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170513
-
- 注册时间2010-10-01
- 最后登录2017-07-26
- 在线时间97小时
-
- 发帖553
- 搜Ta的帖子
- 精华0
- 辛币36
- 威望725
- 贡献值0
- 交易币0
-
访问TA的空间加好友用道具
|
1、 每份数×份数=总数 总数÷每份数=份数 总数÷份数=每份数
A>,fG9pR 2、 1倍数×倍数=几倍数 几倍数÷1倍数=倍数 几倍数÷倍数= 1倍数 !
6`nN1A 3、 速度×时间=路程 路程÷速度=时间 路程÷时间=速度 5m;wMW< 4、 单价×数量=总价 总价÷单价=数量 总价÷数量=单价 {Ao^3vB 5、 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 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 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 w)c#ZJHG 6、 加数+加数=和 和-一个加数=另一个加数
@(5RAYRV 7、 被减数-减数=差 被减数-差=减数 差+减数=被减数 K>~cY%3^i 8、 因数×因数=积 积÷一个因数=另一个因数 "k@/Z7= 9、 被除数÷除数=商 被除数÷商=除数 商×除数=被除数 EJ|ZZYke! JA2} !ZcALtq 小学数学图形计算公式 }U1{&4Ph Cjb p- 1、正方形:C周长 S面积 a边长 周长=边长×4C=4a 面积=边长×边长S=a×a WmBnc#>gK 2、正方体:V:体积 a:棱长 表面积=棱长×棱长×6 S表=a×a×6 !ef)Ra-W 体 积=棱长×棱长×棱长 V=a×a×a
x
a,LV 3、长方形: yxq!.72 C周长 S面积 a边长 周长=(长+宽)×2 C=2(a+b) 面积=长×宽 S=ab ]=$ay0HC
4、长方体 h | V:体积 s:面积 a:长 b: 宽 h:高 .aRxqFi_ (1)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 S=2(ab+ah+bh) R$3+ 01j| (2)体积=长×宽×高 V=abh 1;9E*= 5、三角形 d-2I_ )9 s面积 a底 h高 面积=底×高÷2 s=ah÷2 uy%PTi+A 三角形高=面积 ×2÷底 PH=8'GN 三角形底=面积 ×2÷高 -5B([jHgR 6、平行四边形:s面积 a底 h高 面积=底×高 s=ah #j5^/*XW 7、梯形:s面积 a上底 b下底 h高 面积=(上底+下底)×高÷2 s=(a+b)×h÷2 43]&SXprH 8 圆形:S面 C周长 ∏ d=直径 r=半径 5?Ao9Q]@ (1)周长=直径×∏=2×∏×半径 C=∏d=2∏r 9 W
r(w (2)面积=半径×半径×∏ s9dBXfm 9、圆柱体:v体积 h:高 s:底面积 r:底面半径 c:底面周长
n;Wf|> (1)侧面积=底面周长×高 !f2>6}hE (2)表面积=侧面积+底面积×2 {oC69n: (3)体积=底面积×高 ]$*_2V3VA$ (4)体积=侧面积÷2×半径 K#yH\fn8 10、圆锥体:v体积 h高 s底面积 r底面半径 体积=底面积×高÷3 D#AxgF_He R')GQ.yYq `I:,[3_/ 总数÷总份数=平均数
+*~3"ww< +0042Yi 和差问题的公式 eEFT(e5.>3 (和+差)÷2=大数 LOo# (和-差)÷2=小数 eWs^[^c.< ^IZ0M1&W; 和倍问题 jWCC`0
T 和÷(倍数-1)=小数 AR2+W^aM3 小数×倍数=大数 <qiap2 (或者 和-小数=大数) cLF>Jvs*J #FM 'S| 差倍问题 J(*"S!q)6 差÷(倍数-1)=小数 E8 )*HOT_T 小数×倍数=大数 jpS#'h (或 小数+差=大数) 30-wTcG VrP%4P+ 植树问题 fxa^SV 1、非封闭线路上的植树问题主要可分为以下三种情形: ?2/M W27w ⑴如果在非封闭线路的两端都要植树,那么: /1GZN *I 株数=段数+1=全长÷株距-1 Bd[}A9O[ 全长=株距×(株数-1) FA GVpO[ 株距=全长÷(株数-1) $f\-.7OD ⑵如果在非封闭线路的一端要植树,另一端不要植树,那么: U9OF0=g 株数=段数=全长÷株距 vDb}CQ\ 全长=株距×株数 (G;*B<|A 株距=全长÷株数 pAL-Pl9z ⑶如果在非封闭线路的两端都不要植树,那么: ;]ew>P) 株数=段数-1=全长÷株距-1 `-\JjMSQ1 全长=株距×(株数+1) FCAu%lvZT 株距=全长÷(株数+1) \Vq;j 1 A
V`7>@
2、封闭线路上的植树问题的数量关系如下 `215Llzk; 株数=段数=全长÷株距 _!vbX
mb 全长=株距×株数 he6)
L6T 株距=全长÷株数
T8
oASg! %'<
qhGJ 盈亏问题 Za?&\ (盈+亏)÷两次分配量之差=参加分配的份数 P Qay
sdb (大盈-小盈)÷两次分配量之差=参加分配的份数 L{Zy7O]"d (大亏-小亏)÷两次分配量之差=参加分配的份数 +u.L6GcB
'Z}$V* 相遇问题 f%l#g ]] 相遇路程=速度和×相遇时间 HAdm,
相遇时间=相遇路程÷速度和 :
s3Vl 速度和=相遇路程÷相遇时间 =ZL20<TeH =jHy6)6w 追及问题 XV!EjD~q 追及距离=速度差×追及时间 NP/2gjp 追及时间=追及距离÷速度差 j<5R$^?U 速度差=追及距离÷追及时间 51usiOq $~\qoW< 流水问题 :S2MS{>Mo 顺流速度=静水速度+水流速度 D(GHkS*0q
