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风格切换
 
  • 72770阅读
  • 297回复

60年代的来这里聊聊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只看该作者 200楼 发表于: 2006-12-08
专栏应该会不错的
只看该作者 201楼 发表于: 2006-12-09
报名了.
只看该作者 202楼 发表于: 2006-12-11
贫困是会代际遗传的
同一枚硬币的另一面是
富贵也会代际遗传
只看该作者 203楼 发表于: 2006-12-11
正义不得伸张的每一桩事例
都不是一粒石子 悄无声息地淹没在时间的长河中
相反 它会溅起的黑黑的涟漪
向四面八方荡漾
——人心就是这样变黑的
只看该作者 204楼 发表于: 2006-12-11
人心为之震撼:普通人的生命与美国人的人性 [转贴]
 
http://sisyphus.blog.hexun.com/6848141_d.html

最近很忙也很懒,都感到搬不动文字了。但是最近10来天在美国大大小小的媒体上出现的一件事情,实在让我心动魂扰,感到不记录下这件事,会是生命中的一个缺失。这是一件极其平凡的社会事件,但又是一件极其不平凡的体现人性光芒的事件,在全社会关注下的一家普通人的生与死较量。

  有言道“男儿有泪不轻弹”,我虽然没有弹出泪来,但我的眼睛却湿润了好几次,我的心为之震撼了。我为之感动,因为这是一个普通老百姓的全家性命被社会和各级政府这么重视,动用的资源之多不亚于很多国家为拯救一个国家的重要人物的付出。也正是因为救的是一个普通的百姓,树立的是一面人人生而平等的旗帜,这件事情才那么珍贵和可歌可泣。





  James Kim是一家网络媒体公司的一个普通的编辑人员,他的工作主要是介绍一些新的电子产品,如手机,音乐播放器,游戏机等,在美国社会这样的人应该说是一个很普通的人。从他的名字可以看出,他是一个朝鲜族裔移民,从他的照片上也得到了进一步的证实。他在11月27号和他妻子以及一个7个月和一个4岁的女儿从旧金山开车去俄勒冈州的海滩度感恩节假,结果几天后,他没有返回旧金山的单位上班,于是一场声势浩大的搜救行动就展开了。网络、报纸、电视都相继报道,从州政府到地方政府的警察、高速公路的巡警等等都投入了这场艰难的搜救,动用了多架直升飞机,雪地车等等,现在还用上了一台卫星。这使我再一次看到了什么叫做 “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从跟踪他们的手机和信用卡的消费,锁定他们全家开的车是在俄勒冈一个荒无人烟的山区受到突然而来的大风雪的阻塞,而陷在一条公路上了。这里太偏僻,手机没法用,因为没有信号,否则是比较容易找到的。到今天为止,已经是失踪的第十一天了。可喜的是,两天前,也就是他们失踪的第九天,一架搜救直升飞机找到了他们的车,在车上找到了James Kim的妻子Kati Kim, 他的两个女儿Sabine(7个月)和Penelope(四岁),他们都还奇迹般地活着,并且还是健康的活着!可惜的是,James Kim在第七天的早晨7:30,把妻子和两个女儿留在车里,自己徒步出去找救援了,所以到今天还没有找到他。Kati现在没有出现在媒体上和多说话,媒体只是很简单地说了,在她们母女三人被找到前,已经开始烧汽车的备用轮取暖,而她是用自己的奶喂养一个4岁和一个7个月的女儿。母亲的乳汁在天寒地冻的荒野里和生死关头起作用了!

