cs3. 10 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Gm%[@7- 11 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WYJ1B0v 12 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K0#tg^z5d 13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V{*9fB#4L 14 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vSyN_ AB?$ 15 定理 三角形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 "8rP?B( 16 推论 三角形两边的差小于第三边 $C>EnNx 17 三角形内角和定理 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等于180° ILpB:g 18 推论1 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 9Z* vp^3 19 推论2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 qI"mW@G~H 20 推论3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和它不相邻的内角 !XicX9n 21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相等 &0lNj@/ 22 边角边公理(SAS) 有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hc7i=V? 23 角边角公理(ASA) 有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kP6r=HH@ 24 推论(AAS) 有两角和其中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 Z|1@s& 25 边边边公理(SSS) 有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l&yR-FJ7KY 26 斜边、直角边公理(HL) 有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 f Xq e7[ 全等 <)&ykcB 27 定理1 在角的平分线上的点到这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 4 I~,B[| 28 定理2 到一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同的点,在这个角的平分线上 ruW6cvsvet 29 角的平分线是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所有点的集合 f9rToH 30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 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 (即等边对等角) Jv?e?U 31 推论1 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平分线平分底边并且垂直于底边 ywdNwNJ 32 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和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 I2Us!W>6- 33 推论3 等边三角形的各角都相等,并且每一个角都等于60° Y#m0/1- 34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 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 [_~U<
所对的边也相等(等角对等边) KOxD%bX_ 35 推论1 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D"Xm9
( 36 推论2 有一个角等于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FStfGN 37 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30°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 R5FjJ>JE 一半 +Q '|-># 38 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上的一半 V:+}
]"yJ, 39 定理 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和这条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 L%<1C\k 40 逆定理 和一条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 xtnB:3 41 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可看作和线段两端点距离相等的所有点的集合 i a|F 42 定理1 关于某条直线对称的两个图形是全等形 '(Bs
<)(H 43 定理2 如果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那么对称轴是对应点连线的垂直 J'7Oxjlg 平分线 xM*v!J, 44 定理3 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如果它们的对应线段或延长线相交, m$ JQ[vgh 那么交点在对称轴上 fvx0]of 45 逆定理 如果两个图形的对应点连线被同一条直线垂直平分,那么这两 M aEh8* 个图形关于这条直线对称 V&>7i9lEz 46 勾股定理 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a、b的平方和、等于斜边c的平方, Vz,WPm$I 即a^2+b^2=c^2 Twk zX| 47 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a、b、c有关系a^2+b^2=c^2 , WGO=@jkf 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5_O.p3$tV 48 定理 四边形的内角和等于360° 6SmSu\lgV 49 四边形的外角和等于360° eu4x{NmQ 50 多边形内角和定理 n边形的内角的和等于(n-2)×180° :[rx|9M6 51 推论 任意多边的外角和等于360° hN} X11 52 平行四边形性质定理 1 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相等 'X?`+2wK