逆流速度=静水速度-水流速度 L zy|<:K+$ 静水速度=(顺流速度+逆流速度)÷2 >FhBl\oIi 水流速度=(顺流速度-逆流速度)÷2 $ {"St&( X;g|-< 浓度问题 p0@mumh 溶质的重量+溶剂的重量=溶液的重量 v2g+oKO] 溶质的重量÷溶液的重量×100%=浓度 <6
$%Y2 溶液的重量×浓度=溶质的重量 Q:=/d$*xd 溶质的重量÷浓度=溶液的重量 ]<_+uciP5[ k9?+9bExXA 利润与折扣问题 0\;a:E.c 利润=售出价-成本 40ZB;j$l 利润率=利润÷成本×100%=(售出价÷成本-1)×100% &"0[7zgYQz 涨跌金额=本金×涨跌百分比 c *no H[ 折扣=实际售价÷原售价×100%(折扣<1) )Jn80~U|1 利息=本金×利率×时间 arr
cHf4O 税后利息=本金×利率×时间×(1-20%) Q)8t;Kx o%7yhCY 长度单位换算 7 4UE-H) 1千米=1000米 1米=10分米 ?2Dz1#%D 1分米=10厘米 1米=100厘米 XcneH jpR 1厘米=10毫米 Kj5f:{Ur $*ZHk0
7x 面积单位换算 *a@UV%u 1平方千米=100公顷 Re>e|$.T 1公顷=10000平方米 4\RuJx 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S~$\4vC! 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QT+;P. 1平方厘米=100平方毫米 2J <Z4Ap Qgi:q 体(容)积单位换算 14zzWzKx 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 "+_0idpF 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 ShxX[k 1立方分米=1升 tx-bzLo\ 1立方厘米=1毫升 EpMEA1=& 1立方米=1000升 +r"$?bw' )2hoO_l: 重量单位换算 ybkN^OEJ 1吨=1000 千克 1j(,VW 1千克=1000克 dy'?@Lj; 1千克=1公斤 wxrT(x| OkXOV 人民币单位换算 #nz$RJsX 1元=10角 i>}z$'X 1角=10分 J ASn\z 1元=100分 85]UrwlA4 @e/dQ:Fb 时间单位换算 p:))ne:7 1世纪=100年 1年=12月 $r_ gFv 大月(31天)有: 1\3\5\7\8\10\12月 2
{0VyLx 小月(30天)的有: 4\6\9\11月 g#*N@83C 平年 2月28天, 闰年 2月29天 ,|/$|$' 平年全年365天, 闰年全年366天 aKO@_R,: 1日=24小时 1小时=60分 *4E,|IJ 1分=60秒 1小时=3600秒 VVOt%d vA `.8U 0S 小学数学几何形体周长 面积 体积计算公式 W=:+f)D
QkAwG[4 1、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C=(a+b)×2 } U.B$4Q 2、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C=4a 64@s|m* 3、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S=ab -t?G8,, 4、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 S=a.a= a r8$TT\?~ 5、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 S=ah÷2 c^%k1pae( 6、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 S=ah QJ?!_2Ax 7、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 S=(a+b)h÷2 +UtK2<^:o 8、直径=半径×2 d=2r 半径=直径÷2 r= d÷2 > kT~X ,o 9、圆的周长=圆周率×直径=圆周率×半径×2 c=πd =2πr egvWPht'_ 10、圆的面积=圆周率×半径×半径 [5-5tipvWp zq&lxySa 常见的初中数学公式 yFqC-t-i }% *g\%L 1 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 gw^+[}U# 2 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i&KODhMpP 3 同角或等角的补角相等 ~E~J*R Ze 4 同角或等角的余角相等 a4YyELXe 5 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和已知直线垂直 ^DOcw@Z6HC 6 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连接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 ^(3k