  在找到 James Kim的妻子和女儿两天之后,还没有找到James,所以搜救的力度也加大了,投入的资源也更多了,牵动的人心也更广泛了,多少人在网上留言,拳拳人心、赤赤真情、人与人之间的关怀从留言中处处可见。有为他们祷祰的,有鼓励和安慰他们家人的,有出主意的,有鼓励志愿人员的,无一不体现了一种人性的精神,同时也鼓励着千千万万的人在困难时看到希望和周围世界的关怀。我以前看到过美国一个特种部队的口号:“一人为所有人,所有人为一人”(One for all, all for one),可是现在我看到了一个“全美为一人”的感人场面。昨天俄勒冈州的州警察局宣布一定要抱着James还活着的信念去找他,搜救人员都象寻找自己家人一样去努力。直升飞机有策略性地在一些地段空投了17个大的救援包,万一James路过可以捡到。每个包里有特制食品,有手套,帽子,取暖器,防水衣具,橙色外套,手电,能燃烧三个半小时的求救信号火焰,还有James家人写给James的一封家信。俄勒冈州的警察官如此说:“我们把我们的心和灵活都倾注在这个地区了,我们对待这搜救就象对待搜救自己的一位家人一样。”“我们在找到他之前不会停止搜救。。。。。。如果我们用尽了我们的人力和物力,我们将去要更多的资源,并会接受从全国各地来的帮助。”看到这些话、这样的政府和这样的警察,更重要的是他们投入的资源和实际行动,作为一个普通百姓,除了感动还能说什么呢?国民想不爱这样的国家都难啦!

  现在他们已经锁定了一个5英里(8公里)的范围,由于恶劣的气候和复杂的地形,晚上没法用地面搜救,就用带热敏的直升飞机搜索,白天就是空中加地面搜救。一家商业卫星公司决定调整他们卫星的路线,从而可以拍摄到这个地区的照片,这些照片可以覆盖这个地区2000平方公里的土地,然后就是细致地判读。他们用这种高科技的办法,也是非常昂贵的办法来为一个普通人的生命付出自己的努力。

  我跟踪这次搜救行动已经好几天了,每天都在为他们这一家人祝福,祝愿他们家的每一位都能安全返回。在网上还看到一些人说,他们看到这消息后,一整个晚上都没有睡觉,关注着事件的进展。他们并不是熟人,更不是生活中的朋友,但是他们就这么在黑夜中待着,为一家素不相识的人担忧、祈祷和出主意。我想,虽然这些行动很多都不会直接为搜救提供很大帮助,但是这种人性的光辉却是照亮黑夜和整个世界的明灯,正是因为这种人性,这个世界就变得有所价值,有所希望,有所寄托和有所留恋。

  ** 在我的相册里的“James Kim的失踪与人性”专辑中有一些照片,反映营救地区的一些情况。

  补充和结局:刚看完新闻,在今天中午找到了James Kim,但是他已经在世界的另一边了。一位叫 Brian Anderson 的副警察长,本来是对媒体发布新闻的,但是他完全不能自制而泣不成声,他没法说出话来,最后只能由另一个人来代替他发布新闻。也不断有些陌生人走到他公司里,向James Kim的同事表示他们的哀悼。人们在为James哭泣和祈祷,我在这为他的灵魂祝福!他为了妻女,敢于徒步走在荒无人烟和陡峭的雪地里,是一个顶天立地的男子汉,好丈夫和好爸爸!大家也显示出自己的爱心和对生命的尊重,为这个我们很陌生的人留下祝福和哀悼。。。

  在这里,我把网上一位读者的留言的英文原文和我翻译的中文放在最后,作为纪念:

  原文:“In my eyes, as a father, and in the eyes of his family, he is a true hero. He took the difficult but at the same time easy decision to risk his life to save the lives of those he loved the most...Rest in peace, brave man。”

  翻译:“在我这个为人之父的人眼里,在他家人的眼里,他都是一个真正的英雄。他作出了困难但那时对他又显得那么容易的决定:冒着自己的生命危险去拯救他最爱的人的生命。。。安息吧,勇敢的男子汉。”

  =================





  在詹姆斯及其家人的救援行动中,俄勒冈州警察局投入不少警力。(图片来源:俄勒冈州警察局官方网站)

  救援队追溯失踪亚裔求生路径 情景感人

  为救家人失踪亚裔在峡谷中攀登和爬行5英里

  在科技网路公司CNet担任资深编辑的亚裔人士詹姆斯·金(James Kim),在俄勒冈州迷路后被大雪困于荒野,为救家人徒步在峡谷中攀登和爬行5英里,后于12月6日被搜寻他的一个直升机组人员发现死在俄勒冈一条山溪中。在此之前,地面搜寻人员和直升机组已经为他搜寻了数天。