53 平行四边形性质定理 2 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 vrbS-Z<S9 54 推论 夹在两条平行线间的平行线段相等 o+vf 55 平行四边形性质定理 3 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 wx1uduT) 56 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 1 两组对角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YnMph0\Y^ 57 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 2 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M8'm1R9 58 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 3 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bw[!f4~ 59 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 4 一组对边平行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B}jZ
~/D} 60 矩形性质定理 1 矩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 >i.+v[)# 61 矩形性质定理 2 矩形的对角线相等 O{4m-; 62 矩形判定定理 1 有三个角是直角的四边形是矩形 8R
z=)J 63 矩形判定定理 2 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 QO,y/@Ph 64 菱形性质定理 1 菱形的四条边都相等 #ea
ey+~ 65 菱形性质定理 2 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并且每一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 [sad}@R7 66 菱形面积=对角线乘积的一半,即 S=(a×b)÷2 f(C0&"4e 67 菱形判定定理 1 四边都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 IS!+J.2 68 菱形判定定理 2 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 v
;9s 69 正方形性质定理 1 正方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四条边都相等 z~W@`'f 70 正方形性质定理 2 正方形的两条对角线相等,并且互相垂直平分,每 W,<Vr2J[ 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 J?]W!V7C 71 定理1 关于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是全等的 #8RQ7|7b| 72 定理2 关于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对称点连线都经过对称中心,并且被 1zM`g_(# 对称中心平分 &@Q3CCDS 73 逆定理 如果两个图形的对应点连线都经过某一点,并且被这一点平分, Z4e?zY 那么这两个图形关于这一点对称 Jk~T.p?tF 74 等腰梯形性质定理 等腰梯形在同一底上的两个角相等 dYsqF
3f 75 等腰梯形的两条对角线相等 "pH+YqJ$ 76 等腰梯形判定定理 在同一底上的两个角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 V-
vVb 77 对角线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 eMF%!qUr 78 平行线等分线段定理 如果一组平行线在一条直线上截得的线段相等, 3Q
#VD) 那么在其他直线上截得的线段也相等
$`Ou * 79 推论 1 经过梯形一腰的中点与底平行的直线,必平分另一腰 B845BSmh 80 推论 2 经过三角形一边的中点与另一边平行的直线,必平分第三边 {L+?n*;CA 81 三角形中位线定理 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第三边,并且等于它的一半 (&B &
V 82 梯形中位线定理 梯形的中位线平行于两底,并且等于两底和的一半 l(`w]=t& L=(a+b)÷2 S=L×h b)V[d8IA 83 (1)比例的基本性质 如果 a:b=c:d,那么ad=bc如果ad=bc,那么a:b=c:d a0n
F U 84 (2)合比性质 如果 a/b=c/d,那么(a±b)/b=(c±d)/d v|"{x&I. 85 (3)等比性质 如果 a/b=c/d=…=m/n(b+d+…+n≠0),那么(a+c+…+m) sv[)?1S /(b+d+…+n)=a/b =:2V4H(F 86 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 三条平行线截两条直线,所得的对应线段成 SUx0!_f*R 比例 :{fsfZXXr 87 推论 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截其他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所得 E8nqExQ 的应线段成比例 q4Z
\y 88 定理 如果一条直线截三角形的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所得的对应线 dV5$L
e#y 段成比例,那么这条直线平行于三角形的第三边 Gg&jb= 89 平行于三角形的一边,并且和其他两边相交的直线,所截得的三角形的 /yOd]N;$ 三边与原三角形三边对应成比例 RsY<j& f 90 定理 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和其他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相交, Soa.thP 所构成的三角形与原三角形相似 '5Y8 rv< 91 相似三角形判定定理 1 两角对应相等,两三角形相似(ASA) Wm
A:"!~M 92 直角三角形被斜边上的高分成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和原三角形相似 -py.Y