uF 7 平行公理 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 FW,D\51pTP 8 如果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平行,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 zKr(Gt8 9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Y@eUvz 10 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x,&Gwa 11 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L&%iY7sC` 12 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K<(RV
h 13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HVpaVM 14 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OSUARm
v 15 定理 三角形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 6h%(0=^ 16 推论 三角形两边的差小于第三边 29oEkaX2o 17 三角形内角和定理 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等于180° CTYkjeej 18 推论1 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 ]Re<7_xt 19 推论2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
4{pa`o3 20 推论3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和它不相邻的内角 xOlkG*3c 21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相等 wr(?L7
$+ 22 边角边公理(SAS) 有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g
11K?3*%Q 23 角边角公理(ASA) 有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Rc#Q<Vh| 24 推论(AAS) 有两角和其中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D(!B56_ 25 边边边公理(SSS) 有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0XNb@ogo 26 斜边、直角边公理(HL) 有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 E
83nEUs 全等 AJmzg 27 定理1 在角的平分线上的点到这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 Cz%ih#^b 28 定理2 到一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同的点,在这个角的平分线上 5[k35c{ 29 角的平分线是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所有点的集合 71InYIed 30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 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 (即等边对等角) \;<Y/sg 31 推论1 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平分线平分底边并且垂直于底边 3[4]G@ 32 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和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 D
Sp@ 33 推论3 等边三角形的各角都相等,并且每一个角都等于60° P8f-&( 34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 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
>%,tyJ~ 所对的边也相等(等角对等边) mLSAi2Y 35 推论1 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mLO6`]p{H 36 推论2 有一个角等于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l\Dp 37 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30°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 )ej8vm 一半 TPuzL(ws 38 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上的一半 `1gsrHi4N 39 定理 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和这条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 C'#:}]@E 40 逆定理 和一条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 4j5 "{ 41 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可看作和线段两端点距离相等的所有点的集合 kLP^q+$u)! 