  35岁的詹姆斯是在俄勒冈州覆盖着白雪的克拉马(Klamath)山区被发现,距他的车子约7哩。他的尸体漂浮在距罗格河(Rogue River)半哩的大风溪(Big Windy Creek)中。

  救援人员在事后向媒体追溯救援的过程和路径,表明詹姆斯在整个求生的过程中经历了极度的苦难,他在一条布满岩石和残木的溪涧中爬行,穿过稠密的灌木丛,往返于一条冰冻的小溪,用一名救援人员的话说,他所做的是“超人”的努力来救他的家人。

  最后,不幸的是他精疲力尽的跋涉却使他走了一个椭圆形的环路,非但未能找到人家,反而使他在大风溪中遇难。在他遇难的现场,四周都是如塔耸立的崖壁。这是他和家人被大雪所困后的第11天,也是他独自冒险去寻求帮助后的第四天。

  詹姆斯的死状给救援人员极大震动。其中两人在谈到他的英雄般的事迹时忍不住流下眼泪。

  “我们受到极大的冲击。”乔西分(Josephine)郡副警长安德逊(Brian Anderson)擒着眼泪以哽噎的声音说:“当时我们的心都碎了。”

  救援人员说,如果詹姆斯当时沿着原先开车的路径一直走下去,他就会碰上一个平时接待钓鱼和打猎之人的小旅店,保证就安全了。

  在上周一他的妻子和两名女儿被救后,有100名从俄勒冈各郡、两个联邦机构和俄勒冈州警察局来的救援人员开始寻找他的下落。他的家人也租了三架直升飞机加入搜寻行列,并安排投放救护包裹到大风溪谷,在那里救援人员发现了他的行踪和他有意留下作为记号的物品,如衣物、撕碎的地图等。甚至一颗卫星也被动用来加入搜寻行列。

  詹姆斯沿着他所选的路线几乎走到了位于西斯其酉(Siskiyou)国家森林中陡峭的、5英里长的峡谷尽头。在周六离开他家人时,他穿着一双网球鞋,一件夹克和一件毛衣,沿着伐木之路弯弯弯曲曲的前行,先向南,后向西。

  詹姆斯沿路走了3到5英里后,转向东进入溪谷。很明显他想沿着溪边走,希望能碰到人家。

  安德逊说,沿着溪边走在过去是被推荐的生存技巧,但后来人们都不太用它了,因为这么做的人通常会很容易体温过低(Hypothermia)而致命。

  追踪者说,他们追寻詹姆斯的脚印,经过浓密的森林,爬上滑溜的岩石,从溪谷的一头到另一头。

  “我只能把他描述为极有意志力的一个人,”当地一支沿着溪谷底部寻找詹姆斯的“急流救援队”(Swift Water Rescue Team)队员海耶特(Joe Hyatt)说:“有些地方如果想过去就必须下到水里游过去。”

  现在还不知道詹姆斯当时是否意识到他已经接近罗格河,不过官方认为即使他一直走到溪流汇入罗格河的出口也未必会找到人烟。

  就詹姆士所做的努力,安德逊说:“从救援人员所描述和追踪的地形来看,它就像超人所为。”

  一个直升机组人员发现了詹姆士的尸体被一块大岩石绊在溪中,因为这岩石挡在水中,尸体从两边都无法被水冲过去。

  “他当时可能已经微弱到无法再从河中爬上来了。”杰克逊(Jackson)郡警长温特斯(Mike Winters)说。

  “我敬仰他所做的努力,真的是。”温特斯说:“他具有内在的刚毅。他来自城市,没有野外经验,但他相信自己的双脚。。。他有强烈的求生意识。”

  俄勒冈州警察局刑事实验室验尸官已经检查过詹姆士的尸体,证实他是因为体温过低而死的。

  事件回放

  詹姆斯一家,包括他30岁的太太凯蒂(Kati Kim)和4岁和7个月大的女儿,11月18日离开旧金山进行一个詹姆斯的工作与休闲兼容的旅行。他们感恩节在西雅图与家人度过,然后前往俄勒冈州的波特兰市,在那里他们11月25日与一位朋友一起吃早餐。