Z 93 判定定理 2 两边对应成比例且夹角相等,两三角形相似(SAS) qV}zV\Nz 94 判定定理 3 三边对应成比例,两三角形相似(SSS) z#\Z|OKU 95 定理 如果一个直角三角形的斜边和一条直角边与另一个直角三角形的 _3E7|drIX 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成比例,那么这两个直角三角形相似 aB Yhk|Ei 96 性质定理 1 相似三角形对应高的比,对应中线的比与对应角平分线的 hZFbiGQr\ 比都等于相似比 + ]__zm/^ 97 性质定理 2 相似三角形周长的比等于相似比 !pN,,H6Y 98 性质定理 3 相似三角形面积的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 ecFI"g 99 任意锐角的正弦值等于它的余角的余弦值,任意锐角的余弦值等于它的 X3"V1@-i4$ 余角的正弦值 o0/03O 100 任意锐角的正切值等于它的余角的余切值,任意锐角的余切值等于它的 igp4[Hj 余角的正切值 A ssf
f; 101 圆是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集合 [W2p }4( 102 圆的内部可以看作是圆心的距离小于半径的点的集合 |hpm|eZG"h 103 圆的外部可以看作是圆心的距离大于半径的点的集合 1{~9:U Q 104 同圆或等圆的半径相等 NBeGmC|
105 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轨迹,是以定点为圆心,定长为半径的圆 0>'1|8+`(z 106 和已知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是着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Qj=l OhM 107 到已知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是这个角的平分线 R_*\?^k|A 108 到两条平行线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是和这两条平行线平行且距离相等 k/LV=e
7 的一条直线 "L,FUo^& 109 定理 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点确定一个圆。 tQ)8HVKF 110 垂径定理 垂直于弦的直径平分这条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 cVz.ac 111 推论 1 e"bF"L ①平分弦(不是直径)的直径垂直于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 $a-~ozr`C ②弦的垂直平分线经过圆心,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 -1{N#c/U ③平分弦所对的一条弧的直径,垂直平分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另一条弧 `KL`^UqR 112 推论2 圆的两条平行弦所夹的弧相等 5|Y4GQVz 113 圆是以圆心为对称中心的中心对称图形 8'?e4;O 114 定理 在同圆或等圆中,相等的圆心角所对的弧相等,所对的弦相等, _zOzHc? Q 所对的弦的弦心距相等 -r,J>2`l 115 推论 在同圆或等圆中,如果两个圆心角、两条弧、两条弦或两弦的弦 /Ly%-py-$ 心距中有一组量相等那么它们所对应的其余各组量都相等 ,4\vi| 116 定理 一条弧所对的圆周角等于它所对的圆心角的一半 ctCfLlK 117 推论 1 同弧或等弧所对的圆周角相等;同圆或等圆中,相等的圆周角 -ZuzJAA 所对的弧也相等 Rub"" Ga 118 推论 2 半圆(或直径)所对的圆周角是直角;90° 的圆周角所对的弦 eL(T 是直径 v-l):TL+= 119 推论 3 如果三角形一边上的中线等于这边的一半,那么这个三角形是 Ve=0_GR0 直角三角形 DB*IVg
120 定理 圆的内接四边形的对角互补,并且任何一个外角都等于它的内对 (zhmZm 角 $HH(8NoL 121 ①直线L和⊙O相交 d<r !~Z L ②直线L和⊙O相切 d=r *s!8BwiE ③直线L和⊙O相离 d>r FCIT+8K 122 切线的判定定理 经过半径的外端并且垂直于这条半径的直线是圆的切 #mj+|/0 线 n8iN/Y<%U 123 切线的性质定理 圆的切线垂直于经过切点的半径 H"-p^liw 124 推论 1 经过圆心且垂直于切线的直线必经过切点 C*KRu`t 125 推论 2 经过切点且垂直于切线的直线必经过圆心 9+/<[w7 126 切线长定理 从圆外一点引圆的两条切线,它们的切线长相等,圆心和 _Y0o\0B 这一点的连线平分两条切线的夹角 5~sJ$5<, 127 圆的外切四边形的两组对边的和相等 qBpY3]/ 128 弦切角定理 弦切角等于它所夹的弧对的圆周角 & .#0jb1r 129 推论 如果两个弦切角所夹的弧相等,那么这两个弦切角也相等 S<>e(x3g] 130 相交弦定理 圆内的两条相交弦,被交点分成的两条线段长的积相等 a@ lK+t 131 推论 如果弦与直径垂直相交,那么弦的一半是它分直径所成的两条线 fEpY3od 段的比例中项 w3& F e=c 132 切割线定理 从圆外一点引圆的切线和割线,切线长是这点到割线与圆 j
a:%j&: 交点的两条线段长的比例中项 LHacHv 133 推论 从圆外一点引圆的两条割线,这一点到每条割线与圆的交点的两 p#?1l/f"
条线段长的积相等 ('gjfl 134 如果两个圆相切,那么切点一定在连心线上 Zj},VB*T 135 ①两圆外离 d>R+r ②两圆外切 d=R+r ③两圆相交 R-r<d<R+r(R>r) MAR;
k?d ④两圆内切 d=R-r(R>r) ⑤两圆内含d<R-r(R>r) "16==tLFE 136 定理 相交两圆的连心线垂直平分两圆的公共弦 :+;F" _ 137 定理 把圆分成n(n≥3): sz)3
z ⑴依次连结各分点所得的多边形是这个圆的内接正n边形 |e9}G,1 ⑵经过各分点作圆的切线,以相邻切线的交点为顶点的多边形是这个圆 F;z FKvn 的外切正n边形 8IX6MfR}C 138 定理 任何正多边形都有一个外接圆和一个内切圆,这两个圆是同心圆 D~1nh%x_ 139 正n边形的每个内角都等于(n-2)×180°/n m xWaXb 140 定理 正n边形的半径和边心距把正n边形分成2n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 ;Y~;G7 141 正n边形的面积Sn=pnrn/2 p表示正n边形的周长 {
~Cqb7 142 正三角形面积 √3a/4 a表示边长 3QF!fll^ 143 如果在一个顶点周围有k个正n边形的角,由于这些角的和应为360°,因 0]
WM:6 h 此k×(n-2)180°/n=360°化为(n-2)(k-2)=4 r^@*Cir 144 弧长计算公式:L=n兀R/180 R#r?<Ofw4 145 扇形面积公式:S扇形=n兀R^2/360=LR/2 3*;{C|]S 146 内公切线长=d-(R-r) 外公切线长= d-(R+r) auO^v;s weu'
<C G,XFS8{% 实用工具:常用数学公式 jf})"fz-* 1
t#Tp$ 公式分类 公式表达式 k_^d7yH "ex?