42 定理1 关于某条直线对称的两个图形是全等形 ;iVyJZI 43 定理2 如果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那么对称轴是对应点连线的垂直 sBMHf9u 平分线 Sz&`=x# 44 定理3 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如果它们的对应线段或延长线相交, xC(PH?_ 那么交点在对称轴上 G 2##M8:U0 45 逆定理 如果两个图形的对应点连线被同一条直线垂直平分,那么这两 ^8)d8?} 个图形关于这条直线对称 ;d4_l:9p 46 勾股定理 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a、b的平方和、等于斜边c的平方, Z)~2{) 即a^2+b^2=c^2 (XQG"G%U6W 47 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a、b、c有关系a^2+b^2=c^2 , _JS'~JO3{ 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Qd&j~cG@ 48 定理 四边形的内角和等于360° ;a"Ukh 49 四边形的外角和等于360° so*7LM?ib> 50 多边形内角和定理 n边形的内角的和等于(n-2)×180° YQOGxSi 51 推论 任意多边的外角和等于360° \9DTf:!4Z 52 平行四边形性质定理 1 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相等 h?sh#j6 53 平行四边形性质定理 2 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 |rQ;|+. 54 推论 夹在两条平行线间的平行线段相等 c-F&4V 55 平行四边形性质定理 3 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 =*I9qjla[? 56 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 1 两组对角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8so'7( 57 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 2 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E;N8{Ye_ 58 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 3 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YuZnuI@m9 59 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 4 一组对边平行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F(9T;F 60 矩形性质定理 1 矩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 ]M/w];: 61 矩形性质定理 2 矩形的对角线相等 <Coh
&g_ 62 矩形判定定理 1 有三个角是直角的四边形是矩形 :%gBcL9T 63 矩形判定定理 2 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 *0@e_h 64 菱形性质定理 1 菱形的四条边都相等 _=b[b]Ec$s 65 菱形性质定理 2 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并且每一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 /VQ<}S[k}- 66 菱形面积=对角线乘积的一半,即 S=(a×b)÷2 w# ['{GL 67 菱形判定定理 1 四边都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 x,+zw9 68 菱形判定定理 2 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 Y9N:%[ :>W 69 正方形性质定理 1 正方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四条边都相等 P%c<0y"O:> 70 正方形性质定理 2 正方形的两条对角线相等,并且互相垂直平分,每 (;N_lF0 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 9^n
]qg^