  詹姆斯一家然后启程前往金沙滩(Gold Beach)作短暂停留。当晚8点半,他们在位于俄勒冈中部的罗斯伯格(Roseburg)镇吃的晚餐。官方称在那里他们决定走42号州道去海岸,但在路上他们错过了去海岸的出口,于是查看地图,决定沿5号州际公路开55哩到革兰斯帕斯(Grants Pass)市。在5号公路上他们错误转入一条通往猎熊野营地带的路径,这是一条即使在夏天也很少有人走的路,在冬天则常常被关闭。

  当时正处在暴风雨之中,在海拔2300英尺、离开目的地大约50哩处,詹姆斯转入一条伐木路径,明显是犯了一个错误。他们很快就发现自己沿着崎岖的山路向上行驶,终于迷路了,后来在折返的路上被困于大雪之中,于是就引发了上述的悲壮情景。

  资料来源:旧金山纪事报;美联社;洛杉矶时报
只看该作者 205楼 发表于: 2006-12-12
[zt]囚徒困境纳什均衡与利他主义

http://club.cat898.com/newbbs/dispbbs.asp?boardID=2&ID=1216033&page=1

  近日找到一本美国人亚力山大、J、菲尔德的《利他主义倾向》一书,闲来无事看了看,虽然经济学并不是我的专长,而且这本书也过于专业,再加上不知是作者文笔不好还是翻译的问题,读起来挺费劲,但其中一些论述还是很有意思的,特别是关于囚徒困境和博弈论及纳什均衡的一些描述,非常值得一读。

  就如同相对论一样,多数人无论了解不了解相对论和爱因斯坦,都知道其大名,对于囚徒困境、博弈论及其创立者纳什,无论了解不了解现代经济学的人也大都听说过其大名,特别是以纳什为原型拍摄的奥斯卡获奖影片《美丽的心灵》,更是加大了其声望。

  博弈论及纳什均衡是现代西方经济学的基础,囚徒困境虽然不是纳什首创,但却是纳什均衡的最好例证,其实无论囚徒困境、博弈论还是纳什均衡,以及所有的西方经济学理论,都是建立在利己主义的基础上的,博弈论研究人们的策略互动行为。博弈论认为:一、人是理性的,即人人都会在约束条件下最大化自身的利益;二、人们在交往合作中有冲突,行为互相影响,而且信息不对称。博弈论研究人们的行为,在直接相互作用时的决策,以及决策的均衡问题。换句话说,博弈论研究如何使得人们在市场经济中,自愿做出大家都遵守和实施的有效制度安排,以增进社会的福利的机制。博弈论是深刻理解经济行为和社会问题的基础

  现在人们说的博弈论,一般指非合作博弈论。它的特征是:人们行为相互作用时,当事人不能达成一个有约束力的协议。或者说,行为人之间的合约对于签约人没有实质性约束力。例如,现实中的非合作博弈问题的例子是,石油卡特尔欧佩克的产量协议,对于其成员国就没有约束力。你心里想什么我不知道,我也不想让你知道我心里想什么。因此协议经常不能坚持到底,总有一国先行增产降价以谋求自己更高的利润。

  但本书的作者却在研究博弈论的同时,发现了一些并非完全利己的行为,甚至很多人的行为是利他的,如果此种观点成立,可能会动摇整个西方经济学的基础,虽然作者做出了种种努力,但就我这个外行看来,作者的意图似乎很难实现,也就是说完全的利他主义在经济学中不可能成立。

  当然,吸引我能看下去这本书的原因并不是我不完全同意作者的观点,更重要的是其中很多有趣的论证模型,虽然作者的意图是试图通过这些模型来证明其观点,其实却是适得其反。

  在博弈论中,最为世人熟知的是囚徒困境,既A与B共同实施了犯罪,A和B订立了攻守同盟,发誓相互合作都不出卖对方,但双方被捕后由于证据不足被分开审讯,并被告知,如果自己不认罪而对方认罪,则自己被判十年对方只判一年,反之亦然,如果两人都认罪则每人判五年,如果两人都不认罪则各判两年。毫无疑问,对于两个人来说最好的结果是都不认罪,也就是合作,这样每人只判两年,但这时博弈就产生了,如果不认罪,对于自己来说并不是最好的结果,最好的结果是自己认罪对方不认罪,这样自己只能判一年,况且如果自己认罪而且对方也认罪,最多是五年,如果不认罪最多则可能是十年,如此看来,认罪是自己损失可能性最小而获利可能性最大的一种方式,博弈的结果是双方都选择认罪,也就是背叛而非合作。