#qD& 乘法与因式分解 a2-b2=(a+b)(a-b) a3+b3=(a+b)(a2-ab+b2) Z^h4%o-l{ a3-b3=(a-b(a2+ab+b2) GoF C!nx 三角不等式 |a+b|≤|a|+|b| |a-b|≤|a|+|b| |a|≤b<=>-b≤a≤b $zdJ\UX |a-b|≥|a|-|b| -|a|≤a≤|a| c#l
(~g$D+ 一元二次方程的解 -b+√(b2-4ac)/2a -b-√(b2-4ac)/2a >N*QK6"=| 根与系数的关系 X1+X2=-b/a X1*X2=c/a 注:韦达定理 _2TIan} 4];NX 判别式 eF2<L [9 b2-4ac=0 注: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根 >#kzPYsp b2-4ac>0 注:方程有两个不等的实根 P8TiB
b2-4ac<0 注:方程没有实根,有共轭复数根 eAl&[_o|S Qn<<&i~ 三角函数公式 #fFEo) YG iWv
gCm4 两角和公式 R
sujKh/ sin(A+B)=sinAcosB+cosAsinB sin(A-B)=sinAcosB-sinBcosA zX5p'8- cos(A+B)=cosAcosB-sinAsinB cos(A-B)=cosAcosB+sinAsinB P_qxw-s tan(A+B)=(tanA+tanB)/(1-tanAtanB) tan(A-B)=(tanA-tanB)/(1+tanAtanB) d8x$NW-s ctg(A+B)=(ctgActgB-1)/(ctgB+ctgA) ctg(A-B)=(ctgActgB+1)/(ctgB-ctgA)
\n`]QN O" z=+79q 倍角公式 ")LF;e tan2A=2tanA/(1-tan2A) ctg2A=(ctg2A-1)/2ctga }R>g(q=N cos2a=cos2a-sin2a=2cos2a-1=1-2sin2a W0?yPP=. VRxBi!d 半角公式 J%}}(G~ sin(A/2)=√((1-cosA)/2) sin(A/2)=-√((1-cosA)/2) j$Kubg(I5 cos(A/2)=√((1+cosA)/2) cos(A/2)=-√((1+cosA)/2) 1LE8,Gm& tan(A/2)=√((1-cosA)/((1+cosA)) tan(A/2)=-√((1-cosA)/((1+cosA)) r3KV.##u, ctg(A/2)=√((1+cosA)/((1-cosA)) ctg(A/2)=-√((1+cosA)/((1-cosA)) H8\N~> *mBEF" 和差化积 hwO]{)% 2sinAcosB=sin(A+B)+sin(A-B) 2cosAsinB=sin(A+B)-sin(A-B) 51rM6
BT 2cosAcosB=cos(A+B)-sin(A-B) -2sinAsinB=cos(A+B)-cos(A-B) Bg#NB sinA+sinB=2sin((A+B)/2)cos((A-B)/2 NfN#q:w1 cosA+cosB=2cos((A+B)/2)sin((A-B)/2) VE GUhI/d tanA+tanB=sin(A+B)/cosAcosB tanA-tanB=sin(A-B)/cosAcosB $GYy[-.` ctgA+ctgBsin(A+B)/sinAsinB - ctgA+ctgBsin(A+B)/sinAsinB OixQlAb{ ]=pEs6%O3 某些数列前n项和 xWV_Do)z 1+2+3+4+5+6+7+8+9+…+n=n(n+1)/2 1+3+5+7+9+11+13+15+…+(2n-1)=n2 U%KoG-# 2+4+6+8+10+12+14+…+(2n)=n(n+1) 13+23+33+43+53+63+…n3=n2(n+1)2/4 xi.;`Q^# 12+22+32+42+52+62+72+82+…+n2=n(n+1)(2n+1)/6 5%W3&F6% 1*2+2*3+3*4+4*5+5*6+6*7+…+n(n+1)=n(n+1)(n+2)/3 #-kyZ P= ]ZXj[ 正弦定理 a/sinA=b/sinB=c/sinC=2R注:其中R表示三角形的外接圆半径 ?G3OAx?< 余弦定理 b2=a2+c2-2accosB 注:角B是边a和边c的夹角
:Ct}||9/ ;hKn$' ' 圆的标准方程 (x-a)2+(y-b)2=r2 注: (a,b)是圆心坐标 ikY=}
圆的一般方程 x2+y2+Dx+Ey+F=0 注: D2+E2-4F>0 S>'wb{jj! 抛物线标准方程 y2=2px y2=-2px x2=2py x2=-2py ir\ mG2}JWA
直棱柱侧面积 S=c*h 斜棱柱侧面积 S=c'*h 正棱锥侧面积 S=1/2c*h' %;zA_Wg 正棱台侧面积 S=1/2(c+c')h' 圆台侧面积 S=1/2(c+c')l=pi(R+r)l +)V6"XY-( 球的表面积 S=4pi*r2 圆柱侧面积 S=c*h=2pi*h lh5k@\X 圆锥侧面积 S=1/2*c*l=pi*r*l nVYh1@yLy KcSvf;sx 弧长公式 l=a*r a是圆心角的弧度数r>0 扇形公式 s=1/2*l*r ]`|bf2*eA (K2 p3M^ 锥体体积公式 V=1/3*S*H 圆锥体体积公式 V=1/3*pi*r2h ly{~X 斜棱柱体积 V=S'L 注:其中,S'是直截面面积, L是侧棱长 sd=i!r)ya 柱体体积公式 V=s*h 圆柱体 V=pi*r2h xR%CS`0R .AV--oA~ +\{!jB*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