71 定理1 关于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是全等的 ]3G2mY;`"% 72 定理2 关于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对称点连线都经过对称中心,并且被 pFh2@O 对称中心平分 t@\0$V
\X 73 逆定理 如果两个图形的对应点连线都经过某一点,并且被这一点平分,
<_~`)t 那么这两个图形关于这一点对称 d
{4br 74 等腰梯形性质定理 等腰梯形在同一底上的两个角相等 cl:YN]BK 75 等腰梯形的两条对角线相等 =z+zg^wsT 76 等腰梯形判定定理 在同一底上的两个角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 &x3y.}1 77 对角线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 OB%y'mo7] 78 平行线等分线段定理 如果一组平行线在一条直线上截得的线段相等, x8[8z^BV?e 那么在其他直线上截得的线段也相等 fi1UUJ0
U; 79 推论 1 经过梯形一腰的中点与底平行的直线,必平分另一腰 ?(z3/"g] 80 推论 2 经过三角形一边的中点与另一边平行的直线,必平分第三边 c<=1,TB"-_ 81 三角形中位线定理 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第三边,并且等于它的一半 _
kSus 82 梯形中位线定理 梯形的中位线平行于两底,并且等于两底和的一半 'E9jv4E$n L=(a+b)÷2 S=L×h OA;L^d 83 (1)比例的基本性质 如果 a:b=c:d,那么ad=bc如果ad=bc,那么a:b=c:d i \~4W$4I 84 (2)合比性质 如果 a/b=c/d,那么(a±b)/b=(c±d)/d =0Mmxd&o=M 85 (3)等比性质 如果 a/b=c/d=…=m/n(b+d+…+n≠0),那么(a+c+…+m) o9CB
,c7]
/(b+d+…+n)=a/b %Vq@WF 86 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 三条平行线截两条直线,所得的对应线段成 n"JrjvS 比例 _F9
c.BH 87 推论 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截其他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所得 Kfh"XpWc$ 的应线段成比例 ;%} 88 定理 如果一条直线截三角形的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所得的对应线 2rk_ ssvs 段成比例,那么这条直线平行于三角形的第三边 J{Jxb1:c 89 平行于三角形的一边,并且和其他两边相交的直线,所截得的三角形的 z3,z&Ra 三边与原三角形三边对应成比例 XcXd7e 90 定理 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和其他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相交, e=U7w7(s9 所构成的三角形与原三角形相似 8Vx'sJ>r4 91 相似三角形判定定理 1 两角对应相等,两三角形相似(ASA) Yi:+,-Fso 92 直角三角形被斜边上的高分成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和原三角形相似 /dAIg1ra 93 判定定理 2 两边对应成比例且夹角相等,两三角形相似(SAS) qXW5_iX 94 判定定理 3 三边对应成比例,两三角形相似(SSS) YL]x>7T~4t 95 定理 如果一个直角三角形的斜边和一条直角边与另一个直角三角形的 P;GUGG*W 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成比例,那么这两个直角三角形相似 /D12N'VaE 96 性质定理 1 相似三角形对应高的比,对应中线的比与对应角平分线的 chy7hPxC; 比都等于相似比 g?ft;kR6S 97 性质定理 2 相似三角形周长的比等于相似比 )u$A!+fo 98 性质定理 3 相似三角形面积的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 uv$y"1'g 99 任意锐角的正弦值等于它的余角的余弦值,任意锐角的余弦值等于它的 N.]8qzW 余角的正弦值 >}iYZ[ V 100 任意锐角的正切值等于它的余角的余切值,任意锐角的余切值等于它的 oKUJB.PF 余角的正切值 I/adzLQ 101 圆是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集合 <q|19fH-5 102 圆的内部可以看作是圆心的距离小于半径的点的集合 H:`r!5&Qb5 103 圆的外部可以看作是圆心的距离大于半径的点的集合 <}ev Ow2 104 同圆或等圆的半径相等 No?pv" 105 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轨迹,是以定点为圆心,定长为半径的圆 /T?