  其实博弈论中还有很多很有趣的试验方式,比如“最后通牒博弈”,过程是这样的,被提名者A可以得到十元钱,但前提是必须提出一个分配方案分给B一些并得到B的同意,如果B不同意这个方案则A和B一分钱也得不到,如果以一分钱为单位起价,双方博弈的结果通常是三元钱,也就是说A要与B三七开这笔钱,A得七B得三,而且更有趣的是几乎在全世界范围内都是这个结果,而不论受测者的种族文化宗教背景如何,看来见者有份的观念真是深入全世界的人心。

  另一个更有趣的博弈试验是续贯博弈或叫连续累积实验,有张三和李四,张三先进入一个房间,房间的桌子上有一元钱,张三可以选择拿走或把钱留下,如果张三没拿则李四再进入房间,这时钱增加到了两元,李四也可以选择拿或留,如果李四没拿则继续,张三再进入房间,总之每进入一次钱增加一元,但上限是十元,而且如果一旦钱被一方拿走则实验结束。在这试验中,无论张三还是李四,谁不拿钱都可以看成是利他的,特别是张三,如果他持续不拿钱,最终李四将拿走每一个十元钱,而自己却一无所得,所以他最“理性”的选择应当是每次都在一元是拿走钱,实验结果似乎也证明这一点,从来没有拿到十元钱的情况,通常是一到五,五几乎是上限。

  另一个博弈是“独裁者博弈”,这个博弈类似于最后通牒博弈,张三得到一笔钱,他可以给李四任意一部分或干脆不给,无论给或不给还是给多少,都无需经李四同意,给不给李四钱,张三都可以无条件留下剩余的所有钱,而且这个过程中张三是匿名的,李四无论收到钱与否都不可能知道张三是谁,在这个“独裁者博弈”中,一毛不拔全部独吞的占百分之二十,其他人的分配比例最高为百分之五十,我不知道中国是否有人做过这样的实验,如果做过但愿结果不会令我们脸红。

  在每次博弈中,当事人所有作出的选择只有两个,合作或背叛,按照囚徒困境理论,参与者的选择只能是背叛,但本书作者通过大量实验发现,在单一囚徒困境试验中,参与者都会选择背叛,但重复对同一人群进行同一试验时,很多时候次数越多则合作的比例超高,由此作者提出,在人的理性中,利己主义不是唯一的倾向,在很多时候利他主义会占上风,或者说在博弈中会产生出利他主义倾向,作者这个观点很值得商榷。

  有一个人去西班牙旅游,看了西班牙著名的斗牛后去一家酒店吃饭,看到隔壁桌上的客人在吃一根很长的东西,便问侍应生那是什么,侍应生回答说是牛鞭,于是这个人便也想要一份,侍应生告诉他牛鞭是从每天的斗牛比赛中被斗牛士刺死的牛身上割下来的,所以每天只有一份,要吃的话只能等到明天。这个人于是第二天又到了这家酒店,等侍应生把盘子端上来后,他一看非常生气,大声的对侍应生说“为什么今天的牛鞭这么小?”

  侍应生赶紧回答说:“实在对不起先生,今天是牛赢了。

  笑话归笑话,但西班牙斗牛所用的牛最终确实进了餐馆,而且肉价比普通牛肉高几倍甚至更高,即使如此仍然供不应求,因为斗牛的饲养不同于普通的牛,斗牛是在几乎完全模仿野生的环境下饲养,肉质因而非常鲜美,与此同时,斗牛的饲养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则,就是这头牛在进入斗牛场之前绝对不能被人斗过,哪怕是试探性的挑逗和训练,这样才能保证进入斗牛场的每头牛都野性十足横冲直撞,如果这头牛被斗过或训练过,就会变得警觉甚至是老练,要么对斗牛士的挑逗无动于衷,要么会突然袭击甚至采取一些“计谋”,总之这样的牛是非常危险的,所以任何一头斗牛只能斗一次,如果真的让一头受过伤的牛再次进入斗牛场,再优秀的斗牛士也很难对付,斗牛实际上也是一种博弈,是人与牛之间的博弈,只是人为这场博弈设下了太多的限制,使牛处在绝对劣势地位,是典型的“独裁者”博弈,目的是让牛必须死,而且要死的“好看”死的“精彩”,从而使人与牛之间达到了一种残忍的纳什均衡,但如果一头有“经验”的牛两次踏上斗牛场,这种均衡就很可能被打破,牛赢的可能性就非常大了。

  由此可见,牛都是很有记性的,何况人呢,因此在博弈试验中,任何一次重复都可能使结果发生变化,例如在续贯博弈中,任何人都明白,对于张三和李四还说,利益最大化的做法是张三先拿九元钱,下一次让李四拿十元钱,甚至如果次数足够多,或者又方最终有了默契,干脆每次都让李四拿十元然后两人平分,这样将会真正实现利益最大化,这就是经济学中据说的“帕累托最优”。

  这种默契的形成,实际上正是双方为了个自利益最大化反复博弈的结果,最终双方达成一种契约,虽然这种契约并不具备强制性的约束力,但双方为了个自的利益最大化都会严守这一契约,如果一方违约,必然会遭到令一方的报复,这就是博弈论中的报复原则。如果李四拿了十元后自己独吞了,他为了自己的私利占了便宜,但会招致张三的报复,张三会在下一次进入房间后直接拿走桌上的一元钱,从而不再给李四任何机会,双方的契约也就终止了,如果想再次建立起契约,必须在无数次的磨合后,待双方重新建立起了信任与合作的关系后才能做到。

  中国在建国后一向大力宣传利他主义而批判利己主义,实际上中国几千年来一直宣传的都是利他主义而非利己主义,今天的中国,极端利己主义也引起了世人强烈的不满,其实在西方市场经济早期,这种严重的极端自己主义同样充斥着市场的每一个角落,但几百年的发展使人们终于认识到,极端的利己主义根本不可能实现个人利益的最大化,而只有合作才能使个人利益最大化,在发达的市场经济体系中,正是经过上百年的博弈才产生出了较为完备的制度和法规,制度就是张三和李四间的契约,法规则是报复条款,使违背契约者受到最大的惩罚和最大的损失,从而保证所有参与者的利益最大化。至于“独裁者博弈”则相当于垄断性行业或企业,比如现在没完没了涨价的电力企业和服务差收费高的通信业,如果没有强有力的竞争者和法规的约束,想让他们把利润吐出来的可能性太小了,因为他们的所作所为是不会受到“报复性惩罚”的。

  人的思想是迄今为止世界上最复杂的东西,其复杂程度超过世界上所有器械的总和,任何以人为对象的研究,特别是经济学政治学方面的试验都不可能如同物理化学实验一样精确和可重复,所以我相信这样的试验想做到百分之百的准确是不可能的,但大量的实验仍然能说明问题。虽然我个人认为人的本性是自私的利己的,是为了个人利益最大化的,只是极端的自私主义利己主义却绝不可取,对个人如此,对社会也同样如此,极端的利己主义只能使所有参与者的利益最小化,利己主义必须与利他主义相结合,个人利益的最大化却只能通过合作而非背叛来实现,这似乎是一个悖论,事实上真正的市场经济正是通过这种连续的博弈来实现默契的合作,从而实现各方参与者利益的最大化。

  其实人生就是一场连续不断的博弈,每一个人都是人生的囚徒,从生到死我们都在合作与背叛之间作着艰难的选择,佛的超脱是因他选择了永恒的无限制的合作,魔的堕落是因他选择了永恒的无限制的背叛,我们既不能永恒也不能无限制,所以我们是人。
只看该作者 206楼 发表于: 2006-12-12
60年代板块,快成了“有报天天读”了。
群里面的人很多,潜水的人也很多!
只看该作者 207楼 发表于: 2006-12-14
群里面的人很多,潜水的人也很多!
======================
看点击率 应当是
但是 很少看见有人出来冒个泡
什么原因?
莫非是 琢磨透了什么东西 正自己个在那儿深沉着呢?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友情提醒:谢谢您的回复内容,这是对楼主者莫大的尊重。
 
上一个 下一个