['#:r-) 106 和已知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是着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Kxq~,g=t 107 到已知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是这个角的平分线 ^t"\PpmK<d 108 到两条平行线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是和这两条平行线平行且距离相等 M1:m"#= 的一条直线 <m!\Ma 109 定理 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点确定一个圆。 8m iIlB 110 垂径定理 垂直于弦的直径平分这条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 >. A{=? 111 推论 1 +q1@,LxN ①平分弦(不是直径)的直径垂直于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 2&M
8Wb# ②弦的垂直平分线经过圆心,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 J<2N~$ ③平分弦所对的一条弧的直径,垂直平分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另一条弧 UX6-{
RP 112 推论2 圆的两条平行弦所夹的弧相等 |b@-1 113 圆是以圆心为对称中心的中心对称图形 28-@Ga4 114 定理 在同圆或等圆中,相等的圆心角所对的弧相等,所对的弦相等, KM6r}CDHs 所对的弦的弦心距相等 *k/_p^ 115 推论 在同圆或等圆中,如果两个圆心角、两条弧、两条弦或两弦的弦 "(5M }5D 心距中有一组量相等那么它们所对应的其余各组量都相等 OtJS5A 116 定理 一条弧所对的圆周角等于它所对的圆心角的一半 w*?JW 117 推论 1 同弧或等弧所对的圆周角相等;同圆或等圆中,相等的圆周角 li'#< "R?' 所对的弧也相等 vCJjZ%eO%D 118 推论 2 半圆(或直径)所对的圆周角是直角;90° 的圆周角所对的弦 $ _zdjzT 是直径 :mij%nQ>$ 119 推论 3 如果三角形一边上的中线等于这边的一半,那么这个三角形是 wS4zAu 直角三角形 +
ad 2 120 定理 圆的内接四边形的对角互补,并且任何一个外角都等于它的内对 F=cO=5Iz 角 2IGAZ%% 121 ①直线L和⊙O相交 d<r lp6GiF ②直线L和⊙O相切 d=r MkQSq
MU= ③直线L和⊙O相离 d>r 7Y-GbG.' 122 切线的判定定理 经过半径的外端并且垂直于这条半径的直线是圆的切 Kxg09\5i 线 F~m tE8B: 123 切线的性质定理 圆的切线垂直于经过切点的半径 n%Fa;!S 124 推论 1 经过圆心且垂直于切线的直线必经过切点 wXP1tM8T 125 推论 2 经过切点且垂直于切线的直线必经过圆心 \(Iy>L. 126 切线长定理 从圆外一点引圆的两条切线,它们的切线长相等,圆心和 cla4%|kq3Y 这一点的连线平分两条切线的夹角 Ut<_D8Tzx 127 圆的外切四边形的两组对边的和相等 Wl1%BN0> 128 弦切角定理 弦切角等于它所夹的弧对的圆周角 Gc>\L3u 129 推论 如果两个弦切角所夹的弧相等,那么这两个弦切角也相等 2axH8ONMu 130 相交弦定理 圆内的两条相交弦,被交点分成的两条线段长的积相等 B=f{`rM)~W 131 推论 如果弦与直径垂直相交,那么弦的一半是它分直径所成的两条线 c7'
Pzb)' 段的比例中项 yuND0,e 132 切割线定理 从圆外一点引圆的切线和割线,切线长是这点到割线与圆 W];4P=/ 交点的两条线段长的比例中项 E7N1B*KI 133 推论 从圆外一点引圆的两条割线,这一点到每条割线与圆的交点的两 (g 8K?Q 条线段长的积相等 fgNE
q 134 如果两个圆相切,那么切点一定在连心线上 ?/;<32cE, 135 ①两圆外离 d>R+r ②两圆外切 d=R+r ③两圆相交 R-r<d<R+r(R>r) a 3HS!/ ④两圆内切 d=R-r(R>r) ⑤两圆内含d<R-r(R>r) &{$\]sv 136 定理 相交两圆的连心线垂直平分两圆的公共弦 XG0,@Ly 137 定理 把圆分成n(n≥3): {_ocW@@ ⑴依次连结各分点所得的多边形是这个圆的内接正n边形 'vXrA ⑵经过各分点作圆的切线,以相邻切线的交点为顶点的多边形是这个圆 J4<- C\=4 的外切正n边形 m2_
B(- 138 定理 任何正多边形都有一个外接圆和一个内切圆,这两个圆是同心圆 `Tab'7 139 正n边形的每个内角都等于(n-2)×180°/n LWY`J0/ 140 定理 正n边形的半径和边心距把正n边形分成2n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 mesR)fTI 141 正n边形的面积Sn=pnrn/2 p表示正n边形的周长 +f+\uObi: 142 正三角形面积 √3a/4 a表示边长 ,E_hG3}} 143 如果在一个顶点周围有k个正n边形的角,由于这些角的和应为360°,因 1:-$mt_* 此k×(n-2)180°/n=360°化为(n-2)(k-2)=4 {w2<;YXj! 144 弧长计算公式:L=n兀R/180 '+$2<Ys 145 扇形面积公式:S扇形=n兀R^2/360=LR/2 F](kU#3"S 146 内公切线长=d-(R-r) 外公切线长= d-(R+r) h5~
tsd}OU "*UHit;"+{ W>Zce="_gN 实用工具:常用数学公式 P
ffRV7qU0 ?wmr~j 公式分类 公式表达式
@>BFhH VB Ce=< 乘法与因式分解 a2-b2=(a+b)(a-b) a3+b3=(a+b)(a2-ab+b2) ^T^fowt=r a3-b3=(a-b(a2+ab+b2) yCwQ0| 三角不等式 |a+b|≤|a|+|b| |a-b|≤|a|+|b| |a|≤b<=>-b≤a≤b R{.k
u!w |a-b|≥|a|-|b| -|a|≤a≤|a| |
#,b1|af 一元二次方程的解 -b+√(b2-4ac)/2a -b-√(b2-4ac)/2a r8mE 根与系数的关系 X1+X2=-b/a X1*X2=c/a 注:韦达定理 ]LD@I;(_ [hs{{II 判别式 RAe:$Iv$!v b2-4ac=0 注: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根 rVkHo*Q b2-4ac>0 注:方程有两个不等的实根 PS>k67sI b2-4ac<0 注:方程没有实根,有共轭复数根 :g Ze> lGxG$0`;; 三角函数公式 Ih.o;8PpK 46*?hA7@r( 两角和公式 Ji=E 1R sin(A+B)=sinAcosB+cosAsinB sin(A-B)=sinAcosB-sinBcosA .; :[sv) cos(A+B)=cosAcosB-sinAsinB cos(A-B)=cosAcosB+sinAsinB VBOq~>V6(v tan(A+B)=(tanA+tanB)/(1-tanAtanB) tan(A-B)=(tanA-tanB)/(1+tanAtanB) )%*uMuF ctg(A+B)=(ctgActgB-1)/(ctgB+ctgA) ctg(A-B)=(ctgActgB+1)/(ctgB-ctgA) )UWE.oBI
d
jk 倍角公式 vJYy` k^Y tan2A=2tanA/(1-tan2A) ctg2A=(ctg2A-1)/2ctga sYvO"| cos2a=cos2a-sin2a=2cos2a-1=1-2sin2a 3]wV`mD mFT[[Z# 半角公式 c1c0b|B!U sin(A/2)=√((1-cosA)/2) sin(A/2)=-√((1-cosA)/2) IuPwFf) cos(A/2)=√((1+cosA)/2) cos(A/2)=-√((1+cosA)/2) x.'O_7c0: tan(A/2)=√((1-cosA)/((1+cosA)) tan(A/2)=-√((1-cosA)/((1+cosA)) ztf (.~ ctg(A/2)=√((1+cosA)/((1-cosA)) ctg(A/2)=-√((1+cosA)/((1-cosA)) oYu5]ry es.`:^A 和差化积 JMoWA0f 2sinAcosB=sin(A+B)+sin(A-B) 2cosAsinB=sin(A+B)-sin(A-B) 2lQ'rnqS) 2cosAcosB=cos(A+B)-sin(A-B) -2sinAsinB=cos(A+B)-cos(A-B) /0 zk &g sinA+sinB=2sin((A+B)/2)cos((A-B)/2 rK];2[U cosA+cosB=2cos((A+B)/2)sin((A-B)/2) ^K3{6}] tanA+tanB=sin(A+B)/cosAcosB tanA-tanB=sin(A-B)/cosAcosB Zcc6E2 ctgA+ctgBsin(A+B)/sinAsinB - ctgA+ctgBsin(A+B)/sinAsinB Q?vGg{> 7.]ZD`"Bb 某些数列前n项和 xD1w#FMlQs 1+2+3+4+5+6+7+8+9+…+n=n(n+1)/2 1+3+5+7+9+11+13+15+…+(2n-1)=n2 :z.<||T 2+4+6+8+10+12+14+…+(2n)=n(n+1) 13+23+33+43+53+63+…n3=n2(n+1)2/4 bY#> 12+22+32+42+52+62+72+82+…+n2=n(n+1)(2n+1)/6 JI
K;/1 1*2+2*3+3*4+4*5+5*6+6*7+…+n(n+1)=n(n+1)(n+2)/3 na <g
/& mWtwp- 正弦定理 a/sinA=b/sinB=c/sinC=2R注:其中R表示三角形的外接圆半径 8G9V8hS1#B 余弦定理 b2=a2+c2-2accosB 注:角B是边a和边c的夹角 <.Pr+g \OOj]gAe 圆的标准方程 (x-a)2+(y-b)2=r2 注: (a,b)是圆心坐标 0%vXPlfnY 圆的一般方程 x2+y2+Dx+Ey+F=0 注: D2+E2-4F>0 vQA: \! 抛物线标准方程 y2=2px y2=-2px x2=2py x2=-2py $"sf%{~ tvP"t{C6, 直棱柱侧面积 S=c*h 斜棱柱侧面积 S=c'*h 正棱锥侧面积 S=1/2c*h' K{N#^L! 正棱台侧面积 S=1/2(c+c')h' 圆台侧面积 S=1/2(c+c')l=pi(R+r)l #bnFR 球的表面积 S=4pi*r2 圆柱侧面积 S=c*h=2pi*h *NDzU%X8 圆锥侧面积 S=1/2*c*l=pi*r*l /QTGZb ^58'*13ZL 弧长公式 l=a*r a是圆心角的弧度数r>0 扇形公式 s=1/2*l*r Q+S>nL!*#1 m~#O
~) 锥体体积公式 V=1/3*S*H 圆锥体体积公式 V=1/3*pi*r2h @n<WM@|l 斜棱柱体积 V=S'L 注:其中,S'是直截面面积, L是侧棱长 Hf#/o{=~} 柱体体积公式 V=s*h 圆柱体 V=pi*r2h k*M1m'1 4rv3D@E m|'TP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